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品.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477772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25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揭阳市揭东区埔田镇庵后小学授课教师:郑少红、卢鹏娇1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课前准备: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这所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1)着重分析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归纳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左窄右宽:绒、球、汉、艳、服、扮、读、静、停左宽右窄:影左右等宽:粗(2)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3)学生写字。(4)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早晨、穿戴、鲜艳”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教学重难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继续朗读感悟,进一步地发现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第一自然段(1)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3)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4)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5)配乐朗读这一段。2.第二、三自然段。(1)“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2)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3)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反复朗读这几句话。(4) 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4.第四自然段。(1)这所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2)我们参观了这所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四、拓展延伸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写一写。(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图书室里、教学楼前、大树下)板书设计: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 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2 花的学校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节。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花的学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简介作者泰戈尔。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1.读准下列字音。荒 笛 罚 假 赏2.交流、识记生字。A.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 青猜B.换偏旁记忆的字:汤扬 汪狂 劈臂3.读读写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润湿:潮湿润泽。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欢:纵情的欢乐。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思考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2):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第二部分(35):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第三部分(67):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第四部分(810):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1.听教师朗读。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第二课时一、复习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部分讲的是什么?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1.学习第一部分(12)。A.老师范读。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味语言的精妙。(1)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2.学习第二部分(35)。A.学生齐声朗读。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3.指导学习第三部分(6、7)。A.教师范读。B.合作探究。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一句的?“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的?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C.教师指导朗读。D.学生自由朗读。4.学习第四部分(810)。A.学生齐声朗读。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C.学生自由拉哪个度、感悟、想象。5.小结。三、拓展延伸。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板书设计: 2 花的学校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花孩子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真可爱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3 不懂就要问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背、圈”。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习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勤奋好学的精神。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可查字典,查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先做上标记。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什么叫“私塾”?“私塾”的教学与现在的学校教学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围绕上面的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4.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2.请两组同学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板书设计: 私塾读书 像唱歌 唯有一人 壮胆问 边学边问 3 不懂就要问 学生惊呆 静无声 戒尺拿起 厉声道 收获多 先生细讲 学生听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学习精彩句子的写法。2.学习写人物外貌、神态的成语。3.掌握朗读技巧和方法。4.熟读背诵古诗所见。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自由朗读“交流平台”中的两个句子。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句子写得好吗?好在哪里?3.小组交流。说一说,议一议。4.指名说一说。说完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提示:第一个句子是一个拟人句,把鸟儿、蝴蝶等都当人来写,它们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样写既生动形象,又能突出同学们读书读得好。第二个句子,把自己写作一个更夫,做更夫的事情,很有新鲜感。5.有感情地齐读这两个句子。6.在积累本上抄写这两个句子。7.总结:阅读时,有些精彩的句子能使我们读来很有新鲜感,能让我们怦然心动,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给我们带来启迪等。我们要善于捕捉这样的句子,积累这样的句子。二、词句段运用(一)学习第一题。1.学生自由读一读第一题的成语,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2.指名读,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听,并评价。3.师指导难读的字,如“张牙舞爪”的“爪”读zho,“面红耳赤”的“赤”是翘舌音,“口干舌燥”的“燥”是平舌音。4.指名回答,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提示:这些成语都是表示人的神态和动作的。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用到哦!每个四字词语中,都有一组近义词,前面四个词是第一、三两字为一组,后面四个词是第二、四两字为一组。5.指名开火车读一读成语。(二)学习第二题。1.自由朗读这三个句子。 2.小组内互读,并讨论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提示:朗读的时候,要把感情代入其中,假设句子中的角色就是自己,不同角色的人物应该用不同的语气来读。注意重音,突出句子的意思。如第一句中的“真的”要重读,第二句中的“一点儿”要重读,第三句中“就是”要重读。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朗读,比一比,哪一个小组读得好。4.全班齐读,读出感情。(三)学习第三题。1.请一个学生读一读这一题的要求。2.学生看一看课本上的例子。3.调查一下,班里学生都有哪些兴趣爱好。4.将班里的学生对号入座,把有相同兴趣的学生归类到一个小组。5.小组成员讨论商议,给自己的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注意:所取的名字要能体现出兴趣的特点,并且让人印象深刻。6.商量好以后,用一张好看的卡纸写下自己小组的名字。7.全班展示自己兴趣小组的名字。8.评一评,哪个兴趣小组的名字取得最好。三、日积月累1.同学们知道古代的孩子都干什么吗?有一位诗人,在路上遇到一个小童,觉得很有趣,于是把这个小孩写进了诗里。这位诗人是清朝的袁枚。(简介袁枚)2.能让诗人如此喜欢的一个小童,他在干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古诗所见,了解一下吧。3.读完古诗,有谁知道,这个小孩在干什么?(放牛)4.他一边放牛一边干什么?(唱歌)5.理解古诗的意思。先自己结合每个字的意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再在小组内说一说,最后指名学生在全班说一说。6.是什么让这个小牧童停止了歌唱呢?(因为他听到树上有蝉在叫,想去捕捉那只蝉,所以突然不唱歌了,凝神听蝉鸣声在哪里。)7.你喜欢这个小牧童吗?为什么?8.小结。这是一首五言绝句,短短的20个字,把小牧童放牧的生活描绘得生动有趣,表达了诗人对小牧童的喜爱之情。9.齐读古诗,背诵古诗。4 古诗三首第课时:学习山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4.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教学准备: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2.朗诵的背景音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注意“径、斜”的读音,理解“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字词的含义。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地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三、再读感悟,背诵古诗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得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四、指导写字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五、拓展活动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2.背诵、默写山行。板书设计: 山行远景:寒山 石径斜 人家近景:枫林 霜叶第2课时:学习赠刘景文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学生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赠 刘 盖 菊 残 犹 傲 君 橙 橘相互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首诗的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呢?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两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些?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2)菊残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3)橙黄橘绿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适时出示图片)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平常你都是如何背诗的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给大家分享一下吧!2.熟读背诵。五、书写指导1.出示要写的字:赠 刘 盖 菊 残 君 橙2.学生认读。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教师补充总结。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枫桥夜泊(唐张继) 秋词 (唐刘禹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板书设计:赠刘景文 荷 菊 橙 橘第3课时:学习夜书所见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诗趣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两大瑰宝。之前,我们也已经学习、积累了不少唐诗宋词,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吧。2.学生展示山行赠刘景文所见等诗词。3.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诗的题目。4.板书诗题夜书所见二、解诗题1.一首诗的题目就是这首诗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看到诗的灵魂,请同学们自读课题,想一想你能从诗的题目中知道些什么?2.组织学生交流。时间夜晚书:写所见:所看到的重点强调诗中的“书”,在这里当动词“写”来讲。3.适时介绍作者叶绍翁。叶绍翁:南宋诗人,最有名的诗是游园不值,流传千古的名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三、初读古诗1.课件出示古诗,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朗读情况,适时正音。3.读给同桌听一听,看看有没有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四、品一品,知诗味1.同学们读了古诗,谁能说一说诗中写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深秋)2.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再读古诗,把这些词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出来。3.小组间交流。4.集体交流。指名说一说。(梧叶、寒声、秋风、促织)学生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古诗的注释,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并适时引导学生谈对这些词语的认识。5.教师引导:是的,诗人叶绍翁就是抓住了秋天的梧叶、寒声、秋风来写秋天的,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阴冷、萧瑟的深秋时节。(板书:景冷)6.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并出示前两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学生补充填空:一阵阵()吹动(),发出()的声音,让人感到()。7.此情此景,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作者形象?(孤苦、忧愁他最想念的就是家)教师点出,这就叫思乡之情。(板书:思念家乡)8.于是,此情此景,独自一人在外的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写出了这样的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学生读,读出此时作者的悲秋、思乡之情。这就叫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9.可是,叶绍翁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能把秋愁写得淋漓尽致,更在于,他能让自己从秋愁中跳出来,发现生活中别样的美。你们瞧,作者走出了屋子,放眼望去,他看到了什么?“一灯明”这是什么呀?(这是小孩在打着灯笼捉蛐蛐呢!)于是,作者笔锋一转,写到:“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学生读,体会此时作者的惊喜。10.作者为什么如此肯定,这“一灯明”就是儿童在挑促织呢?(因为他小时候也在夜晚打着灯笼抓蛐蛐。他此时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想到了自己的家。)童趣萦绕心头,让作者感觉如此温暖、如此亲切。这是一种暖暖的思乡之情。板书:事暖五、品一品,悟诗韵无论是深秋景色带给作者的冷,还是童年童趣带给作者的暖,都寄托的是作者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1.小组合作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律美。2.你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这首古诗,把它也纳入你的积累库。3.你可以和着熟悉的调子,唱一唱这首古诗,感受诗的意境美。板书设计: 景冷夜书所见 思念家乡事暖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并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新词,在朗读中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我们上学或放学的途中,都看到过哪些美景呢?请自由说一说。2.教师播放自己上下班时看到的几处美景照片。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中的小作者上学途中遇到的美景。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初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注意把生字读正确,不会的做上记号。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可以试着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4.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水泥道”?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学生自由谈,教师指导。提示:这是一条美丽的水泥道。我从课文中“”这几句话可以看出。三、分组朗读,组间比赛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a.着重分析指导“泥、印、迟”。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b.学生写字。3.抄写本课中与生字有关的词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比喻句。2.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体会“我”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的比喻句。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体会“我”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上学路上的这条水泥道是一条美丽的水泥道,那么它究竟美在哪里呢?我们继续学习。二、精读课文,感悟美丽(一)学习第14自然段。1.请各自轻声读第14自然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学生读后交流。3.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4.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二)学习511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一部分。2.说一说,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提示:我知道了水泥道上的“金色巴掌”其实就是梧桐树的叶子。3.文章之所以写得这么美,是因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你在这一部分找一找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句子,并选择最喜欢的一个比喻句作简要分析。出示比喻句:(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赏析:这里把水泥道上的“落叶”比作“彩色的地毯”,写出了落叶很多、很厚,并且颜色鲜艳、美丽。(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赏析:这句话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生动、形象而富有趣味,体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3)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赏析:这里把“棕红色的小雨靴”比作“棕红色的小鸟”,写出了“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尽情玩耍的快活情景,也表现出了“我”对这条水泥道的喜欢。4.齐读第11自然段。说一说从这一段中感受到作者什么心情?说明作者十分喜爱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并且恋恋不舍的心情。(三)学习第1213自然段1.自由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和第一、二自然段对比。首尾照应,点明门前的水泥道的美丽。2.齐读这两个自然段。三、拓展练习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上节课开始的时候,我们讨论了我们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请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试着写一段话吧。板书设计: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金色巴掌 梧桐树的叶子 美丽秋天 水泥道 上学路上 美好童年6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钥、匙、缤”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料”等13个字。能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教学重、难点: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过程: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3.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5.想象导学: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1.品读第1自然段。a.学生自由朗读。 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e.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2.品读第2自然段。a.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b.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秋天的色彩)c.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d.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e.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一样,说得那样有趣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五、拓展练习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2.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1.教师引述: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 味。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小喜鹊_,小松鼠_,小青蛙_,松柏_,杨柳树叶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四、总结感受,拓展活动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a.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b.然后集体交流。3.引导学生拓展: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课件出示示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板书设计: 7 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丰收 欢乐 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带来冬天的消息7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妙。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教学重、难点: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教前准备:课件,布置学生搜集秋天的声音。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导入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秋天的景物图片,我们一起看看。怎么样?秋天太美了。其实秋天不仅有这么美丽的景色,还有美妙的声音。有位作家就把这声音写成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他的诗板书:听听,秋的声音。齐读课题。比较:与“听,秋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课题用两个“听”,是要仔细地听,认真地听,安静地听,才能听到秋的声音。)二、初读诗文1.请大家轻轻打开语文书第7课。请看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和第5、6课有什么不太一样?那与第4课古诗又有什么不同呢? (让学生认识现代诗,了解诗节。)2.那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听读课文。(出示课文朗读示范)3.学生练习朗读:a.分组读。(14组分别读14小节,男女生分别读56小节。) b.全班读,矫正“叮咛、音乐厅”的读音。 c.配乐朗读。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1.学生自学课文,老师给你一点提示:自己小声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碰到不懂的可以翻翻工具书,问问别人。2.作者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请用笔画出来。板书。3.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最喜欢的那一节读读,边读边想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同桌互说。(1)品读第一节问:a为什么喜欢?你好像看到什么了?黄叶会怎么道别?b.这么美妙的声音背下来了吗?指名,齐背。(多种形式的读,读熟,为后面的仿做准备。)(2)品读第二节我们一起来听听。听蟋蟀声。读出你的喜欢。评读。(3)品读第三节大雁句这句中有没有不懂的?大雁会对它的好朋友叮咛些什么呢?每天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对你怎么说呢?(指名说)妈妈一遍又一遍地说,这就叫“叮咛”。那大雁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又会对它的好朋友叮咛些什么呢?留在这儿的好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这就叫“暖暖的叮咛”。齐读。(读好“暖暖的叮咛”是学生理解字词的需要,也是为感受“秋的温暖”作铺垫。)(4)秋风句为什么喜欢?丰收了,田野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读出你的感受。四、仿写诗歌,升华理解1.读第一、二、三小节。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好像来到了大自然,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田野,看到稻子成熟了,在对着我弯腰;甘蔗成熟了,在向我点头;果园里,苹果、梨子、桔子、葡萄都在向我微笑;还有呢,黄叶正在与大树告别;蟋蟀正在说,再见了阳台;大雁正在叮咛白云哥哥,别冻着注意保暖多么美妙多么温暖的秋的声音啊!一起来读读第一、二、三小节。(配乐)2.引读第四、五节。教师配乐范读。评读。谁愿意像老师这样读读?知道老师读这段时为什么越来越喜悦,越来越高兴吗?是啊,从每一片叶子,每一朵小花,每一滴汗水,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我们都感受到了秋,感受到了秋的声音,感受到了秋的美丽、秋的丰收、秋的温馨和喜悦。让我们带着这种温馨与喜悦一起再读读第5节。(让学生在体会老师读的过程中,感受秋的美丽、秋的丰收、秋的温馨和喜悦。这种感受让学生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3.秋的声音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每位同学都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再仔细去听听秋的声音。想想看,秋天还会有哪些声音?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声音,仿照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写下来。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这是学生对“秋”的深入体会,也是体味语言、运用语言、积淀语言的契机。)4.小朋友都很有心,都用心体会到了、用心听到了各种各样秋的声音。是啊,秋的声音也在每一个石榴上,在每一大自然处处有秋的声音。难怪作者说:(师引读第六节)。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开心吗?一起再读第六节。五、总结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配上音乐一起读读整首诗,会背的可以背。板书设计: 黄叶 道别 蟋蟀 告别7 听听,秋的声音 大雁 叮咛 田野 歌吟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词语常用的方法。2.会运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3.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4.学习书写的姿势和基本方法。5.会背会写“日积月累”中的四字词语。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出示问题: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样做?2.四人一个小组,讨论交流,回顾平时学习词语的好方法。提示:在说某一方法的时候,最好能举一个相应的例子。3.指名小组在全班交流。二、词句段运用(一)学习第一题。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关于秋季的诗歌和课文,诗人和作家笔下的秋是多彩的、明媚的除了秋季,我们地球上的一年四季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现在化身小作家,想一想,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吧!2.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中的例子形容春季的词语。想一想春季你见到过哪些风景,还有哪些词语也可以形容春季?3.指名说一说还有哪些形容春季的词语。提示:万紫千红、百花齐放可以是二字词语,也可以是四字词语,要能描述出季节的特点。4.仿照上述例子,拿出笔分别写一写形容夏、秋、冬季的词语,看谁得写多。(注意:所写词语要能体现季节特点。)5.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写的词语,可以适当进行补充。6.比赛。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写的形容夏、秋、冬季的词语。看一看哪个小组说的又多又好。7.小结。指导这些好词语在写作的时候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里去。(二)学习第二题。1.学生自由读题。2.指名学生读这两个句子,并猜一猜加点字的意思。3.小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理解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指名汇报,教师点拨。提示: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这是理解词语的重要手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通过想象理解词语;查找工具书理解词语(工具书包括字典和书下注释);运用动作理解词语(此方法适用于低年级);采用词语说话理解词语;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词语(如果学生读出了相应的语气,也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有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 5.举一反三(列举几个相似的例子,练习理解词语的能力)三、书写提示1.让学生摆出平时书写姿势,教师随机抽看,点评,指导规范坐姿。(根据坐姿、执笔姿势等评价)教师强调,进入三年级,使用钢笔,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2.规范执笔姿势和坐姿,让学生再次摆出书写姿势,看看还有谁不会的,进行纠正。3.让学生看到课本上“书写提示”里的田字格部分,认真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分析每个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4.学生小组内讨论,结合右边的气泡里的提示,分析每个字应该如何写好。提示:(1)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写得端正。横平竖直,字就平稳端正。(2)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注意字体的协调。5.全班交流,教师点拨。6.学生自由书写生字,注意写字姿势要正确。四、日积月累1.自由朗读“日积月累”中的四字词语。2.说一说,这些词语都是写什么的?(都是描写秋天的词语)3.每个学生分别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写一句话。4.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句子。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完后点评。5.全班齐读四字词语。6.把这些词语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8 去年的树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切”。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课前准备:1.生字、生字卡片。 2.有条件,可准备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及反映课文内容情景的课件,以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感悟童话主题。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板书:“树”,提问:你知道的树是什么样的? 再板书“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