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光照与花卉》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3199951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7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度光照与花卉》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温度光照与花卉》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温度光照与花卉》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讲温度光照与花卉同其它生物一样,花卉赖以生存的环境因子有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大气以及生物因子等。因此,花卉栽培的好坏,也就表现在如何将花卉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大气等环境因子作适当的配合,以达到栽培的目的,各环境因子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是综合性的,不能孤立分割,各因子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相互制约的。比如夏季温度高,叶面和土面蒸发量大,需要的水分就多,而在低温环境下花卉生长缓慢,消耗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仍然大大减少,因此各季养护时要尽量减少浇水并停止追肥,否则容易造成根系腐烂。,花卉与温度温度是影响花卉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它影响着植物体内一切生理生化变化,大家知道,植物体内一切生理生化反应均需酶的参加才能顺利完成,而温度直接影响着酶的活性,温度与花卉的关系最为密切,每一种花卉的生长发育,对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都有其“温度三基点”。温度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花卉植物开始生长、发育的下限温度,低于这个最低温度下限时,花卉就会停止生长、发育,以致死亡。最适温度:指维持生命最适宜和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温度,也就是最适于生长的温度。最高温度:指植物维持生命所能忍受的上限温度,高于这个温度界限,就会影响植物体正常的生长发育,最终导致植物死亡。,每种花卉都有其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当温度在该范围内变动,花卉都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花卉的种类不同,原产地气候类型不同,它们的基点温度也不同。,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原产:热带花卉15C25-35C在自然状态下不存在影响其生命的上限温度亚热带花卉12C20-30C45C温带花卉8-10C15-25C40C,比如:热带水生花卉玉莲种子在30-35C的水温下才能发芽生长。仙人掌科蛇鞭柱属28C以上高温下才能生长原产于温带的芍药在北京冬季-10C时,地下部仍存活,次春10C条件即可萌动出土。随气候带的变化,从热带到亚热带,再到温带,花卉植物生长的基点温度逐渐降低。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气候带,不同的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花卉。,花卉要求年积温热带8000C亚热带4500-8000C暖温带3500-4500C寒温带2500-3500C寒带2500C,分布于不同地区的花卉要求的年积温各不相同,在适温范围内,积温越高,生长越好。凤梨要求年积温8000C,日温35C生长良好椰子要求年积温8500C,才能开花结果,1、极端温度:指花卉满足生长要求所要求所能忍耐的最低温和最高温,直接影响花卉的生命,不同地区,花卉的极端温度不同。,通常我们依据花卉耐寒力的大小,将花卉分为如下三类:(一)耐寒性花卉:原产于温带及寒带的二年生花卉及宿根花卉,抗寒力强,一般能耐0C以上低温,其中一部分能耐-510C以下的低温,比如在北京三色槿、金鱼草、蛇目菊,能露地越冬,多数宿根花卉如玉簪、金光菊及一枝黄花等,当冬季严寒时,地上部枯死,次年春季又萌发新梢而生长开花,这些二年生花卉多不耐高温,一般秋播花卉,春季开花,炎夏到来前完成其结实阶段而死亡。,(二)半耐寒性花卉:原产于温带较暖处,耐寒力介于(一)、(三)之间,多为秋播花卉,在北方各季需加防寒才可越冬,如北京的金盏菊、紫罗兰、桂竹香。,(三)不耐寒性花卉多产于热带及亚热带的一年生花卉及不耐寒的多年生花卉,生长期间要求高温,不能忍受0C以下低温,有些甚至不能忍受5C左右的低温,在这样的温度下,就会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因此,这类花卉能在一年无霜期中生长发育,一般多为春播花卉,春季晚霜过后开始生长发育,秋季早霜到来前完成其开花结实,然后死亡,比如报春花类、小苍兰类、瓜叶菊等。在北方,这些原产热带、亚热带的不耐寒性花卉不能露地越冬,只能在温室里栽培。,不耐寒植物依据原产地的不同,又可分为:(1)低温温室花卉:半耐寒花卉,大部分原产温带南部,如中国中部、日本、地中海、大洋洲等处,生长期要求5-8C,如报春类、小苍兰类、紫罗兰、瓜叶菊、茶花等,在长江以南地区,这些花卉可以完全露地越冬,相反,这类花卉,若冬季温度过高,则生长不良。(2)中温温室花卉:大部分原产亚热带,生长期要求温度为8-15C,如仙客来,香石竹及天竺葵等,在华南地区可露地越冬。(3)高温温室花卉:原产热带,生长期间温度要求在15C以上,也可高达30C左右,一些种类当温度低至5-10C时就会死亡,就一般而言,低于10C时,则生长不良,如变叶木、万年青、筒凤梨,在15C时生长良好,玉莲以及热带睡莲对温度要求更高,这些花卉在我国广东南部、云南南部、海南岛可露地栽培。,温度不仅影响花卉种类的分布,而且还影响着各种花卉生长发育的每一过程。,一、温度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温度影响着种子、球根的休眠、萌发,幼苗的生长,茎的伸长,花卉的分化、发育、开花、结实等,不同花卉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度是不同的,即使同一种花卉,不同发育时期对温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对一年生花卉(即春播花卉)来说,种子萌发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幼苗期要求温度较低,进入开花结实阶段,对温度的要求逐渐升高。,二年生花卉种子的萌发一般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幼苗期所需的温度更低,通过春化阶段,而当开花结实时,则要求稍高于营养生长时期的温度。,同一种花卉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的器官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也是有差异的,如郁金香花芽形成的最佳温度为20C,而茎的伸长最适温度13C。,2、昼夜温差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一般来说,栽培时,为使花卉生长迅速,昼夜温差要大,白天温度应在该花卉光合作用最佳的温度范围内,夜晚应在该花卉呼吸作用最弱的温度限度内,这样就可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才能生长迅速,不同的花卉,光合最适温度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花卉,其最适的昼夜温差也不同,例如:月季,它生长的最适日温为21-24C,夜温为13.5-16C。所以在广州,夏季由于持续高温,若要栽培月季,需采用遮荫等降温设施,否则植株生长不良,病虫害危害严重。,花卉植物对昼夜最适温度的要求,是植物生活中适应温度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即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这些变化对许多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一般热带植物昼夜温差3-6C,亚热带植物昼夜温差5-7C,温带植物昼夜温差6-8C,原产沙漠地区的植物,如仙人掌昼夜温差则可达10C或10C以上,但温差也有一个范围,并非越大越好。,二、温度对开花的影响温度对于花芽的分化发育也有着明显的影响,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效应,称为春化作用。春化阶段是花芽分化到开花的必经过程,但春化阶段后,必须有适宜的温度,花芽才能正常分化、发育。花卉种类不同,花芽分化与发育所需的适温也不同,大体有两种情况:(一)在高温下进行花芽分化:一般在-月份,气温高至C以上进行花芽分化,入秋后进入休眠,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后,打破休眠而开花,有时可用G(激素)处理代替低温来打破休眠,属于这一类型的花卉有:杜鹃、山茶、梅、桃、樱花、紫藤(木本)。一些春植球根花卉在夏季生长季中进行花芽分化,如:唐菖蒲、晚香玉、美人蕉等。一些秋植球根花卉在夏季休眠期中进行花芽分化,如郁金香、风信子等。,(二)低温下进行花芽分化:这类花卉的花芽分化多要求在C以下较凉爽的气候条件下进行,如八仙花。许多秋播花卉如金盏菊、雏菊也要求在低温下进行花芽分化。温度不仅对花芽分化有很大影响,而且对分化后的发育也有很大影响,荷兰的一些研究者在温度对几种球根花卉花芽分化与发育影响的研究中,认为花芽分化以低温为最适温度的有郁金香、风信子、水仙,花芽分化后的发育,初期要求低温,以后对温度的要求逐渐升高,这里对低温的要求最适范围因品种不同而异:郁金香-C,风信子-C,水仙-C,必要的低温时期是-周。,三、温度对花色的影响温度和光强是影响花色的主要因子,随着温度、光强、花色逐渐变浅。如:矮牵牛中的复色品种:C时完全呈现蓝色或紫色15-C之间呈蓝、白相间色C呈白色以上介绍了自然界中正常的温度变化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但是一些温度的骤然升高,降低或过高过低对花卉的生长发育是有害的。,四温度对花卉的危害)、过低温度对花卉的危害主要有:霜冻、生长期中,气温降低或小于C,造成细胞间隙结冰,如果气温回升快,细胞来不及吸收蒸发掉的水分,会造成植物脱水而枯干或死亡的现象。如气温降到C以上,但低于花卉正常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引起生理活动障碍,使细胞原生质生命力降低,根吸收能力衰退,出现嫩枝、叶片萎蔫现象。)、过高温度对花卉植物的危害,如果超过花卉生长最适温度后,温度继续,会引起植物体失水,原生质脱水,蛋白质凝固变性,酶失活,至使植株死亡。,花卉与光照光照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没有阳光就没有绿色植物,植物细胞中的白色体,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才能转化成叶绿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合成养分的工厂,而这种合成作用只有在阳光下才能完成,因此大多数花卉植物只有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才能花繁叶茂。阳光对花卉的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时间)、光的组成,,一、光照强度对花卉的影响光照强度是指太阳在叶片表面的照射强度。原产地气候型不同,不同花卉品种对光强要求也不同,常依据花卉对光照强度要求的也不同,将花卉分为以下几类。,(一)光强对花卉生长的影响、阳性花卉。该类花卉必须在完全的光照下生长,不能忍受荫蔽,否则生长不良,生长需全日照,多为-年生花卉,多年生球,宿根花卉,多浆多肉类花卉,如仙人掌科(仙人掌、柱、球)景天科、百合科(芦荟)萝摩科(吊金钱)、龙舌兰属。、阴性花卉。生长期一般要求-蔽荫度的环境条件,它们多生于热带雨林下或分布于林下及阴坡,大多为多年生,包括草本、木本、多为观叶植物,同学们知道,观叶植物一般都较耐荫。根据科、属、类分类的荫性植物有以下:,蕨类:常见的有肾蕨、铁线蕨、凤尾蕨(抗寒)又名井木兰边草、鹿角蕨、鸟巢蕨。兰科:地兰生(国兰):分布江浙、四川一带,耐阴性强,如春兰、蕙兰、台兰、建兰等。气生兰(附生兰、洋兰):热带、亚热中南部,如石斛、蝴蝶兰、万带兰、卡特兰。天南星科:龟背竹、春羽、合果芋、喜林芋。竹芋科:孔雀竹芋、金边竹芋、竹竽等。(难栽)凤梨科:水塔花、凤梨等秋海棠:四季秋海棠等这类花卉不能忍耐阳光直射,否则叶片会焦黄枯萎,时间一长还会死亡,它们多用作室内花卉,可较长时间陈设在室内。,为什么上述这些阴性花卉在弱光下叶片嫩绿,而在强光下反而焦黄呢?原来所有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在曝烈的阳光下都会被杀死,一般高等植物为了适应这种环境条件,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叶绿体都呈长方形的扁块装或片状,它们在栅栏组织细胞中可随光照的强弱来移动或移位,当阳光直射叶面时,叶绿体将窄面对着阳光,并移向细胞两侧,以防强光将它们杀死,当光线减弱时则将宽面面向光线,并且均匀地分布在细胞中,以便多吸收一些光线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植物在散射光和灯光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而阴性花卉因长期生长在蔽阴处,叶绿体不会遭受强光的破坏,因此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没有形成叶绿体移动和移位的习性,为的是在弱光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一旦曝晒阳光下,叶绿体会很快遭受破坏,这就是阴性花卉不能在阳光下养护的根本原因所在。,、中性花卉。多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木本的有杜鹃、山茶、桅子、棕竹、海棠、丁香以及小部分宿根类和球根类。另外,一叶兰、玉簪、万年青都较耐荫,基本能越冬。,(二)光照强弱程度对花卉开花的影响光照强弱对花蕾开放的时间也有很大影响。如牵牛花凌晨弱光下开放,而半支莲(太阳花)、酢浆草必须在中午强光下开放,日落后闭合,月见草、晚香玉、傍晚时开放、香味浓郁,而草茉莉只在傍晚开放,第天闭合,昙花则在晚间点以后开放,点以后逐渐败谢。,世纪瑞典的著名植物学家林奈曾精心设计了一个花坛,按花卉开花的时间顺时针排列,制作出世界上第一个“花时钟”。比如:时蛇床花开时牵牛花开时蔷薇花开时龙葵花开时芍药花开时莲花开时半支莲开时马齿苋开时万寿菊开时茉莉花开时烟草花开时剪秋罗开时夜来香开时昙花开在花卉栽培中,为了使一些只在夜晚开放的花卉能在白天开放,以便于人们观赏,常采用光暗颠倒的方法,使公园里的游人能够在白天观赏到昙花的风姿。,(三)光照强度与花色光照强度对花色也有影响,比如arder等人研究指出,矮牵牛的某些品种花色的蓝色部分和白色部分的比例变化受到光强和温度的影响,随温度升高,蓝色部分增加而随光强增大则白色部分变大。二、光照长度光照长度不仅可以控制某些植物花芽分化和发育开放过程(称做成花),而且还影响植物的其它生长发育现象,如分枝习性、块茎、球茎、块根等地下器官的形成以及其它器官的衰老、脱落和休眠。光照时间的长短对花芽分化和开花具有显著的影响,,、光长与开花。日照对植物的发育,尤其是对开花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花卉的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光照与黑暗交替的条件下才能进入开花期,这种现象在栽培学上称“光周期”现象。根据花卉对光照时间的要求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长日照花卉:这类花卉要求较长时间的光照才能成花,在开花前的生长过程中,需保持一段昼长夜短的日照条件,即每天保持小时以上的长日照条件,才有利于形成花蕾及花芽,从而顺利进入开花阶段,若在发育期始终保持不到这一条件,则将推迟开花甚至不开花。通常以春末和夏季为自然花期的花卉多为长日照花卉。如唐菖蒲、瓜叶菊、紫罗兰、锥花福禄考、紫苑、凤仙花、鸡冠花、荷包花。如果在发育期始终得不到这一条件,就不会开花。长日照花卉在夏季开花的居多,就其起源来说,一般原产温带。,()短日照花卉:这类花卉在每天日照长度短于小时情况下才能顺利绽蕾开放,否则会抑制生殖生长,推迟现蕾开花,一般秋冬早春开花的花卉多属于短日照花卉,例如菊花和一串红就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它们在夏季长日照下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入秋以后,当日照长度减少到小时,花芽才开始分化。短日照花卉往往原产热带和亚热带。(3)中性花卉中性花卉对日照长短并不敏感,只要生长正常,就不影响开花。如月季、紫茉莉、石竹、仙客来、天竺葵等,(三)光质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光质是指具有不同波长的太阳光谱成分。据测定,太阳光的波长范围主要在1504000nm之间,其中可见光(红、橙、黄、绿、紫光)波长在380760nm间,占全部太阳光辐射的52%;不可见的红外线占43%,而紫外线只占5%,光质对花卉的生长和发育都有一定的作用。还要明白的是一年四季中光的组成的明显的变化,如春季紫外线成分比秋季的少,夏季中午紫外线成分增加。,太阳光中的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是红光,同时作用也最大。黄光次之,而蓝紫光的同化作用效率仅为红光的14%。但在太阳散射光中,红光和黄光占5060%,而在直射光中,红散射光的强度总是比不上直射光,因而光合产物也不如直射光多。红光能加速长日照植物和延迟短日照植物的发育,而蓝紫光则能加速短日照植物和延迟长日照植物的发育。一般高山上紫外线较多,而其能促进花青素的形成,所以高山花卉的色彩都较艳丽。而在玻璃温室中,紫外线进入减少,就没有高山花卉那么艳丽。,一般来讲,长的光波下栽培的花卉,节间较长,而茎较细;短的光波下栽培的花卉,节间较短而茎较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