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大作文专题十八材料作文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3202531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大作文专题十八材料作文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山西省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大作文专题十八材料作文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山西省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大作文专题十八材料作文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八材料作文,一、材料作文的形式特点1.综合性。材料作文在考查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所以它一直是中考作文的一大难点。2.多样性。命题所提供的材料,或是名人逸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歌,等等,范围广阔,内涵丰富。,析命题考易,3.深刻性。读懂材料,正确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要想抓住其关键,就得认真研究材料作文的语言表象后面的客观规律。二、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1.材料的含意明显。如:球王贝利在比赛生涯中共射进一千多个球,有一次,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像这样的文字材料,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可以明白主旨,那就是:一个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牵累,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这类材料作文,抓住中心进行写作即可。,2.材料零碎,但有联系。这类材料,少则二则,多则五六则,或对立,或相辅,两者必有共同性或联系点。材料:(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腿,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3)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刘白羽长江三峡)这三则材料从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就会明白其中的联系。(1)是讲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2)是讲登山,的艰辛,而;(3)中心是掌握规律。三则材料是说人要先立志,并要为之奋斗,同时奋斗时也要掌握科学的规律。3.材料观点隐晦,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地摆放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当大家问他时,他总是答不清楚,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这样的材料虽好懂,但观点很隐晦,只有统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材料,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才能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4.材料是非不清,要求评理。这类材料作文主要考查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如:针对校园罚款问题,学校和社会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学生是消费者;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但可以罚,还要重重地罚,这样他才会吸取教训。对此,你有何看法?针对这样的材料,首先我们要将两种观点分别进行分析、比较、辨别,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然后要选择正确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能够自圆其说。5.多重观点的材料,要确定最佳观点。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个材料,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说的“见仁见智”。如:一次,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技术人员修理了两个月,也未找到毛病。这时,一位驼背的工程师在电机旁仔细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最后他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很有把握地说:“打开电机,把画线处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就好了。”许多人半信半疑,但按他的话做了以后,电机果然修好了。公司非常满意,经理问他要多少报酬,这人毫不客气地说:“画一条线要一美元,知道在哪里画线,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周围的人听了深感吃惊,但精明的公司经理不但照付一万美元,而且还重金聘请他做了公司的顾问。他就是从小被人讪笑,却在逆境中顽强奋斗,最终登上科学高峰的德国科学家斯泰因梅茨。,三、材料作文高分攻略1.紧抓审题“三部曲”。(1)反复阅读,整体把握。在写作材料作文时,考生所关注的,不是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而是几十字甚至几百字的文字材料或内涵丰富的图画材料;所要推敲的不再是词语的结构与内涵,而是材料中的故事、警句或画面本身的思想内容以及与现实生活的关联点。所以审材料作文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内容。(2)抓住关键,仔细推敲。对于片段型材料,要选准命题的角度,然后考虑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其中,使之与材料形成有机的整体。对于以故事、寓言、典型事迹等为主要构成的情节型材料,关键是要理清情节的发生、发,展与结局,并且紧扣结局,寻根究底,深入探索材料的内涵。对于名言警句型材料,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其所蕴含的哲理,然后考虑如何评析,如何从生活中寻找典型事例来阐释,来印证。对于图画型材料,关键是要弄清画面的内容,如以人物为主体的画面,应该从观察人物的衣着、身份、年龄、动作、神态等方面入手,弄清人物以及人物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将画面内容与活生生的现实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从二者的关联点中把握画面的主旨。对于组合型材料,关键是要归纳综合,融会贯通,然后考虑如何在材料的共性上作文。抓材料的关键,是要弄清作文的要求,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即使是同一则,材料,如果作文的要求不同,关注的要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3)切忌主观判断,要客观分析。分析材料,要把材料中的人和事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客观分析,切不可跨越时空,随意想象,也不能给客观的事实抹上浓厚的感情色彩,主观判断,妄意加贬。2.把握构思“三扣住”。(1)扣住材料,明确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联系材料的主要纽带,因此主题一定要鲜明突出。扣住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文体不同,扣住材料的方式也不同。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主题都应与所给材料有直接联系。,(2)扣住主题,突出重点。若写记叙文,必须着重描写能集中体现文章主题的部分,描写要尽量生动形象。若写议论文,对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重点。(3)扣住重心,写出亮点。亮点最吸引人,它可以是素材的选择、情节的构思,还可以是语言的表达、修辞的运用等。3.立意求准,境界求新。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和境界上求准、求新。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是从材料中得来的,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式,突破一般人的常规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可能焕发出新的光彩。4.使用材料,恰当巧妙。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的方法也不同。一般而言,写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离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给人作文与材料疏远的感觉。(1)使用材料常见的问题:就事论事,不联系现实。,议论要出新意,需要我们有深刻的思想。议论文要求作者在文章的思想内容上必须显出思考的深度,能够跳出人云亦云和就事论事的窠臼。如关于环境的材料作文,我们读到最多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虽然这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论据的贫乏、思路的闭塞,使得许多同学忘了该怎样联系现实。其实小到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大到社会环境,无一不是可谈的内容。动物园里的动物因为环境改变而失去生存的竞争力,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信息社会大环境下的人们如何生存、发展,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现在提出的三个文明建设等,随便取一样往深处思考,都可以闪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如果能突破就事论事的框子,扩展材料的意义,从宽广的背景上审视材料,无疑会触发更多,的联想,也会写出思想深刻的议论文。(2)怎样科学地使用这些材料呢?一般说来,材料的使用在作文中主要体现在这么三个方面:用于审题立意,体现在文题与首段对材料的简述中。虽然眼下作文文体多为自选,但为增加作文的透明度,提倡写作论点型的文体,而首段作为引论部分,应该简述文题提供的材料,然后以此提出论点。当然,材料绝对不可全部照抄,你只需有选择性地简述,简述的目的也只是引出论点。可将材料作为第一论据,放在文章的第二段,即在本论的第一段进行具体论述。如果说你在第一段引述材料只是为了引出论点,回答“是什么”的问题,那么,你在这一段所做的如何由材料得出论点过程的阐述,则是在以材料为论据,对“为什么”进行有力论证。那些以故事做材料的作文题,此处的论述不可或缺。还需将材料在文中尤其在篇末,进行点题和呼应。这样一来,无疑优化了文章的结构,更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整体印象,不失为获取高分的策略。(3)巧妙选取材料,让文章光彩照人。要使材料新颖独特,可以试试下列方法:选情感充沛的材料。说千道万,作文最重要的还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能触及自己灵魂的东西。那么就要让材料成为自己“血管里流出来的,血”,这种发自心灵的声音,其感染力是任何技巧也无法比拟的。从小处着手。我们应从并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亮点,并让其闪烁异彩。清晨的几声鸟鸣,出门时母亲的叮咛,路边池塘的荷花,课堂上老师的夸奖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提炼生活,以小见大,滴水也能折射阳光。,典例(2018浙江台州)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你都上中学了,怎么还这么幼稚!”大人说。“我本来就是个孩子啊”我心想。“别以为自己是个初中生了,就什么事都能做!”大人说。“可我已经长大了呀”我心想。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像这样的情况往往不少。对此,你有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要求: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讲真题写易,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命题角度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材料中没有给出提示性的指导,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材料,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是不能脱离材料,另立门户。根据题目给出的材料,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话题:我们总是以各种理由,为张扬个性找理由;选择任性的方式与长辈沟通;成长过程中不断强化的自我意识与被约束的烦恼面对如此开放的成长话题,考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从中选取心有所感的角度去整合素材,拟出题目,从而完成作文。该题目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敏锐度、生活观察力和理性理解力。,技法点拨1.化大为小,集中立意(1)抓关键词,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和感情倾向命题者在命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或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地审题立意,就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不容更改的“制约性”,只有紧紧抓住“成长的烦恼”“代沟的消除”“自由与约束”等话题的核心,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2)选择恰当的角度对同一材料,不同的考生会选择不同的角度,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去写,同时要寻求最巧妙的切入点,写出故事或人物的特质,比如我家的节日大戏台又见炊烟升起夏雨冬雪,与子同屋(3)立意坚定,观点鲜明对于思辨型的材料作文,如果写议论文,一旦确定了自己的观点以后,态度就要非常坚定,哪怕发现了不完美的地方,也要想办法“自圆其说”,而对于与自己观点相反的看法,就要驳斥和批判,整篇文章自始至终都要保持观点一致,千万不能中途易辙,更不能自相矛盾。,2.发散思维,打开思路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伤到了锁骨。妈妈又急又疼,可晶晶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故事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迷茫,才能深切感受阳光。同理,这则材料可以有如下立意:痛苦中包含着成长的收获;事物要辩证看待,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真理越辩越明;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艰辛;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生活因历练而精彩;幸福之花总是开在痛苦的废墟上;苦难往往带来甜果。,3.主旨明确,探究出材料的思辨性关键是发现“长大”和“长不大”之间的关系,抓住题目的突破口,深究何谓成长?怎样的交流才是成长?彰显个性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成长启示?为什么幸福的土壤里植满忧伤?走出忧伤的路在何方?4.联系材料,选己所长思辨型材料作文提供的立意是多方面的,建议考生选择那些自己擅长写的立意,千万别贪图深刻或者独特,而选择一些自己不熟悉的来写。夺分素材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叶嘉莹,著名学者,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研究。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她为无数人传道授业。她上课喜欢随讲随写,年轻时每堂课都会写满一黑板的字,写,完再擦,擦完又写。她的手因接触太多粉笔而过敏,手指常常粘着胶布。在一次给南开学子上课时,89岁的叶嘉莹站着讲了两个小时左右,一口水也没有喝。迄今,叶嘉莹整理保存的讲课录音累计2000小时以上,音频、视频资料十几箱,以备老得无法讲课时,她还可以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满头华发,一袭黑裙,百花罩衫,一枚珍珠胸针90岁的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什么是成长?少年时为学业挑灯夜读是成长,中年时为家庭奔波辛劳是成长,年老时为社会坚守岗位亦是成长。只要准备好进取,人生随时都有成长的机会,无关年龄,不论早晚。,佳作呈现我在变化中成长寒夜,北风呼啸,室内的门窗也抖动着。路灯下,鹅毛般的大雪纷飞,唯美得难以言说。晚饭过后,父亲便跑到床边蹲下,用手努力地抠住苹果箱的底部,猛地一直腰,想把箱子抱起来,可没想到箱子却掉在了地上。“爸,您这是干什么呀?”“哦,你快吃吧,吃完了,咱去探亲。”我丢下碗筷,抱起了苹果箱。“爸,走吧。”父亲笑了,昏暗的灯光下,依旧能看出他脸上的皱纹。“唉,爸老了,真的老喽!”,不知是什么感觉,总之心里怪怪的,我鼻子莫名地酸了。还没等我弄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感觉时,我已与父亲并肩走在雪地中了。走着走着,我的眼前像被蒙了一层纱,模糊不清,思绪被拽回了从前。昔日,我与父亲下棋,我赢了,父亲摸摸我的头说:“长大了。”昔日,我与父亲跑步,我赢了,父亲拍拍我的肩说:“长大了。”昔日,我与父亲钓鱼,我赢了,父亲捏捏我的鼻子说:“长大了。”一阵寒风袭过,我才回过神来。雪仍下个不停,像是对大地母亲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我抬头,父亲的头发上已积了一层雪,我急忙放下箱子,摘下帽子,扣在父亲头上。“爸,天气冷,您别着凉了。”“是,是,爸爸会多注意的,儿子长大喽,呵呵!”听到这笑声,我眼睛湿润了。父亲的辛苦劳作换来了我的健康成长。眼前这个人,给予了我一切,灯光下,父亲的背驼了,我的心像突然被什么击打了一下。儿时,我从不怕风雪,因为父亲高大,我可以躲在他身后。而此时,我已长大,却还在他身后,我忍不住迈步向前。“爸,风大,我在前面走。”就这样一直走着,那种酸酸的感觉没有了。行动是最好的证明,内心的成长才是真的成长,不只是学会了下棋、跑步、钓鱼的本领。如今,我已长大,变壮了,我应学会关心父亲,哪怕只是位置的改变,哪怕只是那,么一瞬间。我走在父亲前面,一步一步坚定地走着。佳作精析开篇的寒夜、北风、抖动的门窗、路灯、鹅毛大雪组合成唯美的意境,看似不搭配,却连着一个美好的结局。接着写爸爸搬苹果箱子的故事,这个过渡,不着痕迹,尽得风流。然后抒发感慨:我们的长大,为什么总要伴随着亲人的老去,大自然总是爱讲这样的故事给人听。爸爸没说儿子“长大了”,而是说了一句“真的老喽”,让我们触摸到父亲在岁月的洪流中消逝的青春,感受到儿子渐渐揽上肩头的责任。这样的结构设计,拉大了空间容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让眼前的父更慈,子更孝,情更暖,文更妙。文末点题之笔终于出场了,“只是位置的改变”,再次照应题目,升华中心,画面感很强。模拟评分一类文5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