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估算》《数学广角──搭配(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474659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估算》《数学广角──搭配(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估算》《数学广角──搭配(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估算》《数学广角──搭配(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估算数学广角搭配(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估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教学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估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估算”和“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教材将估算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培养学生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例2的估算,教材中给出了两个不同的估算策略,让学生明确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以根据需要提供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探索法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1、师出示口算卡片:1803 2406 2505 42062709 1407 1206 5406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同桌交流、讨论。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生讨论后反馈结果。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师板书:124340(箱)或者124=120+4 1203=40 43=11124341(箱)四、总结方法: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五、巩固练习:1、“做一做”第1题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之后解答这道题目。(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的是估算意识,不强求方法的唯一性,教学中采取有效策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算法,从中掌握一种自己喜欢的、适合的算法。)2、“做一做”第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讲评。3、练习三第八题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六、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出合适的估算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学到的数学知识更好的用到生活中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呀!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搭配(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考和提出的问题:1、 如何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创设有效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体会有序的数学思想。 磨课要点: 1、起点。知识起点: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来说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思维起点:1、2、3三个数字最多能排列成几个两位数,学生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绝大多数的学生还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因此本课从学生已知的“两两配”入手引出“三二配”,通过让学生摆卡片,在感知认识的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互相交流、辨别比较、方法总结等一系列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完成由形象直观向抽象概括的转化。2、 终点。(1)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求排列数的方法。(2)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3)会用排列组合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旅游情境”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积极性。首先由“密码”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再引导学生用1、2、3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从而归纳出固定十位、固定个位和交换位置等三种方法:最后通过给男生女生搭配鲜花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7页“数学广角”例1及练习二十四第1、2题。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求排列数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3、 感受排列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排列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掌握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教学准备:课件、题卡等。教学过程:课前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猜一猜老师的年龄是多少岁?(1、4卡片组成)2、质疑:1、4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既能组成14,又能组成41,为什么你们认定老师的年龄是41,而不是14呢?3、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不仅爱动脑筋,而且还会全面思考问题,真了不起。今天就请你们用这些方法帮忙解决老师旅途中的一些搭配问题。【设计意图:从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与教师的年龄特点出发,化数学问题为生活问题,在兴趣嫣然的氛围中学习,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展开活动,实践探究。旅行的密码是由数字1、2、3组成的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都不一样,请问能组成几个两位数?1、读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什么叫“十位数和个位数都不一样”?你能举个例子来说吗?2、 猜一猜,这个两位数密码可能是多少?3、 学生动手尝试。 展示重复和遗漏的情况,分析原因。4、同桌合作,寻找有序的搭配方法。5、展示作品,汇报交流。第一组:12、13、21、23、31、32(摆出2个就问,谁看明白了他是怎么样摆出这些数的?追问:接下来他准备在十位上放几?个位呢?谁愿意再说说他们是怎样摆出这6个数的?小结:这组的方法是确定十位,再将个位变动,叫做固定十位法。第二组:21、31、12、32、13、23提问:这种写法行吗?它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第三组:12 21 13 31 23 32(写出2个就问:谁看明白了他是怎样写出这些数的?)追问:接下来他会怎么写?小结:这组的方法是按照顺序,每2个数字一组,交换位置后得到不同的两位数,叫做交换位置法。6小结:这几种方法好吗?好在哪里?【设计意图:通过摆卡片,在感知认识的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互相交流、辨别比较、方法总结等一系列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完成由形象直观向抽象概况的转化。动态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直观的支持,激发思维的碰撞。】三、拓展延伸,实践应用。(一)基础应用。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男生、女生每次分别选一朵,颜色不相同,共有几种不同的选法?1、拿出彩笔两个人商量商量,写到题卡2里。一定要用刚才我们的方法,有顺序地有规律地写出来。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汇报。3、比较刚刚做过的这两道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4、小结:这两道题属于同一类型的题目,都是从3个事物中选取2个进行搭配,所以它们可以运用同一种方法解决搭配问题。(二) 拓展延伸。 林老师和两位同学排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设计意图:同一类题目之间的同化和迁移,有效检测前一个环节中探究发现过程中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运用效果,进一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总结感悟,提高升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本课结束时,以精炼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会读写小数。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3、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4、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教学重点:1、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2、掌握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方法。3、正确读写小数。教学难点:掌握小数的含义及表示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收集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引出小数师:星期天,妈妈到超市给小明买了一些文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文具的标价分为两类?(生汇报)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表示文具价格的这些数字,和以前学过的整数一样吗?(不一样)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谁发现了?(指名回答: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中间带有小圆点的数都叫做小数。(板书:8、25 25、50 0、99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些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2、认识小数点 师:刚才同学们都发现小数当中有一个小圆点,在小数中,这个小圆点叫什么呢?大家猜猜看(小数点)大家猜的真准,这个小圆点就叫做小数点。(板书:小数点)3、教学读法 师:刚才你们都认识了小数,那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谁愿意起来试着读一读?(多指几名学生试读)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小数点左边和右边的读法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师总结: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跟整数的读法一样,是几十几,就读几十几。小数点右边的部分小数部分,要按顺序一个一个分开读。(是几就读几)(出示课件,齐读) 巩固练习:(出示课件)4、教学写法:(出示课件)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1、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师:昨天老师也到超市买了几样东西,我们来看价格:(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三种商品价格表)你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8页,先轻轻地读一读用小数表示的价格,再填写。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商品用小数表示到底是几元几角几分,那么,你们通过刚才的练习,有什么发现吗?(师引导,生汇报:大家来看这些商品的价格,小数点左边表示的是什么?(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的是什么?(几角)右边第二位表示的是(几分)请看大屏幕。2、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1)师:其实小数不仅可以表示商品的价格还可以表示物体的长度。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生回答: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2)学生比划1米、1分米大约各有多长。课件出示1米线段图。(3)师: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1分米)它占1米的几分之几呢?(十分之一)那一分米用分数表示该是多少米?(1/10米)当然,它也可以用今天我们认识的小数来表示:(0、1米)(4)小数点右边的1表示什么意思?(1分米)那么0.1米就是1分米。既然0.1米,那么3分米用分数表示该是多少米?(3/10米)用小数表示应是多少米?(0、3米)3表示什么意思?(3分米)师同时板书:1分米=1/10米=0、1米 3分米=3/10米=0、3米(5)小结:像这样,十分之几的数就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反之,一位小数就表示十分之几。(6)巩固练习:师:5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8分米呢?0、9米是几分米?0、7米是几分米?(学生回答)师:看来同学们都会用小数表示分米数了。3、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二位小数同学们,1厘米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1米等于多少厘米呢?学生用手比划1厘米大约有多长。(小手指宽大约1厘米)师: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那么其中的1份是多少?它占1米的几分之几呢?(百分之一)那么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01米。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厘米=1/100米=0、01米 师:那么3厘米、18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呢?生答师板书:3厘米=3/100米=0、03米 18厘米=18/100米=0、18米师:谁愿意起来说一个厘米数?(指名说,其他同学用小数表示)同桌互说一个厘米数,让对方以米作单位用小数来表示。4、认识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测量了自己的身高,谁愿意把你的身高告诉大家?(指名说)老师也测量了,我的身高是1米62厘米,我想请大家帮帮忙,把我的身高也用小数表示一下,该是多少米?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62厘米=1、62米师:小数点左边的1表示什么?(1米)右边表示什么?(62厘米)同学们想不想把你的身高也用小数表示出来?(想)大家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汇报师:以米作单位表示长度的这些小数,小数点左边表示的是什么?(米)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分米)第二位呢?(厘米)5、学生类推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出色,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做一做”)你会填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结果,集体订正。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猜谜语扩展小数的相关知识师: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 同学们喜欢动物吗?老师这儿有几种动物,你们想看吗?(想)出示课件师:从这些有关动物的资料中你获得了那些信息?小组交流、汇报。师总结:通过读资料我们不仅学到了这些动物的知识,还知道了重量也可以用小数表示。2、生活中的小数师:小数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小数,我们来看生活中的小数: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数,学生读一读。师:读完后你想说点什么?(指名说)师:你还在哪儿见到过小数?(学生说一说)四、课堂小结,寄予希望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师:今天,大家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还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数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留心观察,勤于思考,你会发现更多数学的奥妙!(同时出示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