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粤教版必修2)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502086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2.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2.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2.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粤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了解其中有代表性的诗歌流派及代表诗人的风格。2、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趣味A、加强学生的朗诵指导,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B、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诗歌的意象以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C、品味语言,感悟新诗的独特风格,强调对诗歌的感知、体悟和理解,强调自我理解与发现。3、通过课内学习、欣赏,及课外写读书笔记,充分体会现代诗歌韵味。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诗歌的内涵,鉴赏诗歌的艺术特点。2、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把握全诗的总体写作意图。教学难点: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诗歌。教学课时:2课时(死再1课时,雪热双1课时)教学方法:朗诵、讨论为主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预习安排:1、同学们自己查找资料,了解死水再别康桥的作者,作好读书笔记。2、印发人教版读本的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二、导入新课课间播放英国康桥配乐(肖邦小夜曲)图片,导入新课再别康桥导入语:在这首宁静的肖邦小夜曲的牵引下,我们也撑一支长蒿,在诗的长河里漫溯,轻轻地走进康桥,轻轻地走进徐志摩,让我们一起解读再别康桥。三、整体感知(一)出示课题和作者后设问:第一次见到“再别康桥”这一标题会产生哪些疑问?预测:“康桥”在什么地方?诗人为什么要离开“康桥”?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怀着什么样的心情离开“康桥”的?等(二)分层次朗读诗歌学生自由读推荐生读听黄磊朗诵的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的图片,配以音乐)全班诵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画、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四、鉴赏品味1、设问:“康桥”让诗人如此留恋,它一定美的迷人,诗中直接描绘“康桥”景色的诗节有哪些?根据以上诗节的内容,加上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请每一位同学都扛起自己的“摄象机”,到“康桥”去捕捉你认为的最美的镜头,然后介绍给大家。让学生把从学习诗的语言中理解领悟到的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训练诗歌语言的散文化。2、设问:在“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诗人“彩虹似的梦”,在你的理解中,“梦”的具体内容可能有哪些?见仁见智:有求知梦、报国梦、情感梦等。3、教师读第六节,设问“悄悄笙萧”“夏虫沉默”,诗人为什么把这些表面上看似不可调和的事物连缀起来?王国维说:“物皆着我之色”,这样的意象适合抒发诗人什么样的心情?4、学生齐读首尾两节,设问:“康桥”不仅有美丽如画的景色,更有让诗人割舍不下的情感世界,如此魂牵梦萦的地方,诗人为什么选择了“轻轻”“悄悄”的来去方式呢?诗人在离去时连“一片云彩”都不曾带走,这表明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五、拓展深化:体会诗歌的形式美过渡:诗人离开令他魂牵梦绕的“康桥”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当诗人离开这个令他无限留恋的世界时,也没有带走“一片云彩”。1931年11月19日,年仅35岁的诗人徐志摩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噩耗传来,成千上万的年轻读者,一边流着泪,一边背诵他的再别康桥,以寄托对这位年轻诗人的哀思。诗人离开这个世界70多年了,诗中精品再别康桥让人读后不忘,回味无穷,为什么?这都缘于它用美好的形式传递出永恒的主题:人们对美好的事物不再的追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感受新月派诗人所追求的形式上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请班上朗诵好的同学示范读再别康桥,然后女同学读死水13小节,男同学读4、5小节,对比体会诗歌的音乐美。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同:A, 押韵 B、两首诗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异:再回环复沓,首尾两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有色彩的词语。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六、播放七子之歌的歌曲,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引入对闻一多的简要介绍,及写此诗的背景七、讨论作者写法的效果:1、全班诵读,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2、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3、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 明确:意在反衬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静。4、阅读最后一节,教师指导:一二两句的作者照应开头,并强调对死水的判断和批判的肯定。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语,真实的意图是说:中国的社会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办法是加速它的灭亡,用新的社会来取代它。八、拓展阅读:1、沙扬娜拉 2、偶然九、小结:古人说: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让我们用率真、用直觉去感受诗,让我们用心灵去与诗握手。同学们在课后去慢慢咀嚼、品味、把玩,每首诗都必有自己可悟、不可悟、不必悟之处。十、课后作业:1、背诵再别康桥。2、体会“新月派”三美,有意识运用这三美,写一首表离别情的新诗。第二课时教学要点:以学生诵读、讨论及自我感悟为主,老师加插中国现代诗歌流派及代表诗人和本课诗人相关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一、现当代诗歌流派介绍导入:刘勰曾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单元只是一个窗口,目的是将我们的目光牵引向浩淼的诗的海洋。现在让我们沿着诗的发展脉络漫溯(用幻灯片投出中国新诗发展脉络。)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导入:欣赏歌曲长城谣,写的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民众无家可归的惨状,不幸和挣扎,齐心战斗、收复失地的决心。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艾青的这首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是以日本的侵华战争为背景的。2、听配乐朗诵,思考:A、读第1、11、12、13小节,本诗的情感基调可用什么词概括?B、结合写作背景,读第2-10小节,概括本诗内容大意。C“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封锁着中国呀”两句在诗中反复出现了四次,请从情感表达和篇章结构两个角度说说这两句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D、诗中,诗人也提到了自己,把诗人表现自我的文字找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本诗运用哪些意象来表达这一内容和心情?E、全诗最后一小节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小结:艺术特色:作者在诗中,运用描写、比喻和反复咏叹等艺术手段使全诗笼罩在悲哀的氛围中。把表现自我与表现祖国和人民有机地融合起来。三、热爱生命1、导入语:毛泽东曾说:在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最可宝贵的。只有懂得生命的重要,才能真正珍惜和热爱自己的生命,也才能尊重和爱惜别人的生命。这个世界才能真正充满爱。生命中有许多急流、险滩,有许多艰难、坎坷,是否轻易放弃,是否让生命之光暗淡熄灭?食指在热爱生命一诗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2、讨论:(1)本诗先后选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主题?从哪些句子可以显现?女同学读1-3小节,(表达一种对生命的执著爱恋);男同学读4-7节,进一步表达了热爱生命的具体表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虽然环境是如此的恶劣和艰辛,但是心中依然信念不变:相信未来、热爱生命。(2)艺术特色:A、最突出的特点是寓深刻的思想于质朴无华的词句当中B、独白式的方式、大量的比喻、“四行一段”的体式。四、双桅船(一)作者介绍: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二)朗读全诗,鉴赏精华:(1)寻找意象。意象的运用:诗人借助“船”、“岸”、“风暴”、“灯”具体形象所组合的画面,来表达她的情绪和感情的历程。()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五、诗歌拓展: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卞之琳断章,舒婷致橡树六、课后作业:应用象征意象传递情感这一手法,写一首现代歌。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