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总复习政治学.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17164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总复习政治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期末总复习政治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期末总复习政治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各种关于政治的定义西方学者政治定义:1.亚里士多德:政治是至善2.马克思韦伯:政治是国家的活动,是治理国家,夺取和维持政权的行为。3.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4.伊斯顿:政治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是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A 政治的核心是权力的运行。B 权力是社会关系,主要是一种命令-服从的社会关系。权力表现为一种控制力和支配力,权力的突出特性之一就是使他人服从于自己意志的权威。C 权力的实质是一种价值控制,即通过控制他人认为有价值的事物,从而实现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控制。D 权力的运行过程和实现过程就是一个资源的控制和分配过程。权力是获取利益的主要工具和手段。而利益的实现则要通过资源的获得和掌握。政治定义在中国的演变:1.古代的政与治:政者,正也;治,秩序之意。即偏重伦理角度、道德层面的内涵。2.“西学东渐”对政治的重新解释,偏重功用角度的内涵。孙文: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共和政体,中国古代:管理活动;西方:实现大众利益)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最大的政治。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定义:马克思&恩格斯: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列宁:政治就是各阶级的斗争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立国家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政治是一门科学(有规律),是一种艺术(要妥协)。总结:狭义上的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广义上的政治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及其关系。迈克尔曼关于权力的四个维度权力的界定:权力是社会生活中一种制度化的、相对稳定的支配性社会关系。A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B权力是一种不对等的支配关系。韦伯:“权力意味着在社会关系中哪怕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可能性。”C权力是一种制度化的相对稳定的支配关系。布劳:权力是一种交换关系。拥有权力的一方从权力关系中获得的满足感与拥有的权力成反比,对权力关系的依赖程度大于没有权力一方。权力关系其实总是均衡的,并且表现为一种比较稳定的制度或规则。迈克尔曼的四种权力类型:n 广泛性权力指权力的广度,涉及把分布在辽阔领土上的大量人民组织起来从事最低限度稳定合作的能力。n 集约性权力指权力的精度,涉及紧密组织和指挥高水平动员或使参加者承担义务的能力。n 权威性权力是指来自集团或制度的明确的命令和有意识的服从所构成的权力。e.g.思想政治教育n 弥散性权力是指以一种本能的、无意识的、隐蔽的方式散布于人口之中,让人服从于它而浑然不觉的权力。e.g. 中国现在讲普通话,就是一种弥散的不被察觉的权力(临时政府成立时进行普通话投票,当时满洲话和粤语打成平手6:6,最后一票孙中山为了能够拉拢袁世凯(河北人不会说粤语)因而投票给了Mandarin,成为了接下来一百年中国的官方语言)权威性弥散性集约性军队指挥结构总罢工*广泛性军事帝国市场交换*总罢工:1、集约性:罢工者往往具有激情和完成任务的决心和毅力,团结一致,全力以赴 2、弥散性:罢工者身上会存在一种不被察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个维度:迈克尔曼认为社会是由多重交叠和交错的社会空间的权力网络构成的,而不是一个单一的整体,不能视作封闭的或开放的社会系统。这样,在迈克尔曼的权力视角下,人类社会的演化被抽象为由可能有四个来源的社会权力以符合每一权力来源的技术特征对社会加以整合而形成的异质社会网络之间交错重叠复杂关系的发生学原理。这四种可能的来源,分别是“I”(意识形态的)、“E”(经济的)、“M”(军事的)、“P”(政治的)。这四种可能的来源就是迈克尔曼的社会学理论中社会权力的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不应被理解为单一社会的层次,而是交叠的社会互动网络,同时它们也是达到人类目标的组织、制度手段。1. 意识形态权力,通常是广泛而弥散的。迈克尔曼把它分为两种类型: 1)自主性的意识形态宗教(跨越时空上的距离,在社会空间上是超越的) 2)依附性的意识形态依附于某一个阶级、民族、政党的意识形态 然而两者之间的界定是模糊的,因为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会把自己的形容为自主的,而把其他的和敌对的描绘成依附性的,其实迈克尔曼形容的是一种意识形态斗争的场面。2. 经济权力是从满足生存需要中是得来的。这种满足是通过提取、改造、分配和消费自然物的社会组织实现的。经济组织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环网组成,且提供了广泛性和深入性权力、弥散性和权威性权力的稳定的、社会空间的特有混合。3. 政治权力。来自于对社会关系许多方面的集权化、制度化和领土化管理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受中央支配并且有领土界限的管理和强制也就是限定于国家权力。因此政治权力必定是中央集权和地域性的。4. 军事权力。来自于有组织的外界防卫的需要和它对侵略的有用性。因为它关系生与死的问题,以及广大地理和社会空间的防卫和攻击,所以它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方方面面:它是集中强制的,也具有比较广泛的有效范围。由上述四个维度的权力加以整合的社会网络,展现出制度化的结构。但制度从来就不是完备的,另一方面,基于不同权力来源的制度化网络之间,也从来不是没有冲突的。这些冲突和不完备就表现为权力结构内部和权力结构之间的间隙。间隙的互动就是社会演化的动力。政治权力的两个特征:1.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权威性首先,政治权力来自于公共权威部门,其行使对所管辖社会产生普遍的影响。其次,无论政治权力本质上服务于哪个阶级、集团甚至个人,表面上都是以公共目标为指向,在相当程度上服务于公共利益,诉诸民众对政治权力的普遍认同。2.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使用政治权力是唯一可以合法地使用暴力的权力。政治权力独占暴力,这使它相对于其他一切权力具有了绝对优势,可以利用强制手段去达到目标。换言之,由于对暴力的合法垄断,政治权力自然成为实现利益的最强大也最有效的手段,从而成为社会力量争夺的首要目标。政治权力的构成: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存在基于四个基本需要。1. 人们需要对自身政治存在形成一种理解,并在一个共同规范下生活。2. 需要占有和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3. 规范统辖在其区域内人的行为4. 需要管制、提取、分配资源来维持运作。意识形态权力、强制权力、规制权力、行政权力分别为了达到政治共同体的这四个目标采取不同的组织手段。n 1、意识形态权力 意识形态权力垄断了意义、规范和礼仪习俗,也就是垄断了政治共同体成员对生命意义和政治价值的理解,它可以巩固被统治者对于政治共同体的信念,以及对当局统治的服从。 a自主:权威形式(宗教文化传统) 共识维系合作b依附:集团内聚力 团结斗争冲突 e.g. 例如香港反抗国民教育,其实是因为受到了原来英国殖民时期的意识形态教育,来反对现在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洗脑与反洗脑)一种对于共产党的恐惧e.g. 冷战起源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冲突和矛盾,并且这种冲突一直延续到现在。苏联阵营和美国阵营都把对方形容成极权主义。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也存在民主主义和共产国际主义的矛盾和冲突,互咬“反革命”e.g. 欧洲和美国都有很明确的意识形态划分,比如左中右三派划分,美国民主党为左派,支持减税、允许同性恋等激进性政策,而美国共和党则相对保守,为右派中国“左派”中国“右派”欧美左派马克思主义激进欧美右派保守自由主义n 2、强制权力:在现代社会中,强制权力往往由国家所垄断。强制权力包括军事权力和警察权力。强制权力是最为集中、强制的,它依靠对暴力、人力大规模而集中的动员。强制权力的打击面、破坏力和威慑力相当广泛的。强制权力一来用于政治共同体的扩张或保护政治共同体的安全,二来用于维护政治共同体内部的秩序。e.g.英国足球驯化(国内绥靖)n 3、规制权力:除了依靠意识形态和强制力,政治组织还依赖法律和制度来维护政治共同体的秩序。政治权力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制定规范来约束共同体内部成员的行为,并对违背者予以惩罚的权力。即法律权力,包括立法权(法律规范的制定)、司法权(法律的维护和执行)n 4、行政权力 政治组织对社会进行管制和治理,控制、开发、提取和分配社会资源的权力统称为行政权力。第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各种政治权力对于政治共同体的相对作用各有不同。第二,四种政治权力都不是纯粹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互相牵制、互相作用。第三,尽管没有一种政治权力是纯粹的,但它们都各有其独立性。海伊对权力的“语境塑造”的分析n 行为塑造(conduct-shaping):A通过专制或者操纵直接改变B的行为n 语境塑造(context-shaping):A通过塑造语境间接控制B未来的行为弥散性 深入性(集约性) 是一种权威:非暴力,渗透到微观层面(语言)权力个性论:权力取决于权力意志e.g.推背图是中国古代七大著名预言书之一。历朝历代均严禁此类谶书,但民间多有藏本,禁不胜禁。宋太祖命属下将大量粗制滥造的不同版本流传到民间。不久百姓对推背图的兴趣渐渐消退。马克思韦伯三种合法性类型合法性概念:马克思韦伯:最先提出由命令和服从构成的每一个社会活动系统的存在,都取决于它是否有能力建立和培养对其存在意义的普遍信念,这种信念以及服从者的行动受这一信念支配的可能性也就是其存在的合法性。(自上而下的支配角度)帕森斯:社会政治的方方面面需要民众的参与和支持,合法性是社会体系维持运作的一种支持性功能,由此转化为“自由民主”的概念。(自下而上的支持角度)李普塞特:民主政治制度产生并保持现存政治机构最符合社会需要的这种信念的能力。他认为合法性是评价性的,即合法性取决于民众对政体和政绩的评价。合法性的定义:政治权力是否能获得被统治者无条件的认可和支持,即政治权力符合政治共同体普遍约定的一种“正当性”。合法性的政治意义:建立了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支持体系,以制衡于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支配体系。在现代民主政治中,一切政治权力要想获得持久巩固的基础,都必须获得作为被统治者的公民的认可和支持。尽管现代社会的公民处于被统治的地位,但是面对政治权力他们非消极无为,合法性恰恰为民众争取和维护基本权利提供了政治空间。公民不服从:指发现某部分法律、行政指令不合理时,主动拒绝遵守、不支持、抵制,而不诉诸于暴力,是非暴力抗议的一项主要策略。理论提出者:梭罗论公民不服从该文主旨提倡依靠自己,并认为面对不公,不一定要诉诸暴力,可以采取不支持、甚至抵制的作法。e.g.印度的社会福利运动(甘地)、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梭罗反对美国的黑奴制度,进行不服从抗议(不交税,等待自己被抓),认为这才是不服从行为的终点:用违反不反对的法律(不交税)来反对自己反对的法律(黑奴制度)三种合法性类型传统型对应于政治权力体系中的“礼治”在传统型合法性中,风俗习惯、传统惯例具有无上的权威性,只要人们生活在这个传统之中,他就得无条件恪守这一传统。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来自于这个传统,从而让人无条件去服从。法理型对应于政治权力体系中的“法治” 在这种政治权力体系中,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由于法律是人民长期以来经过反复的讨价还价磨合而成的,所以能最大限度体现人们的基本权利和利益。有这一法律所产生的结果,就应该得到无条件的遵从。 人法自然法(higher law) e.g.美国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克里斯玛型/超凡魅力型对应于政治权力体系中的“人治” 统治者除了依靠传统或者法律来求得合法性,他还可以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来赢得被统治者的支持。古今中外无数的领袖人物都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或者英雄气概,去吸引他的追随者。三种合法类型的特点1.传统型与法理型合法性相对都比较稳定,有利于建立一个持久的政治秩序;克里斯玛型则将合法性维系在领袖人物的肉体生命上,所以一旦领袖人物健康出现问题,政治危机就随之产生2.传统型与法理型合法性都比较重视制度建构,领袖人物在其中毫无个性,或者说个性不起作用。克里斯玛型合法性则无法容忍制度对个性的压抑,它不仅无意于将统治制度化,反而一心要破坏制度3.传统型与法理型合法性都具有可延续性,权力的继替不会危及政治权力体系本身的合法性;克里斯玛型合法性则无法遗传和继承,一旦魅力领袖的生命终结,政治权力体系的合法性就土崩瓦解。A传统型合法性的延续方式:嫡长子继承制B法理型合法性的延续方式:选举制 传统型合法性和法理型合法性可以比较平稳的过渡政权,因为有制度的支撑和法律的约束,例如中国有双首长制的接班制度隔代培养;但是克里斯玛型合法性在领导人接班时会造成重大的骚乱,比如穆巴拉克突然下台造成埃及的动荡局势。三种合法性类型的关系1.传统政治权力体系传统型合法性2.现代民主国家法理型合法性3.第三世界的新兴政权由于传统被打破,法治又没有完全建立,就将权力维系在威权领袖的个人魅力上克里斯玛型合法性4.三者不是独立的,互相联系互相补充 e.g.美国总统大选本质体现了法理型的合法性,但是在总统辩论时仍然是更有个人魅力的一方可以获得更多的选票合法性与有效性有效性:国家政权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程度。最直接有效性:经济的持续增长第一, 有效性是有条件的,合法性是无条件的第二, 有效性是物质上的,合法性是信仰上、精神上的第三,有效性依靠的是政治权力对资源的垄断能力,合法性依靠的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 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关系李普塞:A 是“双高”型即合法性和有效性都很高,如美国、瑞典和英国 1.美国是例外的:两性都来自于契约 即合法性可以从有效性中找到,有效性又来源于合法性 2.英国和瑞典的合法性来自于君主制,有效性来自于市场(两性分离)B 是“一高一低”型,即合法性高但有效性低,如解体前的匈牙利和东德 合法性:共产主义意识形态C 是“一低一高”型即合法性低但有效性高,如二战时期的法国傀儡政府D 是“双低”型即合法性和有效性都很低,如一战后的德国和奥地利 经济不增长,人民不支持合法性危机:哈贝马斯分析1.福利国家的政策有效克服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带来的经济失调的不良后果。由于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带来的新的合法性危机:违反了资本主义合法性个人自由权利至上。2.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性危机是由于社会剧烈变革,政治系统整合度不够。社会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得不到有效整合,引发了政治系统与社会力量之间的矛盾;传统文化价值符号丧失作用,新的价值认同符号尚未建立。面对合法化危机,合法化的手段:1.诉诸传统文化象征系统(包括道德伦理)2.诉诸意识形态:让人们相信统治者代表社会普遍利益3.退而求其次,寻求有效性:诉诸社会政策,推行政策实现公平与效率(非根本性手段)如何理解中国的合法性与有效性零、背景:中国建国初期想要从民族主义中寻找合法性,但是1总统制度已经终结, 2非洲已经遭到殖民主义的摧残不再存在民族和原始部落的文化(人类学研究无果),3索飒(萨)研究拉丁美洲时也发现该地区已经遭受文化霸权的侵略不再保留固有文化和民族主义特色(丰饶的苦难)一、有效性与合法性的统一:社会主义优越性论证社会主义有利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广泛性、真实性、全面性 随着1992苏联解体,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中国姓社姓资的讨论缺乏可信力二、邓小平给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分离定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u合法性:社会主义u有效性:市场经济三、合法性的发展*新儒家学说的追捧者:认为中国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于儒家思想;该学说在1998东南亚(儒家文化圈)金融风暴时破灭价值真空:群众和一部分党员对于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信仰不足,甚至法轮功都可以召集群众包围中南海;针对于此,中国建国五十周年时江泽民讲话时不再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而是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从此吸纳民族主义为基础建设党,胡锦涛也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在多元文化冲击下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未来定义国家形成的两个标志:国家形成之前社会中存在着大量政治共同体,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整合形成国家国家形成的标志即政治共同体和国家的根本区别(恩格斯):1)地缘共同体取代血缘共同体血缘共同体:自然形成的,例如家庭和村落 权力归于长者 具有确证性地缘共同体:虚构的,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之上的共同体(依靠历史、语言、文字、文化等等象征和符号)民族主义 无确证性2)职业化军队取代民兵民兵: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当兵是一种承担公民义务的荣耀,人数少雇佣军:普鲁士、瑞士、土耳其三大提供雇佣军的场所 虽然人数上升了,但起到真正决定性作用的是资本(货币) 因为雇佣军不够忠诚,只服从于金钱,不会拼尽全力常备军:在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对称的政治权力-义务体系 享有政治权利的同时也要担负兵役等义务 进入职业化军队模式民族国家四要素1) 领土:没有领土只是民族不是国家(如:第三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的领土全部被以色列占领,阿拉伯民族没有主权国家,直到成立了巴勒斯坦国)2) 人口:南极洲到处是土地,但是没有人口导致没有国家 *人口的概念不断延伸,比如公民在境外也要受到保护,乃至外来侨民都要受到该国的保护 目的:维护主权3) 主权:索马里放任海盗猖獗,就丧失了主权,其他国家干预以平息海盗 主权与人权之争:关键在于人权的合法性 没有主权就沦为殖民地 4) 政府:没有政府的称为托管地(如:东帝汶)现在世界上已经没有托管地国家形成与崩溃的各种理论总结:国家是唯一合法垄断了强制手段的暴力机器。一、现代国家形成的共同条件1.资源的大量获取:(物质基础)对商品征收关税、对资源进行掠夺e.g.丹麦经过海峡贸易征税;英国通过对羊毛征税为国家建立铺平道路法国和东欧收土地税,容易形成绝对政治和独裁;而丹麦、英国、荷兰等国家收商税,因此容易形成宪政17世纪西班牙的对外扩张为西班牙国家的形成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基础17世纪全球白银通货量下降影响明朝政府,造成难以收税和下发俸禄的情况,最终被清朝取代2.安全的地缘政治国家形成过程中,毗邻之处不能出现无可匹敌的大国,否则很难维持自治和镇压反对力量e.g.北欧瑞典在纳维亚半岛一枝独秀使得其他国家的形成过程较为缓慢;西欧最早形成国家是因为各方势力比较均衡3.持续的政治人才供给国家形成一定要有大批相应的政治人才出现,以适应国家的开拓和治理e.g.为什么西班牙出昏君,英国出克伦威尔?因为供给机制不同,西班牙是皇族继承制,一出生就知道自己会成为君主;而英国三番五次变换了统治家族,可以由达官贵人选出一个更受拥戴的君主。中国为了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实行“议师制”(为皇位继承人选最好的老师)和科举制(持续的政治人才供给机制)苏联时期,斯大林进行清党,使得苏共后备力量不足;而中共不断的对下一代领导人进行考察,甚至进行隔代培养,选出的几代领导人都很有实力,使得中共具有一定的活力4.战争中获胜(最关键的因素)蒂利:战争缔造了国家,国家也造成了战争一、为了取得胜利,建立有效的军事机器,推动理性化政府的资源分配效率、推动其他社会领域发展战争驱动型 e.g.中国春秋战国二、军队被政治体制吸纳,执行统治、镇压反动,推动了中央集权、地区团结,暴力垄断国家形成e.g.满清以来的军队地方化的状况到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得到完全的改变,军队得到整合三、战胜国崛起,战败国衰弱(*特例:二战中相反)5.地方权贵力量式微:欧洲经验认为要把地方领主的力量削弱,否则在征兵、征税时就会面临强大反冲。传统农业社会国家与地主争夺土地资源:普鲁士、法兰西国王及大部分西欧的统治者倾注大量心血与贵族地主作斗争。但是中国从来没有承认过地方的独立,因此性质不同二、巴林顿摩尔农业商品化的影响决定性条件:农业商品化英法:农业商品化地主变成资本家,农民变成工人民主化德日:农业半商品化地主变成资本家,农民还是农民法西斯主义中俄:农业非商品化地主还是地主,农民还是农民共产主义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与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涂尔干的自杀论并列为20世纪社会科学的三大名著,是一部风靡欧美文化思想界的政治学史学巨著。 该书考察了20世纪世界各国进入现代化的三条不同政治道路:一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西方民主道路;二是以德、日、意为代表的法西斯主义道路;三是以前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共产主义道路。作者从历史角度揭示了专制和民主的起源,认为各个社会农业商品化进程的彻底程度、商品化冲击下地主与农民的社会角色变化,决定了一国选择议会民主、法西斯还是共产主义道路。如果农业商品化这股市场力量足够强大,就能使促使土地贵族进入现代社会,消灭自给自足的小农,最终为现代民主制的社会基础“中产阶级”的形成扫清障碍。如果这股力量微弱,那么,传统农业社会的土地贵族和农民就会依然存在,这就为法西斯主义(自上而下地“利用”农民)的形成和共产主义(以平均主义为口号,自下而上的“动员”农民)的出现提供了社会条件。三、查尔斯蒂利:资本与强制 美国杰出的社会科学家,著作等身(如强制资本与欧洲国家等)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向城市集中,同时强制暴力也向城市集中;但是蒂利认为资本的集中和强制暴力的集中是两条道路1) 强制密集型道路:地主阶级从人口和被征服人口中榨取战争资源e.g.布兰登堡和俄罗斯人多钱少的国家:没有办法发展产业只能依靠战争2)资本密集型道路:王权与资本家建立契约来获得战争资源e.g.意大利城市国家、荷兰钱多人少的国家:依靠雇佣军进行战争然而1)2)都是不可持续的3)资本化强制道路:通过财税体系将资本家及其资本纳入国家之中e.g.英、法人多钱多:钱多财税体系;人多建立常备军四、珥特曼:地缘政治竞争利维坦的诞生18世纪国家形成之时,为何有的国家化为官僚制国家,而有些国家仍然停留在封建制国家?他认为,关键是在14世纪50年代拜占庭帝国灭亡这个时间点。如果一些国家在1450年之前就开始进行地缘政治竞争,当时官僚制还不流行,这些国家会比较迷恋原来的封建制来进行斗争,形成世袭制。如果有些国家是在14世纪50年代之后进行地缘政治竞争,就会倾向于采取官僚制来进行斗争。英国之所以和波、匈成为反例,是因为议会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发生了作用。英国的议会是在持续竞争之后形成的,因此对原来的体制具有挑战性;波、匈的议会已经成熟之后才进入持续竞争,因此阻碍了官僚制的产生。五、唐宁:军事力量的影响为什么在国家转型过程中,有的国家走向独裁,而有的国家走向了代议制。与巴林顿摩尔不同,唐宁认为决定性因素是军事变革。那些不需要调动庞大国内资源来应付战争的国家,容易形成代议制;那些需要调动庞大国内资源应付战争的则向军事官僚制方向发展。六、斯卡切波:战争与国家崩溃1巴林顿 摩尔的学生2著作:国家与社会革命3方法论特点:结构主义的写法和叙事风格4 解读:斯卡切波列出了中、俄、英、法、德、日六个国家是否出现了贵族消亡、农业商品化、战争失败、土地垄断、地方自治五个条件和爆发革命这一结果,发现只有战争失败才和爆发革命完全统一,所以国家的崩溃是由于在对外战争中失败,引发国内革命,从而被颠覆(与常理也符合:国家强盛、对外战争获胜时国家可以镇压内部的革命,反之亦然)5 结论: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可能发生革命,那就是战争失败。为了弥补战争失败,国家不得不提高税收和厉行改革,对传统农业社会造成破坏而引起地方势力的抵制,从而引发革命。七、戈德斯通:最后一个宏大叙事者1戈德斯通:斯卡切波的学生2 著作:为什么是欧洲传统农业对人口增长特别敏感,土地不足的条件下,流动人口增加,向城市转移的反叛的年轻人集中在一起。税收能力下降造成国家的经济笼络能力下降,国家精英与知识精英的距离拉大,一些知识精英开始创造出异端意识形态,为革命提供思想武器;国家精英内部的分化和权力斗争加剧。总结:1.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聚集在城市,就会爆发革命*二十岁时不激进,就是没有良心;四十岁时还激进,就是一个傻瓜2.知识精英为革命提供思想武器: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分子上山下乡,为的是防止他们聚集在城市造成动荡。结果是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但造成了“失落的一代”,是永远无法偿还的债西方政体思想源流政体:政体是指国家的组织形式。国家政权由一定的实体所组成,这些实体分化组合的原则、方式和相互关系,就构成了一国的政体。1.米利都的希波达摩是最早研究政体类型的人(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2.希罗多德历史欧塔涅斯:个人独裁是任性,应实行民主政治美迦比佐斯:民众是盲目的,应实行寡头制大流士:民主与寡头都容易导致分裂,应实行君主制3梭伦政改海岸党:宪政(混合制)平原党:寡头制山地党:民主制4.柏拉图的政体衰败理论(五种政体周期循环)政体统治者追求贵族政体贤人统治:黄金族正义城邦军人政体爱荣誉者统治:白银族至高无上:斯巴达寡头政体富人统治:青铜族财富至上民主政体自由人统治:英雄神族自由至上僭主政体非正义者的统治:黑铁族败坏、无耻、非正义 5.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划分 统治者的人数:一人、多人、众人 统治的目的:为公抑或为私一人统治少数统治多数统治为公君主制贵族制宪政为私僭主制寡头制民主制6.波利比乌斯的混合政体1、国家的发展是自然规律支配下的循环过程2、原始专制主义君主制暴君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政体暴民政体3、每种政体都会腐化,所以最好就是建立一种混合政体君主制(执政官)、贵族制(元老院)、民主制(平民大会)混合 罗马7.洛克的政府论分权学说:立法权、执行权与对外权三权分立如果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就会给人类的弱点极大的诱惑政体分类 民主政体:立法权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寡头政体:立法权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君主政体:立法权掌握在一个人手中8.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共和制:人民全体或者一部分拥有至高权力君主制:一人通过法律统治专制制度:一人通过个人意志统治共和制的两种类型 民主制:至高权力由人民全体拥有;统治者抽签产生 贵族制:至高权力由一部分人拥有;统治者由选择产生政府的原则民主制平等贵族制节制君主制荣誉专制制度恐惧政府原则的衰败 民主制:追求极端平等;或者极端不平等都会损害民主制 贵族制:贵族的权力走向独裁;贵族走向世袭就会腐化 君主制:君主索取无度,剥夺了团体或者城市的权利,就会腐化 专制制度:不断腐化 只有在环境符合统治秩序的情况下,原则才能维持保持政府原则的方法 共和制只能在小国实行 君主制应节制 大帝国比较容易形成专制统治 如果一国比较小,容易被吞并;如果比较大,容易毁于内部的不完善 最好是由一些小的共和制结成联邦三权分立立法权:制定法律的权力行政权: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司法权: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三种权力必须置于不同机构,由不同的人分别行使。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和同一机构之手,自由就不复存在;司法权与立法权在一起,法官就是立法者,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行政权与司法权合一,法官就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行政权掌握在国王手中,司法权应由选自人民阶层中的人员依照法律规定来行使,不由任何人或者阶层所专有。9.约翰密尔的代议制政府代议制政府全体人民或一大部分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控制权。他们必须完全握有这个最后权力,无论何时都是支配政府一切行动的主人。代议团体保持的是最后控制权,但不应当管理国家事务。议会对于行政的职责是:保证那些决策者是胜任的。代议制的危险消极的表现是不把执行政府职务的足够权力集中于政府,使人民的能力无法充分发挥;积极的表现是议会中普遍无知无能;受到社会不同利益的影响,不应由任何一种利益有压倒性的影响。什么条件下不适宜施行代议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人民乐意接受;人民愿意维持它,并为之做事情;人民愿意做为实现它的目的而需要他们做的事情。人民如果不愿意为代议制斗争,消极无为,就不宜实行代议制。多数暴政仅仅代表简单多数统治的政府是虚假的民主制。多数统治会损害少数人的权利,多数人会利用自己的地位追求邪恶的利益。多数统治和少数统治一样,是以不平等和特权为特征的。在代议制政府中,如果缺乏与多数有效的抗衡声音,就会导致政府的平庸和无能。对自由的危险不在于政府,而在于多数。应“保护少数”,依靠少数有教育的人来平衡多数。政体划分标准1、执政者人数的多寡(亚里士多德)君主制:一人统治贵族制:少数统治民主制:多数统治2、执政者的产生、统治方式与任职期限柏杰斯(J. W. Burgess) 国家主权机关与政府机关有无区别:直接民主制与间接民主制 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世袭制与选任制 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权力关系:内阁制与总统制 国家权力的集散程度:集权制与分权制费纳(Samuel Finer)参与排斥强制训导自上而下命令自下而上代表近期目标远景目标利普哈特(Arend Lijphart)多数民主:基于多数决条件下形成的多数主导政党执政模式西敏寺模式/威斯敏斯特模式:狭义上专指英国议会和政府机构的主要特征,广义上是多数民主模式的同义语,英国正是这种模式的范例和发源地。其典型特征在于行政权集中在一党微弱多数内阁手中,即政府由多数人控制并符合多数人的愿望;且由于执政党正是议会多数党,事实上内阁与议会相比处于支配地位,换言之政党控制了议会和内阁,形成了“选举产生的独裁政府”,是一种排他性、竞争性、对抗性的民主。巴巴多斯:加勒比海中的一个小岛国,大约有25万人口,拥有一个主要由非洲血统的人口组成的高度同质的社会,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是一个采用相对纯粹的多数模式的民主国家。共识民主:基于比例代表制的多党共识合作模式虽然也承认多数人的统治优于少数人的统治,但仅仅把多数原则视为最低限度的要求,它的核心在于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到政府中来,努力使多数的规模最大化,而不是仅满足于获得作出决策所需的狭隘多数,是一种以包容、交易和妥协为总体特征的民主。3.目前西方政治学界普遍将政体分为自由民主政体、威权政体与极权政体三种类型:自由民主政体1、作为最高统治依据的宪法2、最高统治者经由自由而公正的选举产生3、政府权力的分立与制衡4、有限的政府威权政体(Authoritarianism)1、缺乏一套占统治地位的系统意识形态,有效性成为政府的唯一合法化来源2、大多数政权存在一套有名无实的宪法或选举制度3、统治集团通过一个独霸性政党或个人关系操纵选举而上台执政4、个人或小集团对政权的有限垄断5、大众的参与受到压制威权政体分类传统君主政体:传统政体的现代延续一党威权政体:政党独裁与寡头专制军事独裁政体:军事政体与官僚权威主义个人独裁政体:个人及其家族统治国家 极权政体(Totalitarianism)1、极权“元首”处于最隐秘中心的“洋葱头”式政治结构2、一套全面渗透、作为最高统治依据的意识形态3、由单个领袖统帅的大众性政党4、由忠于元首个人的秘密警察对社会和军政机构实施全面监控5、国家全面控制群众信息和新闻媒体6、国家控制和指挥整个经济系统其主要划分标准有以下三项:1. 社会、个人、政治与经济自由程度:民主政体:自由受法律保护,社会自治水平高,政治经济存在广泛竞争威权政体:介于民主政体与极权政体两者之间极权政体:自由受限,社会自治水平低,政治经济被全面控制2. 意识形态领域:民主政体:具有多元性特征,以个人主义为价值支撑威权政体:意识形态缺位,以民族主义和本土文化资源替代极权政体:具有宗教式的神话色彩,强调以共同体为本位的自我牺牲精神3民众对政府决策影响:民主政体:通过定期和公开的选举或其他利益表达机制影响政府决策威权政体:民众对政府决策的影响相当有限极权政体:民众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议会制、总统制与委员会制特征及比较议会制(内阁制)一次大选,选议会范例:英国l议会是国家政权的中心,内阁由议会产生,向议会负责内阁成员首先是议员l总统或君主是国家的“虚位元首”,在礼仪上代表国家l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掌握一切行政大权l内阁与总理连带 l议会拥有倒阁权制约行政权,解决政治僵局如果内阁提案得不到通过,内阁必须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不信任投票(缓冲)制约倒阁权实际上要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才能倒阁,而德国1949年宪法更规定不信任投票必须是建设性的,即提出一名新总理人选总统制两次大选,一选总统,一选议会范例:美国l权力交错设置,形成三权分立:议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l总统由普选产生,集国家元首与行政首脑于一身,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免,对总统负责l总统独任,内阁不连带,也不完全由总统任命l议会没有倒阁权,但可以对总统进行弹劾委员会制:集内阁制和总统制(首长负责制)的特点于一体,其最主要特点在于:u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全国最高的行政权力是由一个委员会来履行。委员会由一定数目的委员组成,委员会主席由委员轮流担任,而且仅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和最高行政长官,并无特殊的职权。换而言之,各委员均具有相同的职权,并且进行集体议事,决议以投票结果作出,实行集体负责。u从本质上说是代议制民主政体,它具有人民直接民主的特点,委员会作为最高行政权力机关,各委员权力均等,而且都不能兼任议会的议员。除非委员自己辞职,否则任何机关均无权对其罢免或将其免职。 u委员会是受议会委托的执行机关,对议会通过的一切法律必须执行,不得退回复议,更无权解散议会。委员会的决议和建议如遭议会否决,委员会无须辞职,议会也无权通过不信任投票推翻委员会u委员会委员的出任,由政党推荐,但本人不一定是政党领袖,并且一旦当选,就不以该党身份参与领导工作,只对委员会负责。瑞士联邦委员会一直由4个党派的7人所组成,按2221的比例分配议席,即为“神奇公式”。议会制、总统制与委员会制比较:l议会制的行政立法权限清晰,有利于各方力量合作;内阁自由裁量权更大,因为不需要与立法机关谈判l总统制容易造成僵局,立法机关和总统没有合作动机,总统的任期固定l委员会是议会的执行机关,只能无条件地执行议会的法律与决策,但议会不能在任期内解除委员职务,若委员会拒不执行决策,议会可以用代执行的方法来实施。l根据利普哈特的分析,质量较高的民主往往出现在采取议会制政体的国家,质量较低的民主则更多出现在采取总统制政体的国家。委员会制是一种独特的国家管理形式,瑞士是世界上唯一长期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半总统制又名双首长制、混合制,是一种同时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共和制”特点的共和制政体。总统是国家元首,主理外交,对全民负责;总理是政府首脑,主理内政,对议会负责。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拥有实权,凌驾于三权之上,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内阁有相对较稳固的地位,议会权力相对缩小。半总统制政体以法国最为典型。法国的半总统制运作:如果总统所属政党在议会占过半议席,总统所委任的总理就是总统所属政党的人选,由总统主政。如果在野党在议会议席过半,那么总统就会任命在野党所推举的人为总理,由在野党主政,在政治学里,称为换轨(或称“左右共治”),是名副其实的双首长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