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信息化推进发展计划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174761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政局信息化推进发展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民政局信息化推进发展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民政局信息化推进发展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政局信息化推进发展计划工作目标:电子政务能够全面支撑政府运行,信息化成为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经济监管、决策支持与内部管理的常态手段;信息网络成为企业市民生活、学习和享受政府服务的重要工具和途径;信息服务业与信息化技术和工业化的融合成为 区经济新增长点;信息化整体水平保持全省先进水平;城乡“数字鸿沟”缩水,让信息化惠及全民。工作重点:建设完善“”工程,即内外网建设和管理;改版升级内外网门户网站;全面推广机关办公平台、网上审批平台、资源整合平台应用;搭建城市综合管理与应急处置、企业信用、 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全区信息资源中心。具体工作任务是:(一)以电子政务、城市管理为核心,全面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依据电子政务手段,进一步推动政府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政府部门资源共享和政务公开,创建法治型、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立高效精细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有效支持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完善统一协同办公体系,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加大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力度,建立完善机关办公和决策支持系统,全面支持党委、政府内部管理。加快公共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按照“金财工程”的统一部署,为财税银库横向联网创造条件。规范税源信息共享平台管理,注重提高公共信息和比对信息应用、统计,完善督察督办制度。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共享平台,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进行全方位监控,为决策支持提供服务,使各部门信息资源增值。、提高部门服务质量,完善“三个一”电子政务服务体系。打造“三个一”即“一站式”、“一网式”、“一线式”政务服务体系,拓展信息化为企业和市民服务的手段,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打造服务型政府。“一站式”办事大厅。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功能,利用政府各部门的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资源,完善统一公共服务在线平台,使政务信公开、政民互动、网上办事、监督评议等功能真正形成网上的“一站式”办事大厅。我们将围绕“政务公开、为民服务、互动交流”的目标,全面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工作。一是完成门户网站的改版工作,加大各栏目信息量,完善目标考核机制,督促各职能部门对政务公开的力度,保证信息及时准确。二是做好为民服务和民意征集等方面栏目的管理工作,及时反馈民众的问题解决情况。三是继续做好“嘉宾访谈”栏目,开拓更多的渠道与民沟通,完善流转机制,及时将民众的问题移交相关部门,并关注其解决情况,充分履行媒体监督的职能。四是与铝厂方面媒体、广电、 时讯建立沟通和共享机制,通力合作,充分汲取二级网站的相关信息,加强对社会新闻,相关民生新闻的发布,全面充实为民服务的信息,倾力打造为民服务为主题的政府网站。五是加大信息发布培训工作,加强两办的审核,提高报送信息的使用率。六是指导各单位对政府门户二级子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一网式”网上审批。完善区街居(村)三级信息网络,打破信息壁垒,真正实现政府部门之间审批信息的横向共享,构成“一网式”全区信息流转,促进政府办事公开、透明和规范。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引导企业和市民在网上进行审批和服务事项应用。“一线式”政府服务热线。优化政府区长电话、社区服务、公安呼叫中心等多部门热线电话和服务,整合完善相关知识库和呼叫热线,将政民互动、审批服务、城市管理、社区服务、农村服务等实现联动和共享,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为民服务网络,畅通社情民意渠道,搭起政府与公众的桥梁。、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申报国家级试点明年我们将在省级试点的基础上,围绕信息资源利用开发,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力争申报国家级的试点。(1)完善信息资源制度,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为了让信息资源能够得到有序、高效的开发和利用,我办将着手编制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出台 市 区信息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和相关配套条例,建立健全采集、登记、备案、保管、共享、发布、安全、保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的信息采集、更新权责,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2)突破创新,进一步加大信息资源的应用明年,根据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任务,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区级指挥中心将正式启动建设,届时我们将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采集城市设施基础信息,依托信息资源整合平台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进一步应用在城市管理、应急指挥、医疗防疫、道路监控等各相关应用系统,科学的对整合的信息进行叠加、分析再加工,产生新的数据信息,使信息不断增值,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整合在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的应用,同时使信息横向流动,让信息资源惠及百姓。(3)建立健全数据中心职能,发挥资源整合效益。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 基本完成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对入库信息数据分析和再加工应用,对未入库信息做好管理和信息资源共享目录编制、公开工作,结合国家电子政务框架和各项事业发展需求,完成三个应用平台建设,更好的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服务。进一步加强全区的数据中心建设,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使政府信息资源不断增值,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社会监管领域信息化,为构建法制型政府服务。以企业信息平台建设为起点,建立行政执法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各部门对违法违规企业的联合监管。强化以诚信体系为核心的市场道德规范;在依法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权的前提下,促进信用信息的公开和透明监督。以网上评议和百姓直通车为重点,建立网上监督平台,制定网上评议和热点反馈回应制度,创新公众参与监督政府工作的机制,促进政府提高行政效能。、建设城市管理和应急联动综合平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根据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区级指挥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办 67号)文件要求,依托市政府数字化网络管理平台和我区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公安道路监控平台,建立城市生命线运行监控、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管理的综合信息系统,整合GIS资源,应用GBC城市管理模式和视频监控等技术,实现交通、水、电、气、热、通信等城市生命线系统运行及管理信息化,建设市级公共设施信息库,全面整合城市软件管理、环境管理资源,将情报、通信,指挥、防控有机结合,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和应对突发事件管理能力。(二)加强信息服务业管理,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的原则,继续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网络覆盖面,将网络延伸到企业、农村。提高传输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实现全区信息化看点。、加大对信息服务行业的管理。监督信息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开展信息服务业行业统计调查,建立信息服务业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例会研讨社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掌握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加强信息服务业的行业管理工作。、强力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以节能降耗减排为切入点,加强对经济运行中的资源、能源和环境成本信息监测与分析,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和环保综合效益为目的,加强信息化应用,服务于行业准入、管理和行政执法监督,服务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调控目标的实现,推动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力。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工业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生产模式,鼓励企业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通过利用智能化、网络化手段,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制造业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工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提升产品档次;在企业内部管理中,推广使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和全区经济增长。在企业大力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进企业上网工程,引导企业向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发展。对规模以上企业实行优惠上网,或免费上网的政策,纳入政府网络统一管理,使企业更方便的了解政府政策动态,另外也加大对企业的宣传力度。规范各企业网站,整合各企业宣传平台,以行业划分网站群,形成合力,开拓以信息化推动企业发展的新格局。(三)推动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年,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大力推进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信息化服务平台功能,建设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将电子政务延伸到社区、农村,开展信息化普及惠民活动,努力缩小“数字鸿沟”,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政府服务,使信息化惠及全民,为构建“和谐 ”服务。、教育信息化。推进“校校通”工程,依托教育城域网,将新建小学和中铝移交地方学校完成连接区校园网,实现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的互联互通。积极推进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建设,完善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公共卫生信息化。依托政府网络,促进区卫生局与区疾控中心各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并实施区政府、公安、安监等部门联网,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公共卫生资源库,完善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控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使用。、社区信息化。进一步贯彻落实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持续做好人口基础数据库的日常信息维护,依托协同办公平台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窗口,完善全区人口基础数据库。充实社区网站内容,增加网站信息量和互动内容。加强社区论坛管理。加大对社区服务热线的宣传力度。、农村信息化。围绕“城中村管理信息化,近郊村工业信息化,远郊村特色信息化,贫困村基础信息化”的方针,通过建设以村委办公信息系统、农村基础数据决策分析系统、农业信息发布系统、农村培训系统四大农村农业系统为基础的 区农村综合服务信息平台,逐步实现我区农村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二、保障措施(一)完善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加大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其在领导决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重大作用,明确重大政策和事项的议事范围和规则,建立沟通、汇报、例会制度。发挥信息化专家顾问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加强对区域信息化规划和重点项目的科学论证和指导。推动信息化工程“一把手责任制”,在有条件的政府部门试点建立首席信息官。加强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尤其是街乡的信息化组织建设,建立一支专(兼)职信息化管理队伍,建立健全计算机管理、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机制,企事业单位广泛推进信息化主管制度,按照“统一标准、分级管理”原则,逐步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力的信息化综合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信息化工作责任制,建立信息化联动工作机制,在综合性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中,建立由相关部门一把手领导的综合协调小组,沟通各业务部门的沟通合作。认真贯彻执行信息化建设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定信息化资金使用管理、信息网络管理、信息安全、信息公开、网站管理、信息共享、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加强信息化法制宣传,保障信息化规范、健康发展。(二)规范信息化项目管理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管理,按照 区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和省市电子政务建设任务,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建立信息化项目备选库,争取建立信息化建设资金保障长效机制,保障信息化投入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政府投资引导,多渠道筹措社会资金和上级扶持资金,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遵守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定,加强与发改、财政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完善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审核、监管机制,做到建设前进行充分论证与严格审核,克服盲目投入、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等问题。建设中做好项目监管与规范实施,建设后进行项目验收和评估,探索信息化建设的效能评价体系。(三)加强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认真执行国家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行业标准、技术标准,研究制订 区信息化标准体系和 区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严格按照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进行操作。在信息化建设和资源整合试点工作中,认真研究探索各环节的标准化问题,尤其在信息网络、网络接口、信息流程、信息代码、数据规划等方面把好关,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各单位和各行业在建设专网、信息库和系统平台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保证网络的互联性和信息的有效性,为信息共享做好基础性工作。(四)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预警体系。根据国家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意见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工作意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积极防御、综合规范、保障重点原则,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络和系统、数据安全建设,在我区政务网络信息平台入侵检测、安全审计、防病毒、防非法外联等基础上,研究制订综合安全服务体系、安全评估体系、安全预警机制等相关制度建设,加强各单位信息安全的组织领导,强化信息化职能部门的职能,完善网络信息保密审查制度,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具体措施:一是定期转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的“最新病毒预报“和瑞星公司的“近期高危病毒报告“,并在内网予以公布。二是即时下发相关漏洞补丁程序供用户下载、安装。三是结合我区部署的网络安全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和漏洞扫描系统,对我区电子政务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病毒危害即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措施,并定期进行分类统计,提出安全检测报告予以公告。四是定期进行网络系统、应用系统的应急恢复演练,进一步加强我区电子政务系统的应急反应能力,完善应急计划。(五)加大信息化培训和推广普及力度。开展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继续落实机关人员的培训计划,使每个工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协同办公系统、网上审批系统、资源整合系统进行日常办公和审批办件的受理、录入、办理、办结、咨询回复、办件统计查询等操作;领导干部能够熟练进行审批、查看、统计查询等操作。对政府办公自动化协议供货商的技术服务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业的服务质量。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途径搞好宣传,抓好面向企业、个体工商户、市民代表的培训,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政府快捷、透明、高效的服务,让信息化惠及全民。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