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异性交往障碍问题心理咨询案例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3183227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异性交往障碍问题心理咨询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生异性交往障碍问题心理咨询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生异性交往障碍问题心理咨询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心理咨询记录一、一般资料(一)人口学资料刘某,男,汉族,15岁,未婚,中职一年级学生(二)个人成长史 家庭经济情况一般,为家中独生子,父亲工作较忙,关系较疏远。初中就读于宜章九中,初二时在学校被他人勒索、欺负,以致性格变得暴躁。中考后,进入中专学习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校与人发生摩擦,参与打架斗殴。2、 主述 初二时,遭同学勒索钱财,不给便被打,告知班主任,但班主任放任不管,回家告知父亲,父亲只是进行了安慰,没有对此引起重视并帮助解决问题。内心觉得十分委屈。小生活的环境都是结交同性朋友居多,和异性接触基本很少,从小的留守儿童经历和疾病使我感到自卑,也使得我的交际圈很小。上职中学会计后,班上多数都是女生,自己在男生面前很沉默寡言,以前即便有机会能和生相处,也是想办法回避或者躲开,甚至在路上偶遇相识的男同学也要绕远了走,这好像也是若干年来的习惯,甚至以前从来不会觉得这是个问题,即便有和男生闲聊或者交流的机会也显得很拘束,找不到话说,特别是在和一些条件比较出众,比较引人注意的男生独处的时候,更是觉得尴尬,说不了两句话就不知道该干什么。自两周前和协会的一位男生去商场采购,在去的路上边走边聊,发现自己在人际交往上和陌生人、同性都打交道都很自然,但问题就是不大敢和异性打交道,主要这样考虑到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很不利,我知道都是自己的问题,想和其他同学一样,也能正常和别的男生说话、聊天”。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克服,半个月来来访者以来想起自己解决不好就情绪低落,有些焦虑。 因为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感到紧张、拘束,觉得这样下去不利于各方面发展,想要改变这种状况而求助。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一)咨询师观察 该来访者求助者仪表整洁,举止得体。说话比较有条理,对自己情况的认识比较清晰。但是有点内向,说话时有思考,略显紧张。第一次与我交谈时,不太敢说话,不太正视我的眼睛,需要鼓励性的引导。(二)求助者同学的反映求助者性格也不是很内向,在熟人面前感觉很开朗。可就是很少与男生交流。有时在上课的路上和以前的校友见到也还是会打招呼。但我们开过两三次玩笑后,表现得有些逃避。四、评估与诊断(一)求助者的身心状态1精神状态:情绪低落,焦虑,注意力不集中。2身体状态:入睡困难,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社会功能:能正常上课,学习效率轻微下降,与同学的人际关系正常。对学习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个人无法摆脱,需咨询师帮助。4心理测验结果(1) SCL-90测试结果:焦虑2.8,测验结果显示焦虑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其余因子分在正常范围。(2)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58分,提示有轻度焦虑。(2) 诊断结果:将该来访者确诊为一般心理问题。(3) 诊断依据有以下几点:1、来访者无家庭遗传疾病,自幼身体健康,可排除躯体疾病2、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且主客观世界统一,无幻觉和妄想,个性也相对稳定,因此属于心理正常范围内的心理不健康。3、来访者是由于现实压力(与异性交往紧张拘束)而产生的内心冲突,并且具有明显的道德性质;4、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时间;5、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社会功能未严重受损,但效率下降。6、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内容尚未充分泛化,仅局限与异性交往有关的范围内。7、心理测量量表测验结果支持本诊断结果。(四)来访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1、生理原因:女性,19岁,正处于青年期,异性之间的交往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社会原因:(1)生活事件:与异性交往受挫。(2)社会支持:求助者刚进入大学,缺乏相应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和指导。3、心理原因:(1)个性因素:从小在随着外公生活,性格内向。(2)认知因素:存在认知偏差,在交往时对自己进行了消极评价,内心深处不会欣赏自己。(3)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不能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五、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结果,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变求助者的认知偏差,改善焦虑的情绪状态,改善与异性同学的交往,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其自信心。(2)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使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与异性交往的技巧;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其走上社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好准备。六、咨询方案的制定(一).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有些敏感,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与异性交往存在认知上的偏差,缺乏交往技巧,继而出现行为障碍。故本案例采用认知和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来访者的不合理观念和练习来改善与异性交往的紧张状态。认知治疗理论认为群集中一些错误观念是主要的基本的,如果不根除,仍无法改变那些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其目的是要揭示并改变那些处于中心位置的基本错误观念,而治疗的手段则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纠正。 (二)双方权利和义务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权利:(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3)对咨询的方案、收费、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7)心理咨询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向来访者说明保密及保密例外。3.咨询时间和收费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左右。咨询费用:免费。七、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分为: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具体咨询过程:第1次 ,2014年05月04日目的:1.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确定主要问题;4.探寻改变意愿;5.进行咨询分析。方法:会谈法。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2.向求助者了解其成长过程中的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3.确定咨询目标;4.与来访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来访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5.对来访者的心理历程进行简要的回顾;6.做出初步问题分析,让来访者了解“为什么会这样”;7.布置咨询作业:找出自己最苦恼和烦闷的事是什么,考虑为什么这件事让自己这么苦恼。第2次 2014年5月9日目的:1.加深咨询关系;2.认识精神活动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对其症状而言,就是要坦然地接受症状,真正认识到对它抵制、反抗或回避、压制都是徒劳的,不要把症状当作自己心身的异物,对其不加排斥和抵抗,带着症状学习和工作。方法:会谈法,遵循“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原则。过程:1.反馈咨询作业:自己最苦恼的是与异性同学交往时感到紧张、拘束,包括说话、聊天等,会中度紧张。主要是因为自卑和对自己的消极评价,缺乏与异性交往的技巧及在意别人的议论;2. 对自己的症状采取接受态度,一方面不会强化对症状的主观感觉;另一方面因为不再排斥这种感觉而逐渐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之上; 3.告诉自己别人的想法不一定和自己的想法相同,每个人的感觉、情感都有各自的规律,自己不会知道别人的感觉;4.接受自己敏感,不敢与异性交往的症状,带着坦然的态度去与人交往;5.与来访者协商,给予第一个目标(任务):在好朋友的陪伴下,与男同学打招呼,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尽量多重复这样的过程,以达到见到男同学不太紧张,能打招呼的程度。第3次 2014年5月12日目的:循序渐进,继续改善。方法:会谈法,遵循“顺其自然”的原则。过程:1.反馈咨询作业:第一天早上去班级上课,在同寝室好友的陪伴下,主动和班上一位较爱说话的男同学打招呼,那位同学很自然的跟她问好,发现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紧张和糟糕。但自己感觉与异性交往还是很“虚”,不能放松,不自然,不敢与其正视。第二天仍是如此,但由于有了第一天的经验,所以感觉稍好于第一次。2.告诉她害怕见异性同学没关系,但该见的人还要见,带着恐惧与人交往,注意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注意自己是否又恐惧了,坚持做下去,想等症状不存在了再与人接触,其实是不必要的;3.过去为此苦恼,认为不能做,是因为老在脑子里想而不去做。而“为所当为”要求来访者该做什么马上就去做什么,尽管痛苦也要坚持;4.第二个任务:在没有其他人陪伴的情况下,遇见同班男同学主动打招呼。并记录自己的感受。第4次 2014年5月17日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进一步改善行为;2.面对现实,增强自信心,陶冶性格。方法:会谈法。过程:1.反馈作业:在没有好朋友的陪伴下,开始还是不能主动打招呼,但强迫自己去完成任务,在一次独自和男同学打招呼后,有点轻松的感觉。但只局限于打招呼,问好,不能进行更多的交谈;2.继续通过实际行动,坚持与人接触,在实际接触中采用顺应自然的态度,使恐惧程度下降,而逐步获得自信;3.在实际活动中将精神能量引向外部世界。这是因为要做事情,就要将注意由主观世界移向外部,就要注意所做的事情,这就减少了指向自己心身内部的精神能量。而与外部世界的实际接触又可有助于患者认识自身症状的主观虚构性。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使内向型性格产生某种改变的过程;4.布置第三个任务:继续与男同学打招呼,问好。并在好友的陪伴下,和朋友一起与男同学聊天,谈感兴趣的话题,偶尔参与他们的聊天。第5次 2014年5月22日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进一步加强其行为的改变。方法:会谈法。过程:1.反馈作业:与朋友一起,和男同学聊天,有一定的困难。不敢长时间看男同学,觉得不好。但由于有朋友的陪伴,不需要自己太多说话,所以感觉负担不太重;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督促,主动与异性交往;3.通过一段时间的行为的改变,小结来访者的进步,咨询师给予鼓舞和称赞,提高来访者的自信。与来访者探讨与异性交往、交流的技巧,并继续给予任务:主动与男同学探讨双方有兴趣的话题,最初可以有好友陪伴,然后独自与男同学交流。第6次 2014年5月26日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总结咨询过程;3.结束咨询。方法:会谈法。过程:1.反馈作业:与异性同学交流时,想的问题不那么多了,焦虑紧张的症状减少了,能简单地独自与异性同学交流;2.对整个咨询过程进行总结,并鼓励来访者坚持行为的改变,学会与异性同学及陌生人的交往,提升自信;3.基本结束咨询;4.进一步巩固与异性同学的关系。八、咨询效果评估1.求助者自己的评价:“感觉有一些自信了”;“我不像以前那么害怕跟男同学说话了”;“与男同学说话不再像以前那么尴尬、紧张了”。2.咨询师的评估:来访者最后一次与我谈话时,不像过去那么拘谨、害怕了,相互的交流比较轻松,没有那种想说又不敢说的感觉了。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减少了来访者的焦虑情绪;能够初步与异性正常交往。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参考文献: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2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3高小永:大学生异性交往障碍及及其排除,文章编号:1008-7613(2007)06-0075-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