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二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句式和翻译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5609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二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句式和翻译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二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句式和翻译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二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句式和翻译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板块二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第三节 句式和翻译考点卷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B月出于东山之上C师不必贤于弟子D而君幸于赵王解析:D项被动句,A、B、C三项为状语后置。答案:D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若属皆且为所虏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解析:A、B、C是被动句,D是判断句。答案:D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而君幸于赵王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C请罪于母,母不许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解析:A、B、D都是被动句,C项是状语后置。答案:C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昔人云:将以有为也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齐谐者,志怪者也解析:A、B、C三项都是省略句,分别在两个“以”和“与”后省略了代词“之”,D项是判断句。答案:D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大王来何操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夫晋,何厌之有解析:A项, 被动句。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答案:A6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之二虫又何知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歌以赠之D得复见将军于此解析: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D项是状语后置。答案:D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B因击沛公于坐C以勇气闻于诸侯D夫晋,何厌之有解析: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D项是宾语前置。答案:D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大王来何操B本图宦达C钩党之捕遍于天下D而今安在哉解析:A、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B项是判断句。答案:B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B此小大之辩也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D皆我有也解析:A、B、C三项都是判断句,D项是被动句。答案:D10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客有吹洞箫者B赵尝五战于秦C夜则以兵围所寓舍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解析:A、C、D三项都是定语后置,B项是状语后置。答案:B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游于江潭B赵尝五战于秦C灭六国者六国也D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解析:A、B、D都是状语后置,C项是判断句。答案:C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楚人有涉江者B居域中之大C使不辱于诸侯D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解析:A、B、D三项为定语后置,C项为被动句。答案:C1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客何为者B若属皆且为所虏C大王来何操D沛公安在解析:A、C、D三项为宾语前置,B项为被动句。答案:B1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D洎牧以谗诛解析:B、C、D三项均为被动句,A项为判断句。答案:A15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考察邻国的政治,我不如他们那样用心。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曾经整天地思考,还不如在极短的时间内学到的东西多。C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学习知识有先后的差别,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仅仅是这样罢了。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解析:A项正确翻译应该是:考察邻国的政治,并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答案:A16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我怀着乌鸟反哺的私情,请求陛下允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B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讨厌的时候呢?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他。D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不如六国了。解析:B项,何厌之有:有什么满足的时候答案:B17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坚强,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D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像个女孩子呀?解析:B项,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答案:B18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戍边士卒一声呐喊,函谷关攻占了,楚国人放了一把火,可怜阿房宫变成了焦土。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里难道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C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我的儿子,好久没见到你的身影,为什么竟然天天默默坐在这里,像个女孩子呀?D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借以纵目游观,舒展胸怀,足够用来尽情享受那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解析:A项,“函谷举”被动句式没有译出,“可怜”翻译错误。B项,“曹操围困周瑜”翻译错误。C项,“儿子”“竟然”翻译错误。答案:D19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因此,学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B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他们贿赂秦国吗?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各诸侯国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各诸侯国就越急迫。D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终也在五国灭亡后灭亡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把土地送给秦国而不帮助五国。解析:D项,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终也在五国灭亡后灭亡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亲附秦国而不帮助五国。答案:D20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了吧!B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它,所以叫它染溪。C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善于借鉴万物。D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这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他呢?解析:C项,善鉴万类:映照万物答案:C21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资财,以送其行。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来送他启程。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人是谁?C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在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候,就一起喊叫着追赶他。D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那人;现在事情紧急,幸亏他来告诉我。解析:D项,臣活之:我救了他答案:D2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译文:_答案: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译文:_答案: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变化,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会停止。2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译文:_答案:虽然我曾与仲卿有约定,(但是看来)与他相会永远没有机会了。(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译文:_答案:乘上骏马快跑,来吧,我引导做前驱带路!2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译文:_答案:秦统治者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眷念着自己的家。(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译文:_答案: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2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译文:_答案: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形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2)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译文:_答案:我濒临死亡的情况,不知有多少次了!2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译文:_答案: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译文:_答案: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民众;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当深切警惕的事。2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译文:_答案: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2)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译文:_答案: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2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译文:_答案:我(曾)派人观察他上方的云气,都呈现出龙虎的形状,五彩斑斓。(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_答案: (我)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的发生。2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译文:_答案: (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2)君于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文:_答案: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3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文:_答案: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呢?(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译文:_答案: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3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译文:_答案: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2)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译文:_答案:因此,痛苦之情在肠中整天转来转去,平日在家往往恍惚迷离,若有所失,出门常常不知要到何处去。3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译文:_答案:如今少卿竟教我推贤进士,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译文:_答案: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综合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正襟危坐危:危险的B方其破荆州 方:当C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D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解析:A项,危:端正,正直。答案:A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举匏尊以相属挟飞仙以遨游解析:A项,之:结构助词,的;B项,于:介词,在;C项,语气助词,等同于“吗”/介词,比;D项,以:连词,来。答案:C3与“何为其然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B而今安在哉C舳舻千里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解析:A项,判断句;B项,与“何为其然也”均为宾语前置;C项,省略句;D项,被动句。答案:B4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侣鱼虾而友麋鹿 B寄蜉蝣于天地D羡长江之无穷 D托遗响于悲风解析:此题考查词类活用。A项,侣:以为侣,意动用法,其他三项都没有活用现象。答案:A5对上段文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B选文的抒情议论都与江上风景和赤壁之战的故事有关。C这一段,作者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由遥想昔日英雄转入对自身境遇的悲叹。D作者善于借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与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解析:A项,错在“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作者的用意恰恰相反。答案:A二、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68题。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6对下列两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不同。B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相同。解析:句的第一个“之”是代词,第二个是助词“的”。句的第一个“而”表示转折关系,第二个表示顺承关系。答案:B7对上面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们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解析:“同情”一词不当,显而易见同情“秦的灭亡”是错误的。答案:C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译文:_答案: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文:_答案: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以他为鉴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4题。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人未尝赂秦未尝:不曾B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不免:免不了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是故:因此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革灭:割占解析:D项,“革灭”是“消灭”的意思。答案:D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用法上相同的两项是()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解析:“日”“月”“下”都是名词作状语,“礼”是名词作动词,“礼待”;“小”“大”是形容词作名词。答案:BC11对下面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其之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B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D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解析:两个“其”分别代“他们”和“赵国”;两个“之”,第一个是代词,代“秦军”,第二个是助词。答案:C12找出与“赵尝五战于秦”句式不同的一项()A齐人勿附于秦B今日之事何如C具告以事D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解析:A、C、D三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B项是宾语前置。答案:B13对上面四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B作者申明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解析:作者在文中想表达的是,齐、燕、赵虽然没有贿赂秦国,但在基本国策上有失误,齐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燕是“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是“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C项表达错误。答案:C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译文:_答案:因此燕国虽然是小国,却最后灭亡,这是善于用兵的结果。(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译文:_答案:等到李牧由于谗言而被杀,邯郸才成为秦国的郡邑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15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睢园绿竹睢园:西汉梁孝王在睢水旁修建的竹园B气凌彭泽之樽彭泽:指陶渊明,他做过彭泽县令C邺水朱华朱华:曹丕诗中有“朱华昌绿池”的句子D光照临川之笔临川之笔:指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解析:C项中“曹丕”应为“曹植”。答案:C16指出下面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A爽籁发而清风生B控蛮荆而引瓯越C天柱高而北辰远D蟹六跪而二螯解析:A项中“而”表示承接,连词。B、C、D三项中“而”均表示并列,连词。答案:A17下列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解析:D项,虚实结合。答案:D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译文:_答案: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译文:_答案: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阳的水边。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1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擢:提拔B但以刘日薄西山 但:但是C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希冀:希望、企图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拳拳,形容感情恳切解析:B项,但:只,只不过。答案:B20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但以刘日薄西山A圣朝以孝治天下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D谨拜表以闻解析:A项,介词,用;B项,介词,凭借;C项和例句都是介词,因为;D项,连词,来,用来。答案:C21下面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劝谏武帝推行孝道。B作者说自己出仕蜀是图宦达,不矜名节,其用意在于打消武帝的疑虑。C段尾再次以祖母病笃,来说明自己确实不能远离出仕。D本段通过叙事,表达了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解析:A项,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是孝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合情合理合法。答案:A2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译文:_答案:我想圣明的朝代是以孝治天下的。(2)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译文:_答案:恩惠优厚,我怎么敢徘徊不前,另有非分的企求呢?六、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2326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2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或因寄所托因:因为B虽趣舍万殊 殊:不同C临文嗟悼 临:面对D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解析:因,依、随着。答案:A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楚人伐宋以救郑C孙膑以此名显天下D皆以美于徐公解析:A项,用,介词;B项,来,表目的,连词;C项,因为,介词;D项,认为,动词。答案:C25下列对选段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引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流行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D文章的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语作结,有无穷逸趣。解析:D项,“旷达的话语作结”错。答案:D2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_答案: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译文:_答案:原先高兴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