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态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470582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形态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城市形态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城市形态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形态,1,书的作者试图回答一个也许很天真的问题“什么能造就一个好的城市?”,2,基本概念 城市形态是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形成。,3,4,北京这样地势平坦、依据“理制城市”规划的整齐划一的城市,我们也能体会到“三山三海五园”独特的山水空间气息,并由此形成清晰的城市空间意向和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北京城西北依燕山山脉,东南为华北平原,潮白河与永定河从东西两面夹城而过。规划中充分利用了水面多的优势,将什刹海、北海、中南海三大湖面圈入城市中心区。故宫紧邻水侧,并用人工堆积成景山,利用山和水组织城市主要轴线,布置城市宫殿建筑群和至高点,并严格按照中轴对称,在东西南北布置天、地、日、月坛等建筑与中心建筑群相呼应。以四合院为主的大量民居掩映在浓郁的绿荫中。城西建设有大批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等,与城中“三海”贯穿的自然园林区相衔接,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得天衣无缝。,5,城市形态广义可分为有形形态和无形形态两部分。,圣马可广场,6,前者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后者指城市的社会、文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如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社会群体、政治形式和经济结构所产生的社会分层现象和社区的地理分布特征,以及由此而构成的城市生态结构。狭义一般指城市物质环境构成的有形形态,事实上它们也是城市无形形态的表象形式。城市形状(urban form)、城市型式(urbanpattern)和城市形态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们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城市形状主要指城市外部轮廓所呈现的图形,是城市形态的低层次研究内容;城市型式主要指城市各物质要素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移动的特点。城市形态则是城市集聚地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的综合反映。,7,书的第一部分是为陈述后面理论做准备的历史背景,是关于城市形态本质的讨论以及对于形态的价值标准的争论。,8,西方著名城市研究学者培根(Baken, 1976)、吉尔德恩(Giedion, 1971)、科斯托夫(Kostof, 1991)、芒福德(Mumford, 1961)、拉姆森(Ramussen, 1969)和斯乔伯格(Sjoberg, 1960)等对传统城市研究作出了主要贡献。他们的著作除了详尽的描述了西方城市历史形态演变过程之外,亦讨论了引起其变化的原因。如斯乔伯格在工业化之前的城市(1960)中叙述到:“城市和文明不可分离,随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人类最终出离了原初的状态。城市的发展同时又使人可以建造更加复杂的能满足不同生活方式需求的物质环境,人们从而相信,可以有更多的生存方式。正如许多学者所认为,城市是人类历史上继农业生产之后的第二个意义重大的创造。,9,10,11,传统中国城市同样吸引了广泛的研究(董鉴泓, 1982; 贺业锯, 1985; Sit, 1995;Wu; 1993; Xu, 2000)。两种城市形态思想影响了传统中国的城市格局,第一是周礼(西周)的最后一章“考工记”,其中所强调的“围合城墙”、“南北轴线”、“宫城居中”和“对称布局”反映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中国传统的伦理与哲学思想。第二是管子(周和西汉),这部古典地理著作倡导自然的哲学,人类的居住环境应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在城市建设中,人们可以利用环境条件达到理想的居住目的。“理性”和“自然”的原则反映在周礼和管子中,互相补充构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城市形态理论,并且影响了古代城市的主要特征。这些思想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中占有显著的位置。尽管上述城市历史理论著作较少直接提及传统经验对现代城市建设的意义,但是它们已经并将会继续对现代学术及实践领域产生深远影响。,12,13,14,15,16,城市形态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城市的社会、文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如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社会群体、政治形式和经济结构所产生的社会分层现象和社区的地理分布特征,以及由此而构成的城市生态结构。 简而言之就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制约条件,形成不同的城市布局。,17,在第一部分的最后,作者提出了目标:发展一套范围有限而一般性的理论,尽可能囊或所有形态问题,这将会成为我们讨论什么是一个好城市时,除了僵化教条之外的另一个可选准则。,18,城市形态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由村落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自然渐变规律;城市内部形态;城市形态演化规律。 城市形态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用地地形等自然条件、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和道路网结构等因素,其基础骨架是交通轴线和水系轴线,空间轴线对城市形态的规划也具有重要影响。按城市交通轴线分类、城市形态具有放射型、坏型、环状放射型、方格型、树枝型、平行型、扇型、星型、卫星型、星座型、连环型、环绕型、带型等多种型式;按城市水系轴线分类,具有带型、分流型、合流型、放射型、分散型、中央岛型、中央分离型、树枝型等型式。 城市形态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宏观区域内城镇群的分布形态;第二层次是城市的外部空间形态,即城市的平面型式和立面形态;第三层次是城市内部的分区形态。通过城市形态的研究,可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比较探讨城市自身的发展规律,解释城市发展中的多种现象,并预测城市未来发展。城市形态学是一门正在兴起的城市规划学分支学科。,19,形态的概念(environmental concepts)根植于西方古典哲学性的研究框架论与方法思维和由其演生出的经验主义哲学(empiricism),其中包含两点重要的思路:一是从局部(components)到整体(wholeness)的分析过程,复杂的整体被认为是由特定的简单元素构成,从局部元素到整体的分析方法是适合的并可以达到最终客观结论的途径;二是强调客观事物的演变过程(evolution),事物的存在有其时间意义上的关系(chain of being),历史的方法可以帮助理解研究对象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内的完整的序列关系。作为西方社会与自然科学思想的重要部分,形态的概念广泛的被应用于传统历史学、人类学和生物学研究。形态的方法用以分析城市的社会与物质环境可以被称为城市形态学,在英文文献中以urban morphology、urban form或urban landscape表达。斯卢特(Schlter, 1899)、索尔(Sauer, 1925)、和康泽恩(Conzen, 1960)对城市形态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基础性贡献,其中索尔在“景观的形态”一文中指出:形态的方法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归纳和描述形态的结构元素,并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恰当的安排新的结构元素。,20,城市形态的概念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城市地理学等学科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广义的城市形态研究包括社会形态和物质环境形态两个主要方面。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认识,在本文中城市形态可以被定义为一门关于在各种城市活动(其中包括政治、社会、经济和规划过程)作用力下的城市物质环境演变的学科。,21,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提出了城市形态的理论,这个理论基于“城市活动的空间围度”, 在这里最为重要的是作者提出了五个重要指标:活力、感受、适宜、可及性、管理。 1、 活力: 一个聚落形态对于生命的机能、生态的要求和人类能力的支持程度,而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护物种的延续。这是一个人类学的标准,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考虑到使我们的环境标准也支持其他生命物种的延续,虽然这些生命体可能对我们人类的生存并没有帮助。 2、 感受: 一个聚落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被其居民感觉、辨识和建构的程度以及居民的精神构造与其价值观和思想之间的联系程度,即:空间环境、我们的感觉和精神能力以及我们文化和建构之间的协调程度。 3、 适宜: 一个聚落中的空间、通道和设施的形态与其居民习惯从事的活动和想要从事的活动(也就是说,对于居民行为提供恰当的设施、也包括对未来行动的适应能力)的形式和质量协调程度。 4、 可及性: 一个聚落居民接触其他的人、其他的活动、资源、服务、信息、或其他地方的能力,并包括能够接触到的元素的数量和多样化的程度。 5、 管理: 聚落居民使用和接近场所和活动的程度,以及对这些地方的创造、整理和修改是否是由那些使用、居住和工作与此的人来管理与控制的。,22,市镇规划分析(town plan analysis) 古典市镇规划分析起源于欧洲中部,以德国的斯卢特(Schlter, 1899)为代表的“形态基因”研究(Morphogenesis)是其最早的理论基础。“形态基因”在康泽恩(M.R.G.Conzen, 1960)的著作中被进一步发展,通过分析欧洲中世纪城镇,规划设计元素被划分为街道和由他们构成的交通网络;用地单元(plots)和由它们集合成的街区;以及建筑物及其平面安排。依靠创立并运用以下概念方法:“规划单元”(plan unit)、“形态周期”(environmental period)、“形态区域”(environmental regions)、“形态框架”(morphological frame)、“地块循环”(plot redevelopment cycles)和“城镇边缘带”(fringe belts),康泽恩的研究在英国形成了康泽恩学派。在上述的概念方法中,“城镇边缘带”的影响最为广泛,这一概念指城镇边缘由混合用地构成的动态带型区域,其存在是城镇历史发展的普遍现象,对这一“不稳定”区域的研究有助于对城镇发展演变的理解,并进一步为规划管理提供建议。,23,康泽恩对城市形态研究的贡献可概括为五点:(1)建立了基本的市镇规划分析体系;(2)第一次在英文地理文献中使用完全的过程演变的方法;(3)确立以独立的基本地块为研究单位;(4)使用详细的地图配合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5)发展了城镇景观的概念(Whitehand, 1987)。1980年代初成立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地理系的城市形态研究组(Urban Morphololgy Research Group),继承和发展了康泽恩的思想,是目前这一领域最为活跃的学术组织之一。近年来,他们的影响已逐渐由欧谷凯 城市形态的理论洲扩展到了整个西方的城市研究学术领域。尽管市镇规划分析研究发展出许多分支,例如对建立城市“规划控制”和“发展管理”原则的应用,但它对旧城保护实践的意义依然最为重要。,24,城市功能结构理论(theories of urban functional structure) 形成于美国的形态理论有两个主要分支:第一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被称作文化形态研究的伯克利学派,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居聚落而非城市;第二是形成于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芝加哥学派,这一学派运用折衷社会经济学理论强调城市用地分析。在社会学家伯吉斯(Burgess, 1925)创立了同心圆理论的基础上,霍伊特(Hoyt, 1939)发展出扇形区理论,哈里斯(Harris, 1925)和尤曼(Ullman, 1945)发展出多核心城市理论。20世纪50、60年代以后,他们及其追随者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城市功能结构理论作为城市形态研究的一部分是因为它关注城市用地,而规划和建筑设计仅被视为城市用地的载体。另外,相对于解释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分布的城市功能结构理论,克里斯托尔(Christall)的“中心地理论”(central place theory)分析了城市之间的空间及规模关系。城市功能结构理论反映了从社会经济学角度研究城市用地发展关系的城市形态方法。,25,环境行为研究(environmental behavior studies) 乔尔(Gehl, 2000),林奇(Lynch, 1958),拉波波特(Rapoport, 1990)和赖特(Whyte, 1980)等的研究建立了人类行为与物质环境关系的理论,他们的探索包括人类如何感知特定的环境并且产生行为反应,进而如何在设计实践中利用这些规律。在这些研究中客观科学的方法代替了旧的个人直观的行为研究传统,他们的理论著作改变了现代规划与设计的教育和工作方法。在林奇的一系列研究中,“心智地图”(mental maps)的方法被用来反映个人对环境的感知,通过使用“节点”、“路径”、“地标”和“区域”作为基本元素来分析环境心理趋向。他同时使用“可识别性”来描述环境特质,好的建筑环境使居民感觉舒适,亲切。,26,林奇强调好的城市形态还应包括:活力与多样性(包括生物与生态)、交通易达性(开放空间、社会服务及工作)、控制(接近人体的空间体量)、感觉(可识别性)、灵活性和社会平等一系列要素。拉波波特(Rapoport, 1990)、洛赞诺(Lozano, 1990)和特兰塞克(Trancik, 1986) 讨论了人对特定建筑环境的行为反应,分析了现代城市问题多出于“逆城市”和“逆人”的作用力。基于这个观点,他们建议城市发展演变应与当地生活方式及文化需求相适应,强调设计应与环境相协调,即“环境行为”的方法。,27,建筑学的方法(architectural approaches) 在大量的形态理论研究中,由建筑师与城市设计师发展出的一系列方法对理解城市形态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其中最为突出的包括类型学(typological studies)与文脉研究(contextual studies)。类型学起源于意大利与法国,意大利建筑师玛拉托利(Mara tori)、坎尼吉亚(Canniggia)和罗赛(Rossi)奠定了类型学的基础。根据罗赛(Rossi, 1982)的解释,类型是普遍的,它存在于所有的建筑学领域,类型同样是一个文化因素,从而使它可以在建筑与城市分析中被广泛使用。由于类型学关注于建筑和开敞空间的类型分类,解释城市形态并建议未来发展方向。类型学的方法在欧洲建筑设计及城市景观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8,文脉研究着重于对物质环境的自然和人文特色的分析,其目的是在不同的地域条件下创造有意义的环境空间。文脉研究在艾普亚德(Appleyard, 1981)、卡勒恩(Cullen, 1961)、克雷尔(Krier, 1984)、罗(Rowe, 1978)和赛尼特(Sennett, 1990)著作中被广泛讨论。其中最有影响的概念是卡勒恩的“市镇景观”(townscape),这一概念的建立基于两点假设,一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规律可以被认知,二是这些规律可以被应用于组织市镇景观元素,从而反过来影响人的感受。通过分析“系列视线”(serialvision)、“场所”(place)和“内容”(content)。卡勒恩指出,英国1950、1960年代的“创造崭新、现代和完美”的大规模城市更新建设和富有多样性特质的城市肌理(包括颜色、质感、规模和个性)相比较,后一种更有价值和值得倡导。这一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快速发展的现实同样有深刻的启发作用。,29,第三部分则是把理论应用于城市的现状问题以及模式,并以此勾画出理想的城市模式草图。,30,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起源于建筑师与社会学家寻找理想的城市形态以医治“城市病”的乌托邦和物质形象的思想。在过去的20多年中,西方城市发展的实践要求规划师更多的关注于“政策规划”、“发展影响评估”、“发展管理”、“社会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师的职责似乎完全脱离了物质环境。然而,物质环境在规划学科中,无论过去与现在都依然占有重要的位置。 城市设计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实践层面上的认识,可以描述为是由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建筑学参与的,给予环境以特定形式的活动。其中的活动指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新的结构元素,用于提高缺乏统一与整体性的城市环境(Schurch, 1999)。城市形态的目标是理解城市结构形成过程与文化、社会经济及政治的作用力的关系,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的同构关系,不仅表现在文字描述上,同时反映在设计实践中,所以系统的城市形态研究可用于加强和整合城市设计的理论基础。,31,城市化由一系列相互作用的社会、经济、人口、政治、文化、生产技术和环境变化过程所推动。城市化的直接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人口居住于日益扩大的城镇区域内,同时,城市化还导致了其它的一些结谷凯 城市形态的理论果,如城市体系、城市用地、社会结构、建筑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特定的社会系统,如政府政策、法律体系、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关注到变化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出一系列的反应继而影响初始的动力因素,这一过程最终形成了一个动态变化的循环体系。,32,33,巴塞罗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公元12世纪成为地中海岸最重要的商业城市。在历史进程中,巴塞罗那受古希腊、古罗马和阿拉伯文化的长期影响,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多元文化。这种文化在城市风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因其独特的历史传统、风俗民情和具有欧洲水平的发达工业,巴塞罗那被诗人墨客誉为“欧洲之花”。而在大文学家塞万提斯眼里,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巴塞罗那的城市规划最重要的一是在重建中“塑造”历史,二是在重建中“塑造”空间。这恰恰是我们没有做到的,我们总是在重建中“毁灭”历史,在重建中“毁灭”空间。“在城市漫长的历史中,建筑与城市空间如同舞台,见证不同历史事件的演出。当上一幕结束后,人去楼空,剩下来的仅是容器般的建筑元素,执着地等待下一幕的演出。”。大不幸的是,接受遗产的我们就像是一群野蛮人在摧毁着曾上演过辉煌剧目的舞台,北京特有的城市肌理随着地产开发荡然无存。,34,35,谈起对老城区的保护和新城区的协调发展,对巴黎的溢美之词已泛滥至陈腔。然而巴黎真正堪称翘楚的,实在不仅仅是其现代城市规划中的这块不赖的补丁。真正令巴黎脱胎换骨的,是拿破仑三世时期,一位叫做奥斯曼的男爵在1851年开始的18年中的大师之作。 奥斯曼巴黎改造计划的核心,是干道网的规划与建设,当时数量庞大的马车已经彻底瘫痪了巴黎的交通,奥斯曼在密集的旧市区中,征收土地,拆除建筑物,切蛋糕似地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这些大道直线贯穿各个街区中心,成为巴黎交通的主要交通干道。奥斯曼在这些大道的两侧种植高大的乔木而成为林荫大道,人行道上的行道树使城市充满绿意,巴黎的林荫大道开世界风气之先,如今林荫大道已成为全世界都市计划的共同语言。 奥斯曼在他的城市规划中,开辟了好几个大型公园,利用大型空地开辟出来的公园。以及保留资源地景开辟出来的大型公园,成为巴黎的“城市之肺”。奥斯曼在他的回忆录中特别强调,公园对城市居民的健康非常重要,在公园里市民可以享受到充分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与开敞的空间,这个城市公园中的花草树木处处展现出高水准的地景专业与优秀传统。在密集的人造环境中,保留出一片绿地,也成为全世界城市规划者的共同目标。,36,37,东京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建设高效率的城市铁路交通网,其中以山手环线、中央干线、京滨线、东北干线为主要交通骨架。同时兴建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其中包括东海道干线及高速铁路。防止城市用地无秩序的扩大,以东京车站为中心、半径100公里为规划范围,在已建成地区的周围用幅宽10公里的近郊绿化地带将城市和乡村隔开,在绿化地带外侧一些地区指定城市建设开发用地。为防止城市中心地区业务职能(如贸易、服务等)的过度集中,采取向多中心型城市结构过渡的措施,即在山手环线沿线着手规划建设副中心。,38,39,纽约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如何让城市有秩序地成长,其法律的基础是希望规范可见及不可见的未来。 透过规划的手法要能把城市的形象充分地表达出来,使我们的城市形象在某个城市区域有独特的个性,当城市规划出来后,大家很容易感觉出当地的城市与其它的城市有什么差别。,40,结语 在城市化过程理论的体系内,形态分析与环境行为研究被强调作为主要城市形态分析工具。其中的形态分析,虽然包括广泛的方法与技术,但对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的分析是其基本要求。不可否认,规划设计方案只是整个规划过程的一部分,完整有效的规划依赖于管理、控制和实施等各个环节,但规划设计方案记录了社会价值观念、人们的主观意愿和环境管理方法。没有作为形态基础的规划设计方案,大规模的规划是无法实现的。好的城市形态决不是仅仅基于美学原则的标准,它更依赖于活动其间的人的感受与评价。得到人们欣赏并积极评估的城市环境是真正有价值并应得到广泛的倡导与维护。基于环境行为研究发展出的一系列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相关人员的访问和实地观察,这些工作过程不仅重视专业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意见,其中更关注普通居民及流动人口的意向,通过数据记录与分析,最终将其反馈到规划设计、政策制定及具体管理行为中。19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城市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一系列巨大的经济与社会结构的重构。同世界其它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形态的变化,从动力机制到实体环境都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其复杂性与多样性对城市形态的理论研究具有特殊的价值。虽然国内阶段性的城市形态研究已不断出现,然而系统与全面的分析,尤其是方法论的研究还有待提高。本文关于这一课题的思考,目的在于希望从大量的相关文献中理出一个简单与明晰的脉络,并适用于实际案例的分析研究。,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