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教案1(北京版必修2)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8970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梦游天姥吟留》教案1(北京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梦游天姥吟留》教案1(北京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无忧http:/jiaoxue5u.taobao.com/专注中小学 教学事业!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及其诗作的相关背景。2 赏析诗歌的巧妙构思,理解诗作的主题思想及李白的思想性格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教学重点理解诗作的主题思想和李白的思想性格教学难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领会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 分组式讨论 幻灯片式教学第一课时教案教学重难点理解本诗的脉络,主题思想。初步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者及背景介绍三、解题:四、研读课文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同学们,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位大诗人,当他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他悲愤地呼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当他自认为能够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时,他满怀激情地唱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一生酷爱饮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对生活充满了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纵情山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位诗人是谁?他就是我们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15岁时好剑术观奇书,作赋凌相如。26岁时,“仗剑去国”, 42岁时供奉翰林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44岁时,李白被赐金放还。这是他在政治上遭到的一次重大挫折。第二年,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yn)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梦游: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像手法。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吟: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其形式较为自由,节奏多变,有四字、五字、七字等句式。留别:留恋作别此诗是一篇临别赠友表心情之作,故题又为别东鲁诸公。1听录音,初步感受此诗2学生自读,进一步感受此诗3理清文章脉络(提问式)提问:全诗三节各写何内容?归纳层意。明确 :一、梦游之 由(起)二、梦游之 景(见)三、梦游之 吟(叹)4分析课文 A为何开篇提“瀛洲”?一段 明确:以此山的难求来映衬天姥山的实在 B天姥山的样子? 明确:云霓明灭连天横A如何来到天姥山? 明确:魂飞剡溪 B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二段 明确:海日,千岩万转,迷花倚石;闻天鸡,熊咆龙吟 C又看到了什么? 明确:洞天的景色,仙人分组式讨论得出本诗的主题A消极思想 本诗描写作者自身对梦境中天姥仙境美景的向往,表现了作者憎恶现实、蔑三段 视权贵、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和向往自由、追求乐土美好愿望。 B积极思想 1.思考本诗的艺术手法?2.背诵全篇提问式提问式分组讨论教学感言客服唯一联系qq 1119139686 欢迎跟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