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5.2怎样描述力(学案)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9613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5.2怎样描述力(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沪科版5.2怎样描述力(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沪科版5.2怎样描述力(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无忧淘宝店 http:/jiaoxue5u.taobao.com 您身边的教学专家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一、温故知新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_(答案:作用)2一个人用手拍桌子时,桌子受到一个向下的压力,同时人的手受到一个向上的作用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答案:相互的)3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_或改变物体_(答案:运动状态 形状)二、名师解读点拨知识点1: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_、_、_有关,这些被称为力的三要素(答案:力的大小 力的方向 力的作用点)【注意】力的三要素中有一个因素变化,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发生变化。例如:在开门时,手推门的部位(即作用点)不同时,推力的效果也就不同;人拉车前进时,拉力的方向不同,车前进的效果也不同;将钢尺压弯时,压力有大小不同,钢尺压弯的程度也不同【点拨】两个完全相同的力必须是三要素完全相同知识点2: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简称为_,符号为_(答案:牛顿 牛 N)【说明】平常我们会用“大”或“小”,来衡量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所施力的大小,但仅仅这样是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力的实际大小的我们都明白提一桶水时所用的力,比提一只空桶时的力要大的多,但到底大多少不知道,因此若要准确地区分出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而测量力的大小,首先应该规定力的单位,为了纪念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因此用它的名字来命名力的单位,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遇到许多同样用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物理量的单位。1N的力到底有多大呢?【点拨】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力的大小要有感性认识,例如托起物理课本用的力大约是3 N,手拿一瓶矿泉水用力12 N知识点3:力的示意图人们常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_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_(答案:带箭头 力的示意图)【说明】力的示意图是一种比较粗略的表示物体受力的方法线段的长短不做严格的要求,长度适中即可。力的示意图如何体现力的三要素呢?【点拨】可以用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长短粗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箭头处表示力的作用点。【拓展】除了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还有一种表示力的方法力的图示【说明】具体作法是: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度以一定比例表示力的大小(图中附上标度,指出某一长度多少牛的力),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如图所示【比较】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力的大小用线段的长短粗略表示用标度和线段的长度精确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力的作用点线段的起点或箭头处线段的起点【拓展】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物理学中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这种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抽象的事物的方法,叫做模型法,例如前面我们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三、拓展整合创新类型之一:力的三要素【例1】人坐在沙发上,沙发会往下凹陷,这是力作用在沙发上产生的效果,但大人和小孩坐同样的沙发时,沙发凹陷的程度不同,这说明_【解析】大人对沙发的压力大于小孩对沙发的压力,因此力的作用效果明显些。【答案】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变式题】你注意到洒水壶有两个把手吗?当用洒水壶提水时,应该用_把手;当用洒水壶洒水时,应该用_把手。这说明_【解析】用不同的把手时,力的作用点不同,会造成力的作用效果不同。【答案】A B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在排球比赛中,二传手传过来的球,主攻手在同一位置用大小不变的力来扣球,球的落点、远近和旋转性各不一样。这说明力的_和_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不一样【解析】主攻手扣球时用的力的大小相同,但球的落点、远近和旋转性不同,说明是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不同造成的。【答案】作用点 方向类型之二:力的示意图【例2】如图所示,用细绳系住小球挂在墙上,球受到绳子的拉力是200 N。试画出绳子对小球的拉力的示意图。【解析】绳子对小球的拉力沿着绳子方向【答案】略【变式题】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部小车,甲水平向左推,用力6 N,乙向左上方与水平成30角拉车,用力9 N,作出这两个力的示意图【解析】当在一个图中同时涉及几个力的示意图时,可采用以下方法:一个力一个力的分别画出各自的示意图如图a;可将所有力的起点都集中在物体的中央上如图b【答案】如图a和图b所示类型之三:综合应用创新【例3】有一天,小宇手中拿着一张纸条,问同学们:“谁能将它搁在两块木块之间?”小丽过来试了一下,结果纸条弯曲后滑到下面,如图甲所示。小宇说:“看我的吧。”说着将纸条折成如图乙所示的形状,放在两个木块之间,并且还在上面放了一个茶杯。相信你对这个实验会感到惊奇,好!请你根据这一情景提出一个自己的研究课题,设计好如下研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1)研究课题:(2)猜想或假设:(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器材和装置:步骤:实验用记录表格:(4)分析与论证:如果猜想正确,则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会看到:(5)评估:你还能提出的可研究的课题是:【答案】答案一:(1)课题:纸张承受的力与是否折它有关?(2)猜想:纸张承受的力与是否折它有关(或无关)(3)设计: 器材和装置:三张大小不同的本子纸,一些砝码(或重物),两块木块 步骤:a将面积较小的纸放在两个木块之间逐渐加放砝码,直到纸下弯。记下所加砝码的重力G1;然后将小纸折叠后,重做上述实验,记下所加砝码重力G2 b换中等大小的纸重复步骤a c换面积较大的纸,重复步骤a 表格:纸的大小不折时承重G1折后承重G2 小纸 中纸 大纸(4)分析与论证:在a、b、c三步中均有G1G2(或在a、b、c三步中均有G1一G2) (5)评估:是否折的纸的褶皱越多承受的力越大?答案二:(1)课题:折纸承受的力与纸所折的道数是否有关?(2)猜想:道数越多承受力越大(道数越多承受力越小)(3)设计:器材和装置:三张大小相同的本子纸一些砝码(或重物)两块木块步骤:将三张纸分别折为5、10、15道先后放在两木块之间分别在上面逐渐增放砝码,直到纸不能承受,记下最大承重G1、 G2、G3表格:纸折的道数5道10道15道 承重G(4)分析与论证:折15道的承重最大(G G2G1)或:折5道的承重最大(G1G2 G3)(5)评估:纸能承受的力与是否被折有关吗?答案三:(1)课题:折纸承受的力与纸的材料是否有关?(2)猜想:材料不同的折纸所能承受的力有所不同(或相同)(3)设计:器材和装置:三张大小相同的纸,分别为本子纸、牛皮纸、复印纸,一些砝码(或重物),两块木块步骤:将三张纸都折成相同道数,分别放在两个木块之间并逐渐增放砝码增至纸不能承受时,分别记下最大承重Gl、G2、G3表格: 纸的种类本子纸牛皮纸复印纸 承重G(4)分析与论证: GG2G(或Gl=G2=G3:)(5)评估:折纸能承受的力与折的形状是否有关?答案四:(1)课题:折纸承受的力与被折的形状是否有关?(2)猜想:被折的形状不同可承受的力也有所不同(或被折的形状不同,可承受的力相同)(3)设计:器材和装置:三张大小相同的本子纸。一些砝码(或重物),两块木块步骤:将三张纸分别折成“V”形、“工”形、“U”形且折的道数相同分别放在两个木块之间并放上砝码增至纸不能承受时分别记下最大承重G1、G2、G3表格: 纸的形状 “V”形 “工”形 “U”形 承重G(4)分析与论证:G1G2G3(或G1=G2= G3)(5)评估:纸能承受的力是否与纸的材料有关?四、当堂检测反馈1拿起一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 ( ) A1 N B05 N C2 N D15 N【答案】B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千克和牛顿都是力的单位 B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C牛顿简称吨,所以力的单位就是吨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力和质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它们都有各自的单位,不能混淆,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答案】B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毵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 B_ C D【解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运动方向的变化【答案】D4人用力向左推车,小车向左运动;人用力向右推车,小车向右运动。这说明力作用效果与力的_有关。【答案】方向5长方形物体,重10 N,放在水平地面上,画出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的示意图【解析】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数值上等于物重,即10 N【答案】见图(a)和(b)6画出木箱受到30N的水平向左的拉力的示意图【答案】略五、课后延伸阅读为什么拉车比推车省力?手推车,使用方便,既可以推又可以拉。推和拉的用力方向跟水平线的夹角一样,是推车省力还是拉车省力?省力不省力,主要看车轮受到的阻力有多大。因为克服了阻力,车子才能前进。在地面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车轮对地面的压力越大,阻力越大,阻力大就费劲。反过来,压力小,阻力小,省力。推车的时候,用力的方向指向斜下方,它产生两个效果:一个分力向前,用来克服阻力,使车匀速前进;另一个分力竖真向下,加大了车对地面的压力,使阻力加大。拉车的时候,用力的方向指向斜上方,也产生两个分力;一个向前用来克服阻力;另一个竖直向上,减小了车对地面的压力,使阻力减小。因此,拉车的时候,需要克服的阻力小,也就省力一些。摘自三人行初中物理网网站中小学各个科目优质课视频+课件教案学案试题全册打包qq11191396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