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参考 (32)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502796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参考 (3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参考 (3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参考 (3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参考1)今天我用一班学生来试讲,效果比第一次执教好多了,同事认可了我的教学路子。我对今天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1、 自己的语言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没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与洒脱。有些过渡的语言还不是很熟练,有些牵强。对学生说的话,我的评价性语言不够准,不够活。没有适时地将学生的心灵唤起,适时地激励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我想我应该丰富自己的内涵,不断的学习、读书,积累自己的语言。还要倾听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用宽广的胸怀和博爱去引导学生的思想。 2、 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目的一定要明确、正确。不要把孩子引导走向“崇洋媚外”的思想,应该让孩子和文本对话的同时,和教师的对话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感受德国的美丽不仅是花还有心灵,学着去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中国公民。真正体会季羡林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这真的更要求我掌握好方向,在充满动感的课堂上,需要我的心灵时动起来,时静下来。 3、 这堂课的目标达成还是不错的,老师比较亲切、和蔼。学生积极性很高,发言也很精彩到位。自己的教学设计比较适合自己和学生,条理清晰,抓住文章中“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展开分析。学生感受语言、品读语言、感悟内涵,在朗读中感知文章,感受作者的心理和心情,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丽和写作特点,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在朗读中与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 课堂是不完美的艺术,我想只要感觉轻松、自然、和谐,感到教师的魅力和学生的激情,就是很精彩的课了,我要在这方面多努力了。(教学反思参考2)这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的德国人非常爱花,亲眼所见德国家家户户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表达了自己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朗读的欲望,我准备了几幅德国美丽风景的图片与学生一同欣赏,当德国街头美丽的花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都发出了赞叹声: “哇!真美啊!”等孩子们进入情境之后,再让他们仔细揣摩文字的魅力。在教学中紧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为什么发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的赞叹,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并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奇丽美景。在引导学生学完这一部分后,让学生找出德国人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做法,让季老先生发出“多么奇特的民族”这样的感叹。 最后,带着这种赞美的感情去朗读,让学生再次通过朗读感受德国的花的美,体会德国人那种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不仅感受到花的美,还感受到心灵的美、内在的美。 本节课主要的不足之处是: 1、在指导学生体会德国人那种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时展开不充分,没有让学生结合生活谈对这八个字的理解,学生的思路不开阔,积极性没有很好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不太活跃。 2、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没能让学生讨论德国人的做法可贵之处在哪里,从而把这一做法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德国人与众不同的做法的目的。 3、指导朗读和评价做的也不好。在一段课文的朗读上只有两三个同学朗读和评价了,没有让更多的同学去朗读,这也是时间没掌握好,后来还多出了几分钟的直接原因。学生朗读的水平是参差不齐,应该多找一些同学去读课文,读出他们的感受,以提高学生整体的朗读水平。(教学反思参考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德国这个奇特的国家的与众不同之处,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抓住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赞叹,提出贯穿全文的大问题,引导学生去研读课文,通过朗读去欣赏感受奇丽的景色,去理解体会德国这个民族的奇特,然后再理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有所收获。反思这节课,我觉得主要有以下的收获:一、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文章能够感动我,未必能感动学生。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架起了一座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二、灵活创新地实施教学策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教学的实效性。1、对关键词语的理解,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首先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理解,采用朗读感悟,联系上下文理解,借助画面,再次渲染的方法。其次,对“应接不暇”的理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导学生运用;2、通过反复诵读,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熟读成诵,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背诵优美的词句,凸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3、在体会“自己的是花让别人看的”和“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意境中,进而将文章主题升华为“人人奉献美”和“人人收获美”。然而,在这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遗憾,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如:在品味“景色奇丽”时应该先让学生想象德国街头的景色,之后再让学生欣赏德国街头的美景。使学生逐步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有了切实的感受再来读,学生一定会读得更好。在重点句的理解上还不够透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本节课最重点的一个知识,放在本课的课文情景中,学生能够明白他的意思,但是整节课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在理解句子时交流时间过少,不能深入理解,不能由此举一反三,把这种良好的精神境界应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甚至在拓展练习时,我请学生说说生活中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联系实际。“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在理解这个句子时,其中的“变化”和“美丽”,学生的表述不够准确。尤其是美丽,此处的美丽,不只是德国的花美、街道的景色美,更有精神境界的美,而学生理解时过于表面化。有人说,课堂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节课后,我总要回头想想,简单反思一下,正视并剖析自己的不足。每逢此时,我总会告诉自己,这不是妄自菲薄,这是在经历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