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二:《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20123191113738WF3HM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9255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二:《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20123191113738WF3HM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二:《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20123191113738WF3HM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二:《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20123191113738WF3HM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高一语文反馈练习沁园春长沙设计:刘吴建审核:高一备课组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 橘(j)子洲 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ng rng) 携(xi) 遏()制C漫江(满) 寥(lio)廊 挥斥(斥责)D惆怅(chng) 稠(chu)密 辟谣(p yo)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二、文本阅读分层训练(一)阅读下面诗句,完成14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1“漫江”的意思是: 。 “霜天”即: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答: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句子?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怅”的原意是 ,这里用来表达 。2“沉浮”同 意思相近,这里指 。3这段文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三)阅读下面句子,完成13题。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万户侯”本义是 ,这里指 。2“粪土”的意思是 ,用法是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答: 。(四)阅读下面句子,完成13题。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中流”的意思是 ;“遏”的意思是 。2“记”字领起的下文是 。3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 答: 。(五)阅读下文,完成12题。破 阵 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这首词中句子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表面上是写酒醉,实际是写梦境。这一句描写了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形象。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生动地描写边塞战地生活,反映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道出了作者的理想,:收复失地,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赢得青史留名。D“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首尾两句写实,“梦回”以后进入梦境,整片内容不变,打破了上下片分述一事的传统写法。B首句和尾句相呼应,都是写现实生活,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表现词人报国无门的悲愤。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D全词格调低沉凄凉,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的复杂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正是婉约派的风格。(六)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甲: 沁园春长沙1925年 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温柔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乙: 沁园春雪1936年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试比较两首词在写作上的相同点。 答: 。2试比较两首词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 答: 。3试比较两首词在结尾所抒发的感情。 答: 。(七)阅读叶延滨想飞的山岩,完成下列问题。一只鹰,一只挣扎的鹰/向江心伸直尖利的嘴物/爪子陷进山腹/两只绝望而又倔强的鹰翅上/翼羽似的松林/在凄风中颤动/一块想飞的山岩/数百年还是数千年啊/永远只是一瞬一个酝酿在诗人心中/来不及写出的悲壮的史诗/你是自由前一秒的囚徒/又是死亡前一秒的存在/是延续数千年追求的痛苦/对岸是亭亭玉立的神女峰/是听凭命运的安排/那颗心早已是石头了/她早已不会动/也永远不会动想飞的鹰,你想飞吗/当你挣脱这浓缩千年的一秒/你的自由将需要你/用耸立千年的雄姿换取/你将消失/和禁锢你的死神一起消失/你,你会飞的/你的飞腾是一场山崩地裂/你的身躯会跃入大江/你的灵魂是真正的鹰/骄傲地飞越神女峰的头顶1这首诗中写到了一块怎样的山岩,写它的用意是什么? 答: 。2作者写这块山岩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 。3作者写神女峰的用意是什么? 答: 。4画线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答: 。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意象是鲜明的,但是所要表达的主题却是含蓄朦胧的。B诗的开关就用非常生动的语言,把静止的山岩写活了。C这首诗借景抒情,通过写山岩,抒发了作者自己的壮志豪情D诗的语言自然,最后一节采用呼告修辞,面对山岩直抒胸膛。(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意象”及其解读“意象”一词,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就有“窥意象而运斤”一语。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个外延极广的概念。除了诗人的“我”以外,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台楼阁等等在特定情况下还有人,全都是“物”,用南宋诗人张孝祥的话来概括,即“万象皆宾客”。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便是所谓客观表述。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因此,所谓意象,就是沾染或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简言之,意象就是意中之象。如秦观满庭芳中的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词中的“斜阳”“寒鸦”“流不”“孤村”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客观物象,也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全部浸染了词人的哀伤和忧郁,它们是主观情思和客观形象交融而产生的“新物”。诗歌是以形象来反映世界的。确切地说,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诗人总是戴着感情的有色眼镜看世界,那世界也便有了深浅不等的各种色彩。诗歌正是以不同的感情色彩感人的。而组成诗歌用以感人的基本因素正是意象。我们了解“意象”是为了鉴赏诗歌,学会审美,因此有必要熟悉“意象”的基本特点。首先,意象往往有丰富内涵。一个意象的内涵是否丰富,与这个意象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有关,古今中外的许许多多诗人之所以反复吟咏春天和秋天,其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季节有关较多的富有诗意的属性。中国的菊花和兰草,外国的云雀和夜莺,几乎成了万古常新的诗题,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事物本身具有浓厚的诗意内涵,能够触发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感慨。不同事物在这一点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众所周知,泪水被诗人抒写了几千年,而极少有人吟咏鼻涕;秋叶令无数墨客感叹,而垃圾却无人问津。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挖出诗意来的。有人说,一条林间小道比一个赌徒要有诗意。朱红的抒情诗恋,围绕着“你”和“我”,塑了一个个富有内涵的意象,生发出多少刻骨铭心的情意:我是旧帆,你就是港口的灯火。/我是优游的天鹅,你是湖泊。/你是朱唇,我就是缠绵的热吻。/你是苦泪,我就是碎裂的心魄。这些诗句,无异于柔情蜜意恋人的绵绵情话,无异于坚贞不移的海誓山盟。此诗虽然长达八节,推出数十个意象,仿佛仍未尽意。谁知,诗人却是卒章显志,最后一节诗意陡转:“你是我的主宰,我仰望的星座,/我是你幸福的奴仆啊,我的祖国!”原来,“你”并不是“我”的恋人,而是“我的祖国”。全诗意在倾吐对祖国的爱恋。其强大的感染力来自那遍布全诗的内涵丰富的意象。其次,意象都富有情感性。应当说,所有的意象都或多或少,或浓或淡地浸染着诗人的情思。诗要动人,自然要选取那些较多和较浓的浸染情思的意象。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些意象必须反映诗的主题。因为具体到一首诗,诗人所表现的是某一特定的情思。选择意象就是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那种特定情思的意象。请读书黎明的给乙:我们是黑夜相错而过的船/我们是白昼没有标记的帆/我们是同一次潮汐搁浅沙滩的贝壳/我们是同一次喷发中冷却的火成岩/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我们彼此多么相近/可惜/为时已晚此诗中的“我们”,也许是一对未曾互相表白抱憾终生的男女。诗人推出四个富有情思的意象:“我们”是“船”,“我们”是“帆”,“我们”是“贝壳”,“我们”是“火成岩”。这四个意象都包含着诗人所要表达的深沉而痛切的遗憾:“我们彼此多么相近/可惜/为时已晚”四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排比句统摄着四个意象,不断地积聚情感。诗人让那感情的湖水一公分一公分地上涨,人们在堤坝外面看不真切,而只是从什么船呀帆呀的隐约感到情感澎湃。终于,湖水超出了警戒线,冲决了堤坝。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诗人的主旨原来如此。本该早就发现的,却直到“有一天”才“终于发现”。星转斗移,物是人非,诗人在篇末表达的惋惜之情显得格外强烈。(参照刘福智意象诗魂腾飞的霞云,见语文知识2000年第10期,文字稍有变动)1梳理文章思路,并简要写出内容提要。 答: 2在我国诗文中,有些意象往往有着较为固定的内涵和情感。如“柳”有“留恋、离别”的含义,“鸟”有“空远、快乐”的含义。请根据上文对意象的分析,概括下列诗句中“烛”这一意象的含义。(不超过20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死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答: 。高一语文反馈练习沁园春长沙一、1C 2C 3C 4D二、(一)1满江 秋天 2看3山、林、江、舸、鹰、鱼 4万类霜天竞自由(二)1失意、恼恨 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2升沉 盛哀3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三)1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 大军阀、大官僚2视为粪土 名词的意动用法3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四)1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阻止2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五)1A 2D(六)1a写美景,抒豪情 上半阕都以写景为主,即景抒情,下半阕以叙事议论为主,抒发豪情壮志。b运用对比手法,使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如“万户侯”与“同学少年”的对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与“风流人物”的对比。c语言极富表现力2同:写壮景写得雄奇伟丽,异:北国、湖南/冬景 秋景3甲诗以设问句结尾,对上阕“谁主沉浮”的提问作了巧妙的回答,即主宰国家未来命运的将是我们“同学”。乙诗通过对历代“豪杰”的否定,直接提出真正的英雄人物是无产阶级。当然“今朝”的“风流人物”,我们也可以当是毛泽东的自况。(七)1一块像鹰一样想飞的山岩,用意是为了抒发作者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2比喻拟人。作用:使山岩的形象更具体,突出其勇敢、倔强的形与神。3用神女峰那颗早已是石头的心来反衬山岩那刚毅不屈的灵魂。4真正的自由必须挣脱传统的勇毅与刚强去实现,而为此将付出巨大的牺牲。5C(八)1略 2相思、离别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