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学案1(沪教版第五册)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89214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门宴》学案1(沪教版第五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鸿门宴》学案1(沪教版第五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鸿门宴》学案1(沪教版第五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无忧http:/jiaoxue5u.taobao.com/专注中小学 教学事业!鸿门宴学习指导与检测学习目标一.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二.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2.对文章思路的把握。案例剖析在充分把握人物说话语气的基础上,将下列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本段话表现刘邦在与项伯相见时表达“谢罪”意图的一句话,其中刘邦的语气的谦恭卑怯的,翻译时要体现出这一特点来。我进入关中,一丝一毫的财物也不敢据为己有,造册登记官吏百姓,封存府库的财产,以等待项将军。(我)所以派遣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啊。(我)日夜盼望项羽将军到来,怎么能够反叛(他)呢!希望您向项王详细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学法导引1.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语言.行动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2. 本文中,人物的性格是十分鲜明的,这得力于作者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具体描写。项羽的自矜攻伐又为人不忍;刘邦的狡诈多端,能屈能伸;张良的忠心耿耿;樊哙的豪放直爽;范增的老谋深算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请从文中找出有关描写,加以分析体会。7.反复阅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讨论,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属于故事性记叙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请讨论后以提纲的形式表现作者的思路。巩固发展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旦日飨士卒(犒劳) B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C沛公起如厕(如同)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而)2对下面加点人称词进行正确分类。若入前为寿 若属皆且为所虏公为我献之 吾属今为之虏矣项伯杀人,臣活之 会其怒,不敢献答: / / 3对下面句子中“为”字的用法正确归类.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约为婚姻若入前为寿若属皆且为所虏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为下列句子归类沛公军霸上 素善留侯张良项伯杀人,臣活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秋毫不敢有所近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范增数目项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常以身翼蔽沛公1111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1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14此其志不在小5从句式角度分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此天子气也 B.吾属今为之虏矣C.亚父者,范增也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6.翻译下列列语句,注意其句式特点及说话语气。孰与君少长? 译文: 大王来何操? 译文: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译文: 且为之奈何? 译文: 竖子不足与谋! 译文: 范增起,出,召项庄。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3. 指出下列句中词语的用法。间至军中 间: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 可烧而走也 走: 道芷阳间行 间: 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 夜: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沛公安在? 句式特点: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句式特点: 恐为操所先 句式特点: 卿欲何言? 句式特点: 求人可使报秦者 句式特点: 5.翻译下列句子。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译文: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译文: 吾属今为之虏矣 译文: 6. 将这段话改写成一篇现代汉语小故事,注意细致描绘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300字左右)拓展创新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1-14题。甲:贾生名谊,雒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乙: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苏轼贾谊论)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闻其秀才,召置门下 孝文帝说之,超迁 贾生志大而量小 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则知其有狷介之操 8. 翻译下列语句。 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译文: 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译文: 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译文: 13.“孝文皇帝初立”后“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 14.译文中作者引用苻坚这个事例的目的是 个人或分小组合作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研究完成。15.搜集整理有关司马迁的史料及其史记中的有关篇章,写一篇以司马迁传为题目的研究性文章。16.挑选文章中的某一个或几个人物,在充分阅读有关文章史料的基础上,写一篇人物篇评论。17.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在班内表演。 参考答案1.C 2. /(依次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3. /A 4. /12/1113/14 5.B 6.(项伯)与你相比,谁的年龄大?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为大王献出这条计策的人是谁?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小子不值得跟他谋划大事!范增站起来,走到外边,召见项庄。7.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 8.疑问式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被动句疑问式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 9.沛公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再拜奉献给大将军我们这些人即将被他俘虏了 10.(略) 11.连缀,写作优秀的才能同“悦”,赞赏度量悲叹,悲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12.人人感到像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有高出世人的才能,必定又不合时宜的忧虑像贾生这样的人,在立身行事方面也应该谨慎啊 13.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 14.说明只有聪明通达头脑清醒的君主才能充分发挥贤才的作用。客服唯一联系qq 1119139686 欢迎跟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