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2.1钠的重要化合物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332192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2.1钠的重要化合物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2.1钠的重要化合物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2.1钠的重要化合物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时 钠的重要化合物,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学习目标,1.了解金属氧化物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掌握重要的金属氧化物Na2O、 Na2O2等的性质。 2. 理解并掌握Na2CO3、NaHCO3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3.了解焰色反应的现象及原理并能够作出解释。 4.掌握Na2CO3溶液与HCl溶液相互滴加时现象的不同。 5.通过比较、归纳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2,1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 态的形式存在。 2氧化钠是 氧化物,能与盐酸、H2O、CO2等反应。 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知识梳理,一、氧化钠与过氧化钠,Na2OH2O=2NaOH,碱性,化合,Na2OCO2=Na2CO3,3,3Na2O2的性质。 过氧化钠是一种 色固体, (填“是”或“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一种过氧化物。 (1)Na2O2与H2O反应,淡黄,不是,4,(2)Na2O2与CO2反应 化学方程式: 。 则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 的来源。,2Na2O22CO2=2Na2CO3O2,O2,5,二、Na2CO3与NaHCO3,6,7,8,1定义 很多 或它们的 在灼烧时都会呈现 ,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三、焰色反应,金属,化合物,特殊的颜色,9,2操作 (1)将 (或 )用 洗净后,在火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 (2)蘸取试样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观察钾的火焰颜色时,要透过 。 (3)用盐酸洗净铂丝,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再检验下一个试样。 3焰色反应的颜色 钠: 色,钾: 色,钙:砖红色,锶:洋红色,钡:绿色,铜:黄绿色。,铂丝,光泽无锈的铁丝,盐酸,蓝色钴玻璃,黄,紫,10,课堂探究,探究点一 Na2O2与CO2和H2O的反应,1原理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Na2O2与H2O的反应实质可分为两个过程: Na2O22H2O=2NaOHH2O2 2H2O2=2H2OO2,反应过程中有H2O2生成,H2O2有强氧化性,所以当将Na2O2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时,溶液先变红后褪色。,11,2物质的量的关系 无论是CO2或H2O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CO2或H2O放出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即同温同压下气体减小的体积等于生成O2的体积。 3固体质量关系 相当于固体(Na2O2)只吸收了CO2中的“CO”,H2O中的“H2”;可以看作发生相应的反应:Na2O2CO=Na2CO3、Na2O2H2=2NaOH(实际上两反应不能发生)。,12,4固体质量差量的计算 2Na2O22CO2=2Na2CO3O2 固体质量差m 156 g 212 g 212 g156 g56 g 2Na2O22H2O=4NaOHO2 固体质量差m 156 g 160 g 160 g156 g4 g,13,由此可见,每2 mol CO2参与反应,固体增重为56 g,相当于2 mol CO的质量;每2 mol H2O参与反应,固体增重为4 g,相当于2 mol H2的质量。即CO2、H2O(g)分别与足量Na2O2反应,固体增重分别相当于等物质的量的CO、H2的质量。故W g通式符合(CO)m(H2)n(m0,1,2,n0,1,2,)的物质在O2中燃烧,将其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完毕,固体增重W g。原因:,14,依据反应原理,概括为Na2O2把CO或H2“吃”进去,故质量增加的量就是原物质的质量。 (CO)m(H2)n熟悉的物质如:CO、H2、CH3COOH、CH3OH、HCOOCH3、C6H12O6等。,15,5电子转移关系 不论是与CO2还是与H2O反应,CO2与H2O均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反应的实质都是Na2O2自身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每有1mol O2生成时,转移的电子均为2mol。,16,17,18,1在过氧化钠与水或CO2的反应中,哪种物质是氧化剂,哪种物质是还原剂?每生成1 mol O2转移几摩尔电子?,提示:Na2O2与H2O、CO2发生反应得失电子的变化情况为:,19,由以上两个反应可以看出是Na2O2中的氧元素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CO2、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每摩尔Na2O2反应转移1 mol e。,20,2若a mol CO2和H2O(任意比例)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反应,放出O2的物质的量为多少?,提示: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足量的Na2O2与CO2或H2O反应时,CO2或H2O与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都为2:1,CO2和H2O的混合物同样存在这种关系,即生成O2的物质的量为0.5a mol。,21,例1 1 mol过氧化钠与2 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ANa2CO3 BNa2O2、Na2CO3 CNaOH、Na2CO3 DNa2O2、NaOH、Na2CO3,【思路分析】 Na2O2遇到CO2、H2O时,可认为先与CO2反应,再与H2O反应。,22,【解析】Na2O2与NaHCO3的混合物受热分解时,首先是NaHCO3分解:,产生的CO2与H2O均可与Na2O2反应,由于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而NaOH又可与CO2反应生成Na2CO3,故可以认为是Na2O2先与CO2反应,CO2耗尽后H2O才开始反应。而根据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生成的1 mol CO2恰好与1 mol Na2O2完全反应生成Na2CO3,H2O不会再与Na2O2反应,故最终固体产物只有Na2CO3。故正确答案为A。,【答案】A,23,针对训练1 200 时,11.6 g 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 g(如图所示),其原混合物中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4 B3:1 C1:11 D21:22,24,【解析】向足量的固体Na2O2中通入11.6 g CO2和H2O,固体只增加3.6 g,是因为生成了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O2)11.6 g3.6 g8.0 g,所以n(O2)8 g/32 gmol10.25 mol,设混合物中CO2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CO2)、n(H2O),则 2Na2O22CO2=2Na2CO3O2 n(CO2) 0.5 n(CO2) 2Na2O22H2O=4NaOHO2 n(H2O) 0.5 n(H2O),所以0.5 n(CO2)0.5 n(H2O)0.25 mol 44 gmol1n(CO2)18 gmol1n(H2O)11.6 g 解得:n(CO2)0.1 mol,n(H2O)0.4 mol; 故原混合物中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 mol:0.4 mol1:4。,25,其他方法1:依据混合气体质量和固体质量的增重列方程组。44 gmol1n(CO2)18 gmol1n(H2O)11.6 g,28 gmol1n(CO2)2 gmol1n(H2O)3.6 g,解得n(CO2)0.1 mol,n(H2O)0.4 mol。 其他方法2:由方程式可知产生0.25 mol的O2,可知原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其平均摩尔质量为23.2 gmol1。则有,所以,n(CO2):n(H2O)5.2:20.81:4。,【答案】A,26,探究点二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过程分析,1Na2CO3与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CO2H2O。 由于NaHCO3跟HCl反应一步完成,所以NaHCO3跟HCl反应比Na2CO3跟HCl反应放出CO2的速率快。,27,2当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加入试剂的次序不同,产生的现象不同。 若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由于碳酸钠的量多,而加入的酸(氢离子)少,第二步反应尚未进行,产生的气体较少(有可能在滴加的局部范围内完成第二步反应,看到有气体产生)。滴加一定量盐酸以后,溶液已转化为碳酸氢钠溶液,再加入盐酸,很快反应产生气体,量也较多。若将碳酸钠溶液滴加到盐酸中,则情况大不一样,试管中酸充足过量,滴入碳酸钠溶液很快完成上述第二步反应,因此很容易观察到气体产生。利用上述现象,可以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二者。考查Na2CO3与盐酸反应时,因试剂的滴加顺序不同,产生的气体体积也不同,计算时,要分析清楚化学反应的过程,正确写出反应式是关键。,28,你知道Na2CO3溶液与盐酸互滴时反应现象有何不同吗?,提示:向盐酸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开始时酸过量) 2HClNa2CO3=2NaClCO2H2O 现象: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酸不足) HClNa2CO3=NaClNaHCO3 HClNaHCO3=NaClCO2H2O 现象:刚开始无气泡产生,盐酸滴加到一定量后,有气泡产生。 结论:不同的滴加顺序产生不同的现象,这也是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Na2CO3溶液和盐酸的原理。,29,例2将0.4 g 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1稀盐酸。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30,【思路分析】盐酸应先与NaOH反应,再与Na2CO3反应,注意盐酸与Na2CO3反应的过程。,【解析】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首先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生成水和氯化钠,当滴入0.1 L稀盐酸时,二者恰好反应完全。继续滴加时,盐酸和Na2CO3开始反应,先发生反应:HClNa2CO3=NaHCO3NaCl,不放出气体,当再滴入0.1 L稀盐酸时,此步反应进行完全;继续滴加时,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此时开始放出气体,分析图象可知C项正确。,【答案】C,31,针对训练2 120 mL含有0.20 mol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 ) A2.0 mol/L B1.5 mol/L C0.18 mol/L D0.24 mol/L,32,【答案】B,33,探究点三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与相互转化,1鉴别方法及原理 (1)加热法NaHCO3不如Na2CO3热稳定性强,34,(2)沉淀法Na2CO3与盐反应,NaHCO3一般不与盐反应,35,(3)根据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2CO3与HCl发生两步反应不如NaHCO3一步反应快,36,(4)逐滴加入盐酸NaHCO3一步反应较快,37,2相互转化和制备除杂的依据 Na2CO3 NaHCO3 (1)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析出NaHCO3 Na2CO3(饱和)H2OCO2=2NaHCO3 (2)除去Na2CO3中混有的NaHCO3 2NaHCO3 Na2CO3H2OCO2 (3)利用NaOH制备纯净Na2CO3二等分NaOH NaOHCO2(过量)=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38,1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吗?,提示: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因为二者均与Ca(OH)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但可以用CaCl2(或BaCl2)溶液来鉴别,把CaCl2(或BaCl2溶液)滴加到Na2CO3溶液中会产生白色沉淀;滴加到NaHCO3溶液中无现象。,39,2NaHCO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能否向溶液中滴加盐酸除去?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提示:不能用滴加盐酸的方法,因为两种物质均能与盐酸反应,并且会引入杂质Cl。可向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发生反应:Na2CO3H2OCO2=2NaHCO3,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40,例3 (双选)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方法是( ) A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溶解速率 B分别取少量加入到石灰水中,观察有无沉淀生成 C分别取少量溶于水后,逐滴加入HCl溶液 D分别取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41,【思路分析】二者性质的差异是鉴别二者的依据。应用NaHCO3和Na2CO3之间的热稳定性差异,可以鉴别NaHCO3和Na2CO3,利用此原理还可以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NaHCO3。区分Na2CO3和NaHCO3应该用BaCl2(或CaCl2)溶液,不能用Ba(OH)2或Ca(OH)2溶液,原因是二者均能与Ba(OH)2或Ca(OH)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42,【解析】Na2CO3与NaHCO3都能溶于水,很难观察到二者溶解速率的差异,A选项错误;B项中发生的反应分别为:Na2CO3Ca(OH)2=CaCO32NaOH,NaHCO3Ca(OH)2=CaCO3NaOHH2O,都有沉淀生成,B选项错误;二者溶于水后,分别逐滴加入盐酸,立即有气体产生的是NaHCO3,在加入一定量HCl溶液后才逐渐有气体产生的是Na2CO3,C选项正确;D选项中发生反应:2NaHCO3 Na2CO3CO2H2O,CO2Ca(OH)2=CaCO3H2O,D选项可以鉴别。故正确答案为CD。,【答案】CD,43,针对训练3 下列实验方案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粉末,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44,A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比较生成气体的快慢 B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量的水,比较固体溶解量的多少 C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配成溶液,然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比较是否有沉淀生成 D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用如上图装置进行实验,比较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45,【解析】A选项中,向等量的Na2CO3和NaHCO3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NaHCO3产生气泡迅速,Na2CO3反应较缓慢,可以鉴别。B选项中由于S(Na2CO3)S(NaHCO3),能全部溶解的为Na2CO3粉末,不能全部溶解的为NaHCO3粉末。C选项中均有白色沉淀产生。D选项中,NaHCO3具有不稳定性,加热可产生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Na2CO3加热不分解,无此现象。,【答案】C,46,本节内容结束,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