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3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3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学业分层测评 苏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7057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3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3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学业分层测评 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 第3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3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学业分层测评 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 第3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3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学业分层测评 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3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1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B由配子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也只能叫单倍体C单倍体一般高度不孕,多倍体一般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D单倍体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 【解析】由受精卵(即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A正确;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都叫单倍体,与染色体组数无关,B正确,D错误;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多倍体一般茎秆粗壮,果实和种子比较大,糖类等营养物质含量比较高,C正确。【答案】D2(2016江苏高考)右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解析】个体甲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由于基因互作,缺失了e基因对表型可能有影响,A选项错误;个体乙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变异后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分体异常,B选项正确;若E、e基因与其他基因共同控制某种性状,则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不一定为31,C选项错误;个体乙虽然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是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引起性状的改变,D选项错误。【答案】B3用基因型为DdTt植株所产生的花粉粒,分别经离体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成为二倍体,这些幼苗长成后的自交后代() 【导学号:21920031】A全部为纯合子B全部为杂合子C.为纯合子 D.为纯合子【解析】经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个体均是纯合子。无论上述纯合子基因型如何,纯合子自交的后代均为纯合子。【答案】A4(2016山东淄博桓台二中阶段测试)用杂合体种子尽快获得纯合植株的方法是()A种植F2选不分离者纯合体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解析】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项有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为单倍体育种。D项中不一定得到纯合体。【答案】C5将二倍体芝麻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四倍体芝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可得到二倍体芝麻B产生的配子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无遗传效应C与原来的二倍体芝麻杂交,产生的是不育的三倍体芝麻D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时,最可能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后期【解析】二倍体芝麻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是同源四倍体,体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而且每个染色体组之间都有同源染色体。由四倍体的配子发育而来的芝麻是单倍体,含两个染色体组,所以该单倍体芝麻是可育的。四倍体芝麻的配子中有两个染色体组,二倍体芝麻的配子中有一个染色体组,所以四倍体芝麻与二倍体芝麻杂交产生的是三倍体芝麻,由于三倍体芝麻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所以不育。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时,起作用的时期是细胞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答案】C6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生物的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一定就是一个染色体组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一定得到纯合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A全部正确BCD全部不对【解析】如果此生物是二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一定就是一个染色体组,如果是四倍体,则配子中含两个染色体组。如果单倍体中含有等位基因,则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是杂合子。如果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而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配子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叫单倍体。【答案】D7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图所示的若干种变化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的是()【解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主要有4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如A项);染色体中增加了某一片段(如B项);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如C项);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D图所示为已知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只是所带基因是已知染色体上基因的等位基因。【答案】D8对于“低温诱导蚕豆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描述是()A低温诱导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将引起可遗传变异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C用根尖分生区作材料,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全过程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解析】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和结构的变异都是可遗传变异。蚕豆本身就是二倍体,低温和秋水仙素都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是细胞没有分裂成两个细胞,所以可以看到四倍体的细胞。在制片过程中利用解离液处理细胞导致细胞被杀死和固定,所以看不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全过程。【答案】C9(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解析】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染色体变异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包括有利和不利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能否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基因表达水平的提高无直接联系,所以A选项错误。染色体缺失也有可能导致隐性基因丢失,不利于隐性基因的表达,所以B选项错误。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的数量,但有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所以C选项错误。远缘杂交获得杂种,其染色体可能无法联会而导致不育,经秋水仙素等诱导成可育的异源多倍体从而培育出作物新品种类型,故D选项正确。【答案】D10(2016盐城高一检测)分析下图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情况,并完成相关问题。(1)一般情况下,一定属于单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的图是_。(2)由C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可育吗?_;如何处理才能产生有性生殖的后代?_。(3)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在何种情况下,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二倍体?_;在何种情况下,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_。(4)假若A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则其正常物种体细胞内含_个染色体组。【解析】(1)根据图示分析,D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一定属于单倍体生物。(2)C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奇数,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故C细胞组成的生物体不可育。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后,可育。(3)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若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是二倍体生物;若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是单倍体。(4)A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且为单倍体,则正常物种体细胞内含8个染色体组。【答案】(1)D(2)不可育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诱导使之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3)该个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4)8能力提升11人类21三体综合征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已知21四体的胚胎不能成活。一对夫妇均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从理论上说他们生出患病女孩的概率及实际可能性低于理论值的原因分别是()A2/3,多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不易完成受精B1/3,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低不易完成受精C2/3,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低不易完成受精D1/4,多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不易完成受精【解析】该题考点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5XY;正常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21三体综合征患者染色体组成为45XX。在减后期时三条21号染色体不均等分配,配子类型为含2条21号染色体和1条21号染色体。这时形成含2条、3条、4条21号染色体合子的比例为121(死亡),所以患病儿童的概率为2/3,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3。【答案】B12根据如图所示的细胞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d、g所示细胞中各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图c、h所示细胞中各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图a、b、gD图e、f所示细胞中各含有四个染色体组【解析】判断图中染色体组的方法有如下两种:(1)在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e图,每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四条,所以含有四个染色体组。(2)在细胞内,同音字母有几个,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d图,同音字母仅有一个,所以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由此可知:e、f图所示细胞各含有四个染色体组,a、b图所示细胞各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h图所示细胞各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g图所示细胞各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答案】C13下图中和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和都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两种变异都没有新的基因产生D中的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解析】图表示的是同源染色体形成的四分体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表示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注意: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而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答案】A14已知西瓜红色瓤(R)对黄色瓤(r)为显性。下图中A是黄瓤瓜种子(rr)萌发而成的,B是红瓤瓜种子(RR)萌发而成的。据图作答:(1)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2)G的瓜瓤呈_色,其中瓜子的胚的基因型是_。(3)H瓜瓤呈_色,H中无子的原因是_。(4)生产上培育无子西瓜的原理是_,而培育无子番茄的原理是_。【解析】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不能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用秋水仙素处理黄瓤(rr)西瓜的幼苗,使之形成四倍体的西瓜(rrrr),植株开花后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rr,当它接受二倍体红瓤(RR)西瓜的花粉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rrrr),瓜瓤为黄色,受精卵的基因型为Rrr,发育成的胚的基因型为Rrr,即得三倍体的种子。第二年,三倍体的西瓜开花后,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当接受普通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刺激后,发育成的三倍体西瓜中没有种子。无子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而无子番茄的培育原理则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答案】(1)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2)黄Rrr(3)红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4)染色体数目变异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15科研人员围绕培育四倍体草莓进行了探究,实验中,每个实验组选取50株草莓幼苗,并以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它们的幼芽,得到下图所示结果。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作用机理是_。(2)从实验结果看,影响多倍体诱导率的因素有_,诱导形成四倍体草莓适宜的处理方法是_。(3)鉴定四倍体草莓的方法之一是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鉴定时一般不宜选用当代草莓的根尖作材料,原因是_。观察时,最好选择处于分裂_期的细胞。(4)最新研究发现多倍体植株叶片上的气孔有明显变化。科研人员取生长在同一位置、大小相近的二倍体和四倍体草莓叶片,观察并统计两种植株叶片气孔长度、宽度和密度,得到下表:倍性气孔长度/m气孔宽度/m气孔密度/个mm2二倍体22.819.4120.5四倍体34.729.684.3实验结果表明四倍体植株单位叶面积上气孔总面积比二倍体植株_。联系多倍体植株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高,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四倍体植株气孔呈现上述特点的意义在于_。【解析】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从图中可以看出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影响多倍体的诱导率,而且用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1天诱导率最大。当代草莓的根尖细胞没有经过诱导,诱导的只是地上部分,所以染色体没有发生加倍。而观察时,应选择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晰。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统计出,四倍体植株单位叶面积上气孔总面积(34.729.684.386 586.216)比二倍体植株(22.819.4120.553 299.56)大,其意义是有利于植株从外界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答案】(1)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2)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用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1天(3)当代草莓植株的根细胞并没有经过诱导,染色体数目没有发生加倍中(4)大有利于植株从外界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