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殡仪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

上传人:雅*** 文档编号:149028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殡仪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某殡仪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某殡仪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殡仪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目 录第一章 总论1一、项目概况1二、项目承办单位概况2三、编制依据及研究内容2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五、主要问题与建议5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6一、项目建设背景6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7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服务规模与标准9一、需求分析9二、项目服务规模与建设标准10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11一、项目选址11二、建设条件11第五章 总体规划方案15一、规划设计依据15二、服务宗旨与目标15三、总体规划要求15四、场内外交通运输流量组织16五、场区竖向及总平面布置要求17六、项目总体功能布局18第六章 工程方案20一、工程内容(范围)与规模20二、主要工艺流程20三、主体建筑工程方案20四、公用辅助工程22五、主要设备(设施)购置方案30六、主要建(构)物及设备工程量统计31第七章 消防33一、主要设计依据33二、建筑消防33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5第八章 节能37一、编制依据37二、建筑节能目标37三、建筑节能要求38四、电气节能要求38五、空调通风节能要求39六、节水措施39第九章 环境保护41一、项目场址环境现状41二、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措施41三、环境保护设施及投资44四、环境影响评价44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45一、主要职业危害因素45二、安全生产45三、卫生46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与劳动定员47一、项目组织47二、劳动定员47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进度48一、建设工期48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8三、项目实施进度表48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0一、投资估算50二、项目资金筹措方式与来源55第十四章 项目招标方案56一、招标依据56二、主要招标计划及招标基本情况56第十五章 效益分析58一、财务评价58二、社会效益61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62一、主要结论62二、建议62附表:1、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3、服务收入及税金附加表4、利润和利润分配表5、现金流量表附件:1、项目选址意见书2、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书3、项目环评批复4、*县财政配套资金承诺函附图:1、项目区位图2、项目总平面图V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县殡仪馆建设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迁建)3工程地点:*县县城西郊下瑶三里牌4项目主管单位:*县民政局5项目承办单位:*县殡葬管理所6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7项目实施期限:3年(2009年8月2012年7月)8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该项目规划服务规模: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41280平方米,通过项目的实施,使项目最高殡殓服务能力达到1300具/年。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如下:(1)建设殡殓车间及办公服务楼3950平方米(火化车间、灵堂、悼念厅、办公服务楼、车库、骨灰寄存楼)。(2)购置殡殓车间设备(设施)12台(套)(燃油焚尸炉2台,冰柜6台、冰棺4台)。(3)公用辅助工程(挡土墙1500 立方米、道路9000平方米、停车场1000平方米、园林绿化9744平方米、各类给水管道1175米、排水管道1830米、电力电信排管1400米等)。9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总投资1700万元,其中,*县财政配套700万元,申请上级补助1000万元。10效益分析简述:经济效益方面,该项目建成后年均实现服务收入211.9万元,无法维持项目的正常运营。因此,必须由*县财政每年至少补贴40万元,才能保证项目正常运营。社会效益方面,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我国殡葬改革工作的需要,是*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项目区全面实行火葬,节约土地,优化环境,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等。二、项目承办单位概况项目承办单位*县殡葬管理所(殡仪馆)位于水南镇上南塘山烟山,是*县民政局下属单位,是集殡仪、火化、安葬于一体的殡仪服务单位。承办单位始建于2002年,2003年12月9日开馆,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现有工作人员21人。馆内设施较完备,其中接运遗体的殡仪服务车4辆,悼念厅1个。2004年3月29日实现全境遗体火化后,火化服务区内遗体火化率达100%。三、编制依据及研究内容1编制依据(1)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殡仪馆等级标准(试行)、殡仪馆等级评定办法的通知(民办发199010号);(2)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FGJ124-1999);(3)*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4)*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年);(5)*县城市总体规划、*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6)“项目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意见书、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等;(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8)其他行业标准、规范、规程等资料;(9)其它调研资料。2主要研究内容本报告从调查分析*殡葬发展现状入手,对项目建设规模预测分析,对迁建*殡仪馆工程的必要性及意义、项目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及内容、总体布局、建设方案、环境影响、实施进度、组织机构、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等问题作了初步论证,对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初步评价。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主 要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一 览 表表1-1序号项 目单 位数 量备 注1规划总用地面积平方米412802总建筑面积平方米39503项目总投资万元17004资金筹措万元17004.1*县财政配套万元7004.2申请上级补助万元10005财务指标5.1服务收入万元211.9年均5.2地方政府补贴收入万元405.3总成本费用万元89.8年均5.4税金及附加万元11.6年均5.5财务内部收益率%6.0含地方补贴5.6财务净现值(ic=6%)万元1.2含地方补贴5.7投资回收期年13.9含建设期3年五、主要问题与建议1问题(1)项目品位定位有一定难度,尽管研发设计工作一经完成,其定位也就相应确定,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2)项目时间较紧,建设资金能否按时到位将直接影响项目实施进度。2建议(1)在下阶段工作中应进一步优化、优选设计方案,节省投资。(2)加快项目融资步伐,开辟多渠道融资途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殡仪馆是为全社会服务的窗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阵地。其功能是,使人们在殡仪活动中的悲伤得到慰藉、情感得以抒发、哀思有所寄托,倡导文明、健康、进步的殡仪活动,起到移风易俗和引导合理消费的作用,同时对集约、节约用地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实现意义。*县是中央苏区县,全县辖6个镇、7个乡,现有人口17.1万人,每年死亡人数约900多人。如按常规土葬每冢坟占地20平方米计算,则每年将占地30亩,且其中1/3以上是耕地。长此以往,死人与活人争地的局面将愈演愈烈,而能开垦的荒山荒地将逐年下降,利用率将越来越低,可耕作的土地也将越来越少,势必从根本上制约着全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另外,在丧葬过程中,受传统思想和封建迷信的影响,大操大办在当地农村盛行已久,铺张浪费较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仅此一项该县每年开销达2000万元,极大地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两个文明建设,同时也影响全县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另外,随着横贯*县境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向莆高速铁路”的开工建设,给*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按照铁路线路勘察设计方案,路线正好经过原*殡仪馆所在地。2009年5月12日,向莆铁路建设部门提出了原殡仪馆、天阁陵园墓区整体迁建的建议。为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大局,同时确保全县殡改工作的正常开展,巩固已有成果,提高殡葬服务能力和档次,*县决定原殡仪馆整体搬迁建设。该项目已列入*县委、县政府“办实事”重点项目之一,目前项目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1项目建设是支持和配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县殡仪馆原址正好位于向莆铁路选址处。向莆铁路的建设将使京九线、浙赣线与即将动工建设的“沿海快速通道”福建段福厦铁路相连,这对进一步完善华东地区铁路网络,推进山海协作,构建对内连接的战略通道,拓展湄洲湾港口腹地,实现港口资源共享,促进抚州市、三明市、莆田市乃至福建北部、江西南部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促进祖国统一等意义重大。因此,从国家发展战略大局着想,*县殡仪馆整体迁建是必要和紧迫的。2项目建设是服从城市整体规划,特别是城市经营规模扩张战略发展的需要。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高速铁路的开工建设,*县区位优势日益突显,县域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城区居民人口逐年增加,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县殡仪馆现有的服务规模,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都已不能满足全县殡葬需求。该项目通过异地重新规划设计,并按三级馆标准进行建设,从而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不仅为推进全县丧葬改革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县城市规模做大做强提供配套条件。3项目建设是当地“二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殡仪馆是为全社会服务的一个部门,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的。殡仪馆在我国又是殡葬改革的载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阵地,起到移风易俗,升华人们的思想的作用,使整个丧葬过程成为文明、健康、进步的活动。因此,该项目的建设都要按着这个要求,使其达到应有的功能。4推进和加快殡仪馆正规化建设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殡葬事业是独家经营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局面必然会被平等竞争、共同拥有的市场所打破,要想占领和巩固这个市场就必须向人们提供满意的殡葬服务,而搞好殡仪馆的建设是做好服务的前提。加快殡仪馆的更新改造和正规化建设,是殡葬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是殡仪馆自我生存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的需要。所以,应争取时间加快殡仪馆的建设,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服务规模与标准一、需求分析殡仪馆服务对象在数量上的绝对增长性与相对稳定性是统一的。殡仪馆的服务对象是死亡人口,其绝对增长性体现在,根据我国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状况分析,21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老年人口和死亡人口将达到相对的高峰期。相对稳定性体现在,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人口的死亡数及其变化是有规可循的渐变过程,一般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这一特征为制定殡仪馆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内部经营战略和经营决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根据。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居民环保意识、文明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国家殡葬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殡仪馆成为了唯一合法的专业治丧场所。*县殡仪馆服务范围为全县13个乡(镇)17.1万人。*县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全县有汉、畲、回、苗、满、土家、侗、布依、壮、蒙古、彝、仡佬、高山、仫佬、纳西、东乡等16个民族。*是中央苏区县和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双拥模范县。根据*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年),全县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十一五期间(20012005年)全县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70,人口自然死亡率为5.2。“十一五”期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3.5%以上,并逐年稳步提高,生育水平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年出生水平控制在13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4以内,人口自然死亡率为5.15以内,到2010年末,计生总人口控制在17.56万以内(不含流动人口)。另外,据*县统计数据,2004年至2008年间,死亡人数4295人(2004年829人、2005年852人、2006年816人、2007年881人、2008年917人),年均死亡率5.11。根据上述数据分析,项目服务区现状总人口约17.1万人,人口自然死亡率为5.11,则现状(2008年)火化量每年约917具,平均每天2.5具;随着县境交通区位大幅改善,工业、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规划至中期(2020年)自然死亡人口年均增长率按2%测算,即年火化量为1163具;远期(2021年以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自然死亡人口年均增长率按3%测算。二、项目服务规模与建设标准1项目服务规模规划服务能力:通过上述估算及火化工作效率分析,火化车间规划安排2台燃油焚尸炉,最高年殡殓业务量可达1300具(3.56具/日)。而根据上述项目服务需求分析可知,项目服务区在16年后死亡人数才能达到1300具/年以上,因此,该项目建设可满足项目服务区相当长时间内的服务需求。2建设标准该项目将严格按照殡仪馆等级标准(试行)中第一至第二十二项有关要求并按三级馆进行建设,综合评分达360分以上。远期目标努力把*殡仪馆建成二级馆,综合评分达480分以上。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一、项目选址1地理位置*县地处福建闽西北部,东临顺昌,南接沙县、明溪,北与邵武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511740,北纬26262704。根据“项目选址意见书”,*县殡仪馆新馆址位于*县县城西郊下瑶三里牌,距离城区3公里。现状用地呈南北长、东西窄长条形状,东临乡村公路和金溪河,南、西、北均与山体为界。场地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之势,用地高差较大,最高处高程227.7米,最低处高程为入口处187米。项目选址处处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并应有利于排水和空气扩散。 2用地面积及土地权属类别现有总用地面积41280平方米,土地利用现状为林地,供地方式为划拨。土地权属类别为村镇集体用地。二、建设条件1自然条件(1)气象特征*县地处中亚热带地区,具有大陆型气候特征,兼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县年平均气温19.0,年平均风速0.8米/秒,多年静风频率55%,多年平均降水量1676.3毫米,主导风向为北风及南风。(2)水文特征*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47条,其中最大溪流为金溪,由西向东斜贯全境,在高唐镇的黄坑口村流进顺昌汇入富屯溪。金溪在境内长达93公里,流域集水面积613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天然径流总量60.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89立方米/秒。县内汇入金溪的各级支流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有23条,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5.68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19.85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55.6%。(3)地形地貌特征*县地处武夷山脉东南麓,扼闽江支流金溪中下游,属武夷山脉大桥岭支脉分支,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中部稍为平坦,呈斜长方形状。金溪由西南向东斜贯全境,地形多样性、区域性差异较大,地貌类型以低山和丘陵为主,类型多样,海拔高差显著,一般在800米以下,最高海拔西南部龙栖山1620.4米,最低海拔黄坑口仅为138米,平均坡度27度左右。项目区属山区丘陵地带,场三面环山,海拔在187-227.7米之间,场地呈东低西高、南低北高之势。(4)地质*县地处闽西北隆起南缘,地层划属四明山武夷山分区邵武小区。地层发育较全,从上元古界至第四纪均有分布。根据综合分析,可划分28个地层单元,其中变质岩分布最广,约占全县总面积三分之二,火山岩地层为次,沉积岩地层面积最小。*县属加里东褶皱带,*华安南北向大断裂通过*县境。项目选址处由于缺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资料,暂时无法对场地进行定量描述。建议该项目在下阶段工程勘察阶段应进行详细勘察。(5)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福建省区划一览表,本场地处抗震设防烈度6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2社会环境*县辖13个乡镇、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5个行政村,920个村民小组,人口17.1万,矿产、水力、森林、旅游资源丰富。综合实力较强,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6亿元,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2006年财政总收入突破2亿元大关、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出口总值突破亿美元大关。3人类活动因素场地三面靠山,一面临水,自然景观良好。不存在采掘矿产、修建蓄水工程、劈山放炮、乱砍滥伐等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对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较小,是较为理想的殡葬场所。4交通条件*交通便捷,公路、铁路、水路畅达。境内闽江上游金溪横贯全境,公路网络四通八达,三华大道,204、304省道纵横交错,建成通车的福银高速公路及在建的向莆高速铁路过境*。该项目选址处与*城区仅3公里,而且有公路(四级,水泥路面)与城区相连,交通运输条件比较好。5政策条件无论国家还是地方,都十分重视殡葬改革事业。半个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殡葬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殡葬习俗改革和人们殡葬观念的变化,殡葬法规从无到有,殡葬业成为一个特殊服务行业。*县人民政府对该项目的建设高度重视,对*县殡仪馆整体迁建项目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实施方案,并承诺由县财政配套建设资金700万元(详见附件4)6公共设施条件该项目的供水、供电及通讯条件已具备。供水方面,水源引自城区市政给水管,由*县自来水公司负责供水;供电方面,在馆内设置配电房,电源由市政电力电缆引入,由*县电力局负责供电;电信、有线电视信号由相关部门引入;殡仪馆污水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的规定。 7施工条件项目地处县城西郊,施工用的交通、临时用电、临时用水等条件便利,各项建筑材料也均可就近购买。第五章 总体规划方案一、规划设计依据*县殡仪馆新馆工程应严格按殡仪馆等级标准(试行)、殡仪馆等级评定办法(民办发199010号)、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FGJ124-1999)以及国家的土地使用原则和当地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二、服务宗旨与目标1服务宗旨修建新殡仪馆的宗旨是“上为国家分优、下为民众解愁的宗旨,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次的服务方向,全心全意为丧户服务,使全县人民满意。2建设目标(1)按民政部殡仪馆等级标准(试行)和殡仪馆等级评定办法要求,按三级殡仪馆标准建设,并通过上级评定验收。(2)努力建设成“绿色、环保、生态型”殡仪馆。(3)项目服务能力稳定在每年火化900具左右,最高年服务能力能够满足1200具/年的工作负荷。(4)在竞争环境中捕捉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三、总体规划要求总体规划要体现人文关怀,营造关爱平和气氛,建筑与景观自然和;主体建筑应注重展示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功能合理,交通流畅,环保节能。从其使用性质来说,殡仪馆要有合理的选址,应考虑人的心理卫生和其中火化遗体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要远离城区的主导风向下风侧。另外还应考虑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较为便利的交通。从使用流程来说,殡仪馆要有合理、完善的功能,殡仪馆功能分区可以有:停车区、室外人流集散区(广场)、业务办理区、殡仪区、火化区和骨灰寄存区、行政办公以及附属用房等。其中,殡仪区是最主要的功能部分,要处理好“生与死”的分隔。殡仪馆的交通具有时段积聚性。在清明、大型悼念活动时会有大量的人流、车流,所以要注重驻车与分流规划设计。殡仪馆要考虑丧葬习俗的地域性和民俗性,不同的地域因为不同的历史文化发展、同一地域也可能因为不同的民族带来不同的丧葬习俗,最终对殡仪馆建筑设计提出不同的要求。四、场内外交通运输流量组织对外交通运输主要依托场区东部紧邻的四级公路进行。现状公路宽6.5米,能满足交通运输要求。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今后应对该公路升级改造。场区设置两个入口,其中主出入口位于场区南部,次出入口位于场区东部。场内按照作业工作流程合理进行道路组织,在馆内由南至北中心轴线上规划一条连廊,便于各功能用房近距离沟通。在轴线(连廊)周围规划一条环形道路,并与连廊进行合理连通。办公生活综合服务区至悼念区之间规划通过三个圆形硬地广场,几何结构图从大到小由一条蜿蜒曲折的人行铺路串联起来,表达曲折人生,回归自然的意境。道路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和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方便、安全的方案,并满足消防车通行的需要。五、场区竖向及总平面布置要求1竖向布置竖向设计应充分结合地形,以斜坡或台地形式,充分考虑节约投资和景观的需要,对各区用地进行整合。2总平面布置平面设计应紧密结合项目工作流程,体现“简洁、流畅、方便、节省”等原则,合理布局各建(构)筑物,充分、高效利用场地。(1)总平面布局 1)总平面布局根据功能分设业务区、殡仪区、火化区、骨灰寄存区、行政办公区和停车场。 2)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以殡仪区为中心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规划,做到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车辆和人员的分流有序。 殡仪区与火化区相邻设置,并设廊道连通。 骨灰寄存区内宜设置祭悼场所。 行政办公用房朝向良好。有改扩建余地和绿化用地,绿化率不应小于35。 有集中处理垃圾的场地。应设置室外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厕所。室外公共厕所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14)的规定。 3)殡仪馆不应少于2个出入通道,其中1个专供殡仪车通行。 4)停车场设计除宜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等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做好交通组织。 在停车场出入最方便的地段, 应设残疾人的停车车位, 并设醒目的“无障碍标 志”。 内部车辆应单独设置停车场。 殡仪馆入口附近宜设馆前广场。 (2)室外环境设计 1)室外环境设计应包括公共活动场地、道路和绿化等设计。 2)室外环境设计宜根据用地的自然条件,结合各功能区的特点,对景观、植物配置及山石水面等作出综合设计。 3)道路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和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方便、安全的方案,并满足消防车通行的需要。 4)各功能区均应设置醒目标志。 六、项目总体功能布局根据用地特点及工作流程,殡仪馆由南至北布局形成“一轴五区”,工作流程为:停车场办证守灵悼念火化寄存。“一轴”即馆内各主要功能用房均由南至北呈直线分布;“五区”分别为:对外停车区、办公生活综合服务区、悼念及守灵区、综合业务服务区、祭拜寄存区。1对外停车区规划在主出入口处设置两个停车场,停车场(一)供大中型客车使用,停车场(二)供小汽车使用。停车场面积1000平方米,可同时停放车辆60辆。2办公生活综合服务区在馆区停车场后方规划一座五层办公生活综合服务楼,设置有办证大厅、家属休息区、办公、食堂、餐厅、便民超市、花店、职工休息室等。3悼念、守灵区悼念、守灵区位于办公生活综合服务区后方。悼念厅规划容纳200-300人;守灵区设置灵堂6个,可同时容纳6家丧户举行丧事活动。4综合业务服务区综合业务服务区位于流程最底部(地块最北端)。该区功能包括火化、冷藏(规划可同时冷藏存放遗体10具)、车库(仓库)等功能。5祭拜寄存区祭拜寄存区位于综合业务服务区与悼念、守灵区之间。在骨灰寄存楼两侧布置祭拜区。骨灰寄存楼规划容纳8000-10000盒。第六章 工程方案一、工程内容(范围)与规模1建设殡殓车间及办公服务楼3950平方米(火化车间、灵堂、悼念厅、办公服务楼、车库、骨灰寄存楼)。2购置殡殓车间设备(设施)12台(套)(燃油焚尸炉2台,冰柜6台、冰棺4台)。3公用辅助工程(挡土墙1500 立方米、道路9000平方米、停车场1000平方米、园林绿化9744平方米、各类给水管道1175米、排水管道1830米、电力电信排管1400米等)。二、主要工艺流程主要工艺流程即火化机火化尸体运行流程:遗体由送尸台车接尸、送尸进入火化机的炉膛,待尸体火化完毕后,骨灰退出到预备室,然后由火化间工作人员拣灰入骨灰盒。工艺流程图见图6-1。遗体火化机炉膛骨灰预备室拣灰入盒送尸车火化图6-1:火化车间工艺流程简图三、主体建筑工程方案1建筑设计理念殡葬建筑作为特殊公共建筑,体现着对人的关怀,死者的安息,生者的哀思,所以较之物质功能,其精神功能更为重要。而且,各地的风土人情各有区别,这是殡仪馆建筑设计应该区别对待的。殡仪馆建筑设计耍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殡仪馆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尸体在处理过程中的生物性污染,二是尸体在火化过程中对大气的污染。所以,在殡仪馆建筑中,要注意对污染源(尸体)的防污染处理,在设计中要考虑清、污之间的分隔。殡仪馆建筑设计要重视建筑室内外环境的艺术设计。对于室外环境设计,要力求与自然协调。室外场地是人们参与殡仪活动逗留时间最多的地方,在室外环境设计上,强调以绿地、水面形态,多样的植被形式来调节、舒缓人们的悲痛。2建筑风格按照“绿色、环保、生态型”的规划和建设目标,采用古典与现代建筑设计元素相结合的园林式风格,与自然山体相得益彰。色彩采用暖色调,简洁明快,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3各单体建筑方案简述场区由南至北各单体建筑依次呈直线排列:办公服务综合楼、悼念厅、灵堂、骨灰寄存楼、车库(仓库)、火化车间。(1)办公服务综合楼:拟设计为5层,框架结构。每层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2)悼念厅:拟设计为1层,框架结构,层高8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3)灵堂:拟设置灵堂6个,每个层高4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600平方米。(4)骨灰寄存楼:拟设计为2层,框架结构。每层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平方米。(5)车库(仓库):拟设计为1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50平方米。(6)火化车间:拟设计为1层,框架结构,层高8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以上建筑面积合计3950平方米。四、公用辅助工程1挡土墙新建的挡土墙位于场地西部临山一侧。挡土墙长380米,高3米,设计为重力式浆砌石挡土墙。挡土墙块石、条石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MU30,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15。块条石挡墙顶宽度不宜小于400毫米。挡土墙基础埋置深度,应根据地基稳定性、地基承载力、水流冲刷情况和岩石风化程度等因素确定。土质地基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0.50.8米。挡土墙伸缩缝间距一般采用2025米。应根据墙背渗水情况设置一定数目排水孔。挡墙后面填土,应优先选择透水性较强的材料,以减小墙背土冻胀力和有利于积水排出。2场内道路(1)道路规划原则高效畅通的交通组织至关重要。道路规划应注重主次分明、结构合理、宽度适宜,做到交通通畅,技术经济合理。并注意道路与地形地物相结合,做到经济、自然。1)合理设计道路线型和竖向标高,保障内外交通安全畅通,利于道路和管线施工;2)合理确定道路宽度和横断面,节约造价。(2)道路结构车行道为20厘米厚C25现浇混凝土面层,下设15厘米厚5%干硬性混凝土稳定层,15厘米厚碎石垫层。林荫道路面铺设广场砖,下设30厘米厚的砂石垫层。人行小路为混凝土路面。道路工程主要工程量见表6-3。3停车场在场区主出入口处规划左、右两个停车场,每个停车场面积500平方米。停车场设大车车位30个,小车车位70个。如有临时停车需要,在主干道上设置港湾式停车位供车辆临时停靠。停车场要考虑生态性设计原则。4景观与绿化逐步建成融园林、人文景观和殡葬为一体,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四季常青,各色时令花卉争奇斗艳的特色园林式文化馆区。(1)植物配置的原则在植物配置时,除了坚持“乔灌草相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外,应着重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展现馆内自然生态景观效果;2)人工规整植物造景与自然植物群落景观相辅相成;3)功能要求与视觉景观高度统一;4)基调树种与特色树种相结合。(2)绿化规划构思1)充分利用原有植被,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结合地势条件,丰富植物层次。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方法,并注重常绿与落叶树种的交替布置。2)改变单一的绿化视觉效果,形成不同季相的景观。同时做好周边绿化。(3)植物配置除选用乡土植物树种外,可在建筑周围种植乌柏、樟树、榕树、枫香、美丽针葵、黄山奕树、蜘蛛兰等树种,形成既满足功能要求,又美观大方的绿化效果。以层次分明的园林绿化处理和高雅的绿化空间处理手法为主,以凸现生态型殡仪馆格调。主要植物选择榕树、香樟、广玉兰、白玉兰、紫玉兰、池杉、垂柳、桂花、芭蕉、竹柏、南洋杉、蒲葵、凤尾竹、箬竹、含笑、杜鹃、樱花等。在景观营造上力求做到庄重、清新悦目、怡然。5环卫设施(1)公共厕所项目拟在项目区人流量大的场所(如悼念、守灵区、综合业务服务区)设置公共厕所3座,其中悼念、守灵区东、西两侧各1座,综合业务服务区1座。公厕设计应按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要求进行。(2)垃圾收集设施垃圾收集设施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进行规划设计。道路清扫保洁做到每日必清。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分类,无害化处理达到100%;清理遗体的织物、废纸等废弃物应纳入全县医疗垃圾统一处理(如焚烧处理)。垃圾收集箱一般设置在道路两旁及路口,应当美观、卫生、耐用,平均间隔30-50米,共须设置垃圾收集箱60个。6给排水工程(1)给水工程1)现状概况项目区内无给排水设施,现状给水管网不完善。2)水源该项目由*水厂供水。3)用水量标准和用水量预测用水标准:根据*县总体规划、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结合项目区实际用水情况,并参考相关资料确定项目区规划用水量标准(平均日用水量标准)。公共设施用地(五个功能区)用水量指标按6L/平方米日计,其他(道路广场、绿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等)用水量按1升/平方米d计,未预见水量(包括管网渗漏水量)按总水量的5%计。项目用水量预测见表6-1。给 水 量 计 算 表表6-1序号项目名称用水标准规模单位用 水 量1公共设施用地6升/平方米日5736.1平方米34.4 立方米/日2其他用地1升/平方米日35543.9平方米35.5立方米/日3未预见用水量5%3.5立方米/日合 计73.4立方米/日4)消防供水方案片区同一时间火灾发生2次计算,每次消防水量为35升/秒,火灾延续时间为两小时。5)给水管网规划管网平差:供水管网按远期最高日最大时流量进行平差计算,并按消防流量(最高日最大时流量加消防用水量)和事故流量(事故发生在最不利管段时保证70%的管网流量)进行校核。管网布置:给水管道布置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的人行道下。规划管径为DN50-DN160,与各相交路网形成环状供水,并沿道路配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间距需在80-100米之间。(2)雨水工程1)设计原则符合城市总体排雨水,排洪规划大局要求,并尽量利用现有管沟基础设施;采用雨水、污水分流排放体制,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现行的其它国标、行业标准、以及福建省地方法规;雨水依据规划路网竖向并参照现状地形经组织后就近排入下游承泄水体,尽量减少转输管道流量;结合道路两侧已批用地,地址现状和规划情况,合理划分汇水面积。2)设计暴雨径流量计算管道雨水量计算采用以下公式:Q=qF (升/秒)其中:综合径流系数,本次取采用=0.7。 F汇水面积,取4.12公顷; q暴雨强度公式,取三明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得q值为211升/秒公顷: 3973.398(1+0.494lgP) q= (升/秒公顷) (t+12.17)0.848式中:P-设计重现期,取1年q-暴雨强度(升/秒公顷)t-降雨历时(分钟),tt1+mt2;t1 地面径流时间,t1 =10分钟;t2 管内流水时间;m 延缓系数,取2。经计算,场区雨水量为608.5升/秒。3)管道设计雨水管道均布置在道路中间位置,单管布置离路面2米的位置下。管坡与纵向道路关系较为紧密,既要考虑最大限度的利用道路坡度,也要兼顾管道走坡之间的协调关系,既要满足经济上合理,又要统筹安排路段上各管线间竖向高程的合理布置。4)管材、接口及管基雨水管道采用D250D350 PVCU管。基础为粗砂基础,橡胶圈承插口,管基要求:地基土承载力 =150Kpa。(3)污水工程1)设计原则采用雨水、污水分流排放体制,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现行的其它国标、行业标准、以及福建省地方法规;结合道路两侧用地,地址现状和规划情况,合理划分汇水面积。遗体清洗废水与生活污水应自成系统,且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的规定。2)污水量规划标准和污水量预测污水排放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5%测算,场区污水日排放量为62.4立方米/日。3)管道设计污水管道布置于路网西侧或北侧人行道下,主要收集路侧周边地块的污水。4)管材、接口及管基污水管道采用D200D300 PVCU管。基础为粗砂基础,橡胶圈承插口,管基要求:地基土承载力 =150Kpa。7电力电信工程(1)电力工程1)现状概况项目区现状土地开发程度低,现状电力负荷和电力设施也基本处于空白状状。2)负荷预测根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有关规定,拟采用单位面积负荷密度法进行预测,考虑到项目区土地开发强度以及当地气候、经济等相关条件,负荷预测指标选取国标中限值。各类用地用电指标如表6-2。电 力 负 荷 预 测 表表6-2用地性质单位建设用地负荷指标(千瓦/公顷)同时系数公共设施用地用电300-12000.5-0.6预测负荷约为2327千瓦,平均负荷密度约为564千瓦/公顷。3)供电电源应综合研究所在地区的能源资源状况和可开发利用条件,进行统筹规划,经济合理地确定城市供电电源。项目区要求一路10千伏专用进线回路供电。同时自备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4)配电房变压器选型S9-1250KVA,2台。根据场区需要提供的低压电源数量设置配电屏,配电房用房面积80平方米。(2)电信工程电信电缆与有线电视同侧埋设,从市政管网引至电信交接箱,电信交接箱设在服务综合楼内。通信管道布置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8管线综合管线综合设计,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对各种有关的管线专业起综合管理作用,负责协调解决各种管线在平面及竖向布置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在设计中坚持以下原则:(1)尽量满足各专业管线规范要求。(2)尽可能满足各专业管线最小覆土深度要求。(3)管线交叉在一般情况下遵守以下原则:小管让大管,支管让主干管,非重力流管让重力流管,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设计管让现状管。(4)保证各专业管线与道路行道树之间的距离。(5)管线平面、竖向设计兼顾工程分期实施需要。五、主要设备(设施)购置方案该项目拟对火化车间的火化炉进行更换,并新购遗体冷藏设备10台。配套完善给排水、电力电信设备(设施)。项目拟引进的油燃式YQ型欧亚全自动环保节能2000型高档平板火化机,由台车、主燃室、二燃室、燃烧器、烟道、风机、引射装置和烟囱组成。该火化机的主要特点:一是利用二次燃烧使有毒有害物质燃烧得比较充分,同时二次燃烧室排出的烟气经烟道和引射式矮烟囱排放大气中,可使烟气中有害成份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环保要求,污染物的排放可达到国家三级或二级标准,烟囱口基本上无黑烟;二是该型火化机是下排烟式火化机,即烟气是从火化机主炉膛内向下,经再燃室地下烟道和烟囱排入大气中,从而达到减轻对大气污染的效果。主要设备方案如表6-3。六、主要建(构)物及设备工程量统计主要建(构)物及设备工程量统计情况详见表6-3。主要建(构)物及设备工程量统计一览表表6-6序号建筑工程数 量设备(设施)数 量备 注1场地平整100000立方米2主体建筑工程2.1办公服务综合楼1500平方米2.2悼念厅300平方米2.3灵堂600平方米2.4骨灰寄存楼600平方米2.5车库(仓库)150平方米冷柜、冰棺10个冷柜6个、冰棺4个2.6火化车间800平方米火化炉3公用辅助工程3.1挡土墙1500立方米3.2场内道路9000平方米长2000米,宽5米3.3停车场1000平方米3.4绿化9744平方米总绿化面积16239.8平方米,其中人工绿化9744平方米3.5环卫设施3.5.1公厕3座3.5.2垃圾收集箱60个3.6给排水3.6.1DN50PVCU管400米给水3.6.2DN90PVCU管255米3.6.3DN110PVCU管200米3.6.4DN160PVCU管320米3.6.5D250PVCU管800米雨水3.6.6D350PVCU管150米3.6.7D200PVCU管760米污水3.6.8D300PVCU管120米3.7电力电信3.7.1变压器2台S9-1250KVA3.7.2电缆排管700米3.7.3配电房80平方米3.7.4电信排管700米第七章 消防一、主要设计依据1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FGJ124-199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0140-2005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二、建筑消防1一般规定 (1)殡仪馆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殡仪馆建筑的防火分区应依据建筑功能合理划分。 (3)悼念用房应设消防水龙、水喉等设施。 (4)殡仪馆内建筑灭火器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的规定。 (5)殡仪区的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目应按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2个设置,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最大距离不宜超过20.0米。 (6)悼念厅楼梯和走道的疏散总宽度应分别按每百人不少于0.65米计算,但最小净宽不宜小于1.8米。 (7)悼念厅的疏散内门和疏散外门净宽度不应小于1.4米,并不应设置门槛和踏步。 (8)室外应设消火栓灭火系统。 (9)殡仪馆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定(GB50222)的有关规定。 2骨灰寄存区 (1)骨灰寄存用房的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中的储存物品类型丙类第2项划分。 (2)骨灰寄存用房不得采用水灭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