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理论与实务作业题目及答案.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16516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税理论与实务作业题目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财税理论与实务作业题目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财税理论与实务作业题目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税理论与实务1、税法的概念及我国税收法律体系的构成。答:税法是有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1,所谓有权的国家机关师指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在我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税法的调整对象是税收分配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3,税法可以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税法是各种税收法律规范的总和,即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争讼法等构成的法律体系。狭义上讲,税法是经过国家最高权利机关正式立法的税收法律,如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管法等。税收法律体系是指在母法宪法的框架内,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制定的一系列有关税收实体法、程序法及实体法与程序法混合结构的各项法律。2、税制的含义及其基本构成要素。答:税法体系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制度(简称税制)。税收制度的含义有两个层次:第一,税制是由税种构成的。一般包括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其他税(资源税、财产税等)。第二,设置具体税种的课征制度,包括该税种的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等。税制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 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又称纳税主体。纳税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二)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是征税的依据,是指对什么征税,它是纳税客体。(三)税率,我国现行税率主要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四)纳税环节(五)纳税期限(六)减免及附加、加成(七)违章处理3.我国“十二五”税制改革走向。一是,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减少营业税。从我国的税收现状来看,营业税税负增值税税负,因此我们要逐步将营业税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最终由增值税覆盖营业税,同时降低增值税税率减少流转税份额,以助于扩大内需。二是,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我国现状税制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只是小修小补,框架上没有根本突破,制度上没有实质的变革。应该实施分步改革首先要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其次要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时,将分类制改为综合制:除少许特殊项目,所有收入纳入税基,加总求和一并计税(同时考虑家庭负担)。三是,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首先:我国资源税:范围窄、税率低、计税方法不合理。其次:开征环境税。我国以收费形式来治污效果差。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环境税。对房地产税改革的对策:整合房地产开发与交易环节税费:坚决杜绝不合理收费,并在适当时机整合房地产契税和房地产印花税。全面开征房产持有环节税收:科学测算税基,合理确定课税对象。4、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主要内容。答:自2009年1月1日起,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不分地区和行业)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要点一:纳入抵扣范围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不能纳入增值税的抵扣范围。要点二: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低至3%。为了平衡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再区分工业和商业设置两档征收率,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低至3%。要点三: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认定的新标准,根据现行规定,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是:工业性纳税人年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下同);商业性纳税人年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超过50万元或80万元的纳税人,则可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要点四: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均衡点一般纳税人:销项税额进项税额=毛利17%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3% 假设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税负相等则 毛利率17.65%5、什么是成品油消费税?为什么不单独开征燃油税?答:准确地说,成品油消费税并不是一个税种,而是对成品油征收的消费税,目前包括汽油、柴油、石脑油、溶剂油、航空煤油、润滑油和燃料油7个子目。实施燃油税改革的初衷主要是通过税费改革解决养路费征收不公平,根治公路乱收费现象,同时为公路建设和维护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随着时代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燃油税改革渐渐承担了更多的职能,即促进科学发展,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样,就没必要舍近求远,开征独立的燃油税了,而通过对目前消费税成品油税目的改进同样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而且,调整消费税,不涉及新设税种,税收立法和征纳成本不会有大的增加,便于操作,还能起到简化税制公平税负的作用,所以这次改革没有单独设置燃油税。6、什么是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答:不征税收入是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不征税的财政性资金的收入,具体包括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不包括各级政府对企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返还)。免税收入是纳税人应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国家在特定时期或对特定项目取得的经济利益给予的税收优惠,如国债利息收入等。7、企业所得税准予扣除的工资薪金、三项经费、业务招待费、广告和业务宣传费、公益性捐赠的具体规定。答: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分别不超过14%、2%、2.5%;而且对超标准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业务招待费。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第四十四条 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捐赠的扣除。: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 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公益性捐赠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必须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二是必须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8、个人领取一次性奖金如何计税?答:个人一次取得年终奖金,不再减除3500元费用,直接以其奖金总额除以12个月,以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再以奖金总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速算扣除数,余额为其应纳所得税额。如果纳税人取得奖金当月的工资收入不足3500元的,可从其奖金总额中减除当月工资与3500元的差额,余额按上述办法计算个人所得税。在同一个纳税年度内,该计税办法每个纳税人只能适用一次,纳税人取得的其他奖金或多次取得年度奖金,并入当月工薪收入计算个人所得税。9、为什么要取消城市房地产税,统一征收房产税?答:(1)取消城市房地产税,对外资企业和外籍个人统一征收房产税,是我国税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标志着我国房产税制度实现了内外统一,也彻底结束了我国对内外分设税种的历史。(2)取消城市房地产税,有利于深化税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市房地产税和房产税性质相同,课税对象都是保有环节的房产,纳税人同为房产的所有人,征收机关也一致,并且都是省以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取消城市房地产税,简化和规范了税制,使我国的税收制度更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3)取消城市房地产税,有利于公平税负,创造和谐的税收环境。取消城市房地产税,统一征收房产税后,内外资企业可以按照相同的计税依据、税率及相关规定缴纳房产税,取消了税收待遇不一致的问题,更好地体现了税收公平性原则和WTO的国民待遇原则,有利于内外资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公平竞争。(4)取消城市房地产税,有利于税收政策,强化依法治税。取消城市房地产税。取消城市房地产税,外资企业和外籍个人统一适用房产税暂行条例,税法的可操作性得到加强,税收政策更加易于被纳税人理解和接受,有利于税收管理部门做好征管工作。而且统一征收房产税还使各地的执法行为得到规范,维护了税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5)需指出的是,由于城市房地产税和房产税的征收对内外资企业和个人统一征收房产税,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也不会造成房价的波动。10、与原车船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相比,车船税主要在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答:1、统一各类企业的车船税制,解决了内外资企业车船税制长期不统一的问题。2、将过去在保有与使用环节征收的财产与行为税,改为在保有环节征收财产税,将纳税人由“拥有并且使用车船的单位和个人”改为“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3、为了使车船税的税额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考虑目前对车船征税和收费情况,在保持原车船使用税税额幅度的下限基础上,将上限提高了1倍左右 。这样,为各地结合本地情况合理确定税额标准留下了一定的空间。4、扩大了征税范围,取消了部分免税规定,对港作车船、工程船等经营性车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财政拨付经费单位的车船,以及趸船、浮桥用船不再规定免税 11、公共财政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答:公共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通过收支活动实现对一部分社会资源的配置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一)公共性:即公益性;(二)公平性:公共财政收支预算要一视同仁;(三)公开性:政府的财政收支预算要公开透明,对财政收入的方式、数量和财政支出的去向、规模和等公众要有知情权。12、联系实际分析如何推进我国的财政资金投放的公共、公益性建设答:民生领域的资金投放情况:(1)增幅很大但占比仍低。增长幅度2010年,全国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方面的主要支出项目 :教育支出增长19.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9.4%;住房保障支出增长30.7%。(全国财政支出平均增长17.4%)占总支出的比重:2010年,全国财政用于”纯民生“支出合计29256.19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32.6%。其中教育支出占比14%,医疗卫生支出占比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比10.2%, 住房保障支出占比2.6%。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民生领域的资金投放力度:(1)继续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2010年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约14200亿元,占GDP的比例3.55%,距离4%的目标还差0.45个百分点。2011年1月1日起,各地要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计提的教育资金实行专款专用,重点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教学设备购置等支出。(2)继续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三年期间全国财政资金新增投入11342亿元。医疗改革的显著成效,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迅速扩展。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在制度上实现了对城乡居民的全覆盖。截至目前,三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总参保人数增加到12.8亿人。(3)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十二五”规划中有一项约束性指标,就是五年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到“十二五”末,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以上,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2011年:建设规模将达1000万套,比2010年增长70%。投资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占全国房地产投资规模的20%(资金来源:一是中央财政拨款;二是住房公积金增值计提;三是各地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中划拨)。户型重点是3040平方米的小户型公赁房和廉租房,加快解决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13.结合实际阐述当前我国财政分配制度的问题及对策。答:(一)当前我国财政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1)政府收入升高。2010年中国税收收入比上年增长22.64。政府收入占GDP比例升高。国民劳动报酬相对下降。存在着国富民穷现象。(2)国企红利不交公,2010年利润19870亿元,上缴红利440亿。民营企业发展空间不大,民营与国营企业职工收入分配有较大差异。(3)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下降,收入分配有较大差距。高收入的缴纳个人所得税额不高。(4)土地财政和房产价格上涨,投资和投机行为增加,房产保有环节税收缺失,财产贫富不均。由于分税制的不完善,使集权大(75给中央,25个地方),但是事权没有加大,造成土地财政和房产价格上涨。(二)我国财政分配制度的对策:(1) 通过适度减税适当降低政府收入的占比,以提高劳动者报酬的比重。(2)提高国有企业红利上缴比例(2011年加码:资源类中央企业比例由10%提高到15%,一般竞争类中央企业比例由5%提高到10%,军工科研类企业收取5%)。将上缴的收入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然后通过转移支付用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3)完善个人所得税:高收入者多缴税,中等收入者少缴税,低收入者不缴税。(4)解决土地财政带来的问题,需要多管齐下:一要增加保障房建设;二要征收房产持有税;三要改革分税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14、如何推进我国财政收支预算的公开透明?(一)公开透明的进程:2008年5月1日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一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二是打造阳光政府。2009年10月25日广州首次让政府账本“晒”在阳光下。预算公开的时间表:2010-2012年所有中央部门的预算向社会公开。2010年75家中央部门(共计98个部门)向社会公开了部门预算收支信息。2011年95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工作。要求中央各部门在公开本部门总预算的基础上,公开“三公”经费年的决算和年的预算情况(公开的时间要求:2011年6月底以前)。地方预算:比照中央公开地方政府财政总预算总决算、部门预算、以及“三公”经费。截至8月10日,95个中央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2010年的决算和2011年预算账单。时间进程:在6月底前按照要求及时公布的只有科技部。(二)公开透明的效果:(1)中央部门 “三公经费”总额中公车费用超过60%:在要求政府压缩行政性费用的呼声下,公车费用依然居高不下,说明进行了17年的公车改革成效不大。(2)“三公”数据项目不够细化:大多 “粗线条” ,只公布三个数据,而没有更细化的项目和必要的解释说明(类、款、项、目)。(3)“三公”数据标准不统一:已公布的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也无具体科学的要求,缺乏可比性。(4)地方政府大多没有比照中央跟进公开:已公布“三公经费”的地方有北京、上海(预算)、陕西(决算)。(5)地方政府 对公布“三公”经费有“三怕” :一怕“枪打出头鸟” ;二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三怕“鸡蛋里挑骨头” 。地方公开“三公”经费已“破冰”,趋势不可逆转。15、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分类。答:答: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提供公共物品而通过财政集中的财力,它是安排各项财政支出的基础与前提条件。首先,财政收入为政府从事财政活动的一个阶段或一个环节,是安排各项财政支出的前提;其次,财政收入是以货币来度量的,所以,财政收入又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从国内生产总值分配中集中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财政收入分类:(一)按财政收入形式的分类通常把财政收入分为税收和非税收入两大类。(二)按财政收入来源的分类:一是财政收入来源中的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国有经济收入和非国有经济收入等。二是以财政收入的来源中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16、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其对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答:答:财政支出,又称预算支出,指通过国家预算支出的资金。财政支出的范围大小数额多少,反映了政府干预国家经济社会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方式作用很大:(1)财政支出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结构和质量。财政公共支出的结构是指各类公共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反映了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构成与程度,其市场经济运行、经济增长结构的影响可能比公共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财政支中各项支出的产出弹性不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相同,尤其是教育支出具有促进长期增长的潜力和增长质量的作用。可见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会对经济增长结构变化、增长质量产生显著影响。(2)财政支出方向调整对于转型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转变具有特殊意义。在经济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发展方式问题无法完全依靠尚不成熟的市场自身来熨平。因此,发挥政府之手来化解发展方式落后与市场失灵不可或缺。政府可以利用财政支出工具影响和引导经济结构,即降低政府对一般竞争性领域投入,强化关键领域和重要产业投入,特别是强化对文教卫等部门的投入,对于提升经济长期发展潜力和质量极为重要。17、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基本政策思路。答:(一)现状:(1)支出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依然面临着进一步优化(2)行政管理费用的过快增长,表明政府花在自己身上的钱太多。(3)转移支付作为一种特殊的财政支出形式,其目的是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但由于采取了维护地区既得利益的原则因此,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既不够合理也有待于规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办法不公开、不透明,助长了“跑部钱进”的坏风气。拨款依据和标准、项目的确定和范围的选择,随意而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造成资金被截留、挪用,浪费严重,效率低下。(二)完善现行财政支出体系的思路:(1)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形成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支出结构。一是要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逐步提高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二是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建立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支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投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从2009年的每人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提高至70%。医保报销范围由住院延伸到门诊,目前已有超过85%的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筹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三年期间全国财政资金新增投入11342亿元。三是大力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在进一步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投入的基础上,多渠道筹集并管好用好社会保障资金,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就业和再就业的财税优税政策,继续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四是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土壤污染防治、饮水安全等环境保护薄弱环节和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领域的投入。(2)改变原有支出结构,减少政府自身开支。下一步的改革必定要触及存量,即要改变原有的支出结构,大幅度增加各种用于公共服务的支出,让实施这一改革的主体政府,首先“革”自己的“命”,减少自身的支出。(3)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设计转移支付制度。一是取消目前占转移支付份额较大的具有逆向调节的税收返还模式,设计出一套科学的公式,对各地的标准化收入能力和标准化支出需要进行测算,以此确定转移支付的数额,即通常所言“因素法”。这样有助于实现均等化目标。二是借鉴发达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经验,对财政转移支付的内容、具体用途、监督形式、处罚规则等,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下来。三是根据国外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成立专门机构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方案的确定和支付资金的拨付,对财政转移支付的最终效果进行调查、监督和考评,使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可能统一,以提高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18、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及其演变。答: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财政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分配关系,划分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的一项重要制度。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是解决中央和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到1994年以前,根据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不同,我国财政管理的演变类型大致有三种:(一)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统收统支体制。(二)1958年1978年时间内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三)改革开放后,于1980年开始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简称财政包干制。(四)1994年实行了分税制。19、什么是分税制?中央和地方政府是如何具体分税的?答: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划分事权和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根据税种划分收入范围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具体分税法是:(1)中央税(消费税、关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车辆税,铁道、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各税)由国税局负责征收;(2)共享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证劵交易印花税)由国税局征收,其中共享税中的地方部分由国税局直接划入地方金库。(3)地方税(除中央税、共享税外地各税种)由地税局负责征收。20、财政政策的三种类型。答:答:一是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和减少财政支出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1993-1996年)二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财政收入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政策。(1998年)三是中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保证财政政策收支平衡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平衡的政策。(2004年底)2008年以后,实行了积极地财政政策。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