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语文全新教程知能优化训练:4.19《论毅力》(节选)(粤教版必修2)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7354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语文全新教程知能优化训练:4.19《论毅力》(节选)(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语文全新教程知能优化训练:4.19《论毅力》(节选)(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语文全新教程知能优化训练:4.19《论毅力》(节选)(粤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兰亭集序 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旁边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交往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悟:理解D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解析:选C。“悟”,通“晤”,面对面2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修”字相同,两个“之”字相同B两个“修”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C两个“修”字不同,两个“之”字不同D两个“修”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解析:选C。“修”:是“长”的意思,是“高”的意思。“之”:是动词,“往”的意思,助词,“的”。3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全能表现作者认为“人生可痛”观点的一组是()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老之将至,所之既倦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ABC D解析:选D。表现人生之短;表现人的不同生活方式;表现年老来临,兴致不再;表现时间之短,美景易失;表现人难免一死;表现人应该正确看待人生。排除即可。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D综观全文,作者喜极而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解析:选B。“因此要及时行乐”的说法有误。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译文:_(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译文:_答案:(1)以往所喜欢的(事物),倾刻间变为往事。(2)原本知道将死与生视为一件事的说法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与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杜撰的。二、语言运用6“寂寞”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写出下列两个人物的寂寞。要求:符合人物身份或思想性格;使用比喻或排比手法;不超过30字。示例:卡夫卡是一只寒鸦,寂寞地在一 座找不到入口或出口的“城堡”里飞翔。(1)杜甫_;(2)李商隐_。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仿写,注意要围绕“寂寞”,符合人物身份或思想性格,使用题目要求的修辞手法。答案:(1)杜甫是一只沙鸥,寂寞地在一条隔断了亲人与朝廷的江边徘徊(2)李商稳是一只流莺,寂寞地在一座找不到栖身之地的凤城哀鸣7某校拟制作“走进文化名人”的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王羲之简介。(不超过70字)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不超过40字)王羲之,因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生于公元303年,卒于公元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在琅琊,后长期居住在会稽山阴。王羲之年幼时不善言辞,人们不大看重他。13岁时,去拜见一位大名士,这位大名士看出他将来必非等闲之辈,极力赞扬。长大后,王羲之极善言谈,为人耿直、率真。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向王导求女婿,王家子弟听说有人来择婿,都显得很矜持。但王羲之坐在东边的胡床上,露着肚皮吃东西,似乎没这回事似的。郗鉴非常赏识王羲之,于是将女儿嫁给了他。王羲之对书法造诣极深。兰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从文学角度看,是千古绝妙的好文章。从书法的角度看,它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中的名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对东晋时人们漠视生命、崇尚虚无的思想的有力纠偏。答:_解析:人物简介一般包括人物生卒年月、字号、官职、性情和影响。人物评价要紧扣人物的思想、品行、言行,要恰如其分。答案:(1)人物简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书法家,琅琊人。曾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为人耿直、率真。对诸体书法造诣极深,兰亭集序是其代表作。(2)人物评价:王羲之年幼不善言辞,长大后极善言谈,这告诉人们不能以老眼光看人。或:“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体现了王羲之对生命的珍视。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癸丑(ku)会稽(kui)修禊(x) 崇山峻岭(chn)B流觞(shn) 管弦(xun)幽情(yu) 茂林修竹(mo)C和畅(h) 俯仰(yn)形骸(h) 游目骋怀(chn)D静躁(zo) 嗟悼(ji)虚诞(dn) 世殊时异(sh)解析:选D。A项,“癸”读u,B项,“弦”读xin,C项,“骸”读hi。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茂林修竹修:长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日期C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面对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情趣、情致解析:选B。“期”,意思是“至、及”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及其所之既倦B虽世殊事异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C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解析:选B。B项,“虽”:都是“虽然”的意思。A项,“之”:助词,的;动词,往,到达。C项,“所以”:所以:用来;所以:的原因。D项,数词意动,把看作一样;数词作形容词,一样、相同。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字逸少,西晋琅邪临沂人,住在会稽山阴。他书法精绝,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B“修禊”是我国古老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C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D王羲之所书的兰亭集序,笔意妍丽劲健,为千古书家之范,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解析:选A。A项错误,应为“东晋琅邪临沂人”。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相交往B放浪形骸之外 放浪:放纵,无拘束C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D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紧跟着解析:选D。D项“临”的意思是“面对”。6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C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D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解析:选A。A项“一”数词;B项“一”把看作一样;C、D项“一”都是“一样”的意思。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人生观上没有相通之处。B选文第一段中“情感系之”“犹”“岂”表明了程度的逐渐加深,抒发了面对死生,情感更甚的情怀,自然引出“重死生”的主张。C选文第一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不同生存状态。D文章借快乐年华易逝的感叹,借生命长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引出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之大”的观点。解析:选A。A项“两种人”的说法不当。8找出节选第二段中最能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限15字)并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答:_解析:先找出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的译法。答案: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译文:确实懂得把生和死看成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也看成一样,则是荒谬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桃花涧修禊诗序 宋濂浦江县北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玄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鱼贯。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临小洼,泉冽甚,宜饮鹤,曰饮鹤川。又五六步,水左右屈盘,始南逝,曰五折泉。又四十步,从山趾斗折入涧底,水汇为潭。潭左列石为坐,如半月,其上危岩墙峙,飞泉中泻,遇石角激之,细沫散潭中,点点成晕,真若飞雨之骤至,曰飞雨洞。洞傍皆山,峭石冠其巅,遥望见之,病登陟之劳,无往者。还至石坛上,各敷茵席,夹水而坐。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髹觞中。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时轻飙东来,觞盘旋不进,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众欣然如约,或闭目潜思;或拄颊上视霄汉;或与连席者耳语不休;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或句有未当,搔首蹙额向人;或持卷授邻坐者观,曲肱看云而卧。皆一一可画。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又明日,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濂按韩诗内传,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时,郑之旧俗,于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祓除不祥。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徒。无愧于孔氏之徒,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勖哉!濂既为序其游历之胜,而复申以规箴如此。他若晋人兰亭之集,多尚清虚,亦无取焉。郑君名铉,彦真字也。(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选读)【注】髹(xi)觞:漆制的酒杯。 觚()翰:指纸笔。觚,古人用以书写的木简。翰,毛笔。 溱、洧(zhn wi):溱水和洧水,郑国的两条水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其上危岩墙峙危:危险 B可不勖哉 勖:勉励 C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 无算:不多D病登陟之劳 陟:石级解析:选B。A项“危”,高;C项“无算”,无法计算;D项“陟”,跋涉。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D。A项,“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B项,“而”:表修饰;表承接。C项,“且”:并且;将要。D项,“则”,连词。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文字略述了入山沿涧探幽寻胜的过程,并点明了桃花涧得名的由来,还生动而形象地描写了桃花涧四周的景象。 B作者绘声绘色地细述桃花涧的四周山水,为桃花涧的修禊雅集布设了一个赏心悦目、优雅秀丽的自然背景,也是作者“情与境适”的内心感受的自然流露,是情与景的和谐交融。 C文章中对曲水流觞、次第取饮的记叙,丝毫没有流露出作者对物情的体味,这正是作者清虚无为的人生态度的一种体现。 D第三段对赋诗人构思诗篇时的种种情态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写,即各具特点又相映成趣,与桃花涧的自然景致融合为一幅优雅、快乐、和谐、美好的画面,人情物态各尽其妙。解析:选C。C项,“丝毫没有流露出作者对物情的体味”错。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译文:_(2)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译文:_(3)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译文:_解析:在这三句话中,翻译的重点分别是实词和虚词:“所”,左右;“兹”,这;“属”,通“嘱”,嘱咐;“合”,召集,集合;“泯”,消失。答案:(1)又走了三里左右,两岸都是桃花,山间寒冷花开得晚,到这时候才繁盛。(2)郑君因为这次出游很欢乐,就结集了所赋的诗作,并托付我作序。(3)后裔尚且能集合贤人大夫来进行修禊活动,况且遗风未消失的人呢?参考译文:浦江县向北走二十六里,有座山高耸而葱茏茂密,就是玄麓山了。山的西面桃花涧的水从那里流出来,到了元顺帝十六年三月初一,郑铉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并且尽情游览山泉怪石的美丽景色。出发时,成群向北走,带着酒壶和酒杯。大约走了二里远的地方,才遇到涧流,于是沿着山涧而行。流水把道路侵蚀得无一完整,不得不侧着身子走,先后紧紧相连像鱼群一样。又过了三里,两岸都是桃花,山里寒冷,花开得晚,到现在才繁盛。又走了三十步,怪石像人一样站着,高约十尺多,面平整,可以坐下来吹箫,叫做凤箫台。又走六七步,怪石突出,下面是一口小泉,泉水很冷冽,适合用来给鹤饮用,叫做饮鹤川。走五六步,水流左右弯折,才向南消逝,叫做五折泉。又四十步远,从山脚弯曲进入涧底,水流汇进水潭。水潭左边有一排石头列成座位,形状象半圆的月。在上面高石像墙一样峙立,飞流的泉水从中间泻下,遇到石头的角被激起,水滴散入水潭中,一点点地形成光晕,真的就像飞雨突然到来,这里叫做飞雨洞。洞的旁边都是山,又高又陡的石头冠盖在山巅。远远地能望见它,因为一路上的劳累,没有人前去。回到石潭上,各自铺上坐蓐,围着水流坐下。叫童仆拾来断木枯柴,取来酒壶来温酒,倒进漆制的酒杯。酒杯有托盘,随着水流漂浮,像雁一样向下。往前,有中断(取走)的,有对对联的,按次第取来饮用。这时候微风从东面吹来,酒杯盘旋不进,甚至有的逆流而上,碰撞时像相互敬酒。酒过三巡,年纪最大者命令摆列纸笔,要求每人赋诗两首,如果没有完成的,罚酒三大杯。众人高兴地答应了,有的人闭目深思;有的人手捧着脸颊看晴空;有的人跟旁边坐的人窃窃私语;有的人拿起笔像疾风骤雨,一边写一边吟唱;有的人觉得句子不当,挠着头皱着眉头问人;有的人拿着书卷给旁边的人看,有的曲着手臂卧着看云。都一一可以入画。一会儿诗句都已经完成,大家喝酒忘记了杯数。等到要回的时候,夕阳已经在青松下了。第二天,郑铉因为这次游玩很欢乐,收集这次所赋的诗句并且嘱托我作序。我按照韩诗内传作:三月初一,桃花汛时,郑国旧俗,在溱洧二水上,招魂续魄,佩执兰草用来祓除不祥之气。现在离那时已经两千年,即使时间和地点都不同,但是桃花流水更胜从前。后裔尚且能集合贤人大夫来进行修禊活动,况且遗风未泯的人呢?我辈中人,应该追随浴沂的风范,效法舞雩的咏叹,期望情感跟环境相合,快乐跟大道同在,而不愧于作孔夫子的门生。不愧于作孔夫子的门生,然后才不愧于作七尺男儿,不值得勉励吗!我为游览美景作序之后,又重申这样的箴言。其他的像兰亭集序,多崇尚道家的清净无为,也没什么可取的。郑君名铉,字彦真。三、语言表达13在下列词语中进行选择,为后面的“上联”对出下联。供选择的词语:性情自然安和、山水含润身心、心中不可无书、熟读诸史五经、读书贵在有疑、心神欲静、待人要和、度量要宏、胸怀要正、山水怡人,脚跟须定。上联:眼界要阔,遍览名山大川。下联:_解析:对联讲究对仗,上下联对应词语词性一样,句式相当。据此,能选出恰当语句。答案:度量要宏,熟读诸史五经。14所谓“纠客”是一群到处找BUG的民间高手。他们在意细节,爱较真,因此能发现常人所不知或忽略的错误。他们各有所长,有的专纠百家讲坛里国学大家所犯的低级错误,有的专攻影视剧里的“穿帮”镜头。一旦发现错误,就会毫不留情地通过网络公之于众。作为一个找错群体,纠客行使的是公众对公共事务的批评权。【注】BUG:英文本意是“臭虫”,后来人们用来指隐藏着的未被发现的缺陷或错误,也可译为“穿帮”,主要指影视作品中镜头内容前后不连贯,人物道具变动违反逻辑,影视器材、人员被拍入镜头等。“纠客”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依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信息要点的筛选,类似于给概念下定义。答案:纠客是一个能发现电影电视等公共事务中常人所不知或忽略的错误并予以公布的民间群体。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