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北海博物馆.doc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50235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建设北海博物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建设北海博物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秘知识/会议发言稿 浅谈建设北海博物馆 浅谈建设北海博物馆文缘合浦汉墓群大遗址出土了被誉为“岭南第一车”的青铜马车等一批珍贵文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建设北海博物馆的话题又被有关部门和有识之士提出,呼声越来越高,也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设北海博物馆已形成共识。在此,笔者对建设北海博物馆谈点粗浅的看法,抛砖引玉。一、从“文化沙漠”说起说到北海,给人的印象是“文化沙漠”,“没有文化”,许多市民对北海的历史也知之不多,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是对北海的误解、不解,如果你稍作了解和研究,不难发现北海的历史文化具有丰富的底蕴和独特的品质。北海历史悠久,是南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自秦代开凿灵渠之后,商贾从中原朔湘江,过灵渠,走桂江,经南流江抵合浦出海,与东南亚各国进行海上交通和贸易。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十余日有湛漓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据考证,都元国、邑卢没国、湛漓国、夫甘都卢国、黄支国分别是现今的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缅甸、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可见,在汉代我国的商船就已从北海合浦出发沿印度支那半岛分别航行到东南亚各国,通过印度中转到欧洲,进行贸易和交流。2002年,广西文物工作队在合浦县石湾大浪古城村发现了西汉时期的汉城城址、护城河及城外的原海湾及海岸;在城内发现10多个当时地面建筑留下的柱洞和西汉时期的陶片;城东北面发现两座大型汉墓;西城门外找到了汉书地理志所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码头遗迹,码头两个柱洞留下的木桩残片经科学鉴定已确认历经2500年以上。结束了合浦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史载而无物证的历史。合浦县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就是县、州、府、郡的治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分布在现今县城周围68平方公里内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浦汉墓大遗址,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大型汉墓群之一,据调查,地下留存汉墓葬近万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配合基本建设清理发掘汉墓近1000座,出土文物逾万件,有青铜器、陶器、金器、玉石器、玻璃器等,有很多是国宝级珍品。2003年底在县城风门岭6号汉墓出土大批文物,其中有一套罕见的青铜马车,被誉为“岭南第一车”。合浦汉墓出土的大量“舶来品”,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物证,也是研究我国交通史和对外贸易史不可或缺的史料。北海是著名的“南珠古郡,海角名区”,古代七大珠池有六个在北海,是南珠的故乡。南珠有2000多年的历史,素有“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之称,围绕南珠演绎的“珠还合浦”故事世代传颂,脍灸人口。当你踏上白龙古珍珠城遗址,那残缺珠贝堆成的山丘,那字迹斑驳的石碑,会使你强烈感受到这是一种历史、一种文化。北海是近代我国对外通商口岸之一。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把北海辟为通商口岸,外国纷纷在北海建立领事馆。先后有英、法、德、美等7国在北海设立领事馆、海关、洋行、教堂、医院等。北海曾停泊过538艘外轮,年吞吐量达62.29万吨。现存在市区和涠洲岛的近代西式建筑已公布的有18座,2001年有15座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