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线的安全现状及对策(会议)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3181434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管线的安全现状及对策(会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下管线的安全现状及对策(会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下管线的安全现状及对策(会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管网的安全现状及其对策Safety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derground Pipeline network李永录1 李晓东2 程建超3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8Li Yonglu Li Xiaodong Cheng Jianchao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CO.LTD, MCC Group, Beijing, 100088)提 要 地下管线是城市和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20世纪末以来,国内推进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不断健全完善相关法规,引进、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提高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水平,保障城市地下管线安全高效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管理、技术等原因,导致各类人为的地下管线事故仍时有发生,城市地下管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有效监管和立法,健全有关技术标准,大力推进行业技术进步,是今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本文在总结过去工作经验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形势,对如何保障城市地下管线安全提出了建议。关键词: 地下管线;生命线;管线安全 Abstract: As underground pipelines are the lifeline which guarantee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enterprises. Since the 20th century,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s was promoted, and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was improved constantly, also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was introduced and popularized, which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ensuring the safe and efficient condi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s. However, owing to management, technical and other reasons, various types of man-made underground pipeline accidents still happened, which means that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 safety situation is still grim. The main task in the future is that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regulation and legisla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s, and improve technical standards, also technological progress should be promoted vigorously. This paper which based on summarizing past work experience ma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ecurity situa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s, and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how to protect the safety of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s were given.Keywords: underground pipeline; Lifeline; Pipeline safety. .1 引言城市中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工业和综合管沟等管线工程统称为生命线工程,担负着城市的信息传递、能源输送、排涝减灾、废物排弃的功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城市功能、确保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和工业开发进程,近年来,我国城市规模快速发展,各种地下管线的总量已十分庞大,全国已建成各类市政管线近百万公里,并且还在快速增加。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生命线系统因内部和外部的原因,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如腐蚀、变形、泄露及爆管等,给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相对于建筑物的安全管理,对于已有管线的管理,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视地上,忽视地下的问题,没有一套科学和严格的管理,重使用,轻维护,是目前地下管线使用中普遍存在的情况。通常地下管线一处的微小损伤,都可能引起管网的整体瘫痪,严重制约了城市、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地下管线资料无法反映现状、埋设混乱以及缺乏对管线的统一协调和管理,其已成为企业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对地下管线进行定期的检测和修复已经成为继续发展迫在眉睫的工作【2】。2地下管线的灾害地下管线灾害主要包括:大雨内涝、路面塌陷、交通阻塞、供应中断、环境污染和泄漏爆炸。近年来,城市地下管网由于破裂、渗漏、结垢等原因而频繁出现爆管、地面塌陷和城市内涝等严重事故,因各类地下管网事故引发的社会问题和损失呈现增长的趋势,对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不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比较典型的如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灾害,2013年11月22日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的事故。据统计,城市管道事故原因中:腐蚀占50%; 第三方原因30%; 设计及运行原因20%。3 地下管线的管理现状地下管线种类多,管理涉及30多个政府部门及企业。管理部门和企业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管理体制和权属复杂。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1)管线资料管理混乱。表现为现存各类地下管线资料不全,而且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地下管线分布不清的状况普遍存在。对原有的地下管线没能做到及时普查建档,对新建地下管线不及时建档入库,导致全国很多城市地下管线不能形成一个综合全面的管线数据库。由于对地下管线管理混乱,对现有地下管线定位不清,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频发损坏地下管线的事故。(2)管线权属单位繁杂。城市地下管线的种类有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工业和综合管廊八大类管线,而这些管线又分属自来水公司、排水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各电信公司、电力公司、政府、部队和各工矿企业等几十个单位建设和管理。各个单位之间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导致管网想建就建、乱挖乱埋。一些重复建设的管线造成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浪费,造成了大量的经济财产损失。同时,由于这些管道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当地下管线出现问题时,由于协商统筹困难而导致很难迅速解决问题。当发生事故时,各个环节的责任各部门划分不清。权属不同,也造成在规划、建设、维护和档案信息管理等环节均存在问题。(3)管线信息不共享。地下管线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而各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地下管线工程资料交换机会少,缺乏共享。而且各个管线专业部门为了自己工作的需要,分别独立建立了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但是由于彼此的系统信息无法共享,导致无法形成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不能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有效的地下空间信息保障。这种资料分散、难以共享的现实,导致管线线位重叠交叉、道路重复开挖管线断裂现象严重。(4)管线养护不受重视3。地下管线建设过程中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导致大部分管线资料仍然以纸质形式存储,对于管线档案的管理速度慢、效率低。为了满足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地下管线需求,大量的地下管线被改扩或新建。然而,我国普遍存在着重视建设新管线而轻视养护旧管线的现象,常常地下管线埋设竣工之后,检漏和防腐监测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在平常对于地下管线的养护工作不重视,导致由管道腐蚀、损坏等原因出现的漏水、漏气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极大的安全风险。4 地下管线的国家政策由于地下管线发生事故引起的灾害不断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极大重视。近些年我国相继出台了不少有关地下管线的国家政策,力求建立起完善的地下管线管理体系,加强地下管线的综合治理,减少因地下管线事故引起的灾害。如:2011年,温家宝总理曾两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重视并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工作。2012年11月2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科201242号)发布了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已提出“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指标,引导试点城市“实现城市地下管网数字化综合管理、监控,并利用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2013年7月3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3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2013年6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通知”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2014年12月30日前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得以颁布。2013年9月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336号,明确了当前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重点任务。2014年6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提出: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使用年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和漏损严重的供排水管网的改造;对存在事故隐患的供热、燃气、电力、通信等地下管线进行维修、更换和升级改造;推进雨污分流管网的改造和建设;推进城市电网、通信网架空线入地改造工程;实施城市宽带通信网络和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光纤入户改造。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使之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14年11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通信管线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工信部通2014476号)。2014年12月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信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安监总局和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通知(建城2014179号)。5 地下管线的检测与评估技术及应用地下管线的检测主要包括管道的位置探测、管道的防腐层检测、管道泄漏点检测和电力电信电缆故障检测。对于管道的探测,不论金属管道或者非金属管道,一般均采用电磁法、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阻法等,从原理上看金属管道和非金属管道的探测方法都大同小异,只是针对不同的材质,各种方法所采用的参数有所不同;对于管道的防腐层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破损点检测、绝缘电阻检测、内腐蚀检测、高压电火花检测、阴极保护参数测试等;管道泄漏点的检测主要在于泄漏点的精确定位。目前,针对不同管道的各种检测方法的相应仪器或软件已经在工程上大量应用,从技术理论上看实现地下管道的各种检测已基本成熟。但是对于现有地下管线尤其是缺乏相关信息的管道进行检测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原因就在于这些理论方法的实施往往是在非常理想的环境下才能实现,而现场情况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实际难以实施;再者由于影响地下管线检测结果的因素众多,现场检测的数据往往具有一定误差,需要现场的检测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经验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取舍,但是目前国内经验丰富的专业检测人员数量却很少,合格的探测人员不足3000人,只能对情况简单的管道进行检测;另外,对于地下管道的检测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多种仪器相互配合,而市场上现有的各种管道检测仪器大多价格昂贵,很多检测单位考虑到成本的因素只是选择性的购置一些设备,这也造成实际检测时的漏检或错检。地下管线的评估技术,国内已有相应的规范标准针对各种管道腐蚀进行评估。由于管道内输送的介质不同,各种管道所存在的问题往往不尽相同,管道的各种性能指标所涉及的问题差异较大,往往很难用一种统一的模式或者方法对所有的管道现状进行评定,国内外还未有规范针对管道的整体性能和现状进行评估。目前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正在主编的地下管线检测与可靠性鉴定标准各项工作已经展开,2017年底可望发布实施,预计可有助于解决此问题。目前,金属管道腐蚀量的检测和无示踪线的塑料管道的检测是业内公认的难题,还无法做到定量或者精确的检测。因此,要做到对各种地下管道的全面检测和评估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6 地下管线的修复治理目前国内既有管道大多已进入老龄化期,事故频发,给社会的安全造成了重大隐患。地下管道的修复治理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非开挖修复由于其施工成本低、社会效益显著、施工速度快等原因越来越受到业内推崇。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自主研制创业期以来,我国的非开挖技术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发展。我国自己的非开挖技术产业,经历了初期的立项研制、工程示范、市场培育后,目前一个新的产业维形已初步形成。其标志是:(1)建立了自己的装备设计、研制基地,并开发出一定数量和规格的装备。(2)初具全方位研制、开发各类主要施工装备的能力。(3)拥有了一批以非开挖管线工程施工为主的专业化工程施工公司。(4)已初步涉足于非开挖管线工程的各个领域。(5)人才培养、培养工作加速展开。科技部已将非开挖技术列入国家“十二五”计划863高技术项目,并投入巨资,作为城市管网地下化重要的技术手段,今后非开挖技术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7 地下管线管理规划及存在问题对地下管线的综合治理问题已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国办发201427号),根据规划引领,统筹建设;强化管理,消除隐患;因地制宜,创新机制;落实责任,加强领导的原则,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明显改善现有管网的安全状况,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使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水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急防灾能力大幅提升。意见对全国的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给出了全面的指导意见,但这一年来在贯彻实施意见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7.1 意见中关于地下管线普查完成时间安排尚不现实按照意见要求个城市地下管线普查要在2015年年底完成,这个时间太短,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目前全国从事管线探测的人员不到5000人,合格的探测人员只有不到3000人,全国有600多个城市,2800多个县,能够承担探测任务的人力资源一个地方平均不到一个,所以要按照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的标准在2015年内完成全国城市地下管线的探测可能性很小。按照国情,上级层层下派任务。最后区县把任务分解到各个权属单位,权属单位完不成就可能出现胡乱交差现象,如果普查的地下管线数据不标准、不可靠,那么依据不可靠数据管理城市建设和保障城市管线运行安全,就会适得其反,贻害无穷。7.2 地下管线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短缺和不统一问题法律法规方面,按照意见要求2015年内建立起全国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体系,其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法律法规体系、各环节的标准体系、运行管理体制等。当前的现状是,中央层面除了意见外还没有一部针对地下管线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层面,技术标准的制定涉及到对地下管线管理这个行业基础性的研究的水平,多年来由于对地下管线的不重视,全社会对地下管线管理这个行业各个环节的基础研究不够,因此标准的制定严重滞后和不足,现在处于一种何处缺何处补,多头编制的现象。7.3 地下管线普查市场准入资格错位地下管线普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跨专业协同集成的工作,在市场准入资质上没有专门的资质许可,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测绘资质;国土资源部的地质勘查资质;住建部的工程勘察资质,还有各协会颁发的资质等。 在项目发包时准入资质条件设定上比较混乱,造成的后果是,按照现行的准入条件不能够真实的反映探测单位的水平,从而导致分包、转包或质量不达标烂尾项目的大量产生。7.4 国务院意见的出台使得地下管线管理技术服务产业由一个隐性的产业转化为显性的产业,这个产业一定是个技术密集性的生产技术服务型产业。现在已有许多中小企业进行创新开发,但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市场的准入问题,因为以前涉及到地下管线的市场准入许可都是按照传统的建设管线、维护管线的要求,参照建筑安装工程的资质标准设定的,但在新的业态条件下,要求办理建筑安装工程的资质才允许进入就是客观上阻碍了地下管线技术服务这一新业态的成长。8 展望为了建立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就必须从中央到地方形成统一的分级的地下管线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市场准入标准体系、产业扶持指导体系、基础理论研究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安全考核评价体系和社会参与监督体系。管道完整性管理国家强制标准即将出台。可以通过建设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统,在管道的可研、设计、施工、运行各个阶段,不断识别和评价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削减风险,将管道风险水平控制在合理的可接受范围之内,防止管道事故的发生。积极发展智慧管网,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无线网络、自动控制、地理信息等技术,实现管线规划、建设、运行、维护以及管理、服务的智慧化,保障管线全生命期安全、高效、智能、绿色,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和城市运行能力。建立管道安全预警平台。重视地下管道的实时动态监测,在设计、施工阶段中加入管道监测,实现管道全寿命的安全监测,构建地下管道预警平台。随着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也于 2015年6月1日正式实施。对于新的地下管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投融资试点方案计划在2015年底前出台,除国家确定的试点城市外,还有一些城市也开始投入建设,这些城市可鼓励管线单位入股成立股份制公司,联合投资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或成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业主委员会,招标选择建设、运营管理单位,也会对地下管线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作为国内首家提供专业管廊服务的机构,上海化学工业区公共管廊有限公司在新工业园区投资建造、管理和营运公共管廊,向区内客户提供输油、输气、化学品管道及管廊服务,为社会化提供优质的管廊和完善的管理提供安全稳定的管道运行服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参考文献1 李学军,洪立波.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形势与对策J,城市勘测,2011,(5):1661692 李永录等.工业企业防震减灾工作指南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693 赵俊岭,张梅,苗金明. 安全管理C.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20520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