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回信》观后有感五篇汇编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499414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越时空的回信》观后有感五篇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跨越时空的回信》观后有感五篇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跨越时空的回信》观后有感五篇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越时空的回信观后有感五篇【篇一】江西省人民医院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这不仅是给党员的全身体检,也是一次找差距、找不足、补短板、完成自我革命的好机会。在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阶段,我阅读了红色家书和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观看了跨越时空的回信节目。在翻阅这些有历史沉淀的书信,聆听现场嘉宾关于亲人的回忆和放映的老照片时,我陷入了身临其境的想象当中。以当时的情景,我不敢保证自己像英雄一样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但我觉得这对我的教育是深远的,不忘初心使命,努力在自我革命中提升、锻造钢铁般的意志,很有必要。一是要保持谦虚谨慎,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而是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干部的终身课题。要保持归零心态,要把当前取得的物质条件看的更淡一些,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事业观、价值观,把修身和齐家作为新的起点,营造良好家风,提升个人修养;要保持空杯心态,要对所掌握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像海绵一样学习新领域新知识新概念,求知若渴,时不我待,谦虚低调为人,努力提高知识文化水平和道德层次;有“工匠精神”,干一行就能精一行,成为业务能手,技高一筹。二是要切忌智小而谋大,德薄而位尊。党员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努力方向,以立德、立言、立功为终身目标,时刻牢记宗旨意识,严防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成,小事不愿做的情况发生。同时要注意明确自身的定位,永远不能凌驾于群众之上,自我感觉尊贵,而与群众脱节。要克服“红眼病”,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名利观,对工作中的有为要点赞不拆台,对事业有利的事要支持不反对,对做事积极的同志要学习追赶,不说风凉话,挖苦讽刺的话,对成长进步的同志,要主动向他们学习优点,长处,克服自身的短处和不足。三是要敢于革自己的命,磨砺竹子意志、梅花品格。革自己的命就要打破思维定势,敢于突破自己或者不耻下问,有时候更要厚着“脸皮”刨根问底的请教,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学到真本领,迈出第一步;革自己的命就要打消守成思想,不断创新,提升服务质量;革自己的命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十二万分的热情、激情锤炼竹子意志,梅花品格。 【篇二】今日有幸在单位参加了集体观影,观看了家书传承类节目跨越时空的回信第九期。本期节目围绕“守护”这一主题,讲述烽火年代,革命者以大无畏的精神守护自己承诺和使命的故事。“守护”,是一份使命,亦可以是一句承诺;使命于身,虽千难万险、利益相诱,不改其志。对先烈来说,完成使命,便是守住信仰!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一批特殊的秘密文件,它就是被称为“一号机密”的中央文库。中央文库中囊括了自“一大”以来中共早期诸多重要文件,一旦被泄露或发现,将对我党造成致命打击。解放前,在保管中央文库的历程中,十几位保管员抱着“与文库共存亡”的决心,倾尽所有,直到这批文件被安全送入新中国的档案馆。其中,第二任文库保管员陈为人为保卫文库,积劳成疾,肺病复发,在临终之际,他为后任保管员写下了一封特殊的书信“开箱必读”。这份特殊的嘱托一直延续至今,在中央文库建立的88年后,来自中央档案馆的现任保管员赵涓在节目现场,讲述先辈用生命守护文库的感人故事,并寄出一封跨越时空的回信,传承守护的使命。实力派演员黄俊鹏用浑厚的声音诉说着对党对人民的默默无闻守护英雄的敬仰。黄俊鹏身穿简单的白色衬衫,外搭暖色毛线外套,一条灰色裤子朴实无华,他现场朗诵了为国家人民守护国家重要机密“中央文库”的保管员陈为人的开箱必读。黄俊鹏深入情境,用浑厚的声音讲述着陈为人默默无闻的守护精神,以及对他的敬仰,听完感动不已,在抹眼泪的同时表示,“没想到这么感人”,“我们当代人也要有这种守护精神!”。第二个关于守护的故事发生在1935年,土城战役打响,一场恶仗下来,增加了大量伤员。其中,有7名红军战士被送往老乡唐树田的家中,伤愈后,在战士们重返队伍前,他们给唐树田一家留下了一封“证明书”,承诺会回来看望老人。然而,种种阴差阳错,让彼此挂念的他们,再没能相见。节目中,七名红军中吴贞和的儿子吴炳银与老乡唐树田的后代唐文祥相聚节目现场,共同追忆那段故事,并携手寄出一封跨越时空的回信,传承先辈们守护诺言的精神。“土城战役红军手迹”记录了红军战士与百姓之间的军民鱼水情,体现党和红军的初心所在、火种传播、作风传承。在跨越时空的回信上,吴炳银为带着遗憾离世的父亲吴贞和及其他红军战士写了一封回信。他在信中写道:“儿子终于见到当年救你的唐树田家人,当面向他们表示了感谢,你多年的遗憾得以弥补,可以放心了。”吴炳银在信中对父亲说:“我更加能够理解,为什么你一直到离世,都对没能当面感谢救命恩人耿耿于怀,一定要嘱托我找到唐家人,因为对老百姓守信践诺,是红军始终被老百姓信任的根本。”“父亲,你的遗愿儿子已经替你完成,但是你们老一代人坚守的准则,会一代代传承下去;你们当年的理想抱负,依然会成为年轻人的价值追求。”国家机密重于泰山,烈士用鲜血守护了中央文库,透过他们的遗墨和一份份档案,我读懂了他们的初心和信仰;红军后人使命于身,虽千难万险,不改其志,诺言于行,虽时间久远,不改其诺。对先烈来说,完成使命,便是守住信仰,践行诺言,便是守住人格。我们敬重先烈,在于他们的选择以不可为而为之承民族兴亡之责;我们缅怀先烈,在于他们的选择已成为今日你我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信仰!作为新时代的工作者,更要认真学习先烈们的崇高精神,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以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精神,以善作善成、勇创一流的作风,改革创新,奋斗姿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篇三】炎炎夏日热浪涌,不忘初心红潮起,8月20日,院党委组织大家集中观看的人文类节目跨越时空的回信迎来了第七期,本期主题是“不远万里”,讲述格里戈里.库里申科与白求恩这两位坚定的国际主义战士的故事。他们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他们为正义和良知而战。他们的精神,不仅存迹在一座城,也存迹于每个国人的内心。1939年,接到苏联红军空军部队援华密令的库里申科,带领轰炸机大队来华援助抗日,他无法告知妻女他的任务是什么,只能将思念寄托在一封家书中:“我很想知道你和女儿生活的一切情况,哪怕一点一滴”,“希望你下次回信,把你和女儿伊娜的照片一并寄给我,多给我写信吧”!离开故土来到万里之外的中国,库里申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远方的妻女。然而在一场战斗中,他驾驶的飞机左发动机被击中,本可以跳伞逃生的他,为了保护万州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毫不犹豫将飞机迫降到江面,不幸被江水吞噬,壮烈牺牲。还没等到家人的回信,他却将生命永远定格在36岁,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库里申科作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节目中,库里申科陵园的讲解员万宇跨越时空的回信,表达了万州人民对库里申科的感谢和铭记,她的回信再一次让我们重温了历史,聚集了感动,即便英雄早已不在,但万州人民的不曾忘记、中国母子谭忠惠和魏映祥长达61年的守陵,都无一不昭示着跨越国界的温暖从未消失,中国人民对国际烈士的恩情永不忘记!另一位国际主义战士,他是很多人的少年记忆,精神榜样,他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白求恩。1938年,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医疗队来到中国援助抗日战争,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中国军民。因在一次战士手术中手指受伤感染,却坚持工作,最终恶化成败血症,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给时任晋察冀边区司令员聂荣臻写下一封信,嘱托将自己的所有物品分给身边的战友们,惦记的是如何买到更好的药品,如何让伤员得到更好的救治,字字句句透露出满腔的关心和友爱。“请转告加拿大和美国人民,我十分快乐,最近两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这是白求恩对自己在中国经历的最后总结,也是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最朴素的表达。白求恩精神的种子,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节目现场,由他创立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两位军医,讲述了白求恩传人们在他的精神引领下,走出国门参与维和,帮助非洲人民的故事。白求恩国际医院全体医生的回信再一次诠释了白求恩精神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中国人民对世界的责任和担当就是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完美续写。跨越时空的回信,以书信连接历史与现实,对话先烈,传承信仰。来自异国他乡的库里申科和白求恩,秉持着正义和理想,为援助中国抗战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激励人们前进,也是当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很好的教材,让我们年轻一代,共同温习了革命历史与信仰。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学习库里申科和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将救死扶伤的事业进行到底。我们要始终牢记职责,坚守岗位,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病人需求为目标,以病人满意为标准,为病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最专业、最安全、最放心的医疗服务,为医疗服务事业奋斗终生。【篇四】跨越时空的回信把革命先辈离家盼归与报效祖国的双重心情通过时空的声音再次展现在我们面前,现场大家无不感同身受。跨越时空的回信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空战英雄陈怀民烈士,苍天一撞与一架敌机同归于尽的画面至今仍在我的耳边回荡。他有优裕的家庭生活,有父母、有非常相爱的女友,可为了民族大义,可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英勇奋斗,1938年4月29日,在武汉上空,不到22岁的中国空军少尉陈怀民,英勇善战,最后驾驶受伤的战机冲向日机,与敌机同归于尽,英雄陨落苍穹。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一撞,震惊武汉,震惊全国,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书写了爱国主义最为壮丽的诗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我们的民族英雄,现在的武汉市区的陈怀民路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黎明前的黑暗时刻,他们的年轻恰逢战火纷飞,他们燃烧自己的生命,不但朴实而且勇敢,只为把光明的希望带给更多人,却更彰显出青年的担当和无畏。跨越时空的回信不仅是致敬、缅怀英烈,更是通过一封封感情真挚的回信,寻找和传承着一个又一个“共和国的基因”。“少小离家老大回”、“明月何时照我还”.关于离家,古代文人墨客留下诸多感人诗句;关于报国,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振奋人心的诗句,革命先烈们为了家国情怀,为了理想、抛家舍业,愿解大众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何等的高尚。在那一封封的信件里,我们听到的是年轻的他们流淌的情感,让我们动容,更让我们坚信:鲜活生命的离去,留下的是永不消逝的革命精神,彼时他们的选择,成就了此时我们的幸福生活!一封回信,跨越时空,传承信仰,铭记感动。我们见证了中国百年之巨变,我们将带着他们的信仰,追寻着他们的足迹,也将继续怀着这份信仰,守护着国家的未来。我们永远不变的应该是对理想的坚持、对信仰的传承。通过影片我更加了解到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人,建设祖国,无疑是责无旁贷。革命先烈就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篇五】“乘桴泛海临台湾,不为黄金不为名,只觉同胞遭苦难,敢将赤手挽狂澜”;“待风息波静,慨然而归,全家团聚,以报此恩”,这是革命先烈们的家书,也是他们的“誓言”。8月6日,医院组织我们观看了跨越时空的回信第五期誓言篇,影片中通过两封家书,讲述了革命先烈林正亨和刘老庄连的故事,他们为国为民,为理想抱负,不惜用生命捍卫了誓言,用热血温暖了人间。革命先烈们为了一句誓言,为了一个理想,出生入死,前赴后继的精神让我肃然起敬。誓言是立场选择,无论出身,不改心志。第一封家书来自雾峰林家第八代传人林正亨。家境优渥的林正亨,他原本志在学习美术,面对民族存亡危机,林正亨毅然投笔从戎。1944年,林正亨加入远征军赴缅抗日,在作战中他身负重伤,双手残疾,仍犹未悔。“国比家大,有国才有家”正是林正亨铭记的家训。林正亨在写给母亲的家信中写道:“国家能够获得胜利强盛,故乡同胞能获得光明和自由,我个人粉身碎骨也值得。”这既是他担心母亲因为自己残疾而伤心的安慰之词,更是继续为国为民奋斗的誓言表态。1949年8月18日,林正亨在台北市泉州街家中被国民党特务逮捕遇害,在赴刑场时,写下了绝笔诗:“乘桴泛海临台湾,不为黄金不为名,只觉同胞遭苦难,敢将赤手挽狂澜。奔逐半生劳心力,千里河山不尽看,吾志未酬身被困,满腹余恨夜阑珊”。誓言是阵前亮剑,虽敌众我寡,愿战至最后一人。1943年3月18日,奉命驻守淮阴刘老庄的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第二营第四连的82名战士遭遇到1000余名日军和600余名伪军的进攻,这场敌我力量悬殊的战斗,战士们化誓言为利刃,置生死于不顾,子弹上膛,刺刀上枪,毫无畏惧,四连战至最后一刻,82位战士全部壮烈殉国。这场战役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战斗回忆,还有烈士李云鹏留给家人的书信,信中说道:“待风息波静,慨然而归,全家团聚,以报此恩”,然而全连82名战士已再无与家人团聚报恩的机会。但是刘老庄连“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得到了延续,刘老庄连第三十二任政治指导员杨晋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真情“回信”。他向我们展示了刘老庄连重新组建后的第一面连旗,讲述了连队的历史。李云鹏烈士的妹妹李爱云。她在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当义务讲解员,守候烈士陵园50年。英雄真的存在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无数仁人志士告别父母,远离亲人,走向战场。在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他们将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墨,写成一封封充满亲情、激情与爱情的家书。它们承载着使命,蕴藏着力量,是先辈们留给后人的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战争时代的誓言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是视死如归的勇气,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牢记革命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为和平时代添光加彩。作为一名药师,我的誓言是:努力做好药学服务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要做好药学服务工作,要对事业有热爱之情,对病人有仁爱之心。即便在工作中遭遇困难挫折,也能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样我们始终不能忽略专业素质的提高,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丰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更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立足本职工作,尽心尽力,积极接受新时代下的新挑战,在平凡的岗位中不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生命不息,“誓言”永恒。现如今,“有国才有家”,仍言犹在耳,家国情怀依旧延续。阳光下,刘老庄烈士陵园的82棵青松,郁郁葱葱。身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珍惜眼前这美好的时光。牢记历史,要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付出与奉献,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从来没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