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麦穗》教案设计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96228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拣麦穗》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拣麦穗》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拣麦穗》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无忧http:/jiaoxue5u.taobao.com/专注中小学 教学事业!拣麦穗教案设计 作者:黄达初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理解作者对人间纯真的感情的赞美。 能力目标 品味文中精彩的对话描写、行为细节描写以及含意丰富的语句,学习作者以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笔调叙述事件的散文写法,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 德育目标 学习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真情以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语调中所蕴含的感情。 2品味作者在对话描写、行为细节描写及含意丰富的语句中流露出淡淡的伤感的散文语言。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 2体味散文的思想性、文学性。 教学方法 1讨论点拨法。教读本文,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展开第一轮“泛读式”讨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意;接着展开第二轮“探究式”讨论,品味含意丰富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赞美的人间纯真的感情;最后是“交锋式”讨论,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感情基调,学习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的真情付出。 2探究拓展法。以学生自行探究研讨为主,力求从课文写作技巧出发向纵横拓展,力求从学习理解向迁移运用转化,从而达到提高思维层次,增强学习能力,完善学习素养的目标。 课前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字资料、图象资料等;让学生预习并解决字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作家作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对人间纯真的感情的赞美;师生共同研习课文,分析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爱:希望得到父母的疼爱,希望得到师长的关爱,希望得到朋友的友爱每个人都是一个追寻爱的小溪,而每个人又是付出爱的源泉,千万条小溪汇聚成爱的海洋,这个世界才充满爱!作家张洁就是其中一条默默追寻爱的小溪,她的作品使人要让世界充满爱。我们通过品味她的作品拣麦穗来体味她对爱的追寻。 二、作者简介 张洁(1937-),当代作家。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只有一个太阳,散文集在那绿革地上以及张洁集等。她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三、初读文章,“泛读式”讨论,初步感知文意 1速读文章,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醒学生积累一下词语: (1)死乞百赖:纠缠个没完。 (2)戏谑:开玩笑。(3)步履:步行,步伐。 (4)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艰难的样子。(5)约莫:揣测、估计 (6)企望:期盼,盼望。 2学生大声读课文,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四、再读文章,“探究式”讨论,整体把握文意,深层探究,理解作者的感情 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问题概括课文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拣麦穗”在这里是一种实际的行动还是作者的某种情感的承载?去拣麦穗的人情感发生什么变化? 2学生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提醒学生注意细化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若“拣麦穗”是某种情感的承载,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概括这种情感?拣麦穗时村姑们心中的男人和“我”心中的男人有什么不同?怎么去形容这些情感的变化过程? 明确:课文叙述了村姑们一个幻灭的梦和“我”(小女孩)一个失落的梦。 板书: 村姑们幻灭的梦 拣麦穗 小女孩失落的梦 3聚焦关键问题,理解其深层含意。 课文开头部分写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我”拣麦穗时的梦是什么?卖灶糖的老汉为什么要如此疼爱“我”?为什么“我”会越来越依恋他? 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摩文意,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先讲述了村姑们幻灭的梦作为下文的铺垫和映衬。她们在做姑娘时起早摸黑地拣麦穗,一个季节也许只能拣上一斗。她们把拣的麦子卖了,把钱攒起来,等到赶集的时候,扯上花布,买上花线,回来置办嫁妆。她们做着美丽的梦。但是,她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依依顺顺”地嫁出去后会发现,眼前的男人并不是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幻想的那个男人。 “我”在刚刚能够歪歪趔趔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就跟在大姐姐的身后拣麦穗了。别人戏谑地问她为什么拣麦穗,她“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别人又问她要嫁给谁,答曰:“我要嫁给那个卖灶糖的老汉。”不谙世事、憨态可掬的话充满了童趣。卖灶糖的老汉听说“我”长大后要嫁给他之后,虽然知道这无法成为事实,但小女孩童真的感情慰藉了那个孤苦老汉,他以实际行动回报了小女孩纯真的感情,每逢经过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她。因为卖灶糖老汉对“我”的疼爱不仅是带一些小礼物给“我”如此,还表现在尊重“我”的内心上,他保护“我”的感情,在“我”懂事知道害臊后,不再称“我”是他的小媳妇。他的爱带着无私的性质,他疼爱“我”,还因为“我”是个“贪吃的、因为丑陋而又少人疼爱的孩子”。 4教师总结:拣麦穗是一曲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歌,小女孩失落的梦与村姑们幻灭的梦的对比,还表现出作者对扭曲的人生形式的否定,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执著追求。 五、学生朗读文章,进一步深刻领会文意。 六、理解作者感情,“交锋式”讨论,合作研讨,开放探究。 教师提问:1“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作者常常要想找到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明确:“烟荷包”象征着人与人之间一种纯真的感情,作者在卖灶糖的老汉去世后一直在追求着这种真爱,追寻着失落的梦。 2这种感情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吗? (老师先讲一个生活现实中的例子)前段时间报纸报道了一则新闻。马路上一位老婆婆被一辆出租车所撞,肇事司机迅速逃逸。一位男子自告奋勇要送老婆婆去医院,想请路人留下个联络方式证明事情经过,谁知路人无人肯签。后来男子与另一不留姓名的货车司机送老婆婆到医院之后被老婆婆家属反咬一口,认定他就是肇事司机。 提问:为什么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会这样?你心目中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并相互交流。 在现实中,村姑们幻灭的梦是生活的常态,我们经常遭遇爱的幻灭,但是我们对于真爱的追求从来没有中止过,虽然这种真爱可能失落过。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深刻理解作者的感情。2思考写作上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形成怎样的感情基调的。 2005-4-11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在熟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探究文章的感情基调形成,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品读文章,感受作品的感情基调,赏析文章中表现作者情感的细节。 1小女孩的童稚纯真和因为时间的无奈而使美丽的梦逝去的淡淡伤感使文章的语调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有感情地读课文,揣摩文章的感情基调,找出能体现文章感情基调的词语或句子,仔细体会品味。 学生自主赏析,同桌之间交流,然后师生交流。(先让学生自己找,自己交流,然后老师提出自己找到的一些学生没有找到的细节,先请学生去品味,然后老师与学生交流看法) 两个比较突出的而学生可能比较难品味到的细节: “她拼命地拣哪,拣哪,一个收麦子的季节,能拣上一斗?她把这麦子换来的钱积攒起来,等到赶集的时候,扯上花布,买上花线,然后她剪呀,缝呀,绣呀也不见她穿,也不见她戴。谁也没和谁合计过,谁也没找谁商量过,可是等到出嫁的那一天,她们全会把这些东西,装进新嫁娘的包裹里去。 不过当她们把拣麦穗时所伴的幻想,一同包进包裹里去的时候,她们会突然感到那些幻想全部变了味儿,觉得多少年来她们拣呀、缝呀、绣呀实在是多么傻呀!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和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幻想的那个男人,有着多么大的不同啊!但是,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只不过在穿戴那些衣物的时候,再也找不到做它、缝它时的那种心情了。 这算得了什么呢?谁也不会为她们叹一口气,表示同情。谁也不会关心她们还曾经有过幻想。连她们自己也甚至不会感到过分的悲伤,顶多不过像是丢失哪一个美丽的梦。有谁见过哪一个人会死乞白赖地寻找一个梦呢?” (由点到面地分析文段中流露的情感,然后探究表达效果产生的原因)农村姑娘们起早摸黑地拣麦穗,她们“拼命”地拣,一个季节也许只能拣上一斗。但是她们“年年拣,年年卖,年年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拣,带着美好的幻想拼命拣。她们把拣的麦子卖了,把钱攒起来,等到赶集的时候,扯上花布,买上花线,回来置办嫁妆。她们做着美丽的梦。但是,当她们出嫁时“她们会突然发现那些幻想全都变了味儿”,她们觉得多少年来她们“实在是多么傻啊!”。她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依依顺顺”地嫁出去后会发现,眼前的男人并不是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幻想的那个男人。但是她们“不会感到过分的悲伤,顶多不过像是丢失了一个美丽的梦”。这一段农村姑娘们梦想的幻灭,让读者读来觉得字里行间读充溢着一种淡淡的伤感。作者在这里用了一种比较的手法。农村姑娘们当初越是拼命,越是卖力地去拣麦穗,后来就越能让她们自己觉得傻。农村姑娘们的无奈,同时她们自己的不会感到过分的悲伤,让读者们会替她们惋惜并悲悯她们的命运,淡淡的伤感涌上心头。 “那棵柿子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树梢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雨打下来,雪压下来。 我仍旧站在那个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本来柿子长在高枝上应该是早熟的,而且比较难没让风刮下来,雨打下来,雪压下来,所以在这里这个“小柿子”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情感。卖灶糖的老汉去了之后我仍然看见柿子“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老汉的老去让“我”与老汉之间这段纯真的感情成为一段过去,一段只能在记忆中追寻的过去,因为这段感情的可贵和纯真,所以老汉的老去让这段感情显得伤感而珍贵。“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让读者觉得这种真爱禁得起考验,而且永不褪色,同时让读者也来赞美和向往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美好的情感。 其他的细节学生自主品味 “他把旱烟锅朝鞋底上磕着:娃呀,你太小哩。 你等我长大嘛。 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 听了他的话,我急了。他要是死了,可咋办呢?我急得要哭了。 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里。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带着眼泪笑了: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我站在土坎坎上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山坳坳里。 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这时,我真的担心了,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 “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蝴蝶和蚂蚱” “大言不惭”、“贼眉贼眼”、“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一样嘎嘎地叫着”、“我娘笑得个前仰后合,说那不是烟荷包,皱皱巴巴,倒像个猪肚子” 2揣摩卖灶糖老汉和“我”的心理,表演“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到“你莫愁,等你长大,我来接你”的内容,尽可能地把既舒缓从容又有淡淡的悲伤情感表现出来。 学生揣摩、表演。表演之后让表演者和台下的观众交流表演者对情感的把握是否到位。 3学习文章的写法,用一种情感基调(可以是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也可以是清新明快,还可以是活泼生动的)写一段文字叙述自己童年的往事。 学生自主构思,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这篇记事散文的特别之处在于用一种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语调叙述童年的往事,渴望用自己的笔帮助读者走向充满同情、友爱、关怀、信任的纯净世界。其实张洁的作品长于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她的许多小说意境含蓄深沉,文笔清新,富有散文的抒情,如同一幅幅“幽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罩于一层由温柔的忧郁和缠绵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有点难以捉摸,却又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黄秋耘语)。 六、布置作业 1整理课堂上的表达交流,然后写一篇有特定的感情基调的记事散文,二三百字左右。 2课余通过各种途径选读张洁的其他杂文,并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村姑们幻灭的梦 思想性 拣麦穗 小女孩失落的梦 文学性客服唯一联系qq 1119139686 欢迎跟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