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案例题.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181842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9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为金融学案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行为金融学案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行为金融学案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为金融学第1章 概论有过看电影丢了票的经历吗?想象一下,你已经决定去看一场戏剧,每张票的价格是30 元。当你进入戏院买票时,你发现不知什么时候你丢了30 元。现在你还愿意花30元钱去买票吗? (愿意) (不愿意)想象一下,你已经决定去看一场戏剧,每张票的价格是30 元。当你进入戏院验票时,你发现你的票丢了。现在你愿意花30元钱重买一张票吗? (愿意) (不愿意) 结果结果的解释n 买两张票时,我们很容易感到是花了60元看一场电影;n 而掉了30元和买一张票时,掉的30元我们并不算做是看电影花的(另外单独做账了)。我们只不过是将丢失的现金归结为倒霉,仅仅使我们感到没有原来那么富有,而不会直接与看电影相关联。请假想 在1号和2号两个袋子中同样装入100个球,其中袋子2中50个红球和50个蓝球,而1号的情况不知道。请在下面A、B两者中择一:A:从袋子1中取球,取到红色有奖,蓝色则无;B:从袋子2中取球,取到红色有奖,蓝色则无。请再在C、D两者中择一:C:从袋子1中取球,取到蓝色有奖,红色则无;D:从袋子2中取球,取到蓝色有奖,红色则无。不确定性(模糊)厌恶选B者显著多于选A者;选D者也显著多于选C者。说明人们是厌恶不确定、厌恶风险的 对不确定的和模糊性事物的厌恶被认为是人们投资股票要求很高风险补偿(相对于回报较明确的债券而言)的心理原因。人们对外国股票的投资往往要求更高的投资回报也反映了这种心理补偿的要求。 在前面介绍的实验中 无论你现有财富如何,给你1000元,然后在以下两种情形中择一: A:一半的可能得1000元,一半的可能为0; B:100%得500元。 无论你现有财富如何,给你2000元,然后在以下两种情形中择一: C:一半的可能损失1000元,一半的可能损失为0 ; D:100%亏500元。 在前面介绍的实验中 结果是,在第一个实验中多数人选择B,稳稳当当得500,而在第二个实验中多数人选择C,要么损失最大,要么一点都不损失。说明我们n 面对获利时,是风险厌恶者;n 面对损失时,是风险追求者。实验研究表明丢掉100元钱所带来的不愉快感受比捡到100元所带来的愉悦感受要强烈得多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引导案例: 证券市场的巨幅震荡 股票市场波动印证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反应,是数百万人对这些事件将会如何影响他们的未来的认识。换句话说,最重要的是,股票市场是由人组成的。 所以,以投资者心理和行为为研究对象的行为金融学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的经济学家的关注,并逐渐成为国内外金融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n 书P1:引导案例n 股票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案例思考:1.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中表现出哪些非理性的因素?2.他们到底是如何选择证券进行投资的?3.非理性的行为因素会对股市波动和资产定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选美竞赛” 理论 Keynes认为从事职业投资就像是参加选美竞赛:报纸上刊登100张照片,要求参加竞赛者选出其中最美的6个,谁的选择结果与全体参加竞赛者的平均爱好最接近,谁就得奖。结果:每一位参加竞赛者都不选他自己认为最美的6个,而选他认为一般人可能认为最美的6个。作为一个股市投资者,从选美比赛中学到哪些东西?“空中楼阁”理论 Keynes认为把握群体心理对投资成败极端重要。认为在股市上最精明的认知是预测群众心理和他们将要采取的没有道理的行动。该理论完全抛开股票内在价值,强调心理构造出来的“空中楼阁”。成功的投资者要能判断哪种情形下适宜建筑“空中楼阁”,哪种股票适宜建筑“空中楼阁”,并抢先买进。“空中楼阁”,理论对你有何启示?第2章 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引导案例:股价能对信息做出正确反应吗?p22n 问题:股价与信息的关系n 无关OR有关?n 若有关,那么股价能对信息做出正确反应吗?n 能正确及时反应,即为有效市场n 不能,就是反应过度或者反应不足的情况。n 为什么会这样?n 一个学生和他的金融学教授一起散步,两人同时发现了地上有100元钱。当这名学生弯腰去捡这100元时,教授摇摇头,微笑着对学生说:别费心了,如果那真是100元钱,别人早就捡走了。n 有效市场的逻辑:没有免费的午餐。n 不要以为你已经发现了股价变化的规律或简单的盈利策略,如果真有这样的方法,别人早就发现了。n 因此,看路边的钱是没有意义的,尤其看这一动作还是有成本的。n 走到市场的角落边,把别人没看到的钱捡到自己的口袋里.-巴菲特 对价格形成的不确定性的探索:n 随机游走(random walk)理论n 美国自然杂志刊登的一封通信:n 如果将一个醉汉置于荒郊野外,之后又必须将他找回,那么,从什么地方开始寻找最好呢?n 答案是:从醉汉最初所在的地点找起,该地点可能是醉汉未来位置的最佳估计值,因为我们假设醉汉是以一种不可预期的或随机的方式游走。2.3 市场有效性面临的质疑案例分析:皇家荷兰和壳牌公司股票价格的长期偏离 皇家荷兰和壳牌公司分别位于荷兰和英格兰,两家公司同意在保留各自独立的有区别的实体的基础上将两公司的利润以60:40的比例进行合并。所有的现金流也按这个比例进行分割。皇家荷兰和壳牌公司的股票在欧洲和美国的九个交易所交易。皇家荷兰主要是在美国和荷兰交易,而壳牌公司的股票主要在英国交易。如果证券的市场价值与未来现金流的净现值相等,那么按照60:40的比例,皇家荷兰的价值应是壳牌公司的1.5倍。然而事实呢?2.3.2 股票收益的可预测性n 输者赢者效应:n 1985年JOF(Journal of finance)Bondt等发表的一篇证券市场上存在过度反应吗文章,通过分析纽交所1926年-1982年百种股票数据验证发现:过去3年中表现最好的35只股票(赢者组合)和最差的35只股票(输者组合)在随后的3年中发生了反转,输者组合的平均累计收益比赢者组合高出25%,此即输者赢者效应。赢者输者各35只股票组合的累积平均收益率n 领先-滞后效应:Hou(2006)指出在行业内部的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间股票收益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领先-滞后效应(lead-lag effect),他认为这种收益的可预测性是由行业信息的缓慢扩散所导致的。n Cohen和Frazzini(2008)发现:供应商的股价变化明显滞后于客户企业的股价走势。 (课本案例2-4)2.3.3股价对无信息事件的反应n 消息真空:与上市公司的基础价值无关的公司事件。n 1、1987年股市的崩溃n 2、指数效应:股票入选股票指数成分股后带来股票收益率的异常提高。n 3、公司更名效应:课本案例2-5 2.4 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案例:长期资本管理基金的套利失败 长期资本管理基金(LTCM,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是成立于1993年的对冲基金,该基金不仅雇佣天才交易家,还将因期权定价理论的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Robert Merton和Myron Scholes纳入合伙人。然而,1998年夏俄罗斯卢布的套利失败却使LTCM陷入了危难之中,基金价值在1998年8月出现了大幅下挫。霍桑实验u 20世纪20年代,位于美国芝加哥城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是家制造电话机的专用工厂,它设备完善,福利优越,具有良好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是工人仍然愤愤不平,生产效率也很不理想。u 为此,1924年美国科学院组织了一个以梅奥教授为主、包括各方面专家在内的研究小组,对该厂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率的关系,进行考察和实验,就此拉开了著名的霍桑实验的序幕。q (1)照明实验(1924年11月1927年4月)劳动绩效与照明无关。q (2)福利实验(19271932)人际关系是比福利措施更重要的因素q (3)访谈实验(19281931)工作绩效与在组织中的身份和地位、人际关系有关。q (4)观察研究(19311932)“非正式群体”。梅奥提出“非正式群体”的概念,认为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自己的特殊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q 霍桑实验和梅奥提出的“社会人”、“士气”、“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开创了管理学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即强调人际关系整合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第3章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引导案例:金融资产的回报率差异n Siegel(1997)作了一个投资于不同金融资产的回报变化情况的统计图(见图3-1)。1926年的1美元投资于不同的金融资产上,到1999年12月能获得的回报如下:n a.投资小公司股票在1999年底时能够获得6600美元的回报;n b.投资标准普尔股票组合(S&P stocks)获得3000美元的回报;n c.投资股票价格研究中心股票组合(Center for Research in Security Prices ,CRSP)能获得2000美元的回报;n d.投资20年期的国债在1999年底时可以获得40美元的回报;n e.投资1个月的短期国库券在1999年底时则只得到15美元的回报。 1.收益率差异是否可以用股票的风险大于国债和国库券的风险来加以解释? 2.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股票投资的风险是否大于债券投资? 3.为何小公司股票的投资回报大于大公司的? 4.为什么人们没有因为小公司收益率最高而将资金全部投资于小公司,而是将资产配置在不同的金融资产上? 高溢价的普遍性(发达国家美国之外也存在,印度等新兴国家市场也存在显著的风险溢价)总结:1、可以肯定的是: 股票相对于无风险证券承担了更多的风险,由于风险溢价的存在,应该获得更高的风险。如:美国股票收益率的标准差约为20%,而同期短期国债的收益率的标准差仅为4%。2、虽然投资于股票后在短期内可能出现损失,但长期的平均收益却是十分有利的。(短期股票市场回报率存在的风险很大,但长期来看和债券相比呢?)3、股票溢价之谜的解释之一:Benartzi和Thaler(1995)提出:短视的损失厌恶。第4章 心理实验对预期效用理论的挑战引导案例:圣彼得堡悖论n 1713年,大学教授丹尼尔伯努利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游戏。n 设定掷出正面或者反面为成功,游戏者如果第一次投掷成功,得奖金元,游戏结束;第一次若不成功,继续投掷,第二次成功得奖金元,游戏结束;如果投掷不成功就继续投掷,直到成功,在第次投掷成功,可得到元奖金,游戏结束。n 按照概率期望值的计算方法,将每一个可能结果的得奖值乘以该结果发生的概率即可得到该结果奖值的期望值。引导案例:圣彼得堡悖论n 每一个结果的期望值均为1(P=1/2n,V=2n,故,PV=1)。n 所有可能结果的得奖期望值之和,将为无穷大,因此人们理应愿意付出很大的赌金参与这一游戏。n 然而,他发现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愿意付出的赌金是很少的,几乎都不超过10元,于是这一问题便成为一个无法解释的悖论。 u 1、悖论问题可归为数学问题,但同时又是一个思维科学和哲学问题。实质是人类自身思维的矛盾性。u 2、人类决策时:理论结果与实际选择之间产生了重大的差异。面对巨额的不确定性很大的预期收益,而人们只愿意付出较小的成本,这是无法用经典的预期效用理论对其进行完美解释的。u 案例思考:是什么因素影响人们的风险决策?这些因素对预期效用理论带来了哪些挑战?心理学实验得到了什么答案? 如果你参与幸运52游戏,很幸运你答对了,主持人决定对你进行奖励。你所获得的奖励可以从以下两个方案中进行选择: A方案:抛一次硬币,如果正面朝上可以得到75元,如果反面朝上则可以得到25元。 B方案:你可以不抛硬币得到确定的50元。 请问你会选择哪个方案呢? 如果决策人偏好确定性所得,则属于风险厌恶(risk averse); u($50) 1/2 u($25) + 1/2 u($75)如果决策人偏好不确定所得,则为风险寻求(risk seeking); u($50) AC(联合事件简单事件分离事件)n 而概率计算结果应该是 BAC(联合事件简单事件分离事件)n (同P84身份判断实验2):人们倾向于高估联合事件的概率并低估分离事件的概率。(锚定事件中无关信息的描述或者具体的数字)n 对联合事件的偏差普遍存在于按计划进行的工作中,人们在估计某一计划将成功或某一项目将按时完成时过于乐观。n 即人们倾向于高估复杂系统成功的概率并低估其可能出现问题的概率。情绪效应n 一天早晨,有一位智者看到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于是上前问道:你要去做什么? 死神回答说:我要到前方那个城市里去带走100个人。 那个智者说:这太可怕了! 死神说: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必须这么做。 n 这个智者告别死神,并抢在它前面跑到那座城市里,提醒所遇到的每一个人:请大家小心,死神即将来带走100个人。 n 第二天早上,他在城外又遇到到了死神,带着不满的口气问道:昨天你告诉我你要从这儿带走100个人,可是为什么有1000个人死了? 死神看了看智者,平静地回答说:我从来不超量工作,而且也确实准备按昨天告诉你的那样做了,只带走100个人。可是恐惧和焦虑带走了其他那些人。 n 恐惧和焦虑可以起到和死神一样的作用,这就是情绪效应。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效应每天都在发生,只不过我们已经习以为常。 史波克症候群:理性与情绪之间的战争 n 我曾经见到交易员一动也不动地默默坐着,似乎一切都在控制中,但他们的内心正在剧烈挣扎,无法了结一个明显不利的头寸。n 我曾经见过瘦骨如柴的交易员,挥动一座15磅重的时钟,扔向两英寸厚的实木墙壁,撼动两个房间的玻璃窗。n 我还听过连我也觉得吃惊的脏话。n 我也见过人们缩在椅子上,捧着胃部强忍着压力引发的疼痛。n 我面对着报价荧屏时,也经常双手冒汗,心跳转剧,面红耳赤,肾上腺素大量分泌,似乎我遭遇莫大的危机,而实际上不过面对着数字不断跳动的报价荧屏而已。 实验:士兵突围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一位将军在敌人优势兵力威胁下,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为了做出比较明智的决定,他让情报员收集相关的信息。 他的情报官员说:沿两条可行的路线带领士兵们撤出,如果走第一条路线,200名士兵可以得救;如果走第二条路线,有1/3的可能全部获救,但有2/3的可能全部遇难。 假设你就是这位将军,那么请问你会选择哪条路线呢? 假设情报员告诉他,沿两条可行的路线带领士兵们撤出,如果选择第一条路线,将有400名士兵遇难;如果选择第二条路线,有1/3的可能无一遇难,有2/3的可能全部遇难。 假设你就是这位将军,那么请问这时你会选择哪条路线呢?实验结果:n 绝大多数人在第一问中选择走第一条路线。理由是:保全能保全的性命,比冒造成更大损失的风险要好。n 但是在第二问中绝大多数人选择第二条路线,因为走第一条路线,终归肯定要有400人死亡,而走第二条路线,至少有1/3可能全部保全。实验结果分析:n 两个问题实质是一样的,仅有的差别是:第一个问题是从保全士兵生命的角度出发(收益),第二个是从丧失生命的角度(损失)提出来的。n Tversky和Kahneman发现,这种对于理性认识的背离是经常出现的,并可以预见的,是头脑在衡量各种复杂的可能性时走捷径的结果。n 此外,人们对于一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如此容易改变,甚至在生死攸关的问题上也是这样。这表明我们的判断未必就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因为这些判断自身可能是有缺陷的。财富框定n 两组学生:n 1、先让其拥有30美元,然后选择是否参与下列游戏:n 掷硬币正面朝上可以获得9美元,反面输9美元。n 2、A:参加掷硬币游戏,正面朝上获39美元,反面得21美元n B:不参加A游戏可以直接得到30美元。n 结果:第1组参加游戏的人数远大于第二组参加游戏的人数实验分析n 实验中框定为初始财富状态:30美元和0美元(当人们拥有初始财富时,人们倾向于风险寻求;而没有拥有初始财富时,人们倾向于风险规避。)n 我们的日常决策会受到财富状况的影响,原有的财富状况会成为决策的一个参考点,从而影响决策者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u 恒定性(invariance)原则指人们的决策中,各个期望的优先顺序不依赖于它们的描述方式 ,框定依赖使得决策权重函数呈现了非线性状态,导致了对恒定性的违背。u 实验5-10(P98)u 期望A至少在一个方面优于期望B并且在其它方面都不亚于B,那么A优于B,这就是优势性(dominance)。然而,在问题表现形式发生改变时,人们可能系统性的违背优势性原则。 u 实验5-11(P99)(自学) 人们在心理运算的过程中并不是追求理性认知上的效用最大化,而是追求情感上的满意最大化。情感体验在人们的现实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运算规则称之为乐观编辑(hedonic editing)。 实验5-12(P100)抛硬币实验n 1、假设你面对以下选择:n A:确定的1500美元n B:抛硬币正面得1950美元,背面得1050美元n 2、假设你面对以下选择:n C:确定损失750美元n D:抛硬币正面失525美元,背面失975美元n 3、假设你在抽奖中赢得了1500美元,并有机会参加第二轮抽奖(抛硬币)。正面得到450美元,反面输450美元,请问你是否会参加第二次抽奖? n 4、假设你在抽奖中输掉了750美元,并有机会参加第二轮抽奖(抛硬币)。正面得到225美元,反面输225美元,请问你是否会参加第二次抽奖? 实验结果分析:n Thaler和Johnson提出了一个基于人们损失经历的解释:人们似乎无力承受相似大小的损失,所以在开始损失750美元后再损失250美元,是尤为痛苦的。额外的痛苦导致人们在问题4中的赌博缺乏信心。n 另外,人们在判断和组织他们的心理时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乐观编辑。在问题3种,如果人们输掉了450美元,他们会将这项损失与1500美元合并起来而感受1050美元的净收益,这与问题1的情况是一样的。n 但如果他们赢了,他们则不是感受总的收益,而是分别对两次收益分开享受。因此,这种增加的盈利感觉使人们倾向于更愿意参加赌博。 人们经常缺乏一个稳定的偏好顺序,框定依赖的心理特征影响人们对事件的认同度,并影响其做出决策。对选择的方式进行诱导能影响人们所作的选择,这种运用框定效应来诱导人们决策的现象称为诱导效应(elicitation Effects)。 实验5-13(P101)医疗框定实验n 1、(存活框定)n 外科手术:100个人中,90个人在治疗后期仍活着。第1年年末68个人存活,5年后有34个人存活。n 放射治疗:100个人中,治疗过程都活着。第1年年末78个人存活,5年后有22个人存活。n 2、(死亡框定)n 外科手术:100个人,治疗期间或后期10个人死亡。第1年年末32个人死亡,5年后有66个人死亡。n 放射治疗:100个人,治疗过程中无人死亡。第1年年末22个人死亡,5年后有78个人死亡。最后通牒博弈案例n AB两人分100元n 规则:A提出方案,B表决。n 若B同意,按照A的方案分配100元;n 若B不同意,两人将一无所获。分 析n 按照经济人的理性假设推理,A可以提出99.99:0.01的方案,即只给B分配1分钱。n 因为A认为如果B不同意的话,将连1分钱都得不到。显然,这是理性人假设的结果。n 实际情况不是这样。n A提出方案时要猜测B的反应,如果B存在公平的考虑,他可以拒绝接受一分钱使A也得不到99.99元。n 博弈论专家的实验表明,提议者分配的比例少于30%时,对方倾向于拒绝,高于30%时倾向于接受。案例分析n (1)主要是由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时,四家公司的对价就在“10送3”左右,从而使得后来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将其作为一个参考点,产生锚定效应,从而使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支付大部分集中在“10 送3”水平。n (2)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支付股改对价的心理和行为因素是参考点依赖、框定依赖和锚定调整。n (3)主要从公平偏好的角度进行分析。第6章 心理偏差与偏好实验2分析:p 波音747飞机的重量是399000磅。(约181146千克)p 实验结果是,大多数人没能给出包含正确答案在内的估计范围。p 他们的回答可以把范围放得很大,以便把正确答案包含在里面。但极少有人这样做。p 那些商界人士为了不显示出自己知之甚少,于是自信地把答案限定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于是就出现了错误的估计。这种表现出来的骄傲自大而不可靠的心理就是过度自信。 实 验 3n 开办企业是一项风险投资,大多数新企业都会失败。n 2994新企业的创办者在被问及他们成功的可能时,他们认为自己会有70%的可能性获得成功,但只有39%的人认为别的像他们一样的企业也会成功。过度自信在投资决策中的表现:n 1、投资者对他们的交易水平常常是过度自信的:n 轻易获利了结而非因为某种特定的原因;n 投资者会在卖出股票之后又买进另一种股票;n 2、股票市场的繁荣往往导致人们更加过度自信;n 过长的牛市可能会引起赌场资金效应n 赌场资金效应:Thaler和Johnson(1990)发现在获得收益之后,人们倾向于接受他们以前通常不接受的赌博,而遭受损失之后,他们会拒绝以前通常接受的赌博。n 如2004-2007 年在股指一路上扬的大好形势下,据历史数据显示:2004-2006年沪深两市全年的月平均新增开户数一路飙升,其中个人账户占沪深两市账户总数的90%以上。n 另外,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会过分相信自己能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率,导致大量盲目交易。n 具体表现为换手率,在股市处于牛市时,市场行情异常火爆,一个交易者成功的次数或许会大大超过他的预期,呈现出过度自信的特征,交易频率大幅度增加。n 同时个体投资者的过度自信使其容易低估风险,倾向于持有高风险资产组合。n 3、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1月效应n 4、过度自信对投资者的正确处理信息的影响:n 过分依赖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n 过分注重增强自信心的信息案例6-1 什么时候会反弹n 1987年10月19日美国出现黑色星期一之后,希勒(Shiller)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其中的一个问题是你当天知道市场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反弹吗?n 没有参与交易的人中,有29.2%个人和28%机构的答案是知道。n 参加交易的个人和机构中有近一半的人认为是知道何时反弹。n 这个回答与当天出现的极度恐慌的事实截然不同。n 如果知道的话,你是如何估计什么时候会发生反弹的呢6.2 心理账户p 案例:捐款的帐户u 一位金融学的教授发现在自己的开销中,除了预料中的那些之外,经常有一些意料之外的花费。比如说,朋友结婚,零花钱丢失了,等等。一年下来,这些计划外的支出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金额了。所以每到年末,清算一下这些消费支出,他总会感到些小小的懊恼。于是,他决定用一种方法来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财富。u 这位聪明的金融学教授,想出一个很是让自己得意的方法,让自己不会再觉得那么懊恼。在每一年的年初,他为自己设定一个当年要向当地慈善机构捐款数额的目标,并把这部分数额专列一个账户。然后,在一年中,一旦有什么需要额外的支出,他就会把那笔开销在那个捐款账户里扣除。如此一来,他再也看不到那笔让他心烦的计划外支出了。 案例思考:n 1、设定了一个捐款帐户就可以改变人们对同一件事情的偏好吗?n 2、这个案例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心理特征?心理账户是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p 人们根据资金的来源、资金的所在、和资金的用途等因素对资金进行归类,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帐户(mental accounting),揭示了人们在进行(资金)财富决策时的心理认知过程。 泰勒的瑞士之行n 最早提出心理帐户现象的经济学家泰勒曾讲过他的一个故事。n 有一次他去瑞士讲课,瑞士给他的报酬还不错,他很高兴,讲课之余就在瑞士作了一次旅行,整个旅行非常愉快,而实际上瑞士是全世界物价最贵的国家。n 第二次在英国讲课,也有不错的报酬,就又去瑞士旅行了一次,但这一次到哪里都觉得贵,弄得特别不舒服。n 为什么同是去瑞士旅行,花同样的钱,前后两次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呢?n 原因就在于第一次他把在瑞士挣的钱跟花的钱放在了一个帐户上;第二次不是,他把在别的地方赚的钱花在了瑞士的账户上。 假设你要看电影,花50的买了一张票。当你准备出门的时候,发现电影票丢了。你愿意去电影院再花50元买一张票看电影吗? 假设你要看电影,票价是50元。当你准备出门的时候,你发现丢了一张价值50元的钞票。你还会去电影院花50元买票看电影吗?p Tversky和Kahneman(1981)指出,在决策过程中,人们通过三种心理账户对他们所面对的选择的得失进行评价:p 1.最小账户(minimal account):方案间的差异p 2.局部账户(topical account):关注帐户 p 3.综合账户(comprehensive account):总体差异价格感知 问题1: 假设你买一件夹克衣要125元,买一个计算器要15元。售货员告诉你:你要买的计算器在另一家商店只需10元,但要走20分钟的路。你会去另一家商店吗? 假设你买一件夹克衣要125元,买一个计算器要15元。售货员告诉你说,你要买的夹克衣在另一家商店只需120元,但要走20分钟的路。你会去另一家商店吗? 心理账户的应用之一:收入来源不同导致心理账户不同n 内需不足的时候,政府需要刺激消费,通常用到减税。n 如何减税? 调低税率,2520 税金返还,退回5 其他名目发放n 在人们心里,会把辛苦赚来的钱、靠运气赢来的钱和意外获得的钱,放入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心理账户的应用之二:收入来源不同导致消费倾向和风险偏好不同n 测试:n 有一次你去拉斯维加斯承接了一个项目,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工作,项目完成,你也因此获得10万元酬金。n 这时,当地朋友对你说:“难得来一次,不去赌场体验一下,太可惜了!”他约你去附近的赌场玩21点。n 你会去赌场赌一把吗?n 请做出决策:去 VS 不去心理账户的应用之二:收入来源不同导致消费倾向和风险偏好不同n 测试:n 人生在世,运气有时好得让人妒嫉。n 你在拉斯维加斯旅游的时候,赌赛马赢了10万元。n 此时,你的当地朋友约你去附近的赌场玩21点。n 你会去吗?n 请做出决策:去 VS 不去心理账户的应用之二:收入来源不同导致消费倾向和风险偏好不同n 赌场赢利效应: 人们对待赌博赚来的钱和工作赚来的钱在消费倾向、风险偏好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对赌博或馈赠得来的钱往往敢于冒风险,消费起来大手大脚;对工作赚得的钱却往往患得患失,舍不得花。n 商业应用:信用卡p 赌场赢得的资金、股票市场获得的横财、意想不到的遗产、所得税的返还等。被估价得比常规的收入低,人们倾向于更轻率地或随意地使用这些资产。心理账户的应用之三:大钱小花,小钱大花n 人们不仅把不同来源的收入放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有时候属于同种收入的一大笔钱和一小笔钱也会被分开对待,分开消费。n 案例:战后德国给以色列人赔款,多的达到年收入的2/3,少的只有年收入的7/100。n 获得赔款多的家庭,平均消费率为0.23;获得赔款少的家庭,平均消费率为2.0。n 思考:怎么孝敬父母?n 思考:政府发放补贴金该怎么发最有效?n 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