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第五单元精品.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478173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第五单元精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第五单元精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第五单元精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第五单元热的传递单元分析:本单元包括杯子变热了、水变热了、它们会生热吗、谁热得快和太阳能热水器五课内容。因本单元主要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学习本单元之后,会提高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会增强学生利用科学改善生活的信念。本单元各课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杯子变热了一课,主要是通过是通过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让学生认识热传导。水变热了一课是让学生知道热在液体、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认识对流现象。它们会生热吗一课主要通过探究实验认识物体保温和散热的特点。后两课谁热得快、太阳能热水器重点解决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人们利用太阳能的典型事例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对比实验、观察研究及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对太阳能及太阳能的利用建立初步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太阳能做好铺垫。通过每一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意识到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人们的生活。课时安排:8课时18、杯子变热了教学目标: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3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4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教学准备:支架、酒精灯、铁丝、火柴棍、蜡(或凡士林)、课件:热传导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盛热水的杯子变热了这是为什么?你能想象热灶怎样传过来的吗?生讨论后回答。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二、新授:1.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学生实验。(1)实验器材:铁丝做的实验架、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2)实验步骤:用铁丝做一个实验架。把三根火柴的尾端用凡士林(或蜡)依此在实验架的铁丝下。点燃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在使用酒精灯的时候,让学生看一看课本上写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3)观察发生的现象。(4)汇报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5)汇报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导温度较低的部分。2.指导学生认识容易传热的物体和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学生实验。(1)实验器材:烧杯、热水、铜丝、铝丝、木筷、竹筷、瓷勺、铁勺、塑料棒、玻璃棒等(2)实验过程:在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将铜丝、铁丝、木筷玻璃棒等这些实验材料放入杯中。过一会儿,摸一摸这些物体露在烧杯外面的一端,说说有什么感觉。(3)汇报实验现象:金属材料的物体变热了;非金属材料的物体不太热。(4)总结实验结论: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金属材料容易传热,非金属材料不容易传热。(5)小结: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是不同的。金属传导热的能力强,木头、竹子、陶瓷、塑料等非金属材料传导热的能力差。三、巩固应用:1.出示课件。讲解:了解热传导的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跟有用。2.谈话:下面这些物体,哪部分是容易传热的物体?哪部分是不容易传热的物体?为什么这些物体要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你还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四、课外拓展:观察厨房里的用品,哪部分是用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哪部分是用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教学反思:本节课组织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小组活动中进行探索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兴趣,实现了新课标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要求。19、水变热了教学目标:1、会做热对流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3、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两瓶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颜色不同)另外,让学生摸一摸两个杯子的水温度如何。(一个热,一个凉)师:是的,一瓶加了红墨水,一瓶加了蓝墨水;并且一杯热,一杯凉。如果老师将这两个瓶口相对,猜猜看,会发生怎样的现象?(这一步师注意,要把热水放上,冷水放下。)生猜测可能发生的现象。师演示,生观察现象(没有现象发生)师:有刚才大家猜测的现象吗?(生回答)师:如果把它们倒过来,又会怎样呢?(此时,热水在下,冷水在上。)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红色的水上升,蓝色的水下降,逐渐变成紫色的了)二、猜想假设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学生猜测。(认为可能是一瓶是热水、一瓶是冷水的原因。)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三、探究活动: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1、制定实验方案师: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有哪些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废物桶。)生熟悉材料,并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可以加热一杯水,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可以在水里放进一些物体,借助物体来观察。)可以让生举例说说,放些什么好。(师提供木屑、碎纸屑、粉笔末。)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用哪一种?学生讨论并取走所选物品。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一、安全;二、先观察木屑、纸屑在水中的现象,再观察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并把看到的现象画下来。)3、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活动。4、汇报交流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当烧杯里的水受热以后,水中的物体都是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的循环运动。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师指导并参与讨论。生汇报。(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师进一步解释:加热后,底部的水受热上升,周围和上面较冷的水下降,流过来补充,被加热后又上升就这样,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科学上把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并板书:对流热水上升就是水在传递热,通过对流,烧杯里的水温度就升高了,温度升高,水就变热了。(板书课题)利用实验认识了对流现象。下面咱们休息一会,来做个小游戏。师出示金鱼,问学生这种普通的金鱼生活在常温水还是热水里?生回答。在日常生活中,它只能生活在常温下的水里。如果把它放入开水里会怎样?(学生猜测。)但是今天,老师就让这条金鱼在开水中游泳,老师开始加热!要仔细观察,看谁最先发现现象。师引导学生发现(烧得是瓶子的上端)当热水在上面,冷水在下面时,不容易形成对流,尽管瓶口的水很热,但下面的水仍旧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动。师:回过头来想想开头的实验,哪瓶是热水?(生回答)。再次重复开头的实验,让学生再次加深“热水上升,冷水下降,热在水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这一概念。小结: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方式传递的。水属于液体,也就是说热在液体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四、巩固知识让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课本中“冬天,暖气片是怎样使房间变热的?”这一问题。五、拓展活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很多方面都巧妙的利用了热对流。你知道有哪些?生举例。地球周围的大气层里有没有对流现象呢?如果有,又是怎样的结果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继续研究热对流现象,看谁了解的多,好不好?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经历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20、它们会生热吗教学目标:1、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棉被、棉衣是否生热,并用科学的观点加以解释。2、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他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穿凿条件改善生活。3、了解保温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某些材料保温、散热的原因。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保温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某些材料保温、散热的原因。教学准备:棉手套、棉花、温度计、泡沫塑料、毛皮、皮筋、实验记录单、冰袋、热水袋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冬天,穿上棉衣就会感觉暖和,这是我们都经历过的。但是穿棉衣为什么会暖和,其中的秘密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它们会生热吗,师板书。二、探究活动1、 提出问题:为什么穿棉衣、盖棉被就暖和?2、猜想假设:根据你的经验猜想一下,他们会生热吗?3、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设计:怎样验证他们是否会生热?教室巡视指导(用不同的材料、保温度计的位置、手持温度计的位置)4、学生分组实验探究,验证猜想。(实验步骤:记录初始温度计的度数分别用毛皮、海绵、棉花包住温度计的液泡,包的时候不要用手触摸温度计的液泡。用皮筋捆好。包捆好的温度计挂起来。分别在3、6分钟时记录读数。)5、汇报实验结果:温度计的读数没有变化,说明他们不会生热,但能保暖。6、 师生小结:他不能生热,但是能保温。师随机板书。三、自由活动1、 各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一样吗?2、 学生猜想3、 设计实验验证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塑料杯、纸杯、玻璃杯、金属杯等,把热水分别倒入这些杯子中,过同样的时间后,再记录水温。验证这些物品的保温性能。4、交流实验结果。5、回报总结:材料不同、保温性能就不同。师随机板书。四、评价师:在活动过程中,哪个实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你自己又有哪些收获呢?五、拓展研究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保温,有时候更需要散热,观察人们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教学反思:在活动过程中少数学生不听老师的招呼和口令以致耽误了不少的学习时间。因此在教学管理上必须加强,对于不听课的学生,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必须加以严格的制裁,以便能够更好维持良好的上课秩序。21、谁热的快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温度计)对阳光下不同颜色的物体温度变化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2、通过学习,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并且通过对比实验,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2、通过对比实验的数据分析,整理,认识到充足的科学证据才能说明道理;通过交流,展示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加强科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学生准备:木板,镜子,黑白颜色手套,各种色纸,空易拉罐,墨汁,温度计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都知道,不同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样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更强呢?(生答)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谁热的快。师板书:21、谁热得快二、新授:(一)、我们从这些生活现象中能发现什么1、通过书中提供的两张夏冬季穿浅色和深色衣服人群的图片,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事实,进而产生问题:为什么夏天穿浅色衣服的人多;而冬天穿深色衣服的人多?2、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研究的思路和方案,在小组内达成共识.3、让学生说说设计的方案。4、师总结方案(用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一个包上黑色的纸,一个包上白色的纸。燃后倒上水,放到太阳下晒。十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两罐里水的温度。用两只大小一样的毛线手套,其中一只是白色的,一只是黑色的。分别戴在两只手上,同时暴晒在太阳光下,过一会,两只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二)、我们到室外去试一试1、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自主实验活动,获得实事证据和数据.2、以我们的猜想得到证实了吗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对实事依据进行初步的整理,通过表达与交流获得认知:包黑色纸的易拉罐温度高,包白色纸的易拉罐温度低;带黑色手套的手热,带白色手套的手不太热。3、师生总结,得出结论:黑(深)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强,白(浅)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弱.师并随机板书:深颜色吸热强浅颜色吸热弱三、回归生活,了解应用。自由活动: 利用本节课的研究收获,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应用了物体吸热本领不同的特性。(如: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是黑色的,妈妈带的遮阳伞是银色的;冬季路面撒煤渣促进雪融化等。)四、拓展活动、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师:物体吸热本领的大小还与什么有关?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研究一下。教学反思: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上,严格遵循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观察提问-假设与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达交流-知识运用。这样在教学中不是只交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和领会了科学学的学习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将来进行科学研究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22、太阳能热水器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2、让学生了解影响太阳热水器吸热的几个重要因素。3、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了解影响太阳热水器吸热的几个重要因素。教学准备:常见太阳能热水器的投影片、易拉罐筒、塑料瓶、玻璃瓶、黑纸、白纸、胶水;温度计、计时表。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学同学们,我们知道太阳能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今天,我们来研究太阳能热水器。揭示课题并板书:22、太阳能热水器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布置了观察作业,你家附近有太阳能热水器吗?请你说一说,你看到的太阳能热水器是什么样的?(2)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多种多样,教师应注意倾听,给予肯定)(3)师小结:(放投影片,演示各种各样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的形式很多,大小不一,有复杂的、也有简单的,各种各样的太阳能热水器都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太阳的光和热,因此,它们在结构和选用材料上,都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吸收太阳的光和热的。2、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太阳能热水器,分析影响吸热的因素。(1)分析选用材料制作太阳能热水器。观察实验器材。问: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用什么材料呢?讲述实验:把三个容器(塑料罐、易拉罐、玻璃罐)在阳光下并列放好,倒同样多的水,观察在同样长的时间内它们的温度升高情况,找出其中温度升得最高的,看看是什么材料的容器。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2)分析用什么颜色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谁热得快,为什么?问:那么,太阳能热水器应该用什么颜色的容器呢?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3)分析放置太阳能热水器的位置。问:怎样放置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多一些呢?讲述实验:三个玻璃瓶中倒入同样多的水,然后再把玻璃瓶一个直立,一个平放,一个倾斜与阳光垂直放好,观察在同样长的时间内它们的温度升高情况。找出温度升得最高的那一个,看看这个玻璃瓶是怎样放置的。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4)问:怎样才能使你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效果好,应该注意些什么?(5)学生讨论,汇报。(6)师生共同小结应注意的问题:师并板书选金属材料选外表颜色深的容器放置的位置与太阳光垂直(7)学生制作简单的太阳能热水器,教师巡视指导。3、激发学生创新思维(1)谈话:在生活中,你觉得太阳能热水器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2)学生讨论、汇报。三、巩固练习1、教师概述本课。2、问:怎样才能使太阳能热水器更好地吸收太阳的光和热?四、拓展延伸1、设计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模型。2、进一步了解人们利用太阳能的情况。教学反思:通过严格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在其中就会学到怎样去探究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第四单元复习课(3课时)教学目的: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2、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3、了解保温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某些材料保温、散热的原因。4、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5、认识几种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课时分配:3课时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复习阶段。首先我们一起复习有关第五单元热的传递。二)复习本单元的知识1.根据问题提纲进行复习热的传递 。1)出示问题提纲。学生自己复习。学生根据问题提纲自己进行读书复习。同学们,我已将本单元的复习提纲列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根据这个问题提纲自己进行读书复习。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复习。2)检查复习情况下面我们就你们的复习效果检查一下。教师指名进行提问检查。3)在提问中,发现的不足进针对性的复习。学生根据提问情况进行复习。老师随机进行检查。第二课时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集锦73. 怎样使用酒精灯?答:1.拿开灯帽放在一边。2.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3.用外焰加热。4.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打开再盖上。74. 什么叫热的良导体?举例说明。答: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例如:金、银、铜、铁、铝。75. 什么叫热的不良导体?举例说明。答: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例如:塑料,木材、毛皮、棉花、泡沫。 76. 设计一个不烫手的杯子。答:用毛线织一个套,套在杯子上。77. 为什么锅体用金属做,锅把用木头做。答: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做成锅体传热快,饭熟得快。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做成锅把,传热慢,不烫手。78. 水变热了,为什么鱼还能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答:虽然瓶颈部分水变热了,但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也不能对流,下面的水温度还很低。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79. 热的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每一种的含义是什么?答:热的传递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热的传递方式叫做传导。 液体或气体中较热的部分和较冷的部分通过循环流动,使温度趋于均匀叫对流。 热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辐射80. 冬天,暖气是怎样是房间变暖的?答:暖气片附近的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质量变轻而上升,周围较冷的气体过来补充,形成了冷热气体的相互流动,从而使房间变暖。81. 在加热冷粥时怎样使粥惹得更快?答:用勺子不停地搅拌。这样可以加快对流。82. 什么叫辐射?举例说明。答:热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辐射。太阳的热是以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83. 热在固体、气体、液体和真空中各是以什么方式传热的?答:热在固体中是以(传导)方式传递的。在液体和气体中主要是以(对流)方式传递的。在真空中是以(辐射)方式传递的84. 棉被、棉衣会生热吗?为什么会感到暖和?答:棉衣、棉被不会生热。因为棉被、棉衣里面的棉花,膨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而具有保温性能。85. 为什么穿皮大衣能保暖?答:因为皮大衣的皮隔风不导热,皮大衣的毛里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也不易传热,所以穿皮大衣能保暖。86. 夏天,为什么给冰糕箱子盖上棉被?答:因为棉被里有很多孔隙,里面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阻止热进入箱内。87. 两块冰糕,一块裸放,一块用毛巾包住,哪一块融化的快?答:裸放那块的融化得快,因为它直接吸收热量。毛巾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阻止冰糕吸收热量,所以另一块融化的慢。88. 棉花会生热吗?设计实验证明。答:先读出温度计的度数。然后用棉花包住温度计的液泡,用橡皮筋扎紧。过一段时间,温度并没有上升。89. 颜色的深浅与吸热的多少有什么关系?答:颜色越深,物体吸收的辐射热越多。90. 夏天,冬天各应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答:夏天应穿浅颜色的衣服。这是因为浅颜色的衣服吸收的辐射热少,感到凉快。冬天应穿深颜色的衣服。这是因为深颜色的衣服吸收的辐射热多,感到暖和。91. 冬天,有雪的路面上为什么撒煤渣?答:因为煤渣是深色的,吸收的辐射热多,能使积雪很快融化。92. 冬天下雪后,脏雪和干净的雪哪种融解的快,为什么?答:脏雪融解得快。因为脏雪颜色深,吸收的辐射热多,所以融化得快。93. 说出“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科学道理?答:冬天下三场雪,麦盖三层被,来年小麦一定大丰收。这是因为:1.雪是白色的,散发地热慢;2.雪里面有很多孔隙,充满空气,不易传地热。3.雪可以冻死农作物害虫。4.第二年春天雪融化了,雪水滋润麦苗。94. 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答: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有(集热器)(循环管道)和(水箱)组成。95. 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使水变热的?答:集热器里的水受热后温度上升,体积膨胀,重量变轻而上升。下部的冷水过来补充,这样不断地对流循环,水就慢慢地变热了。96. 太阳能的集热器有什么作用?答:太阳能的(集热器)是接受太阳辐射并传递热的装置,它是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核心元件,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第三课时1、 填空:1、热在水中主要是以( )的方式传递的。2、黑深色的物体比白浅色的物体吸收的辐射热( )。3、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 )、( )和( )等组成。( )是接受太阳辐射热并传递热量的装置,它是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元件,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4、夏天天气很热气温很高,因此不需要加热孔明灯或热气球里的空气,它们也能升上天空。 ( ) 5、不管什么物体,传热越快越对人们有利。 ( ) 6、在有暖气的屋内点燃香的时候,香烟飘动的方向是向着暖气片的方向。( ) 7、保温材料不能永远保持热量不散失。 ( ) 8、用棉被把冰糕包起来,冰糕会融化的更快。 ( ) 9、物体与光线垂直,吸收的太阳能多。 ( )10、太阳能热水器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 )二、判断1、所有的物体都能传热。 ( )2、越不容易传热的材料保温效果越好。 ( )3、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 ( )三、选择1、传热能力最强的是( )。A、铜 B、水 C、空气 D、玻璃2、冬天穿棉衣晒棉被是因为棉花能( )。A、生热 B、保温3、太阳能热水器水温升高最快的是( )。A、斜放 B、直放 C、平放4、在研究棉花是否能保温的实验中,不同条件是( )。A、一个包棉花,另一个不包棉花B、一个温度高,一个温度低C、一个包棉花,一个包毛皮5、夏天用( )遮阳伞效果好。A、黑色 B、红色 C、白色四、简答题1、冬天,暖气是怎样使房间变暖的?2、写出一些热的不良导体。3、写出一些热的良导体。4、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物体吸热本领不同的特性?五、实验回顾在做热传导的实验时,将铜片固定在铁架台上,在铜片上放上蜡,分别从一边或中间加热铜片,观察蜡融化的方向。实验现象是。实验结论是。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