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1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5452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1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1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1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1、 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计48分)1.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说,中国有一种思想,它“尊崇老年人,轻视年轻人;尊崇过去,轻视现在;尊崇权威,轻视变革;从而使它成为保持各方面现状的极好的工具”。下列思想最符合以上材料的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C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D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2.“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秋为死而棺之,冬为痛而丧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上述内容()A出自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B阐释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的观点C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强调了要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的本性 3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他()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改造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宗教化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4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5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6齐民要术中“染潢及治书之法”条目中记载黄柏墨汁、硫磺等浸染熏蒸纸张以防止蛀虫或腐朽的方法等内容。这说明() A造纸术有了很大进步 B木材是主要造纸材料 C纸的使用已经很普遍 D重视纸的使用和保护 7安提丰(公元前426年公元前373年)认为:“自然给予一切人以应有的补偿,这是人人都看得到的:所有的人也有能力获得这种补偿。在这些方面不可能像区分希腊人还是野蛮人一样作出区分,我们大家都用嘴和鼻子呼吸,用手拿吃的东西。”这主要体现了()A“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主张 B对人人平等的肯定C坚决捍卫自然规律与法则D对人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视8“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统治 D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9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们都是怀疑者,他们批评从古代以来认为天经地义的道理,他们都有监视的目光。”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应是()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不轻易接受各种教条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古代以来各种定律及学说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各种宗教仪式,尤其是天主教的教规 D倾向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民族主义,反对君主政体10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B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C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11.2016年为农历猴年,古人认为,猴子有善变多计、狡猾伪善的天性,与古时候诸侯性质很相近,古时候诸侯们各据一方,个个多计谋善变,狡猾欺诈,所以当初形容他们像猴子的王一样,因而诸侯的“侯”字是将“猴”的犬去除,代表人而成“侯”,由此可见()A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B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12.中外艺术作品常有许多相同之处,以下两幅作品的共同点是( ) 郑板桥墨竹图 凡高星空A. 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 B. 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C. 注重写意,抒发个人情感 D. 大胆创新,开拓绘画艺术的新流派13.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种文学流派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画派14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15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国力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新文化运动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B. 维新运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C.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D. 十月革命后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16“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A提出了资政新篇 B主张中体西用C主张君主立宪制 D主张民主共和制17“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周不诉之科学法则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无知妄为之风息焉。”(陈独秀敬告青年)这反映了陈独秀号召人们坚持()A民主原则B科学精神 C文学革命D共和原则18近代某思想家在其言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该思想家的观点是()A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完全照搬西方文化 B认为中西方文化各有各自独特的体用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主张中体西用 D认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被人们所认可19孙中山选集中写道:“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A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 B法制建设与废除专制问题C革命动力与奋斗目标问题 D民主权利与革命价值问题20. 学生探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时,搜集到下面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在英国时,读到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对形成三民主义思想影响巨大。 材料二 1902年9月15日,梁启超在日本出版的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对马克思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称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的泰斗。结合所学知识,他们得出下面结论,这一时期 甲同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已得到广泛传播乙同学:孙中山与马克思主义者已无本质区别丙同学:当时国内尚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你认为( )A. 结论都正确B. 只有一个是正确的C. 结论都错误D. 只有一个是错误的 21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A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B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C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D英国的纺织业走向衰落 22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23“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在社会生产力和基本社会制度两方面都有直接而丰富的成果。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日心说 B相对论 C经典力学 D进化论2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材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A美国丧失霸主地位 B打破了美国单极世界C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D实践了“科教兴国”战略二、 非选择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计52分) 25(25分)幸福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我们寻找的最好东西,也是完满的目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某中学学生探究小组收集和整理了表中的内容。请你根据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 中国 西方古代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近代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请回答:(1)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幸福观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2)依据材料说明近代中西方幸福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12分)(3)根据材料,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1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提取材料观点,并结合宋代的相关史实从思想、文学、艺术、科技方面进行论证。(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或者信息展开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27(15分)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下起步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材料二 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材料三 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成为当时清政府最佳选择的优势所在。(4分)(2)19世纪晚期,马建忠对于西方的认识已经有所深化,请根据材料二加以说明。(4分)(3)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如何冲击“中体西用”宗旨的。(7分)大庆铁人中学20152016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卷历史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BCCCCDBBACAC131415161718192021222324BBCCBBABCACC25(1)共同之处:注重精神满足(或答忽视物质追求);(2分)重视道德修养。(2分)原因: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答对两点得4分)(2)中国:从追求个体、家族的幸福到追求国家民族的富强、个性解放。(2分)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国家和个人都陷入生存的危机。(2分)(或答:民族危机严重)。经济:封闭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2分)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更多人要求个性解放。(2分)西方:从追求精神的满足到追求物质享受。(2分)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2分)经济:工业革命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2分)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享乐思想流行。(2分)(3)因素:社会幸福观的形成受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引导。(能贴近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26.观点: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2分)思想: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艺术:书法出现四大家,追求个性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文人画,注重意境;民间风情作品清明上河图。科技: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以上每点2分,角度全面,总分10分)27(1)“中体西用”思想一方面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宗旨,适应了清政府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谋求国家富强,直面内忧外患的严峻现实。(4分)(2)承认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认为西学也有本末之分;西方以制度文化为本,科技工商为末。(4分,答出两点即可)(3)洋务运动的实践中,大办工业、教育、军事事业,客观上冲击了“中体西用”思想;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君主专制,“中体”受到冲击;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抛弃“中体”;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全盘否定“中体”。(7分,答出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