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上传人:H****r 文档编号:132164 上传时间:2017-09-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生产通用卫生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生产通用卫生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生产通用卫生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品安全 国家标准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 生产通用卫生 规范 (征求意见稿) 布 施 前 言 本标准参考了欧盟关于拟用于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制品的良好生产规范( 2023/2006/、 23887品包装容器及材料生产企业通用良好操作规范 与 型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容器 、 包装材料 以及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 在 生产 过程中 从原料采购、加工 、 运输 和 储存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卫生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 食品 容器、包装材料以及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 的生产 企业 。 本标准也适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中可能直接接触食品的组件的生产企业。 2 术语和定义 品容器、包装材料 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 ,包括 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涂 层 。 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 指在食品 、食品添加剂 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食品的机械、管道、传送带、容器、用具、餐具等。 3 通用准则 产全过程及最终产品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和影响食品感官特性。 产全过程 应 符合相应国家标准、法规, 并在可以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原辅料的使用量。为达到以上目的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具体要求。 业经营者应建立、实施并遵守有效的文件化的质量 保证 体系。 该体系应与企业的生产规模相适应,并充分考虑人员及其知识技能、生产场所和设备等生产要素。 原 辅 料应 根据 预先制定的规范 进行筛选,各类 生产 操作应按照预先 制定的相关规范进行 。 4 厂 区环境 区应与有毒有害源保持 相应的规定 距离。 区内外环境应整洁、卫生,生产区的空气、水质、场地应符合 相应 生产要求。 业的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妨碍 ,避免 交叉污染 。 业厂区应无鼠、蝇、害虫等滋生地,并根据情况制定预防虫害控制程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鼠类等聚集和滋生。 5 厂房和设施 房 房面积应与生产能力相 匹配 ,有足够的空间和场地放置设备、物料和产品,并满足操作和安全生产需要。 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需求进行合理布局。 产车间墙壁、地面、天花板表面 应 平整光滑,并能耐受清理和消毒,以减少灰尘积聚 且 便于清洁。 一生产车间内以及相邻生产车间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相互妨碍。 不同卫生要求的产品在同一生产 区域 内生产 时,应 有措施 保证各产品自身的卫生性能 。 生产车间内设备与设备间、设备与墙壁间,应有适当的空间,便于 相关 操作。 产车间应 按 需建立人员通道和物流通道,物流通道应与生产区隔离,且具备与生产相 匹配 的隔离区。 施 具备与生产能力相 匹配 的卫生、通风、搬运、输送等设施,并维护完好。 根据需要在生产车间 、库房 设置消毒、防尘、防虫、防鸟、防鼠等设施。 产车间内 配置 的 水池、地漏 等 不得对生产造成污染。 根据需求为厂房配置足够的照明设施,对照明度有特殊要求的生产区域可设置局部照明。厂房应有应急照明设施。 产工艺对温度、湿度有要求的生产车间 ,应 配置温湿度调节 及监控 设施。 根据需求在车间入口处设缓冲区或缓冲措施,并装备除尘、消毒设施,定期消毒。 在生产车间附近 配置 更衣室。更衣室大小应与生产人员数量相适应,并配备照明等设施。 据需要在必要的地方设置适 当 的清洁和消毒设施。 为员工提供适当的、方便的卫 生间和洗手设施,卫生间应与生产车间隔离并保持清洁卫生。 避免生活设施及区域对产品 产生 污染。 规范废物处理程序及设施,防止对生产产生污染。 配置 适当的供排水系统。 6 设备 配备 符合生产 需 求的生产设备和 必要的 分析检测仪器或设备。 产设备的设计、选型、布局、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 ,同时 易于清洁,便于生产操作和维修、保养,确保安全生产。 产设备应定期维修和保养。 于生产和检验的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的适用范围和精度应符合生产和质量检 验的要求,应有明显的状态标志,并 定期 校 验 。 产和检验设备(包括备品、备件)应建立设备档案,记录其使用、维修、保养的实际情况,并由专人管理。 7 人员 对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 业应设置质量和卫生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也可兼任) 。 质量管理、卫生管理负责人应具有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质量和卫生管理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有能力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处理。 业负责人应了解其在质量安全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 ,以及 相关的 法律法规要求、 专业技术知识、产品标准、主 要性能指标、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检验要求等。 术人员应掌握 相关 专业技术知识,并且有一定的质量安全管理知识。 产操作人员应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具有 与其职责相适应的 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熟练地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操作。 接接触最终成型品的从业人员应按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体检并取得健康证明。 症状持续存在 的 患病员工不得 从事 直接接触最终成型品的工作 ,访客不得接触最终成型品 。 验人员应熟悉产品检验规定,具有与工作相适应的质量安全知识、技能和相应的资格。 8 原辅料要求 辅料应符合 相关 国家标准或 卫生计生委 公告及法规要求。 建立原辅料的采购、验收、运输和贮存管理制度,确保使用合格的原 辅 料 。 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规定供应商的选择、审核、评估程序。应对原辅 料供应商进行评价,选择合格供应商。 根据生产需要和加工能力有计划 地 采购原辅料。 按规定验收采购的原辅料以及外协件,查验合格 或合规性 文件。无法提供有效文件的,应按照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或企业验收标准进行质量检验或验证,并保存检验 或 验证记录。 辅料入库后,应有 清楚的“ 待验 ” 标志,质量 管理部门检验或验证合格后方能使用。待 验 、合格、不合格原辅料应分区 , 按批次存放,并有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原辅料以 “ 先进先出 ” 为原则进行使用。不合格的原辅料 不得使用, 由授权人员批准 后 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并 记录在案。 辅料运输 应符合规定 的运输条件 , 避免日晒、雨淋、高温、高湿与撞击,不得与有毒有害物料混装、混运。 辅料贮存应根据原辅料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贮存条件分别储存。 有毒有害物料、易燃易 爆物料应按有关规定与普通物料分开存放, 明确标识,并有专人保管。 建立完善的出入库记录制 度,保存相应的采购、验收、贮存及运输记录。 9 生产过程控制 产工艺要求 产工艺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法规或卫生部公告的要求。 产工艺应 进行 安全 评估,并验证。 如原辅料及工艺等发生变更 , 应重新进行 评估 并记录。 产工艺不应危害人体健康,不应造成食品成分、结构或感官特性等性质的改变。应严格限制采用工艺过程 中产生 有毒有害 物质 的生产技术,如确需采用 此类 生产技术,须按相关国家标准、法规进行最终产品的无毒、无害化处理,并将其处理情况向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产 加工操作要求 业生产人员应严格执行工艺管理制度,按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操作。各个环节应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进行,以尽量 降低 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影响的可能性。 有特殊生产要求 的区域 (如无菌包装产品、无菌消毒控制区域),应通过危害分析鉴别设置环境控制的整体范围,监测其生产区的空气质量,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并将结果记录存档。 产 过 程中与产品直接接触的水应符合 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要求。 产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应正确 使 用 和维护生产设备及工具,以避免加工过程中对产品造成污染。 根据产品特点,合理使用搬运工具。 刷工艺限制 印刷油墨 层 不得与食品直接接触。 在制品或材料的非食品接触表面上使用的印刷油墨,在其配制、印刷过程中,应确保印刷表面的油墨物质渗透过基材及因堆叠或卷绕引起的黏粘而转移到食品接触面的量,不应导致食品中的迁移物质浓度不符合安全要求,即不应危害人体健康、不应造成食品成分、结构或感官特性等性质的改变。印刷材料和制品在其半成品或成品的处理及储存过程中,应确保印刷表面的物质渗透过基材及因堆叠或卷绕引起的黏粘而转移到食品接触面的量,不应导致食品中的迁移物质浓度不符合安全要求,即不应危害人体健康、不应造成食品成分、结构或感官特性等性质的改变。 装 、贮存、运输要求 于包装、贮存和装卸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清洁、卫生,不应对产品造成污染;包装方式 应 能有效防止二次污染。 根据产品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贮存和运输条件,以保证产品质量不受影响。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加强防护,防止成品出现损伤、污染。 根据产品特点,规定产品的保质期。 品应标明检验状态,不合格品应单独存放,并明显标识。 库中贮存的产品应定期检查,必要时应有温湿度记录,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于运输食品容器 、 包装 材料的运输工具(如车辆、集装箱等)应清洁、干燥,且有防雨措施;不应与有毒有害或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10 卫生管理 设立 相应的卫生管理部门,对企业的卫生工作进行全面管理。负责宣传和贯彻有关法规和制度,并 监督、检查本企业的执行情况; 编 制修订本企业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规划;组织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培训有关人员;定期组织本企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并做好善后处理等工作。 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工艺过程及车间环境等对最终产品造成污染。 、蝇、 虫害 等的预防及控制措施不应 对产品 造成 污染。 根据 不同生产区域的洁净度要求 ,对厂区内的生产车间和公共场所实行分级卫生管理。 有进入生产车间的人员均应严格遵守有关卫生制度。 产车间人员应保持个人清洁、卫生,按规定穿戴工作衣帽、鞋,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 如食品、 饰物 等 带入车间。 产车间内的更衣室和洗手设施等公共设施应由专人管理,并按制度及时清洗和消毒,保持清洁状态, 避免 给生产带来污染。 员通道和物流通道应保持畅通,无杂物堆集。 殊卫生要求的车间应按制度定期消毒,防止对产品产生污染。 房的地面 、墙面、顶棚应整洁卫生。 备使用的清洁材料、润滑剂、粘合剂、脱模剂、清洗剂等化学物品应按用途分类、标识,安全存放使用,不得对产品造成污染。 水、废气、废料排放、噪声污染及卫生要求等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废弃物的存放、处理对生产无污染危害。 毒化学物品均应有固定包装,并 按规定在明显处标示其危害性 ,贮存于专门库房或柜橱内,加锁并由专人负责保管。使用时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按照使用方法进行,防止污染和人 员 中毒。 生产、运输、贮存过程中,应防止有毒化学品的污染。厂区 内不得同时生产有毒化学物品。 采取措施以识别、防止、消除外来异物的污染风险,外来异物包括刀片、非生产性玻璃、易碎塑料、木头及其它易与包装材料相混淆的材料等。 11 质量管理 本要求 业应设立相应质量及合规性管理部门,负责原料 、 以及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及合规性管理和验证 。该部门 对原料和产品质量及合规性具有否决权,如 有 必要可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确认或检验。 识别工艺过程质量安全的危害因素,设定关键控制点,并制定控制措施 及其相关文件 ,如配料(投料) 表、岗位操作规程等 。 应对关键控制点实施严格监控, 并建立追溯性记录。 产过程中若发现 质量 异常时,应 及时 追查原因,并 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或纠正措施 。 次使用的原辅料、新工艺和新配方 必须经过 试制,并 检测 主要控制指标。试制品经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批量生产。 制定成品留样保存制度,保存时间应不短于成品标示的保质期。 按批号或生产日期归档生产记录。 合理记录 产品质量信息,包括 : 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 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 辅 料、 产品的合规性 验证 判断产品 对于国家标准的符合性时,应保证产品种类与相应标准的适用范围相匹配 。 原 辅 料、产品在出现不合规情况时, 应复核具体原因。 12 检验 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以确保其符合所执行的标准。应通过 自行检验 或 委托 具备相应资质的 检验机构 进行检验。 自行检验应 具备 与所检项 目 适应的检验室 和检验能力 , 由具有相应资质 的检验人员 按规定的检验方法检验 。 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应按期检定检验仪器设备 。应完整保存各 项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 根据工艺规程的有关参数要求,对产品 按规定 进行 过程 检验,并记录。 按相关标准要求随机抽样对每批产品进行出厂检验,建立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并保留样品。 根据标准要求对产品进行型式试验。 根据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对检验 结果 不合格的产品 进行 相应处置。 13 文件管理和记录 建立并保持执行系统有效的文件管理程序,以对所有文件进行控制管理,从而确保文件保留完好并便于查找追溯。 规定 并执行 有关建立和修订各种文件的程序与职责。对文 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授权人员确认其适用性。 键岗位应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相关文件的最新版本,并及时替换作废过时文件,或采取其它措施防止误用。 出于法律和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失效文件予以标识。 按规定持有和保存原辅料合规性文件 。 有文件须字迹清晰,注明日期,标识明确 并 妥善保管,并在规定期间内予以留存,应规定并保持有关建立和修订各种文件的程序与职责。 相关记录应在相应的产品的保质期满后, 至少 统一保存 2 年。 14 产品追溯和召回 建立产品追溯制度,保证产品从原 辅 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所有环节都可进行有效追溯。 建立产品召回制度。当发现某一批次或类别的产品含有或可能含有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时,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启动产品召回程序,及时向相关部门通告,并作好相关记录。 对召回的 产品 采取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并将召回和处理情况向相关部门报告。 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对客户提出的书面或口头意见、投诉,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应作记录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 15 产品标识 品标识应符合相关标准及 其它相关规定。 厂产品应具有或提供充分的产品信息, 必要时 应注明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用途、使用环境、使用温度、主要原辅材料名称 及成分含量 等内容。 当产品 使用条件 与 食品安全 相关时 ,应 以清晰、醒目的方式说明 相关使用条件 ,以便用户能够安全、正确地对产品进行处理、展示、贮存和使用。 厂产品应具有合格证 明。 产品上(受技术条件限制时,在最小销售包装上)应有清晰可见、不易拭除的标识, 标 识 内容 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及法规的规定,包括产品名称、 材质、 生产者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 、 产品符合的卫生标准或产品标准 、 保质期、 特殊使用要求 等内容, 并 注明 “食品接触用” 字样 或 加印或加贴 “ ” 标志 (即调羹筷子标志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