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2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6489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24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24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24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宝鸡市渭滨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政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下图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该标识简洁明了:主造型既像一个汉语书法的“中”字,又类似空间站的基本形态,尾部的书法笔触似腾空而起的火箭,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结构优美、寓意深刻。这说明() A.意识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B.意识来源于创作家的创意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客观性 2.随着卫星科技的进步,我国气象部门对恶劣气象的预测也越来越准确。近年来,我国气象部门对超强台风、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的提前预报为我国老百姓的生产与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减少了人民财产的损失。这说明() 对自然界深入的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决定因素 现代科技的进步是人们认识发展的重大动力 借助现代科技,便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利用现代科技,便于我们更好地利用规律完全免遭自然灾害的伤害A.B.C.D. 3.在西方,芝诺提出了“飞矢不动”的理论,迷惑了很多人。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评价正确的是() 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 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 认为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 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变论A.B.C.D. 4.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主要说明() A.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B.自然、社会和意识具有相同的本质 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D.物质是整个世界唯一的存在方式 5.为什么有人唱歌不着调?研究表明,音调的处理一般是由大脑右颞区控制的(此区域有区分旋律、音调及间隔信息的功能),正常的次级听觉皮层会处理音调的变化并操控正确的语音语调。而最近的节奏分辨的试验提示,双颞区和神经运动区的互联动缺乏极可能是致使先天或后天失歌症产生的重要原因。这说明() A.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D.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6.对俄罗斯某地区发生陨石坠落事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前兆;天文学家表示,此事件与飞临地球的小行星无关。还有人认为,这是美国测试新式武器的结果。这说明() 人们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即真理有多个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必然经历主观臆造的过程对陨石坠落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A.B.C.D. 7.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寂寞可能部分上是由于基因遗传,但如果你能够与其他人接触,参加团体活动等并且避免与外界隔绝,你就可能建立起一个丰富的人际关系网络。这说明()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活动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不能实现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A.B.C.D. 8.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9.每年各地各级各类学校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师生的高尚情操,展示师生的才能,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热爱艺术、勤奋学习的热情与活力。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举办表明( )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文化与教育相互交融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0.宜兴紫砂壶艺冠绝一世、独步千秋,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世人。紫砂陶制工艺也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其进行保护与弘扬。保护文化遗产( ) 体现在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中 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是促进中华文化传播的的重要途径 最重要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A.B.C.D. 11.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贵在行”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改进党的工作作风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新作风。这表明( ) A.文化在继承中发展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在不断发展D.教育在文化继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12.“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观念,造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场所,也是情感归宿。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文化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C.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D.文化决定人们的世界观 13.2012年11月29日,中央七常委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文化生产力日趋重要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B.C.D. 14.2014年农历8月15日,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猜灯谜、吃月饼、燃灯、赏月等是我们在中秋节时的固有习俗。下列对中秋节的习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它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B.它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形式 C.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D.它具有相对稳定性 15.就目前探测所知,已知物质仅占宇宙中的4%,而96%为暗物质和暗能量,中外科学家从最新天文观察数据中,发现了暗能量动力学的一些迹象。这一结果若能得到进一步验证,就意味着爱因斯坦宇宙学常数理论被突破。这说明( ) A.人的认识总是被实践检验出错误B.人类的认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C.没有科学实验人类认识就无法发展D.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 16.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上大学是那个时代青年人的梦想,拥有城镇户口是农村家庭的梦想;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梦想更加多样、丰富,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美丽的生态人生梦想差异的原因在于( ) 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 个人实践和素养的差异 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教育所具有的特定功能 A.B.C.D. 17.“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 借鉴外来文化应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动文化创新需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实现文化融合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A.B.C.D. 18.在中国,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是一种值得赞赏的礼貌行为;而在一些国家,有些老年人不希望你给他让座,他会认为你给他让座是觉得他老了不中用了。这表明( ) 文化多样性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社会交往方式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文化素养需要在一定的活动中培养 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B.C.D. 19.“亲,饿不饿,煮碗面条给你吃。不吃?又减肥?你可要hold住啊!”嘴巴里不断蹦出的微博体,早已成为潮人们的日常装备。微博盛行,引发全民造句热潮,而拥有无穷智慧的网友,无疑又让微博体不断翻出新花样,让大家过了一个热闹的2011。这一事实说明( ) A.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唯一源泉 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源 C.教育在文化传播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D.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0.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少数民族等地区倾斜,实现教育公平。这是因为教育( ) A.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B.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D.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21.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作出决定,自2014年始,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广西民族传统节日并放假两天。作出这一决定是基于( ) A.保持文化民族特色的需要B.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需要 C.全面继承壮族文化的需要D.展示壮族文明程度的需要 22.火文化经历了数千年,其中钻木取火这项古老的文明在中原大地已经不复存在,但在海南岛的黎族地区却保留至今。黎族的钻木取火是古代各类人工取火技术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现在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表明( ) 钻木取火是黎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得到发展 A.B.C.D. 23.2014年6月24日,是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周年纪念日,三年来,该景观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可见( )。 文化遗产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火炬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以使文化遗产免受破坏 A.B.C.D. 24.“一句话,叫响温州城”城市形象主题表述语征集共收到投稿13108条,这一活动增强广大市民对温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说明( ) A.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D.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25.下列选项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而不同”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A.B.C.D. 26.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中国古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一组关键词是( ) A.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 B.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 C.传统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 D.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丰富性、文化创新与发展 27.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各种文化活动目不暇接,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 A.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中提出要有信心建成文化强国 B.2013年6月,日美再举行联合军演,规模创新高 C.2013年江苏省财政厅拨款26亿元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D.2013年4月21日,扬州举行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28.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 )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29.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等特点著称于世。精美绝伦的青瓷艺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文化 ( ) A.源远流长,绵延不绝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30.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下列周杰伦的歌词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 A.街灯下的橱窗,有一种落寞的温暖;吐气在玻璃上,画着你的模样 B.巷口甩尾甩开了过去的熟悉,照后镜的你比脑海清晰 C.我虽然是个牛仔,在酒吧只点牛奶;为什么不喝啤酒,因为啤酒伤身体 D.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31.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哲学基本派别角度看,材料中分别出现了哪些哲学观点?简要分析其基本主张。32. 自2014年起,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早在23年前,习近平在摆脱贫困著作中谈及扶贫工作时就说,“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强调了“扶贫先要扶志”以及经济建设对于扶贫的重要性。 “弱鸟先飞”既要敢于正视自身“弱”的现状,又要主动“先飞”,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阐述“弱鸟先飞”给我们搞好扶贫工作哪些哲学启示。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33.材料:近年来,M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走上了一条“播种畲文化”的新型致富道路。48户村民自发抱团组建起文化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兴办生态农家乐,以传统文化带动经济发展,唱响新时代山歌,展示畲族风情,传播畲族文化。村民甘愿舍小家为大家,整治村庄环境,拆掉造纸厂建起文化广场、停车场等旅游设施。M村在歌舞声中走上了脱贫致富路,2012年人均年收入由过去不到2000元上升至9000多元,并获“浙江省农家乐旅游特色村”和“浙江美丽乡村”称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的有关知识,说明M村怎样通过“播种畲文化”走上新型致富道路。(10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34.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对比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并作通俗化的解读,在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材料二:18世纪,中国处于康乾盛世,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法国的伏尔泰甚至号召西欧向中国学习。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起来并处于上升时期,而中国正处于清王朝统治的末期,经济、政治日趋落后,“西学东渐”形成热潮,以严复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中国人”系统地把西方的经济学、政治学等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进入21世纪,我国确立了文化强国的战略,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公共文化外交,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寻求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之路。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会出现“中国热”和“西学东渐”文化现象。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政治答案和解析【答案】 1.C2.A3.C4.C5.C6.B7.B8.B9.D10.C11.B12.B13.C14.A15.B16.A17.D18.C19.D20.D21.A22.A23.B24.A25.C26.A27.D28.C29.B30.D31. 遇事求神灵保佑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人可以主宰自然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都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其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32. “弱鸟先飞”强调飞前先要正视自身“弱”的现状,这启示我们搞好扶贫工作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考虑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弱鸟先飞”强调了观念“先飞”的重要性,这启示我们搞好扶贫工作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扶贫先扶志”;“弱鸟先飞”强调既要敢于正视自身“弱”的现状,又要主动“先飞”,这启示我们搞好扶贫工作既要遵循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33.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M村通过组建文化旅游公司,兴办农家乐等实践活动,创新畲族文化,展现畲族风情,走上致富道路。(3分)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M村“播种畲文化”活动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实践的需要,焕发了畲族传统文化的生机,推动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4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M村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充分发挥村民在“播种畲文化”、兴办生态农家乐等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走上致富道路。(3分) 34. (1)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状况的反映,弘扬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个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从“中国热”到“西学东渐”,是当时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由盛而衰,西欧资本主义由弱到强的反映。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发展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从“中国热”到“西学东渐”,是中西文化不断交流、传播、共享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解析】 1. 此题考查意识的本质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才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A观点错误,故排除;意识源于物质,B观点错误,故排除;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观点符合题意;意识活动不具有客观性,而是具有主动创造性,D观点错误,故排除。故选C。2. 此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以及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颠倒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说法错误,故排除;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害,但不可“完全避免”自然灾害的伤害,说法错误,故排除;随着卫星科技的进步,我国对恶劣气象的预测越来越准确,减少了人民财产的损失,说明现代科技的进步是人们认识发展的重大动力,借助现代科技,可以更好的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3. 此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飞矢不动” 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否认了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符合题意;的评价错误,故排除;材料没有看到绝对运动,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C。 4. 此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的观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主要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C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联系的观点,A不符合题意;BD本身表述错误,故排除。故选C。 5. 此题考查学生对意识生理基础的理解。解答时注意理解材料的中心意思。实验研究发现人脑双颞区和神经运动区的互联动缺乏极可能致使先天或后天失歌症,说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AB不符合题意;选项D强调意识活动的特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故选C。 6. 此题考查意识的本质以及真理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人们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对陨石坠落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符合题意;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表述错误,故排除;中“主观臆造”说法错误,故排除。故选B。 7. 此题考查联系和实践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活动,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符合题意;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自在事物的联系也能实现,表述错误,故排除。故选B。 8. 此题考查对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理解。解题时首先理解题干观点的主旨,接着判断不同选择项的哲学道理,最后将二者相对应,寻找正确的选项。题中“牵一发而动全身”,指的是关键部分的功能能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故B符合题意;“勿疏小善,方恢大略”体现的哲理是量变与质变关系,故A不合题意;“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C不合题意;“难、易”体现了矛盾双方辩证统一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举办与社会实践无关,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是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举办并没有涉及教育,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举办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故入选。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10. 试题分析: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保护文化遗产体现在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中,同时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故入选。选项观点错误,保护文化遗产并不是促进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最重要的并不是发掘经济价值,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文化传播的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而不包括文化遗产。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遗产 11.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并没有涉及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是强调传统文化既保留基本特征又与时俱进,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今天仍显现,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故入选。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是传统思想,而不是传统习俗,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并没有涉及教育,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12.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错误,文化并不能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故入选。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并没有涉及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故排除。D选项观点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并不决定人们的世界观,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13. 试题分析: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号召全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说明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说明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入选。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说明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并没有涉及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文化生产力无关,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 14.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相符,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而不是传统习俗,故入选。BC选项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形式之一,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下的的形式,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题中设问要求是理解不正确的,传统习俗作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习俗 15.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但并不是认识总被检验出错误,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发现暗能量动力学,爱因斯坦的理论将被突破。说明人类的认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故入选。C选项观点错误,并不是没有科学实验认识就无法发展,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行为主体是认识,而不是实践,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6. 试题分析: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人生梦想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同时还在于个人实践和素养的差异,故入选。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人生梦想差异的原因与文化活动无关,与教育的特定功能无关,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人生梦想差异,是不同时代的经济政治不同造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 17. 试题分析: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观点“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强调应该借鉴外来文化时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同时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入选。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没有涉及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融合,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 18. 试题分析: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中外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人们在认识同一事物的时候有很大不同,说明社会交往方式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同时说明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故入选。选项观点错误,文化多样性并不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故排除。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并没有涉及文化素养在活动中的培养,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19.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错误,文化发展的源泉是社会实践,而不是文化交流,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科技进步是影响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源,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并没有涉及教育,而是强调微博的作用,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微博带来文化发展,说明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入选。 考点:本题考查大众传媒 20.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错误,教育并不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教育,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国家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的社会作用,而不是对文化传承的功能,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国家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故入选。 考点:本题考查教育的作用 21.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确定广西民族传统节日,其原因在于保持文化民族特色的需要,故入选。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确定广西民族传统节日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无关,故排除。C选项观点错误,对于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确定广西民族传统节日,是保持民族特色,而不是为了展示壮族文明程度,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 22. 试题分析: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传统文化保留至今,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说明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故入选。选项观点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而不是钻木取火,题中钻木取火并不是继承传统文化,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钻木取火并不是民族文化节日。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遗产 23. 试题分析: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可见文化遗产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故入选。选项观点错误,文化遗产并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火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不能保证使文化遗产免收破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遗产 24.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强调征集人民群众投稿,从而增强了广大市民对温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说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故入选。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文化与人的关系,并不能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故排除。C选项观点错误,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人与文化的关系,而不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25. 试题分析: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都是强调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故入选。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而不同”,强调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强调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 26.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把中国古琴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文化继承与保护,故入选。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文化,并不体现文化民族性,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保护文化遗产并没有涉及文化开发,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创新无关,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 27. 试题分析:A、B、C属于政治现象,不符合题意,不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属于文化现象,符合题意,应选,故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体味文化。 28. 试题分析: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是为了更好的向外国人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C符合题意,应选;B不符合题意,不选;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并未丰富,A不符合题意,不选;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没有减少。D项错误,不选,故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传播。 29. 试题分析: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B符合题意,应选;A、C、D不符合题意,不选,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30. 试题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D符合题意,应选;A、B、C不符合题意,不选,故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31. 此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审题,把握材料说法的实质,找出相应的知识点,组织答案即可。哲学的基本派别主要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随着历史的发展又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形态,唯心主义又分为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等形态。材料中遇事求神灵保佑,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材料中认为人可以主宰自然是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主张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材料中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协调相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其基本主张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结合材料将体现的这三个派别分别阐述出来,并指出其基本主张即可。32. 此题考查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考查调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限定的知识范围是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包括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设问要求阐述“弱鸟先飞”给我们搞好扶贫工作哪些哲学启示,属于措施建议类题型。解答此题学生必须了解“弱鸟先飞”的含义,然后根据相关材料信息调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弱鸟先飞”强调飞前先要正视自身“弱”的现状,这启示我们搞好扶贫工作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考虑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弱鸟先飞”强调了观念“先飞”的重要性,这启示我们搞好扶贫工作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弱鸟先飞”强调既要敢于正视自身“弱”的现状,又要主动“先飞”,这启示我们搞好扶贫工作既要遵循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33. 试题分析:“如何做”型简答题是需要解释为什么、怎么办。所以其答题要求先摆出相关的理论依据,然后结合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或措施。设问是回答M村怎样通过“播种畲文化”走上新型致富道路,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等知识点来展开。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点。主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等。 34. 试题分析: (1)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解读设问和材料,本题材料的知识指向非常清晰,题中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说明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并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题中强调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题中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并作通俗化的解读,在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说明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出现中国热和西学东渐文化现象的原因。解读设问和材料,中国热和西学东渐,都是一种文化交流,同时也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体现,可以选择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以及文化交流两个角度进行知识切入,结合中国热和西学东渐,对应上述理论,组织语言进行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传统文化的特点、大众传媒、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交流、文化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