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办法(2016版)

上传人:雅*** 文档编号:1506621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办法(2016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办法(2016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办法(2016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办法(2016版)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适应电力建设科技创新新常态,坚持主动创新驱动,推动电力建设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以下简称“五新”)在电力建设工程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升电力建设科技进步水平,规范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以下简称“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火电 (含核电常规岛)、水电(含抽水蓄能)、输变电、风电、光伏、储能等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全过程管理。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新技术是指依托本工程,推广应用的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电力建设五新技术”及自主创新研发形成的新技术。第四条 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流程如下:一、申报立项与受理备案;二、过程控制与指导检查;三、申请验收与现场评审; 四、审核批准。第五条 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申报受理机构应是各电力建设项目的上级集团公司或全国性电力行业协会。已列入“电力建设全过程质量控制示范工程”的电力建设项目,原则上由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以下简称“中电建协”)负责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立项审批、咨询指导及评审验收工作。第二章 申报立项第六条 符合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评选办法(2016版)申报条件且有创优目标的工程,可申报立项。第七条 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坚持自愿申报的原则,申报单位应是建设单位、工程管理单位或工程总承包单位。第八条 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应在工程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前申报立项。第九条 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申报立项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申报单位应填写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立项申报书(见附件1,纸质资料一式两份,电子版一份),报送立项受理单位。二、立项受理单位应组织专家评审,经评审通过的工程项目,由受理单位批准立项并登记备案,纳入全过程检查指导、评审验收工作计划。三、批准立项的工程项目,如立项条件发生变化,受理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取消或更改立项的决定。第三章 过程控制第十条 申报单位应对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各参建单位提出量化的实施计划,并在建设过程中组织监督检查。第十一条参建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示范工程新技术应用实施计划,强化管理,使其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建设工期、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符合标准规定和合同约定。第十二条 参建单位应根据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实施计划,编制实施细则,并纳入施工图设计、设备技术协议、施工组织设计、专业技术措施等相关技术文件,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做好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第十三条 示范工程立项受理单位应对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进行不定期检查指导。第四章 评审验收第十四条工程建设项目投产后,申报单位应组织进行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初验,填写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初验报告(见附件2),并向立项受理单位提出验收申请(word电子版文件一份,签章页扫描)。第十五条立项受理单位根据申报单位验收申请,组织47名专家组成现场评审验收组,进行现场评审验收。第十六条现场评审验收,申报单位应提交以下资料:一、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立项申报书;二、实施计划与专项措施;三、过程检查记录;四、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初验报告;五、应用成果证明文件(荣誉及获奖文件等);六、经济、社会效益证明(申报单位财务部门出具);七、工程质量证明(质量监督机构出具);八、新技术应用总结报告(简述工程概况、新技术成果应用计划及执行情况、主要单项新技术成果应用效果、新技术应用对提升整体工程质量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节能减排指标的成效等。采用PPT格式,1015分钟)。第十七条 现场评审验收应核查已形成的新技术应用成果,检查与成果相关的工程实体质量,根据新技术应用与研发项目的科技含量、成果应用的覆盖面和应用效果,采取量化指标比照和综合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对示范工程应用与研发新技术的整体水平做出综合评价。第十八条 现场评审验收组逐项核查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初验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包括:一、成果资料真实、完整;二、实施计划全面、有效;三、研发成果先进、创新;四、提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效果显著;五、提升节能减排指标效果明显;六、提升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效益等作用显著。第十九条 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通过现场评审验收的条件如下:一、工程应用与研发的成果应是依托本工程所形成; 二、应用新技术的分项工程质量符合现行质量验收标准;三、应用与研发项目的资料齐全完整、真实有效;四、应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中的4大项及以上;五、应用“电力建设五新技术”中的5项及以上;六、获得省部(行业)级科技进步奖2项及以上;七、获得省部(行业)级QC成果奖2项及以上;八、获专利、国家或省部级工法、省部(行业)级及以上其他专项奖,推广应用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目录项目,参编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等共计3项及以上。第二十条 工程应用与研发的新技术成果,如有版权争议,不得通过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现场评审验收。第二十一条 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评审应保护申报单位知识产权。第二十二条 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现场评审验收应实行专家回避原则。第二十三条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现场评审验收后,由现场评审验收组长提交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评审验收报告(见附件2,word电子版文件一份,签章页扫描),报立项受理单位。第二十四条 立项受理单位组织专家组对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评审验收报告进行核查审定,对通过验收的工程,由受理单位批准、发文、公布。第二十五条 未通过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验收的工程,经整改后,可在下一年度重新申请验收。第二十六条 对批准验收的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发现其工程质量存在重大缺陷或有弄虚作假行为,受理单位将取消其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称号。第五章 附则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2016年1月15日起施行。附件:1.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立项申报书2.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评审验收报告3.电力建设“五新”推广应用信息目录(试行)附件1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立项申报书工程名称: 申报单位: 申报时间: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 制 工程名称建设规模计划开工日期计划竣工日期申报单位名称工程负责人姓名职务电话电子邮箱技术负责人姓名职务电话电子邮箱通信地址邮政编码主要参建单位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调试单位工程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核准文件字号、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占地面积、建筑总面积、主要设备型号、工期进度计划等)推广应用新技术项目实施计划清单序号项目名称拟应用部位拟形成成果一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应用项目1234二“建筑业十项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序号为大项与子项的实际编号。如X.XX)1234三“电力建设五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123四其他自主创新及研发项目123计划形成成果填写内容包括:1. 获得省部(行业)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工法、QC成果奖及其他专项奖;2. 取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3. 发表专著、软著及论文;4. 主、参编国家/行业标准。整体实施计划及措施: 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申报单位意见:(公章)年 月 日立项评审组意见:组长签字: 年 月 日立项审批意见:(公章)年 月 日附件2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初验/评审验收报告工程名称: 验收单位: 申报单位: 填写时间: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 制 编制说明:1.本报告为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初验及评审验收时共用。2.本报告的支持性资料附件应包括:(1)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立项申报书(复印件);(2)应用成果证明文件(荣誉及获奖文件等,复印件);(3)经济、社会效益证明(申报单位财务部门出具,复印件);(4)工程质量证明(质量监督机构出具,复印件);(5)新技术应用总结报告(简述工程概况、新技术成果应用计划及执行情况、主要单项新技术成果应用效果、新技术应用对提升整体工程质量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节能减排指标的成效等。PPT文件,电子版)。工程名称建设规模开工日期竣工日期申报单位名称工程负责人姓名职务手机电子邮箱技术负责人姓名职务手机电子邮箱通信地址邮政编码主要参建单位建设单位联系人手机总承包单位联系人手机设计单位联系人手机监理单位联系人手机施工单位联系人手机调试单位联系人手机初验/现场评审验收纪要:17新技术应用验收结果表序号项目名称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应用部位工程验收结论与成果应用效果形成成果质量验收结论性能指标先进性节能减排效果一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应用项目 项123二“建筑业十项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大项 个,子项 个(序号为大项与子项的实际编号。如X.XX)123三“电力建设五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 项123四其他自主创新及研发项目 项(属于国内首创或行业首创,有查新报告,或有省(部)级有关技术委员会出具的证明)123形成成果统计:省部(行业)级科技进步奖 项、工法 项、QC成果奖 项、其他专项奖 项,发明专利 项,实用新型专利 项,主、参编国家标准 项、行业标准 项,论文、专著、软著 项。申报单位初验意见:(公章) 年 月 日现场评审验收组意见(应定量、定性):1. 主要单项成果评价;2. 工程整体新技术应用评价;3. 评审验收结论意见。成员签字:组长签字: 年 月 日审核批准单位意见:(公章)年 月 日附件3电力建设“五新”推广应用信息目录(试行)一、新技术1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发电技术2 火电机组烟气超低排放技术3 大型循环硫化床锅炉发电技术4 火电机组蒸汽二次再热技术5 大型火电机组直接空冷技术6 大型火电机组间接空冷技术7 煤气化多联产燃气轮机发电技术(IGCC)8 冷热电联供技术9 汽轮机通流部分优化技术 10 生物质发电技术11 大规模储能技术12 光热储能发电技术13 分布式能源技术14 风光储综合式能源技术15 高灰分低热值煤锅炉燃烧技术16 锅炉空气预热器柔性接触式密封技术17 火力发电大型辅机汽轮机驱动技术18 汽轮机组抽汽回热系统优化技术19 高压变频调速技术20 配电网全网无功优化及协调控制技术21 燃煤锅炉气化微油、无油点火技术22 烟气脱硝催化剂再生技术23 火电机组三塔合一技术24 火力发电厂侧煤仓布置技术25 大型设备基础弹簧隔振技术26 控制系统总线技术27 电站深度调试技术28 发电机组噪声综合治理技术29 大型火电机组负荷自适应控制优化技术30 火电机组低负荷稳定运行技术31 热力系统余热余压利用和节能技术32 电除尘器节能提效控制技术33 脱硫岛烟气余热回收及风机运行优化技术34 汽轮机组在线诊断及控制技术35 火电机组辅机单系列设计技术36 汽轮发电机组高压加热器汽侧系统冲洗技术37 BIM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38 固体绝缘环网柜技术39 配电网架空绝缘线路雷击断线防护技术40 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4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42 声表面波无源传感器技术在输电线路的应用43 输电线路防舞防风偏技术44 光伏发电并网检测技术45 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技术46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47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48 特高压换流站调试技术49 背靠背直流输电技术50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51 输电线路直流融冰技术52 高精度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技术53 区域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54 微电网技术55 电网可靠性和经济性评估分析技术56 电力光纤数字通信传输技术57 电力高速数据通信网络和IP网络技术58 电力光纤线路监测与通信网络资源管理技术59 软土地区输电线路复合小桩基础设计及施工技术60 跨江(海)高塔施工技术61 防污闪外绝缘新技术配电网无功优化、降低网损技术62 变电站(换流站)噪声控制技术63 直流接地极减少环境影响技术64 输电线路降低风噪声技术65 智能变电站预制光缆组件技术66 高性能大容量水电机组技术67 高水头大容量大型抽水蓄能机组68 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筑坝技术69 特高拱坝施工技术70 大型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技术71 大型地下厂房施工技术72 大型地下工程斜、竖井施工技术73 水电工程围堰控制爆破技术74 土石坝填筑实时监控技术75 水电工程聚能爆破技术76 水电站运行自动控制系统77 水电工程大型人工砂石生产成套技术二、新工艺78 汽轮机汽封改造工艺79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工艺80 电站锅炉机组洁净化施工工艺81 凝汽器螺旋纽带除垢工艺82 火电厂凝汽器冷却水管洁净工艺83 汽机真空系统严密性试验加压检查84 高压加热器汽侧冲洗工艺85 锅炉受热面模块装配式施工工艺86 工厂化加工配制87 汽机(含小机)本体保温优化工艺88 循环流化床锅炉带压中低温烘炉工艺89 炉顶密封施工优化工艺90 塔式锅炉烟道倒装施工工艺91 燃煤电厂烟囱钢内筒整体内衬防腐系统施工工艺92 冷却塔“斜支柱下环梁”一体化施工工艺93 P91、P92等新型铁素体耐热钢焊接工艺94 Super304H、HR3C等新型奥氏体耐热钢焊接工艺95 新型奥氏体耐热钢与马氏体耐热钢异钢种焊接工艺96 管形母线自动氩弧焊焊接技术97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打底焊接工艺98 大型水工金属结构焊接变形控制技术99 射线数字成像无损探伤检测技术100 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探伤测技术101 超声相控阵无损探伤检测技术102 潮间带风电场风机安装施工技术103 绝缘子检测与测试技术104 采用带电越线架实施安全不停电跨越施工工艺105 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106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107 大型水电工程骨料风冷工艺108 水电工程爆破震动测试技术109 水电工程洞室群通风工艺110 户外GIS安装洁净化施工工艺三、新流程111 纯凝汽机组改造实现热电联供112 电站锅炉采用邻机蒸汽加热启动113 超临界机组启动特性优化技术114 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115 火电厂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技术116 锅炉脱硫烟气引增合一系统117 过程能耗管控系统118 火电厂水务集中处理系统119 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再利用120 全密封绝缘油处理系统121 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运行与控制122 水电站(群)流域梯级调度技术四、新装备123 海水淡化装置124 设备模块化集成125 封闭式储煤设施126 高位冷却塔技术127 电站锅炉智能吹灰与在线结焦预警系统128 脱硫烟气管式换热装置129 凝汽器螺旋纽带除垢装置130 低温省煤器131 联合循环机组一键启停(APS)技术132 光伏电池、平板集热器及其组件133 湿式电除尘器134 电袋复合式除尘器135 外置式蒸汽冷却器136 四分仓空气预热器137 风冷式干排渣装置138 循环流化床锅炉汽冷式旋风分离器139 钢管塔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140 大功率海洋风电装备应用141 可控并联电抗器应用142 电力巡检机器人应用技术143 无人机勘测、巡检应用技术144 智能GIS应用技术145 6英寸晶闸管阀146 800kV换流变压器147 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148 特高压直流工程75mH平波电抗器149 特高压直流电压分压器150 直流零磁通CT测量装置151 直流纯光CT测量装置152 直流5000A穿墙套管153 特高压直流断路器154 SF6气体绝缘变压器155 363/550kV单断口罐式SF6断路器156 220kV高阻抗电力变压器157 光学电流互感器158 固定串补和可控串补(TCSC)159 静止无功补偿(SVC)160 雷电监测分析系统161 电力系统灾变应急处理系统16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163 大、重件设备液压提升装置164 锅炉蒸汽吹管电动靶板装置165 大型锅炉炉膛活动升降平台应用166 GIS局部放电在线检测与诊断系统167 气体全封闭组合电器内部击穿故障定位系统168 SF6全封闭组合电器内部闪络故障在线自动定位系统169 自能式六氟化硫(SF6)断路器170 新型高压隔离开关171 新型节能变压器172 自动调容调压变压器173 电力线高速数据通信(PLC)174 标准配送式设备仓175 二次航空插头组件176 水电工程新型胶带机177 大型缆式起重机178 可移动布氏硬度压痕自动测量装置179 新型中频感应加热焊接热处理设备180 新型数字化工业电子内窥镜装置181 管道内壁行走探测装置182 手持式激光合金元素分析仪183 互联网+工程管理应用技术五、新材料184 400MPa及以上高强钢筋185 新型奥氏体耐热不锈钢186 新型铁素体耐热钢187 循环流化床锅炉新型耐磨耐火浇注材料188 钛复合板内衬材料;189 节能环保建筑构件,工程预制件190 新型保温、隔热、隔音材料191 防水、防火、抗震等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192 柔性石墨密封材料193 无收缩二次灌浆材料194 高强钢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195 节能降噪金具应用196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197 1000mm2大截面导线198 耐热铝合金导线199 新型绝缘子200 混合硝酸盐(储能介质)201 新型起爆器材应用202 新型化学灌浆浆材应用203 新型节能灯具 204 抽屉式电缆槽盒205 变电站光缆接续端子箱206 新型复合电缆沟盖板207 扩径导线应用END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