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学案1(北京版08版选修2)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56173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1(北京版08版选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1(北京版08版选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1(北京版08版选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无忧http:/jiaoxue5u.taobao.com/专注中小学 教学事业!齐桓晋文之事学案学习目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和修辞方法。学习重点难点:体味并分析文章在论证说理方面的独到之处;学习时数 二课时学习过程:一.关于孟子:1.孟子其人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2.孟子其书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3.孟子思想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国君傲然视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思考:为什么孟子的思想会被后世接受呢?任何一种哲学,都会创立自己的理想世界。比起道家的小国寡民.佛家的因果报应来说,儒家的集大成思想家孟子的理想世界则诱人得多。孟子提出了一幅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乐土和太平盛世的理想图景。这对于王者来说,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有什么比百姓归附,国力强盛更令他们满意的呢?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如此,有谁不乐意做太平盛世的人呢?4.孟子的时代意义当时的社会背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时代意义:孟子的思想具有着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核心就是“民本思想”。民贵君轻,在今天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这种社会变革时期的新观念,正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在我们的思想领域里有着重大影响。孟子的追求是一种对社会出路的探索,他的求真的追求精神也是值得今天我们学习的。另外,孟子的散文成就极高,作为文化精粹,我们当然有研究.借鉴.继承和发扬的必要。5.“王道”和“霸道”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二.朗读课文,回答问题。1.孟子和齐宣王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孟子的中心观点是什么?3.在孟子发出了“推恩”然后可以王天下的议论后,齐宣王并没有乐意地表示要去实行,孟子面对的又一问题是什么(揣测齐宣王此时的心理)?面对这一情况,孟子又是怎样使齐宣王最终说出“我虽不敏,请尝试之”的?三.掌握下列字词【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前一个是“称道.称赞”意,作谓语。后一个是“方法”意,作宾语。【王】无以,则王乎?/则可以王矣?/保民而王/是心足以王矣/(故王)之不王,非之类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都用作动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行王道统一天下”的意思。课文中其他的活用列举如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刑于寡妻/危士臣/朝秦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王语暴以好乐/今王鼓乐於此/举疾首蹙而相告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活用情况分别如下:“老”.“幼”两词(第一个)和“远”字.“寒”字.“危”字都是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刑”“树”“衣”“语”“鼓”“疾”“朝”字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其中还有些使动用法;有时数如“一”字也可活用作动词。【若】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若无罪而就死地也/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以若所为,求若所欲/若是其甚与?/虽与这俱学,弗若之矣/五个“若”字用法各不相同,分别相当于“像”.“好象”.“如果”.“你”.“比得上”等意思。【是】是心足以王矣/无伤,是乃仁术也/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吾何快於是!/王岂为是哉?/其若是,孰能御之/不能进於是矣/及陷於罪,然後从而刑之,是罔民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其如是,孰能御之/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是以后世无传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是”的用法其实就两种:一为指示代词“这”的意思;一为现代表示肯定和判断的“是”字,但在使用中,因为句中词的次序等原因,理解上可能一时不好接受,但只要按语法关系稍作分析,便容易搞懂。【然】然,诚有百姓者也/然则一羽之不举/物皆然,心为甚/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则苗浡然兴之矣/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七个句子中,独立的“然”字,一般用作谓语,其意思应该是“对”或者“这样”等意思;作形容词词尾的,其意定为“的样子”;与其他虚词连用的,一般用作连词,其意为“那么”。通假字: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於王。/行旅皆欲出於王之涂/盖亦反其本矣/刑於寡妻/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将以衅钟/无以,则王乎?/及陷於罪,然後从而刑之,是罔民也。/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无或乎王之不智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w.w.w.g.k.x.x.c.o.m 客服唯一联系qq 1119139686 欢迎跟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