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上的互动.doc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49823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上的互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上的互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范文 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上的互动 “互动”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在娱乐节目中,“互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不管是大型的演唱会,还是微型的知识竞赛,抑或是一般的挑战剧场,“互动”都少不了。如,中央三套节目的“星光大道”,参加表演的选手每完成一个环节,主持人毕福剑都会号召台下观众一起倒数五个数,让观众一起参与到节目中来,期待扣人心弦的结果。还有,不管是哪个歌星开演唱会,都一定会引导台下的“粉丝”融入演唱会中,让他们倾情为偶像演唱、呐喊、欢腾掀起一阵又一阵的高潮。既然“互动”如此受人推崇,那我们语文教学上也必然少不了“互动”。互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相互评估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形式。”简单来说,互动教学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你一言我一语的表现。互动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一、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一)学生与教师互动的必要性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日益明显,昔日的“填鸭式”教学已被丢进历史的舞台。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今,我们教师也少不了要传道、授业、解惑,但不同的是,方式已改变。课堂上的气氛不再是教师在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教师也不再把自己的见解硬生生地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只是圣人的传话体。现在是师生共同探讨课文的内容,在学生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教师作恰当的指导;学生在教师的稍微点拨下,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如,我在讲解鸿门宴这篇古文时,第一、二课时首先让学生自己疏通文义,然后叫个别学生做代表来逐段翻译。当他们翻译有误时,我及时地纠正,并指出哪些字词是要重点掌握的。译完之后,又叫学生来概述这篇*,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把课本的内容化为自己的知识。第三课时重点叫学生讨论这篇*的主要人物项羽、刘邦等的性格特征,探讨*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形象的。由此让学生透彻地了解项羽和刘邦,并生发出要吸取项羽的教训、学习刘邦的闪光点之情。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刻画人物形象可以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写,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假如,这些都是由教师和盘托出的话,教师也许会讲得兴趣盎然,但学生就会听得非常乏味。因为他们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学习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这样课堂气氛也会显得非常沉闷。久而久之,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消失殆尽。学生对一门课程失去了兴趣,教师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也是枉然。所以,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创造积极、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过程。师生互动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群体性活动”,在互动过程中要注意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小组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等。(二)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意义互动是社会学的基本分析单元,是微观社会学的主要课题,它是个体层次与社会结构层次及文化层次的中介,是由个人走向群体以及更大的社会组织制度的转折点。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课堂师生互动的建立对于缓解高中阶段紧张的师生关系,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生由于其青春期的叛逆性以及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容易与教师产生对立关系。然而,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交流,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令师生产生集体归属感,使教师尊重学生特殊的心理需求,从而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师生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调整以及相互适应的过程,对师生共同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中课堂中,师生互动不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影响过程,高中生已经可以通过理性的思考来反思师生互动过程中的不足,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出有效的建议,以此来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更有动力。3.有利于高中生的社会化良好的课堂师生互动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过程,学生在课堂教学这一社会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相互作用,学习文化知识价值目标和社会规范,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与之相应的社会观念。通过师生互动,使高中生在认知、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训练,趋于成熟,加深其对于社会和自我的认识,帮助其建立起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之间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桥梁,充实和完善其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等个体内心世界的组成部分,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