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与智慧作业[1]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315857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文化与智慧作业[1]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医药文化与智慧作业[1]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医药文化与智慧作业[1]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atchDoc 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1、殷商时期负责医疗管理的官职称为(单选题)00 A、 疾小臣 B、 医工 C、 医官 D、 医师 2、习近平将中医药学誉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 ( )”(单选题) A、 钥匙 B、 手段 C、 方法 D、 策略 3、中国医药学的学科的人文学特点是(单选题) A、 哲学向医学渗透 B、 医药学科 C、 社会学科 D、 自然学科 第一讲 1、甲骨文记载疾病的水平是(单选题) A、 直观部位记载 B、 疾病机理讨论 C、 疾病症状描述 D、 疾病程度描述 2、医巫分家从哪个朝代开始(单选题)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汉代 3、哪个朝代开始对医生有考核制度(单选题)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汉代 4、负责周天子饮食的是(单选题) A、 食医 B、 疾医 C、 疡医 D、 兽医 5、负责万民内科疾病的是(单选题) A、 食医 B、 疾医 C、 疡医 D、 兽医 6、习近平将中医药学誉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 ”(单选题) A、 钥匙 B、 手段 C、 方法 D、 策略 7、中国传统文化中惟一继续发挥作用的学科(单选题) A、 中医 B、 文学 C、 火药 D、 天文 8、中医的处方相当于兵法布阵,清代医家徐大椿称之为(单选题) A、 用药如用兵 B、 阴阳平衡 C、 医易同源 D、 治病求本 1、民族文化形成的“轴心期”时代是(单选题)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春秋战国 1、周易三圣是指(多选题) A、 伏羲 B、 女娲 C、 周文王 D、 孔子 2-3 1、周易用卦表达不同的人生阶段,确定应该采取的对应态度,中医看病是否用卦模型(单选题) A、 是 B、 否 C、 辩证 D、 辩病 第二讲 1、管子“天出其精、地出其形,乃化为人”说明人体由来是(单选题) A、 大自然产物 B、 天地万物 C、 人为贵 D、 阴阳平衡 2、老子“淡然无为、神气自满,将为不死之药”;强调“不死之药”是(单选题) A、 人体内环境稳定 B、 无为淡然 C、 养生 D、 药物 3、孔子强调大德大寿,德高壽长,称之为(“ ”)(单选题) A、 仁者寿 B、 大德 C、 德寿 D、 延年 4、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单选题) A、 养正气 B、 除邪气 C、 保命 D、 防患 5、周易不易是指:(单选题) A、 规律 B、 习惯 C、 心态 6、周易变易是指:(单选题) A、 适应规律的不断调整 B、 每天变化 C、 与时俱进 D、 日新月异 7、周易简易是指:(单选题) A、 大道至简 B、 阴阳为道 C、 以人为本 D、 阴平阳秘 8、周易三画卦变六画卦缘由在于(单选题) A、 天、地、人各有阴阳 B、 六六 节 C、 孔子加注释 D、 演绎六画卦 9、中医看病是否用卦思维(单选题) A、 是 B、 否 C、 辩证 D、 辩病 10、中医看病卦思维表现在(单选题) A、 “辨证施治” B、 “整体观” C、 “治未病” D、 “治病求本” 1、中国医药学奠基之作(单选题) A、 黄帝内经 B、 神农本草经 C、 易经 D、 难经 3-2 1、中国医药学的医学目标(单选题) A、 生生不息 B、 天人合一 C、 阴阳五行 D、 以人为本 3-3 1、生生不息是中华人类愿望,也是中华医药学科(单选题) A、 目的 B、 方法 C、 策略 D、 手段 第三讲 1、素问、灵枢各9卷共162篇,合称(单选题) A、 黄帝内经 B、 神农本草经 C、 易经 D、 难经 2、标志中华医学实践理论体系、系统化、规范化的著作是(单选题) A、 黄帝内经 B、 神农本草经 C、 易经 D、 难经 3、中国医药学的医学模式(单选题) A、 生生不息 B、 天人合一 C、 阴阳五行 D、 以人为本 4、中国医药学的研究对象(单选题) A、 生生不息 B、 天人合一 C、 阴阳五行 D、 以人为本 5、中国医药学的研究模型(单选题) A、 生生不息 B、 天人合一 C、 阴阳五行 D、 以人为本 6、中华医药学科确定生生不息的主体与研究对象是(单选题) A、 疾病 B、 生物 C、 大自然 D、 人类 7、中华人类生生不息的方式是人类生存必须与 合拍(单选题) A、 天 B、 地 C、 人 D、 易 8、医药学科确定了( )的医学模式(单选题) A、 天人合一 B、 阴阳为道 C、 平衡 D、 扶正气 9、人与天主动合拍的桥梁是( ),中医称之谓四时阴阳五脏系统(单选题) A、 天人合一 B、 阴阳五行 C、 生生不息 D、 防患未然 4-1 1、( )条件决定文化特征(单选题) A、 地理 B、 生理 C、 心理 D、 教育 4-2 1、医学模式是( )的哲学概括(多选题) A、 健康观念 B、 疾病观念 C、 死亡观念 D、 人生观念 5-2 1、秦皇在生生不息文化理念上的积极意义是把养生理念推向(单选题) A、 史无前例的高度 B、 全民普及化 C、 技术领先 D、 方法多样化 5-3 1、两汉一代对生生不息理念文化表达的铁证,今天何从而知(单选题) A、 汉代画像石 B、 帛画 C、 玉石 D、 木雕 第五讲 1、道家认为“不死”是(单选题) A、 精神不死 B、 物质不死 C、 意识不死 D、 药物不死 2、汉武在生生不息文化理念上的积极意义是把养生理念推向(单选题) A、 史无前例的高度 B、 全民普及化 C、 技术领先 D、 方法多样化 3、两汉一代如何表达未世的生生愿望(单选题) A、 多生优生 B、 养生 C、 事死如事生 D、 再生 4、两汉一代如何表达在世的生生愿望(单选题) A、 多生优生 B、 养生 C、 事死如事生 D、 再生 5、两汉一代如何表达去世的生生愿望(单选题) A、 多生优生 B、 养生 C、 事死如事生 D、 再生 6、两汉一代如何表达来世的生生愿望(单选题) A、 多生优生 B、 养生 C、 事死如事生 D、 再生 7、两汉一代对墓地的理解(多选题) A、 人生驿站 B、 骨骸保存处 C、 庇护后人处 D、 等待升天处 6-1 1、中国医药学的研究对象是(单选题) A、 人 B、 疾病 C、 大自然 D、 人类社会 第六讲 1、中国医学研究对象以人为本,其中关于“人”的理解应包括(多选题) A、 为有机生命体 B、 五脏中心 C、 经络联系人体上下、内外表里、四肢百骸 D、 发生的疾病 2、以人为本的物质基础是(单选题) A、 五脏 B、 经络 C、 六腑 D、 气血 3、中医理论体系中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单选题) A、 生理上协调配合 B、 脏腑各自独立 C、 由大脑支配 D、 病理上相互影响 4、三因治宜是指:(多选题) A、 因地 B、 因人 C、 因时 D、 因病 5、中医将人体胸腹腔内脏器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焦包括(单选题) A、 心肺 B、 脾胃 C、 肝肾 D、 心肝 6、中国医学整体观念认为(多选题) A、 人体本身和谐 B、 人与大自然和谐 C、 人与人类社会和谐 D、 人与精神和谐 7、肝脏与( )相表里(单选题) A、 胆 B、 胃 C、 小肠 D、 大肠 8、心脏与( )相表里(单选题) A、 胆 B、 胃 C、 小肠 D、 大肠 9、脾脏与( )相表里(单选题) A、 胆 B、 胃 C、 小肠 D、 大肠 10、肺脏与( )相表里(单选题) A、 胆 B、 胃 C、 小肠 D、 大肠 11、肾脏与( )相表里(单选题) A、 胆 B、 胃 C、 膀胱 D、 大肠 12、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下列哪项为中心?(单选题) A、 五脏 B、 六腑 C、 经络 D、 脑 13、人体内脏与体表有脏在内,生理与病理改变表现在外。肝脏在外的表现会反应在:(单选题) A、 鼻 B、 口 C、 眼 D、 耳 14、人体内脏与体表有脏在内,生理与病理改变表现在外。肾脏在外的表现会反应在:(单选题) A、 鼻 B、 口 C、 眼 D、 耳 15、人体内脏与体表有脏在内,生理与病理改变表现在外。肺脏在外的表现会反应在:(单选题) A、 鼻 B、 口 C、 眼 D、 耳 16、人体内脏与体表有脏在内,生理与病理改变表现在外。心脏在外的表现会反应在:(单选题) A、 鼻 B、 舌 C、 眼 D、 耳 17、人体内脏与体表有脏在内,生理与病理改变表现在外。脾脏在外的表现会反应在(单选题) A、 鼻 B、 口 C、 眼 D、 耳 18、人体抖动像似树木摇摆,与中医说的哪个脏腑有关(单选题)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19、人体“水城”被称为“洲都之官”是指:(单选题) A、 胆 B、 膀胱 C、 大肠 D、 小肠 20、机体呼吸上天之“六气”,饮食大地“五味”合成 (单选题) A、 宗气 B、 精气 C、 元气 D、 阳气 21、五脏功能的物质基础是(单选题) A、 精 B、 气 C、 神 D、 经络 22、五脏功能的生命力体现在(单选题) A、 精 B、 气 C、 神 D、 经络 23、五脏功能的动力是(单选题) A、 精 B、 气 C、 神 D、 经络 24、小肠的功能描述准确的是(单选题) A、 分清别浊 B、 舒畅气机 C、 传导糟粕 D、 司二便 25、肝的功能中对其余四脏功能影响最大的是(单选题) A、 舒畅气机 B、 调节情志 C、 疏泄胆汁 D、 藏血 26、“水火既济”是指以下哪两个脏腑的交流(单选题) A、 心与肾 B、 胃与脾 C、 肺与肝 D、 肝与胆 27、中医认为生命离开母体主要靠“宗气”维持,“宗气”在( )合成。(单选题)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28、中医认为生命离开母体主要靠“宗气”维持,“宗气”形成后必须下降到( )才能补充到元气。(单选题)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29、人体元气是生命的动力,储藏在(单选题)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30、人体情绪中医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况,简称为“七情”。每种情绪会引起人体“气”作用方向改变,导致气向上的是(单选题) A、 喜 B、 怒 C、 思 D、 恐 31、人体情绪中医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况,简称为“七情”。每种情绪会引起人体“气”作用方向改变,导致气向下的是(单选题) A、 喜 B、 怒 C、 思 D、 恐 32、人体情绪中医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况,简称为“七情”。每种情绪会引起人体“气”作用方向改变,导致气滞不畅的是(单选题) A、 喜 B、 怒 C、 思 D、 恐 33、五脏中为生命节奏打拍子的脏腑是:(单选题)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34、五脏中为生命保持路线畅通的脏腑是:(单选题)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35、中医建立藏象模型的意义就是将人体与( )合拍(单选题) A、 天体 B、 藏象 C、 年龄 D、 外表 36、下列属于阳的有 (单选题) A、 生命动力 B、 生命物质 C、 生命体液 D、 生命环境 37、五脏中“水火既济”是指:(单选题) A、 心与肾 B、 脾与胃 C、 肝与胆 D、 肝与肺 38、五脏中“左升右降”是指:(单选题) A、 心与肾 B、 脾与胃 C、 肝与胆 D、 肝与肺 39、五脏中“升降枢纽”是指:(单选题) A、 心与肾 B、 脾与胃 C、 肝与胆 D、 肝与肺 40、中医认为( )是“气血生化之源”与“后天之本”。(单选题)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7-1 1、夏王朝创造了阴阳合历称为(单选题) A、 夏小历 B、 农历 C、 太初历 D、 黄历 7-2 1、下列关于“天人合一”的文化渊源描述正确的是(多选题) A、 是上古中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总结 B、 先秦诸子“推天道以明人事” C、 西汉董仲舒承上启下“天人一也” D、 宋代张载“天人合一” 7-3 1、天人合一”的中医药学模式研究的内容包括(多选题) A、 天地与人的关系有利有弊 B、 人与天地的关系趋利避害 C、 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守中 D、 人体与疾病的关系扶正祛邪 第七讲 1、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源自( )(单选题) A、 农耕活动对天的依赖 B、 对自然现象崇拜 C、 对神灵的崇拜 D、 “巫”的盛行 2、“圣人作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反映出中华民族早期人类圣人为王的标准是(单选题) A、 关注民生 B、 财力雄厚 C、 武力强大 D、 天意 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 (单选题) A、 天人合一 B、 阴阳 C、 五行 D、 八卦 4、天人合一是 (单选题) A、 先圣对本身存在规律的发现和总结 B、 中国先圣的发明创造 C、 中国先圣偶然所得 D、 中国先圣凭空臆想 5、中医药学科模式是 (单选题) A、 天人合一 B、 四时阴阳五行 C、 以人为本 D、 颐养天年 6、“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提出时间为 (单选题) A、 先秦 B、 西汉 C、 宋代 D、 明朝 7、“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提出是由 (单选题) A、 先秦诸子 B、 西汉董仲舒 C、 宋代张载 D、 汉代司马迁 8、中医把人体放在天地中研究的医药学模式被称为 (单选题) A、 天人合一 B、 阴阳五行 C、 以人为本 D、 三因制宜 9、人类积极适应大自然,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表现在(多选题) A、 向自然学习,与天地共阴阳、同节律 B、 依赖天地,从天地获取能量 C、 避免天之六气过激,地之五味偏嗜给人体造成的疾病 D、 人类需要积极主动合拍于大自然 10、七情因素直接改变人体藏气运行方向,并影响人类产生疾病,下列表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A、 怒伤肝 B、 喜伤心 C、 思伤脾 D、 忧伤肾 8-3 1、下列事物的五行归属,哪一项是不对的?(单选题) A、 木肝、春、东 B、 土脾、夏、南 C、 金肺、秋、西 D、 水肾、冬、北 第八讲 1、实现“天人合一”的桥梁是: (单选题) A、 免疫系统 B、 生理器官 C、 经络系统 D、 四时阴阳五行藏象系统 2、五行是阴阳在大地以五方自然状态呈现,其中南方属于五行中 (单选题) A、 火 B、 水 C、 土 D、 金 3、五行是阴阳在大地以五方自然状态呈现,其中北方属于五行中 (单选题) A、 火 B、 水 C、 土 D、 金 4、五行是阴阳在大地以五方自然状态呈现,其中西方属于五行中 (单选题) A、 火 B、 水 C、 土 D、 金 5、五行是阴阳在大地以五方自然状态呈现,其中东方属于五行中 (单选题) A、 火 B、 木 C、 土 D、 金 6、五行是阴阳在大地以五方自然状态呈现,其中中央属于五行中 (单选题) A、 火 B、 水 C、 土 D、 金 7、五脏与五行对应,其中心脏对应的是五行中 (单选题) A、 火 B、 水 C、 土 D、 金 8、五脏与五行对应,其中肺脏对应的是五行中 (单选题) A、 火 B、 水 C、 土 D、 金 9、五脏与五行对应,其中肝脏对应的是五行中 (单选题) A、 火 B、 木 C、 土 D、 金 10、五脏与五行对应,其中脾脏对应的是五行中 (单选题) A、 火 B、 水 C、 土 D、 金 11、五脏与五行对应,其中肾脏对应的是五行中 (单选题) A、 火 B、 水 C、 土 D、 金 12、午时是指11:0013:00,对应五脏六腑之中 (单选题)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13、天地自然图是指:(单选题) A、 太极图 B、 卦象图 C、 四神兽图 D、 五行生克图 14、下列表述中属阴的是 (单选题) A、 向上的 B、 向外的 C、 浅浮雕 D、 数字“5” 15、下列表述中属阳的是(多选题) A、 灯光 B、 桌子 C、 高浮雕 D、 数字“5” 16、下列表述中属阳的是(多选题) A、 男 B、 灯泡 C、 青年 D、 风 17、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单选题) A、 正虚邪甚 B、 气血不足 C、 脏腑虚衰 D、 阴阳失调 18、五行中木的特性是:(多选题) A、 色青 B、 收敛 C、 承载 D、 条达舒畅 19、五行中火的特性是:(多选题) A、 色红 B、 舒缓 C、 蕴育 D、 炎热向上 20、五行中土的特性是:(多选题) A、 色黄 B、 清肃 C、 潇洒 D、 承载蕴育 21、五行中金的特性是:(多选题) A、 色白 B、 温热 C、 低沉 D、 清肃收敛 22、五行中水的特性是:(多选题) A、 色黑 B、 收敛 C、 起风 D、 寒凉滋润 23、五行相生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A、 水生木 B、 木生水 C、 火生土 D、 土生金 24、五行之间的正常关系表达包括:(多选题) A、 相生 B、 相克 C、 相乘 D、 相侮 25、五行之间的异常关系表达包括:(多选题) A、 相生 B、 相克 C、 相乘 D、 相侮 26、五行之间的持强凌弱关系表达:(单选题) A、 相生 B、 相克 C、 相乘 D、 相侮 27、五行之间的反克关系表达为:(单选题) A、 相生 B、 相克 C、 相乘 D、 相侮 28、五行之间的相互滋生关系表达为:(单选题) A、 相生 B、 相克 C、 相乘 D、 相侮 29、五行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表达为:(单选题) A、 相生 B、 相克 C、 相乘 D、 相侮 30、肾藏精以滋养肝血,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单选题) A、 木生火 B、 火生土 C、 土生金 D、 水生木 31、“培土生金”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单选题) A、 健脾开胃 B、 健脾和胃 C、 健脾补气 D、 健脾益肺 32、肺气的肃降,能制约肝气的上升,肺与肝的这种关系属于五行学说中的:(单选题) A、 相生关系 B、 相克关系 C、 相乘关系 D、 相侮关系 33、肾阴上升以制约心阳,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单选题) A、 木克土 B、 土克水 C、 水克火 D、 火克金 34、“怒”这种情志活动归属于五行中的:(单选题)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35、“恐”这种情志活动归属于五行中的:(单选题) A、 木 B、 火 C、 土 D、 水 36、“思”这种情志活动会伤及五脏中的:(单选题)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37、“气血生化之源”是指:(单选题) A、 肝胆 B、 脾胃 C、 心肺 D、 心肾 38、“后天之本” 是指:(单选题) A、 肝胆 B、 脾胃 C、 心肺 D、 心肾 39、“先天之本” 是指:(单选题) A、 肝 B、 肾 C、 肺 D、 心 9-1 1、在庄子养生主中谈到“养生”,认为“缘督以为经”: 可以(多选题) A、 保身 B、 全生 C、 养亲 D、 尽年 9-3 1、养生文化在汉代形成与发展受到以下哪些方面的影响:(多选题) A、 社会生命靠养 B、 农作物生命靠养 C、 生命成仙靠养 D、 孝养文化 第九讲 1、上古时代养生家彭祖,其延年益寿的养生术包括彭祖 (多选题) A、 导引术 B、 服气术 C、 房中术 D、 烹调术 2、据周礼天官冢宰,周朝的医生等级最高的是 (单选题) A、 食医 B、 疾医 C、 疡医 D、 兽医 3、通过养生可以达到的目的是:(多选题) A、 延年 B、 强体 C、 驻颜 D、 不死 4、英国学者李约瑟明确指出:“在世界文化当中,唯独中国人的( )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单选题) A、 养生学 B、 医药学 C、 数学 D、 哲学 5、“养生”的对象是 (单选题) A、 生命 B、 身体 C、 脏腑 D、 精神 6、在养生文化中, “一个关键”是指 (单选题) A、 肾藏精 B、 肺主制节 C、 脾胃生化 D、 肝气疏泄 7、养生的两个法宝是 (多选题) A、 教育认同 B、 治未病 C、 持之以恒 D、 不伤为本 8、“履霜坚冰至”的应用是指 (单选题) A、 教育认同 B、 治未病 C、 持之以恒 D、 不伤为本 9、养生的三大要素是 (多选题) A、 养心态 B、 养规律 C、 养习惯 D、 养肾 10、养生术数,具体的方法包括:(多选题) A、 环境养生 B、 饮食养生 C、 情绪养生 D、 劳逸养生 1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属于养生术数中:(单选题) A、 环境养生 B、 饮食养生 C、 情绪养生 D、 劳逸养生 12、饮食养生的正确描述是:(多选题) A、 药食同源 B、 饮食有节 C、 饮食有洁 D、 饮食不偏嗜 13、“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为长生不死之药”属于养生术数中:(单选题) A、 环境养生 B、 饮食养生 C、 情绪养生 D、 劳逸养生 14、劳逸养生包括 (多选题) A、 体力劳逸 B、 脑力劳逸 C、 房事劳逸 D、 思想无穷 15、饮食养生包括 (多选题) A、 饮食有节 B、 饮食有洁 C、 饮食不偏嗜 D、 饮食气味 16、环境养生包括 (多选题) A、 顺势调气 B、 采天地灵气 C、 避免污染 D、 提高免疫力 17、情绪变化对脏腑功能影响(单选题) A、 直接作用 B、 间接作用 C、 保护作用 D、 伤害作用 18、情绪发作取决于:(单选题) A、 性格 B、 心情 C、 教育背景 D、 价值观念 19、情绪对人体影响主要取决于:(单选题) A、 脏腑气机 B、 气血来源 C、 经络走向 D、 阴阳多少 20、同身寸中“三寸”的表达方式是:(单选题) A、 拇指横向 B、 四指并拢 C、 中指第二节卷曲 D、 食指第二节卷曲 21、“养生”一词最早提出由( (单选题) A、 老子 B、 庄子 C、 孔子 D、 孟子 22、主张养浩然之正气的是:(单选题) A、 老子 B、 庄子 C、 孔子 D、 孟子 23、传统文化 “道”思维建立的是:(单选题) A、 老子 B、 庄子 C、 孔子 D、 孟子 24、人体后正中线称为:(单选题) A、 督脉 B、 任脉 C、 冲脉 D、 带脉 25、人体肚脐称为:(单选题) A、 命门 B、 肾俞 C、 神阙 D、 关元 10-2 1、“治未病”的医家被称为:(单选题) A、 上工 B、 中工 C、 下工 D、 医工 第十讲 1、固化了“治未病”理论体系的著作是:(单选题) A、 易经 B、 黄帝内经 C、 神农本草经 D、 伤寒论 2、养生的根本:(单选题) A、 补益精气 B、 不受伤害 C、 驱除病魔 D、 疏通经络 3、生命早衰与消亡的关键因素:(单选题) A、 不重视补养 B、 伤害积累 C、 经络不通 D、 家族遗传 4、“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提出者是:(单选题) A、 东汉张仲景 B、 晋代葛洪 C、 唐代孙思邈 D、 清代叶天士 5、商朝开国成汤桑林求雨与灭国纣王酒池肉林两个典型为周朝人警示:(多选题) A、 有道为德 B、 得道多助 C、 居安思危 D、 得民心者得天下 6、“上工”的标准是:(单选题) A、 防患未然 B、 起死回生 C、 妙手回春 D、 悬壶济世 7、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最有效的是保证人体血液通畅,最重要的几个方面是:(多选题) A、 血液粘稠度 B、 管壁光滑 C、 血液流速 D、 动力充足 8、“先安未受邪之地” 的提出者是:(单选题) A、 东汉张仲景 B、 晋代葛洪 C、 唐代孙思邈 D、 清代叶天士 9、“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 的提出者是:(单选题) A、 东汉张仲景 B、 晋代葛洪 C、 唐代孙思邈 D、 清代叶天士 10、“养生以不伤为本,积伤至尽则早亡” 的提出者是:(单选题) A、 东汉张仲景 B、 晋代葛洪 C、 唐代孙思邈 D、 清代叶天士 11、唐代孙思邈对医药学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将人体与疾病关系状态描述为:(多选题) A、 未病 B、 欲病 C、 已病 D、 病后 12、中医里程碑式标志:(多选题) A、 秦汉黄帝内经 B、 东汉伤寒杂病论 C、 金元四大家 D、 明清温病学派 13、世界上最早发现传染病的是:(单选题) A、 秦汉黄帝内经 B、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 东汉神农本草经 D、 明吴又可瘟疫论 14、“亚健康”表现为:(单选题) A、 有感觉没指标 B、 没感觉有指标 C、 有感觉有指标 D、 无感觉无指标 15、“亚临床” 表现为:(单选题) A、 有感觉没指标 B、 没感觉有指标 C、 有感觉有指标 D、 无感觉无指标 16、中医将有传染的病因称之为:(单选题) A、 六淫 B、 七情 C、 继发病因 D、 戾气 11-1 1、天之大德是(单选题) A、 好生 B、 载物 C、 时序 D、 明亮 11-2 1、“仁者寿”的提出是由:(单选题) A、 管子 B、 老子 C、 孔子 D、 庄子 11-3 1、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是:(单选题) A、 孙思邈大医精诚 B、 陈实功五戒十要 C、 龚廷贤医家十要 D、 喻昌医门法律 第十一讲 1、“德”字左边的“彳”形符号表示( )(单选题) A、 道路或行动 B、 目不斜视 C、 行为端正 D、 眼睛 2、在中国历史传说中能配得上“皇”“帝”之称需具备( )(单选题) A、 大德 B、 财力 C、 武力 D、 血缘 3、“仁者寿”是强调与寿命相关的是:(单选题) A、 品德 B、 性格 C、 情绪 D、 引导 4、黄帝内经四种养生层次,其中能够“把握阴阳、独立守神”的是:(单选题) A、 真人 B、 至人 C、 圣人 D、 贤人 5、黄帝内经四种养生层次,其中能够“合同于天、淳德全道”的是:(单选题) A、 真人 B、 至人 C、 圣人 D、 贤人 6、黄帝内经四种养生层次,其中能够“处天地之和,从八方之理,无恚嗔之心”的是:(单选题) A、 真人 B、 至人 C、 圣人 D、 贤人 7、黄帝内经四种养生层次,其中能够“学上古合同于道”的是:(单选题) A、 真人 B、 至人 C、 圣人 D、 贤人 8、“圣人”的标准:(多选题) A、 创造规律 B、 发现规律 C、 总结规律 D、 遵守规律 9、黄帝内经中能够“把握阴阳、独立守神”是指:(多选题) A、 掌握规律 B、 不受干扰 C、 无所作为 D、 内守精神 10、“德”做为中国医学调整内心平衡的手段,得到的是:(多选题) A、 寿命延长 B、 成就感强 C、 安全感强 D、 心里愉悦 11、我国的医德规范、医德教育的书籍有:(多选题) A、 孙思邈大医精诚 B、 陈实功五戒十要 C、 龚廷贤医家十要 D、 喻昌医门法律 12-1 1、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单选题) A、 人体自身整体统一 B、 大自然整体统一 C、 五脏与六腑整体统一 D、 人整体与自然整体协调统一 12-2 1、中医诊断手段包括(多选题) A、 望诊 B、 闻诊 C、 问诊 D、 切诊 12-3 1、中医施治依据是(单选题) A、 证 B、 症 C、 病 D、 脉 第十二讲 1、与肺相表里的脏腑是( )(单选题) A、 大肠 B、 小肠 C、 胆 D、 胃 2、患者肺部喘息,依据脏腑表里关系予以“釜底抽薪”是治在( )(单选题) A、 大肠 B、 小肠 C、 肾 D、 肝 3、中医诊疗抓住病机关键在于把握患者的( )(多选题) A、 病因 B、 病位 C、 病性 D、 病势 4、病机主要是指:(单选题) A、 疾病发生原因 B、 疾病发生部位 C、 疾病发生症状 D、 疾病发生机理 5、中医诊断原则是:(单选题) A、 晨起脉诊 B、 四诊合参 C、 神色形态 D、 辨证施治 6、望诊患者的面色若为白而无华则提示其可能存在 (单选题) A、 气虚 B、 血瘀 C、 血热 D、 阴虚 7、中医望诊要点:(多选题) A、 神 B、 色 C、 形 D、 态 8、中医望诊重点:(单选题) A、 神 B、 色 C、 形 D、 态 9、中医望色要点:(多选题) A、 光泽 B、 含蓄 C、 颜色 D、 形状 10、中医望舌包括:(多选题) A、 舌体 B、 舌苔 C、 味蕾 D、 咽喉 11、中医问诊包括:(多选题) A、 声音 B、 气味 C、 皮肤 D、 脏腑 12、脉诊中“轻取既得,重按则无”是形容(单选题) A、 浮脉 B、 滑脉 C、 芤脉 D、 弦脉 13、脉诊中“腹大中空,如按葱管”是形容(单选题) A、 浮脉 B、 滑脉 C、 芤脉 D、 弦脉 14、脉诊中“往来流利,如盘走珠”是形容(单选题) A、 浮脉 B、 滑脉 C、 芤脉 D、 弦脉 15、中医“证”的概念是 (单选题) A、 疾病的名称 B、 疾病的症状 C、 疾病的体征 D、 疾病某阶段的病理概括 16、咳嗽可以吐黄痰,也可以吐白痰。治疗需要 (单选题) A、 同病异治 B、 异病同治 C、 专方治专病 D、 随症加减 17、感冒可以发热为主,也可以恶寒为主。治疗需要 (单选题) A、 同病异治 B、 异病同治 C、 专方治专病 D、 随症加减 18、肝气不舒可以引起头痛,也可以心烦易怒,调理需要 (单选题) A、 同病异治 B、 异病同治 C、 专方治专病 D、 随症加减 第十三讲 1、“以平为期”,“平”是指“阴阳”的 (单选题) A、 动态平衡 B、 绝对平衡 C、 阳多阴少 D、 阴多阳少 2、怕冷恶寒的病机一般是:(多选题) A、 阳虚 B、 阴盛 C、 阳盛 D、 阴虚 3、贪凉发热的病机一般是:(多选题) A、 阳虚 B、 阴盛 C、 阳盛 D、 阴虚 4、根据中医理论,阳虚的治疗应予以 (单选题) A、 温阳 B、 滋阴 C、 清热 D、 除湿 5、虚证是指:(单选题) A、 正气不足 B、 邪气偏甚 C、 阳气多 D、 阴气盛 6、实证是指:(单选题) A、 正气不足 B、 邪气偏甚 C、 阳气多 D、 阴气盛 7、致病因素中忧思气结属于:(单选题) A、 外因 B、 内因 C、 不内外因 D、 继发病因 8、致病因素中饮食不当属于:(单选题) A、 外因 B、 内因 C、 不内外因 D、 继发病因 9、致病因素中运动不当属于:(单选题) A、 外因 B、 内因 C、 不内外因 D、 继发病因 10、致病因素胆囊结石中属于:(单选题) A、 外因 B、 内因 C、 不内外因 D、 继发病因 11、致病因素寒邪入侵中属于:(单选题) A、 外因 B、 内因 C、 不内外因 D、 继发病因 12、五脏气虚最常见于 (多选题) A、 肺 B、 脾 C、 心 D、 肾 13、外因致病包括:(多选题) A、 六气 B、 六淫 C、 七情 D、 戾气 14、继发病因包括:(多选题) A、 饮食 B、 痰饮 C、 淤血 D、 结石 15、“以人为本” 针对生命本体的策略是 (单选题) A、 天人合一 B、 扶正祛邪 C、 辨证施治 D、 三因治宜 16、根据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砭石”之术发源于:(单选题) A、 东方 B、 西方 C、 南方 D、 中央 17、根据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艾灸”之术发源于:(单选题) A、 东方 B、 北方 C、 南方 D、 中央 18、根据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九针”之术发源于:(单选题) A、 东方 B、 北方 C、 南方 D、 中央 19、中医“药食同源”表明中药的 (单选题) A、 安全性 B、 方便性 C、 有效性 D、 经济性 第十四讲 1、下列伏羲对人类的贡献是( )(单选题) A、 驯六畜 B、 尝百草寻可食之物 C、 发明锅灶、碗碟、蒸饭煮粥 D、 钻木取火 2、“神农尝百草”的意义是:(多选题) A、 寻可食之物 B、 区别有毒无毒,教民避就 C、 归纳出食物的四气五味 D、 熟食,以化腥臊 3、以下不属于五果的是 (单选题) A、 枣 B、 李 C、 杏 D、 大豆 4、食物药物的“四气”是指(多选题) A、 寒 B、 热 C、 温 D、 凉 5、酸、苦、甘、辛、咸是用以描述食物的 (单选题) A、 性 B、 味 C、 归经 D、 营养价值 6、中医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脏腑是 (单选题) A、 脾胃 B、 肾 C、 肝胆 D、 肺 7、“脾主运化”,若脾运化水湿功能受限,舌苔则会 (单选题) A、 腻 B、 薄 C、 无苔 D、 干燥 8、“肥甘厚腻”之味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最易滋生 (单选题) A、 痰湿 B、 瘀血 C、 虫积 D、 气滞 BatchDoc 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