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2:《窦娥冤》学案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75740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2:《窦娥冤》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2:《窦娥冤》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2:《窦娥冤》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窦娥冤学案(赵豫平)窦娥冤学案 (附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正确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 3理解本剧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4鉴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 基础知识积累: 1关汉卿,号 , 代戏曲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代表作有 、 、 、 等。窦娥冤全名 ,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关汉卿的 和王实甫的 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2元曲四大家为“关”“ 马”“ 郑”“ 白”。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 ,马致远的 ,白朴的 ,郑光祖的 。 3.元杂剧:元代形成的一种把 、 、 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剧本结构一般分为 ,有的还加一个 ,剧本由 、 、 三部分组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 或 一人独唱至终。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盗跖( ) 罪愆( ) 暄( ) 前合后偃( ) 苌弘( ) 亢旱( ) 杳无音信( ) 甘霖( ) 亲眷( ) 古陌( )荒阡( ) 嗟怨( ) 应验( ) 尸骸( ) 负屈衔冤( ) 5注意区别下面三组词语中加点的字: 错勘 戡乱 斟酌 难堪 桑椹 湛湛青天 前合后偃 围堰 暑气暄 喧闹 煊赫 重点难点探究: 1这折戏可分为几个场面?戏中的矛盾冲突有哪些? 2分析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想一想:窦娥如果不怕连累婆婆,冤案还会不会发生? 3剧中蔡婆婆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一人物对塑造窦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4剧中窦娥的三桩誓愿有两桩即时应验,还有一桩在第四折中也得到验证。这在现实中显然是不可能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5有人认为窦娥是善良的野蛮人,她的誓愿“六月飞雪,楚州亢旱”是一种复仇,一种盲目的野蛮的报复,将一己私仇扩大至整个楚州之人,你如何认识这种看法呢? 巩固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盗跖(zh)嗟怨(ji)前合后偃(yn) B罪愆(qin)衔冤(xin)湛湛青天(zhn) C错勘(kn)亢旱(kng)苌弘化碧(chng) D 埋怨(mi) 尸骸(hi) 哥哥行(hng)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 B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C婆婆,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 D.如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混淆) 则是看你死去的孩儿面上(只当是) B.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糊涂) 你道是暑气暄(温暖) C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清明) 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每月十五) D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操劳家务)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抵御旱灾) 4下列成语典故和传说中的相关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望帝啼鹃苌弘化碧六月飞霜亢旱三年 A邹衍苌弘燕惠王东海孝妇 B邹衍庄周燕惠王窦娥 C杜宇苌弘邹衍东海孝妇 D杜宇庄周邹衍窦娥 5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术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外,外末的简称,扮演青年男子;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 B科,指示角色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 C正宫,端正好,滚绣球等均是曲牌名。 D折,相当于现代的“幕”,所有的杂剧都只能是四折。 课内语段阅读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6解释文中加点词 a、合: b、糊突 : C、错勘: d、怎生: 7对这节文字,分析最恰当的是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对死亡的悲痛感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D运用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8这节文字中人物情感的变化,请各用两个字来概括 9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分析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资料夹: “苌弘化碧”“ 六月飞雪”“ 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1“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2“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3“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窦娥冤学案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1、D 2、D 3、 A 4、 C 5、B 6.(答案:a应该 b混淆 c错误判断 d怎么) 7.(答案:D。本段文字从修辞格来看对偶、对比、借喻、借代均有。“清浊”为借喻,“盗跖”“颜渊”为借代;从思想内容来看有悲愤、有控诉、有反抗、有否定。A错在“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B错在“对神权的否定”,C错在“对死亡的悲痛感情”。) 8.(答案:希望 困惑 控诉 怨叹) 9.(答案:古本第一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远不如元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强烈;古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而元本在第二句则是对天的面对面的指责和否定。总之,相比而言,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这些,正是古本的不足之处。)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