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2.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502497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2.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2.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2.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悟爱因斯坦平凡而伟大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理解。教学难点通过朗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人士吗?那么,请记住这条秘诀吧!(出示名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学生齐读名言) 2、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吗? 生:这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 (板书:爱因斯坦) 3、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吗?4、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 (板书完整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齐读课题)5、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在课题处适时打上大小不同的?) 过渡: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揭示课题”这一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由“揭示成功秘诀”的“名言”引出“名人”爱因斯坦,让学生介绍一下爱因斯坦,对其有个大概的了解,初步奠定情感基础。第二步让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在你问他问大家问的热烈氛围中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意在激发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的欲望,吸引着学生非读下去不可。二、检查朗读情况,反馈自读效果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我们其他同学可以来当小评委。(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再读)3、请我们的小评委们作一番评议吧!当然,可以是值得发扬之处,也可以指出欠缺地方。 4、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学生针对课题疑问交流初读感受,擦去相应的?) 5、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6、(生速读课文找出有关段落,交流三次交往的起止)“初读”阶段留足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扎扎实实抓好“初读”,完完全全让学生“自读”,使阅读教学的过程真正变成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课堂上呈现了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状态,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主体。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上下文,整体把握课文 1、请大家再读读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话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话,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出示四句话: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2、学生交流发现(要点:a、第一段是说小女孩“撞”上了一个老人;第二段写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第三段写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小女孩。 b、 这四句话有时间先后的顺序:一个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从此)3、你很会动脑筋。还有不同的体会吗?生:第一次是小女孩无意撞上爱因斯坦的;第二次是小女孩主动向他问好的;第三次是爱因斯坦专门邀请小女孩去作客的;第四次说小女孩每次都要到爱因斯坦工作室坐坐。板书如下(用箭头表示关系):撞(爱因斯坦遇小女孩)等3、 联系前三句,最后一段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小女孩与爱因斯坦之间由不熟悉,到越来越熟悉)。 a、他们最后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你是从哪看出来的?b、你看到了吗?都看到他俩在做些什么呀?教师用抓住段首主题句联系上下文对照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揣摩、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把握课文,并用“你看到了吗?都看到他俩在做些什么吗?”启发学生想象,间接地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程度。二、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1、请大家再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学生自找、自读、自练,准备交流;师来回巡视) 2、交流读后的体会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交往:爱因斯坦在“冷不丁被小女孩一撞”的情况下,“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他有着宽容、坦荡的胸怀。 师:那就请你来为大家读一读这部分吧!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次交往:爱因斯坦作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虚心接受小女孩的“教诲”,穿戴得整整齐齐,还在“请”小女孩作客,多么平易近人啊!我想读读这一部分。 (指导生有感情地读第三次交往的有关句子。) 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二次交往。我最想读的是“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这一句。(该生有感情地读这句) 3、(出示句子: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a、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回答很满意。 b、他的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听到了小女孩在说(引导生齐说:“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出示句子:“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c、小女孩认为(引导生为反问句换个说法) 生:小女孩是说:“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 4、对此爱因斯坦感到(生说:很欣慰),因为他也需要一种平等的交流,他认为自己碰到了知音。那么,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 生:衣着整洁 知识渊博 完美无缺 5、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出示图片),你能用个词来形容他吗? 生:衣衫不整。6、能结合上文说具体些吗? 生: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出示句子: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7、你能演示一下爱因斯坦当时的言行举止吗?(指名表演) 8、你认为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 9、他是怎么对付的?能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 创设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教学目标对所有学生来说是开放的,学生的需要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读什么、怎么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表达、思考、表演、想象能力。三、拓展延伸,丰富课文内涵 1、能说说爱因斯坦对待科学事业的事例吗? 生: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 生: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爱因斯坦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 生: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2、是啊!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读到这,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生:我想对爱因斯坦说:“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潜心于科学研究事业,你是我们学习上的榜样。” 生:我想说的是:“爱因斯坦先生,你是那么平易近人,我们敬仰你!” 生: 3、多可敬可爱的老人,态度又是那么的诚恳,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第二次交往部分)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用心倾诉,真情流露,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的内涵。四、分角色朗读 1、下面就请大家同桌分角色选读其中一次相遇。 (同桌分角色读) 2、哪一桌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当评委。 (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小结:我们只读了一节课,大家就有那么多的感受和体会,相信通过下一节课的朗读,定会读得更好,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那么,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下节课讨论。 板书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衣衫不整精神憔悴小姑娘的教诲 爱因斯坦虚心接受整洁有精神 (伟大,不拘小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