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真题法理学试题与答案.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16100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真题法理学试题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考真题法理学试题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考真题法理学试题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567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法律全球化对一国法制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其中不包括()。 A推动法律观念的转换 B影响法律人的职业化进程 C促进法治理念的转变 D实现各国法律制度一体化 答案:D【解析】根据各国的国情不同,所以不可能实现各国法律制度的一体化。 2.关于“可持续发展法”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可持续发展法就是环境法 B可持续发展法即是经济法的子部门 C可持续发展法不是法律,仅是理念 D可持续发展法是个综合性法学概念 答案:D解析:可持续发展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部门,所以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学概念。 3.从法系上来看,目前中国香港的法属于()。 A大陆法系 B英美法系 C中华法系 D亚太法系 答案:B解析:英美法系的范围,除英国(不包括苏格兰)、美国外,主要是曾是英国殖民地、附属国的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缅甸、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等。中国香港地区也属于英美法系。 4.下列现象中,科技对法律发生影响的是()。 A公共汽车上的摄像头有利于公安机关破案 B很多国家立法,禁止用克隆技术造人 C某科学家将自己的发明卖给某工厂而获利100万 D王某因酒瓶爆炸而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生产厂家赔偿损失 答案:D解析:ABC都不是科技对法律的影响。 5.原始社会规范的形式不包括()。 A习惯 B宗教规范 C道德规范 D法律规范 答案:D解析: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因为原始社会没有国家,所以谈不上有法律规范形态。 6.下列关于法与正义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没有正义与不正义之分 B正义与法律正义是一回事 C法律有时候和正义相抵触 D不体现正义的法不是法 答案:C解析:正义是法律的精神与理论依据。法律不能违背正义的精神,背离正义的法不配成为法律。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应符合正义的精神。正义作为法律的核心思想起着指导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作用。法律是保障和实现正义的一种方式和工具。 7.法律规定“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关于该规则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规则是义务规则 B该规则是确定性规则 C该规则是强行性规则 D该规则是第二性规则 答案:D解析:该规则是第一性的规则。第二性的规则更多是是保护性的规则。 8.“法者,国之权衡也。”“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这些主张将法的本质归结为()。 A理性论 B权力论 C规范论 D自然论 答案:C解析:“程式”、“仪表”都是准则、规范的意思。意思是说法是治国的标尺,是社会的客观准则,是衡量人言行是非、功过、曲直的客观标准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9.认为法学研究的真正的也是唯一的对象便是实际存在的以规范体系表现出来的纯粹实在法的学者是()。 A凯尔森 B奥斯丁 C哈特 D康德 答案:A解析:认为法学研究的真正的也是唯一的对象便是实际存在的以规范体系表现出来的纯粹实在法的学者是凯尔森。 10.作为独立学科的法理学出现于()。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答案:C解析:19世纪作为独立学科的法理学出现。 11.认为法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先验的理想法、应然法和自然法的西方学派是()。 A马克思主义法学 B价值论法学 C分析法学 D社会法学 答案:B解析:价值论法学即采用了一种信念,即人可以有效地描述法律是什么,但却不能根理性的论证方法,回应了现实的需要,又是以关怀和尊重据个人的倾向去谈论法学的价值。 12.关于法的实施对于法治的意义,下列错误的是()。 A法的实施是实现法的作用和目的的前提条件 B法的实施是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必要环节 C法的实施是建立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和条件 D法的实施只涉及执法和司法,对立法不具有补充的作用 答案:D解析:法的实施涉及到立法执法司法等,对立法也具有补充作用。 13.近代以来多数国家的法对主体的效力原则是()。 A属地主义原则 B属人主义原则 C保护主义原则 D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相结合 答案:D解析:近代以来多数国家的法对主体的效力原则是 14.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是()。 A法律规范 B社会关系 C主体意志 D社会事件 答案:A解析: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依据,没有一定的法律规范就不会有相应的法律关系。但法律规范的规定只是主体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般模式,还不是现实的法律关系本身。 15.下列属于典型的保护性法律关系的是()。 A婚姻法律关系 B刑事法律关系 C继承法律关系 D合同法律关系 答案:B解析:保护性法律关系是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能正常实现的情况下通过法律制裁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它是在违法行为基础上产生的,是法的实现的非正常形式 16.1789年宣布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答案:C解析:法国1789年宣布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 17.律师在法庭上辩护时提出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和看法,从法律解释的角度这属于()。A正式解释 B任意解释 C法定解释 D有效解释 答案:B解析:任意解释是指一般公民、社会团体、诉讼当事人、辩护人、代理人等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法律所作的解释,是“非正式解释”的一种,“正式解释”的对称。任意解释无法律上的约束力。 18.从个别判断推出一般规律的推理是指()。 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类比推理 D“三段论” 答案:A解析:归纳推理从个别判断推出一般规律的推理。 19.在我国,国家设置的专职维护法制统一和正确实施的官员是指()。 A法官 B律师 C检察官 D人大 答案:C解析:检察官在我国,国家设置的专职维护法制统一和正确实施的官员。 20.对中国古代法家的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法家的法治仍然是一种人治 B法家的法治强调刑罚的至上地位 C法家的法治和古希腊的法治其实质是相同的 D法家的法治强调法治和德治的结合 答案:A解析:法家的法治主要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21.不属于西方法律传统的是()。 A法治传统 B权利文化 C重刑轻民 D私法文化 答案:C解析:重刑轻民是我国典型的东方法律传统,在古代尤为突出。 22.一定的法、法制、法治、法律意识以及其他法的现象的精神品格的总称是()。 A法律思想 B法律价值 C法律文化 D法律传统 答案:C解析:法律文化是指一定的法、法制、法治、法律意识以及其他法的现象的精神品格的总称。 23.被有的学者称为独立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A社会组织 B执政党 C社会舆论 D法律职业群体 答案:C解析:社会舆论被有的学者称为独立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 24.“(1)法律具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地位。(2)任何人的权利和义务都必须由普通法院来审判。(3)不是宪法赋予个人权利与自由,而是个人权利产生宪法。”提出上述法治原则的法学家是()。 A拉兹 B富勒 C亚里士多德 D戴雪 答案:D解析:戴雪主要的主张有:(1)法律具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地位。(2)任何人的权利和义务都必须由普通法院来审判。(3)不是宪法赋予个人权利与自由,而是个人权利产生宪法。 25.关于衡平法的选项错误的是()。 A它是英国普通法的一种形式 B它是根据公平原则所做出的判决 C它最早只能在大法官法院进行 D它在没有先例时由大法官采用 答案:A解析:是英国自14世纪末开始与普通法平行发展的、适用于民事案件的一种法律。英美法系中法的渊源之一。它以“正义、良心和公正”为基本原则,以实现和体现自然正义为主要任务。同时,衡平法也是为了弥补普通法的一些不足之处而产生的。 26.关于法的汇编的理解错误的是()。 A法的汇编就是法的清理的一个部分 B法的汇编不是正式的立法活动 C法的汇编一般不改变法的文字和内容 D法的汇编是法的形式的系统化的方法 答案:A解析:律清理,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以一定方式,对一国一定范围所存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重新确认其法律效力的活动。法律汇编,又称法规汇编,是在法律清理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和标准,将各种相关法律集中加以系统编排、汇编成册的活动。法律编纂,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律清理和汇编的基础上,将现存同类或同一部门法律加以研究审查、根据统一的原则。27.涉及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事项的规范不能是()。 A基本法律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答案:C解析:对于以上行为是法律保留的事项。 28.大多数国家行使公布法的权力的主体是()。 A立法机关的领导机构 B议会议长 C总统 D国家元首 答案:D解析:国家元首是大多数国家行使公布法的权力。 29.行使中国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只能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C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D党中央 答案:B解析:行使中国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只能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30.有权的国家机关所进行的旨在赋予某些习惯、判例、法理、国际条约或其他规范以法的效力的活动是()。 A修改法 B制定法 C补充法 D认可法 答案:D解析:有权的国家机关所进行的旨在赋予某些习惯、判例、法理、国际条约或其他规范以法的效力的活动是认可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就中国现时期而言,关于法律与利益关系,可以确立的原则有()。 A不损害社会利益原则 B利益兼顾原则 C缩小利益差异原则 D少数利益受保护原则 E利益权衡原则 答案:ABCDE解析:关于法律与利益关系,可以确立的原则有不损害社会利益原则:利益兼顾原则、缩小利益差异原则、少数利益受保护原则、利益权衡原则。 32.“正义不仅要被伸张,而且必须眼见着被伸张”。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句话含义的是()。 A眼不见则不能接受 B没有公开则无所谓正义 C公开是司法程序正义的要求 D司法公开就是指司法民主 E司法公开要求不能逾越法定程序 答案:BCE解析:公开是司法程序正义的要求司法公开要求不能逾越法定程序。 33.关于法律责任的特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责任具有法定性 B法律责任具有内在逻辑性 C法律责任具有肯定性 D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 E有法律责任必然有强制性制裁措施 答案:ABD解析:法律责任是具有否定性的,法律责任不必然具有强制性的制裁措施。 34.我国审判机关的监督包括()。 A审判机关对立法机关的监督 B审判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C审判机关对检察机关的监督 D审判机关对自身审判活动的监督 E审判机关对社会组织的监督 答案:BCD解析:题目问的是审判的监督,A是立法的监督E是社会的监督。 35.部门法划分的标准有()。 A法所调整的对象 B法适用的事项 C法所调整的行业 D法适用的空间 E法的调整方法 答案:AE解析:法所调整的对象与法所调整的方法是部门法划分的标准。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36.一个法律规则的三个逻辑要素缺一不可,必须表现在一个法律条文中。 答案:错误理由:法律条文反应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时,情形是复杂的,一个规则可以表现在一个条文中,但也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条文和不同的法中。 37.法的继承的内容包括法律规则、法律制度、法律概念、法律术语等,但不包括法律价值。 答案:错误理由:法的继承是通过体现这些基本价值的法律制度和法律原则等实现的,尤其是人类在法律发展的进程中所取得的公认的,普遍的价值都是可以继承的。 38.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一体化的。 答案:错误理由:自然人权利能力始于出生,但要达到一定的年龄阶段,能够以自己的意志辨别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时,才具备行为能力。所以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具有一体化。 39.君主和皇帝即使釆用法律手段治理国家仍然是人治。 答案:正确理由:人治状态下也可能有法律,但君主并不服从法律,法律只是治国的手段,但法治要求一切权利服从法律。 40.立法主体和其他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可以进行法的汇编。 答案:正确理由:法律的汇编一般不改变法律的文字与工作内容。而是对现行的法律进行汇集和技术处理或者外部的加工。是立法的辅助性工作不产生新法。不是正式的立法活动,因此可以由其他立法主体,其他机关,组织和个人进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法的调整功能的含义和特点。 答:法律的调整功能是指法所具有的以法律制度形式来规范社会主体和社会关系的功能和性质。特点主要有:1.法所具有的调整功能是由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特质所决定;2.法的调整功能是通过法律制度形式来实现的;3.法的调整功能能达到范围既广泛又不是无边际;4.法的调整功能是需要人民去发现的描述性事物。 42.法律制裁和法律责任的关系。 答:1.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无法律责任就无法律制裁的可能性; 2.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功能体现; 3.有法律责任不一定有法律制裁的结果,因为法律责任有可能因为法律免责事由而免于制裁,法律责任的不仅限于制裁的一种。 43.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是什么? 答:1.相关的法律规定是法律关系得以产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前提条件 2.相关的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得以产生,变更或者消灭的现实条件。 44.法律文化的特征。 答:1.传承性和变异性,传承是法律文化形成后,虽经历史的变迁,仍源远流长的特性,变异性是指法律文化会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 2.民族性和共通性。所有的法律文化必然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也应当在此基础上吸收世界各国法律文化。 3.时代性和超越性。不同时代的法律文化有不同的内容,然而各时代的法律文化仍然具有一些不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试述权力资源的调控和权利保障相结合的关系。 答:1.权利的滥用和误用经常受到侵害的是权利。权利弱,权力就得以恣意妄为。 2.要限制权利或者调控权利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之一是:以法的形式确认和保证权利。法律宣告权利的存在,就是给权利设置了一个不能任意侵犯权利的边界。 3.权利受到多大权利的保障,权力就受到多大的限制,因为宪法对权力的保障就是要权利保障权利。权力不得任意侵犯权利。 4.权利也是有限的,但限度是法律而不是权力。 46.结合中国现实,试述如何培养中国人的法律意识。 答:中国的法律传统中,缺乏法治传统,法律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地位叫较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法律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法律回复了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法律意识仍然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因此增强法律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的培养法律意识应包括:1.加强法制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的过程也应当加强法制建设的过程,这两者是并驾齐驱的。2.抑制旧法律传统,旧法律意识的影响,在中国国情下,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努力同旧传统,旧影响做斗争的过程。我国封建社会的人治传统对法治的形成具有重大的阻力。3.开展法治宣传,普及法制教育,提高国家工作人员乃至全体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水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