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项目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315438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5.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项目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水利项目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水利项目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 解决 水利项目的监控系统 海康威视水利视频监控 系统解决方案 . . 目 录 第 1 章 概述 .1 1.1 应用背景 .1 1.2 需求分析 .1 1.3 设计目标 .2 1.4 设计原则 .3 1.5 设计标准 .4 第 2 章 系统总体设计 .6 2.1 设计思路 .6 2.2 系统架构 .6 2.3 系统功能 .7 2.4 系统特点 .9 2.4.1 采用高清监控技术 .9 2.4.2 采用智能分析技术 .10 第 3 章 前端系统设计 .12 3.1 前端概述 .12 3.2 视频监控系统 .12 3.2.1 前端摄像机 .13 3.2.2 前端视频处理单元 .17 3.2.3 传输线缆 .20 3.2.4 智能视频分析 .22 3.3 音频系统 .26 3.3.1 广播子系统 .26 3.3.2 语音对讲子系统 .26 3.4 安全防范系统 .26 3.4.1 埋地泄漏电缆 .26 . . 3.4.2 红外双鉴 .28 3.5 火灾报警系统 .29 3.6 门禁系统 .30 第 4 章 监控中心设计 .32 4.1 总体设计 .32 4.2 硬件设备组成 .32 4.2.1 服务器 .33 4.2.2 客户端 .34 4.2.3 存储设备 .35 4.2.4 解码设备 .36 4.2.5 大屏显示系统 .38 4.2.6 网络交换机 .42 4.2.7 防火墙 .43 第 5 章 传输网络设计 .46 5.1 有线传输 .46 5.2 3G 无线传输 .46 5.3 VPN 虚拟专网 .48 5.4 数字微波传输 .48 第 6 章 平台软件设计 .51 6.1 平台总体架构 .51 6.1.1 基础平台层 .52 6.1.2 平台服务层 .52 6.1.3 业务层 .52 6.1.4 应用层 .52 6.2 平台关键技术 .52 6.2.1 中间件技术 .53 6.2.2 构架/构件技术 .53 . . 6.2.3 工作流技术 .53 6.2.4 XML 和 Web Services 技术 .54 6.3 平台模块 .54 6.4 平台功能 .55 6.4.1 通用业务功能 .55 6.4.2 基础管理功能 .60 6.4.3 扩展业务功能 .64 6.5 平台运行环境 .66 6.5.1 硬件环境 .66 6.5.2 软件环境 .66 6.6 平台性能指标 .67 附录:设备参数 .68 . . 第 1 章 概述 1.1 应用背景 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 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 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 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 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 分割的保障系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 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 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十二五”时期,是强化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推进 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强防灾减灾工 作、提高洪涝干旱灾害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的关键时期。“十二五” 时期,防汛 抗旱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尊重规律、人水和谐,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群防群控,坚持 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本治标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加快构建与全 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确保大 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和一 般中小型水库安全,全力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 态用水需求,最大程度地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 保障。 1.2 需求分析 虽然近年来水利工程的监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整体水平与面临的形势 . . 和任务相比,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1) 一些小型水利设施如水库等,安全监管不到位。除少部分配有水位、雨量 测量装置外,大多数小型水库无任何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多数中型水库安 全监测仍采用人工观测,尚未建成自动化监测系统,难以确保在恶劣条件 下数据采集的及时可靠。已建成的监测设施中,存在设备过时,精度差, 可靠性低等问题。如监控摄像头仍采用低分辨率的模拟摄像机,对现场情 况采集不够精确。 (2) 对于重要的水域缺乏统一的管理监控,尤其是一些跨区域河流,监控系统 各自独立,达不到有效监控的目的。 (3) 一些水利设施的闸门、泄洪道、泄洪洞等,常年处于无人值守状态,需要 设置监控点,保证其安全。 (4) 部署的水文监测设施,仅仅只能提供数据信息,发生情况时,缺乏对现场 直观的了解。 (5) 部分水利设施地处偏僻,在白天无人和夜晚的时候,需要对其周边进行监 控,防止人为的破坏。 (6) 视频监控以“被动监控”为主,需要值班人员时刻监控,大多数时间只适 用于事件追溯的视频查阅,不能在发生险情的第一时间发生报警,以便相 关人员采取对应措施。 1.3 设计目标 针对水利的监控需求,我们将设计一套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实现以 下目标: (1) 能够对水利工程重要区域进行实时监控,监控录像能够长时间保存,并且 重要录像进行备份; (2) 实现多级平台级联,上级平台能够对下级平台及所辖监控点进行管理,能 够调阅所有录像; (3) 采用智能视频设备,能够实现智能主动监控; (4) 能够对水利工程及水域的水位状况、潮位状况、闸门开启度等进行实时准 . . 确的监控,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发生报警并联动相关系统; (5) 整合水利工程内门禁、安全防范、火灾报警等系统,实现集中监控的目的; (6) 对水利工程管理场所的人员、车辆进行管理,对进出水利工程内各操作、 管理室的人员进行管理。 1.4 设计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水利视频监控系统,必须是 高性能、可扩展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以便支持今后不断更新和升级的需要, 从而保护投资。同时本方案以满足实际应用为出发点,设计时主要遵循以下原 则: 可靠性 系统可靠性是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石,只有可靠的系统,才能发挥有效 的作用。本方案从系统设计理念到系统架构的设计,再到产品选型,都将持续 秉承系统可靠性原则,均采用成熟的技术,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较强的容错能 力、良好的恢复能力及防雷抗强电干扰能力。前端可采用双机热备方式,平台 可采用双网双备方式。同时系统的使用不能影响站内被监控电气设备的正常运 行。 兼容性 部分水利工程已经建设有监控系统,且未达到使用年限,大规模更换并不 现实。本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对原系统的利旧,保护原有投资,最大程度地降低 系统造价和安装成本。 先进性 在投资费用许可的情况下,系统采用当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一方面能反 映系统所具有的先进水平,包括先进的传输技术、图像编码压缩技术、视频智 能分析技术、存储技术、控制技术,另一方面使系统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设 备选型与技术发展相吻合,能保障系统的技术寿命及后期升级的可延续性。 扩展性 . . 系统应充分考虑扩展性,采用标准化设计,严格遵循相关技术的国际、国 内和行业标准,确保系统之间的透明性和互通互联,并充分考虑与其它系统的 连接;在设计和设备选型时,科学预测未来扩容需求,进行余量设计,设备采 用模块化结构,便于系统扩容、升级。系统加入新建水利时,只需配置前端系 统设备、建立和上级调度的连接,在管理平台做相应配置即可,软硬件无须做 大的改动。 易管理性、易维护性 系统采用全中文、图形化软件实现整个监控系统管理与维护,人机对话界 面清晰、简洁、友好,操控简便、灵活,便于监控和配置;采用稳定易用的硬 件和软件,完全不需借助任何专用维护工具,既降低了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 识的培训费用,又节省了日常频繁地维护费用。 安全性 综合考虑设备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在前端采用完善的安全措施以 保障前端设备的物理安全和应用安全,在前端与监控中心之间必须保障通信安 全,采取可靠手段杜绝对前端设备的非法访问、入侵或攻击行为。数据采取前 端分布存储、监控中心集中存储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的访问采用严格的 用户权限控制,并做好异常快速应急响应和日志记录。 1.5 设计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行业标准 (GA70-9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367-2001)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J115-87) 入侵报警子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75-2000)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1-2000 )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GB/T6995)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YD/T 980-199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 . 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 (GB10408.1-89)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12663-90 ) 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 (GB/T16677-1996 ) 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 (GB3659-83)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B7401-1987 )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 (GB/T 17963)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GA 216.11999)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8566-88)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 入侵报警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5-94) 入侵报警子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入侵报警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入侵报警子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水利信息网命名及 IP 地址分配规定 (SL307) . . 第 2 章 系统总体设计 2.1 设计思路 随着视频监控进入高清时代,模拟摄像机已无法满足水利视频监控的需求, 高清摄像机的应用不但满足了细节监控(设备状态、表盘刻度)的需求,还为 设备的智能状态分析提供了精确的视频源。 采用智能分析设备对各种行为进行分析并执行各种预案,变“被动监控” 为“主动监控”。智能分析设备除了能进行行为分析外,还具有车牌识别功能, 对进出水利工程的车辆进行管理。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系统的整合是发展的必然。 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监测、控制、管理手段,以视频监控系统 为核心,同时把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等系统整合进来,并把各系统有限 关联起来配置成预案,增加系统的高效性,实现集中控制的目的。 2.2 系统架构 水利视频监控系统由各级监控中心和前端监控站组成。在省级、市级、县 (市、区)级水利主管部门和防汛指挥中心,以及省属流域管理部门、省级水 利枢纽分别设置监控中心,在前端水域和水利工程管理等单位设置监控站。监 控中心和监控站通过传输网络连接,构成一个多级联网的视频监控系统。 . . 前端监控站作为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第一线,负责对视频图像的采集、编 码、传输以及报警信号的采集。 县市监控中心、省属流域及省级水利枢纽监控中心负责对所辖区域内前端 监控点视频图像、报警信号的汇聚,并转发给相关单位及上级部门,同时对重 要的录像和报警进行备份。中心有权对前端系统实施管理、控制,能够调阅前 端录像、控制摄像机云台操作等。大屏显示系统能够对前端采集的图像解码上 墙,以轮巡、拼接等方式呈现。 省级监控中心对视频监控系统内所有下级中心和前端监控站进行监管,能 够调阅系统内所有监控点的录像和备份的重要录像,并通过流媒体转发给相关 权限人员。平台预留有通信接口,用于和上级平台的对接。 2.3 系统功能 水利视频监控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1) 实时视频监控 通过客户端和浏览器可以实时掌握水利工程现场的一切情况,对所辖区域 . . 的任一摄像机进行控制,实现遥控云台的上/下/左/右和镜头的变倍/ 聚焦,并对 摄像机的预置位和巡航进行设置控制应具有唯一性和权限性,同一时间只允许 一个高权限用户操作。 2) 智能视频分析 通过智能视频设备,支持穿越警戒面检测、进入离开入侵区域检测、物体 快速移动检测、大型物体落水检测、水面漂浮物检测、徘徊检测、人物聚集检 测等应用。针对监视目标进行实时检测并按照用户设置的预案触发报警,发生 入侵行为后,系统能对非法目标实现移动跟踪。除了行为分析外,系统还可通 过智能车牌识别功能对水利工程的来访车辆进行识别,已登记车辆自动开启门 禁放行,未登记车辆联动报警并抓拍记录。 3) 第三方系统整合 水利工程在建设时及投运后,会陆续部署一些系统,比如门禁、安全防范、 火灾报警等系统,这些系统大都独立运行,给管理维护带来了不便。为了实现 智能化控制,需要把第三方系统整合至水利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远程控制功能, 并制定联动预案,可以有效提高系统高效性,实现智能化。 4) 预案系统 通过现场设备和平台软件对各子系统进行关联,制定联动预案:当安全防 范或火灾报警设备被触发时,有预置功能的摄像机还能自动转到预置点,按需 设置联动录像功能,同时联动灯光装置,对目标位进行照明;预设的报警能弹 出窗口,并配合电子地图显示。 5) 语音功能 客户端主要有语音对讲和语音广播功能:通过语音对讲,上级管理部门和 水利工程工作人员可以进行沟通;通过语音广播,工作人员可对现场工作进行 指导,对非法闯入人员进行警告。 6) 电子地图 支持 JPEG、BMP 格式位图的导入和显示,可导入水利工程的平面图,在 平面图上添加关联设备,并在电子地图上实现远程设备控制,报警图标闪烁等 功能。 . . 7) 录像回放 对监控视频进行实时存储,记录告警前后的现场情况,记录水利工程内设 备操作、事故检修过程;通过网络调用回放录像,提供事故发生时的资料,为 事故分析和事故处理提供帮助,并为事故处理和标准化作业教学提供宝贵的资 料。 8) 远程配置维护 系统提供远程访问功能,管理员不必到达设备现场,就可修改设备的各项 参数,实现校时、重新启动、修改参数、软件升级、远程维护等功能,提高的 设备维护效率。 9) B/S 方式访问 MIS 用户通过 B/S(Brower/Server)方式访问系统, B/S 方式采用标准的 HTTP 协议,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完全能融合在系统现有网络中。通 过标准的 IE 浏览器,相关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可根据不同的权限对系统进行配置 及监控,操作界面全部为中文可视化界面,使用非常方便。 2.4 系统特点 2.4.1 采用高清监控技术 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功能是记录事件的经过,在更多关键细节上做 的还不够。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高速发展,用户对于视频监控产品的要求也在 不断提高,“让我们看得更清楚”是许多用户提出的一个非常迫切的需求。在 视频监控产品经历了模拟时代、数字时代、网络时代的发展后,现在已经逐步 走入了高清时代,高清监控已成为未来安防行业主要发展技术之一。 关于“高清”的定义,最早来源于数字电视领域,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 会提出了高清电视(HDTV)标准,分辨率需达到 720p 以上。安防行业内部对 于高清没有成文的标准,模拟摄像机超过 480 线就宣称为高清,经数字编码后 分辨率可以达到 D1 或 4CIF;当网络摄像机出现后,分辨率满足 720p 才能称为 高清。完整的高清方案需要前端、平台、传输、存储、浏览、显示等各环节都 满足高清标准。 . . 通过下图可以看到 CIF、 4CIF、720P、UXGA 的分辨率比较,可以清楚看 到高清摄像机(720P 、UXGA )的分辨率远大于标清摄像机(4CIF ),分辨率 的不同带来了清晰度的差异。 通过上面的图例,高清视频监控相比标清视频监控具有明显的技术和应用 优势: 图像清晰度更高,在水利工程的一些重要监控点(重要仪表的监视) , 应采用高清摄像机可以获取高清晰度的监控画面,能更清楚地呈现仪表 读数。 高清监控技术的采用,使场景覆盖范围更广,减少单位面积监控点的数 量,可以提高监控效能,减少设备投资。 使细节更清晰,大大提高智能视频分析的精度,有利于图像识别和智能 视频分析的应用。 2.4.2 采用智能分析技术 水利工程一般面积大、监控范围广,所需摄像头数量多,单凭少量显示屏 和几个值班人员,是难以兼顾的。传统 DVR 的主要作用是事后调查回放,往 . . 往都是事故发生后,才去查阅相应的视频,仅仅作为案件的回顾。而不能防患 于未然,在事件发生时就及时发现并进行控制,从而减少误操作,预防人身伤 亡事故。 众多摄像机采集的视频信息量大、无效视频信息多,通过智能视频分析过 滤功能可减少无用视频信息,将大量无用信息过滤在前端,制定分析策略后将 有价值的视频信息提取并存放到上级平台。早期的视频移动探测技术(VMD)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仅仅具备移动探测功能,在目标跟踪、 分类、识别等方面功能较弱,还会产生大量误报。由于 VMD 技术的缺陷,就 产生了基于背景建模和目标追踪技术的智能视频分析(IVS)技术, 这里的 IVS 技术是个泛指以示与 VMD 技术的区别。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与传统的监控系统相比,具有更优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海康威视智能视频服务器可以对多种行为进行视频分析,它能够识别不同的运 动物体,能够实现全天候工作,大大减轻平台值班人员的工作强度,发现监控 画面中的异常情况,并能够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和提供有用信息,提 高报警处理的及时性,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协助安全人员处理危机,并最大限 度地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 . . 第 3 章 前端系统设计 3.1 前端概述 前端系统主要由视频监控系统、音频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报警系统、 网络设备等组成,实现对自然水域和水利工程现场视音频及各种入侵报警、火 灾报警信息采集、处理、监控等功能。 视频监控系统包括常规视频监控及智能视频分析。音频系统包括监听、广 播及语音对讲。安全防范、火灾报警等子系统通过前端视频处理单元进行接入。 前端系统拓扑图 3.2 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主要负责对水利工程重要区域的视频监视,同时能与其它子 系统进行报警联动,满足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要求。除了常规视频监控外,本 方案还采用智能视频分析,以此提高系统的实用价值。 . . 3.2.1 前端摄像机 3.2.1.1 主要监控点分布 堤防大坝 大坝是调控水资源时空分布、优化水资源配置的重要工程措施,也是江河防 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坝安全监测是人们了解大坝运行状态和安全状况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它 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大坝安全状况及其发展态势,是一个包括由获取各种环境、水 文、结构、安全信息到经过识别、计算、判断等步骤,最终给出一个大坝安全程 度的全过程。视频监控系统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议在大坝坝顶、周边路面及附近水域部署监控点位,对大坝老化、建筑 材料变质开裂、侵蚀和风化情况,以及洪水水位、坝体渗漏等实施全方位的监 控。 水闸 . . 水闸是一种利用闸门挡水和泄水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关闭闸门,可以拦 洪、挡潮、蓄水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上游取水或通航的需要。开启闸门,可 以泄洪、排涝、冲沙、取水或根据下游用水的需要调节流量。 建议在水闸部署监控点位,负责对闸门开启度、洪水流量、泄洪道情况等 进行实时监控,保障水闸的安全稳定运行。 水 位 尺 水位尺,是在江、河、湖泊或其他水体的指定地点测定水面高程的装置, . . 监控摄像机要能在远距离清楚地观测到水位尺的刻度。 水 泵 机 组 水泵机组包括水泵、动力机(电动机和内燃机等)和传动设备。它是泵站工 程的主要设备,又称为主机组。泵站的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和泵站中的各种建 筑物都是为主机组的运行和维护服务的。 水泵机组作为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部署监控点位,对其运行 状况、日常维护维修过程、人员入侵等实施监控、 避 风 港 . . 在沿海地区,当台风来临时,所有渔船都要返回避风港躲避台风。如此多 的渔船停泊,对于避风港的管理和安全监管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避风港部署 监控点,能够实时掌握港内渔船的停靠、出港、回港情况,为港务调度、安全 监管提供依据。 3.2.1.2 摄像机选型 前端摄像机的监控范围大小、视频采集质量将影响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质 量,应结合水利工程实际环境选择合适的产品和技术方法,保障视频监控的效 果,我们在选择摄像机时可参考以下原则: 对于室外监控点,如大坝坝顶、避风港、水闸泵站建筑主体等,由于其 监控范围大,视野要求广,建议采用高清智能高速球机。高清高速的特点, 既保证了全景的监控,也不会造成细节的遗漏。 水利工程的控制室及管理中心安装着重要的仪器设备,这些设备一般要 求 24 小时运行,且造价昂贵。为了保证机器设备正常的运行和安全防盗防 破坏,建议采用红外枪机配合云台的方式对其实施监控,对于一些室内面 积较大的场所,可采用红外中速智能球机,以保证视频监控的全方位无死 角。 对水文观测设施、分滞洪区爆破点等进行监控可采用高清变焦摄像机配 合云台的方式。 对于闸门、水泵的出水口等固定对象进行监视可采用固定枪机。 大门、走廊及电梯等场所监控可采用固定红外枪机,具备红外夜视功能, 满足全天候 24 小时监控的需要。 模拟摄像机的清晰度应达到 540 线以上,网络标清有效像素达 752*582,网络高清有效像素达 720p 以上。 摄像机变焦镜头的最大变焦倍率所对应的焦距,应大于监控区域内最远 被监控对象所对应的焦距(应根据监控区域内最远被监控对象所对应的焦 距进行选择) ,且光学变焦大于 18 倍,数字变焦大于 6 倍。 需要夜间摄像的监控点,为保障夜间低照度条件下的清晰度,采用的摄 像机应具有彩转黑、低照度(彩色1.0LUX、黑白0.01LUX )功能。 . . 室外枪机需配置 IP66 等级的室外型防护罩。 室外球机需达到 IP66 防护等级。 网络摄像机应具备开关量输出功能,以控制补光灯开启。 所有 IP 摄像机除了网络口还需具备 BNC 接口,以便接入智能视频服务 器。 3.2.2 前端视频处理单元 3.2.2.1 网络视频方式 对于新建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议采用海康威视 DS-8600N-ST 系列机型,最 大支持 32 路网络视频接入及 8 个 SATA 硬盘接口。 1) 技术介绍 DS-8600N-ST 系列是海康威视自主研发的新一代 NVR(Net Video Recoder) ,它融合了多项专利技术,采用了多项 IT 高新技术,如视音频编解码 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它既可作为 NVR 进行本地独立工作,也可联网组成一个强大的安全防范系统。 除了视频信号,设备可具有开关量接口,支持开关量报警信号的输入、开 关量控制信号的输出。 2) 主要功能 支持 NTP(网络对时)协议、SADP(自动搜索 IP 地址)协议、 SMTP(邮件服务)协议、 NFS(接入 NAS)协议。 可接驳网络摄像机、网络快球和网络视频服务器; 可接驳第三方 (ARECONT、AXIS、Panasonic、PELCO、SAMSUNG、SANYO 、ZA VIO)网络摄像机; 可接驳支持 ONVIF、PSIA 标准的网络摄像机; 支持 IP 通道协议自定义功能 支持 500W 像素高清网络视频的预览、存储与回放; HDMI 与 VGA 输出分辨率最高均可达 1920 x1080p; . . 支持 HDMI、VGA、CVBS 同时输出,支持 HDMI 与 VGA 双操作模式, 可分别进行预览和回放; 支持预览图像与回放图像的电子放大; 采用 HIKVISION 云台控制协议时候,可通过鼠标选定画面任意区域并 进行中心缩放; 支持假日录像和抓图配置; 支持计划抓图、手动抓图、报警抓图以及图片的回放、备份; 支持冗余录像、抓图设置; 支持多画面分割下不同通道并行预览与回放; 支持最大 16 路 720p 实时同步回放; 支持标签定义、查询、回放录像文件; 支持录像文件倒放功能; 支持按事件查询、回放、备份录像文件; 支持重要录像文件保护功能; 3) 数量配置及存储计算 因 DS-8616N-ST 支持接入 32 路 IP 高清摄像机,视频图像存储空间计算公 式:每个前端存储总容量(GB)【视频码流大小(Mb)60 秒60 分24 小时 存储天数/8】/1024。 以一路视频图像在 7 天、15 天、30 天所需要的占用空间估算如下: 存储天数 视频规格 7 天 15 天 30 天 1280*720(HD720P),4Mb 码流 (最佳图像效果) 295.31 632.81 1265.63 假设视频录像需连续存储 30 天,以 16 路 720P 存储为例,根据计算得出需 要 19.78TB,实际配置时还需要考虑格式化开销,建议采用 8 块 3TB 硬盘。 3.2.2.2 模拟视频方式 考虑到成本因素及现场情况,也可实行纯模拟视频的方式。建议采用海康 威视 DS-8100HF-ST 系列机型,最大支持 16 路模拟视频接入及 8 个 SATA 硬盘 . . 接口。 1) 技术介绍 DS-8100HF-ST 系列网络硬盘录像机是海康威视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网络硬 盘录像机,它融合了多项专利技术,采用了多项 IT 高新技术,如视音频编解码 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它既可作为 DVR 进行本地独立工作,也可联网组成一个强大的安全防范系统。 除了视频信号,设备可具有开关量接口,支持开关量报警信号的输入、开 关量控制信号的输出。 2) 主要功能 HDMI 与 VGA 输出分辨率最高均可达 1920 x1080p; 支持 HDMI、VGA、CVBS 同时输出,支持 HDMI 与 VGA 双操作 模式,可分别进行预览和回放; 所有通道可支持 4CIF 实时编码; 支持零通道编码; 支持预览图像与回放图像的电子放大; 采用 HIKVISION 云台控制协议时候,可通过鼠标选定画面任意区域并 进行中心缩放; 支持假日录像和抓图配置; 支持计划抓图、手动抓图、报警抓图、抓图 FTP 上传以及图片的回放、 备份; 支持冗余录像、抓图设置; 支持多画面分割下不同通道并行预览与回放; 支持最大 16 路 4CIF 实时同步回放; 支持标签定义、查询、回放录像文件; 支持回放时对录像场景的自定义区域进行智能搜索; 支持录像文件倒放功能; 支持按事件查询、回放、备份录像文件; 支持重要录像文件保护功能; . . 3) 数量配置及存储计算 因 DS-8116N-ST 支持接入 16 路模拟摄像机,视频图像存储空间计算公式: 每个前端存储总容量(GB)【视频码流大小(Mb)60 秒60 分24 小时存 储天数/8】/1024。 以一路视频图像在 7 天、15 天、30 天所需要的占用空间估算如下: 存储天数 视频规格 7 天 15 天 30 天 720*576(D1), 2Mb 码流 (最佳图像效果) 147.66 316.41 632.81 假设视频录像需连续存储 30 天,以 16 路 D1 存储为例,根据计算得出需 要 9.89TB,实际配置时还需要考虑格式化开销,建议采用 6 块 2TB 硬盘。 3.2.3 传输线缆 3.2.3.1 模拟信号传输 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的传输是整个系统非常重要的一环,这部分的造价 虽小,但关系到整个监控系统的图像质量和使用效果,因此要选择经济、合理 的传输方式。目前,在监控系统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 纤等方式,对于不同场合、不同的传输距离,应选择不同的传输方式。 1) 视频监控同轴电缆传输 信号传输带宽为 50Hz4MHz ,传输距离在 200m 以内时,可选用 SYV75- 3 同轴电缆;传输距离在 500m 以内时,可选用 SYV75-5 同轴电缆。 2) 视频双绞线传输 视频双绞线基带传输是用 5 类以上的双绞线,利用平衡传输和差分放大原 理。这种传输方式的优点是线缆和设备价格便宜,传输距离相对较远。 3) 光缆传输 常用的光缆传输是“ 视频对射频调幅,射频对光信号调幅” 的调制解调传输 系统。光缆传输技术是远距离传输最有效的方式,传输效果也都公认的好,适 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以上的远距离视频传输。具体实施为普通视频线、控制信 号线(附近监控点)到光端机发射端,通过光缆把视频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的 . . 光端机的接收机还原成视频信号进行监控和存储;控制信号通过光端机和光缆 传输到前端设备,完成对前端云台、变倍镜头、高速智能球、其他联动设备进 行控制。 根据三种传输方式的特性,三类传输方式比较如下: 图像质量 光纤同轴电缆 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传输距离: 光纤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同轴电缆; 传输成本: 光纤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同轴电缆; 施工和维护难度 同轴电缆光纤 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对于水利监控环境,信号线传输建议如下: 1) 一般监控点到监控中心的距离不超过 500 米时,为确保监控系统的图像 质量,一般建议采用视频同轴电缆传输方式; 2) 当监控点距离监控中心距离较远(超过 500 米)时,建议采用光纤传输 方式; 3) 当必须穿越复杂电磁环境时(如附件有大功率电动机)时,建议采用光 纤传输方式。 3.2.3.2 IPC 网络传输 高清网络智能球机(IPC )是通过网络传输信号,其对带宽的要求是: 1600*1200(1200P),8Mb 码流 1280*720(720P),4Mb 码流 因网络信息通过双绞线传输距离受限,且摄像机是安装在室外,因此建议 监控点到监控中心距离 100 米以内的采用超五类网线的方式,100 米之外的采 用光纤传输的方式,保证视频传输的质量。 核心网络设备的部署应满足视频监控专网多业务、高负载处理的应用需要, 并确保网络核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 3.2.3.3 线缆敷设 除了选择充分满足标准的线缆之外,施工必须符合 GB 50217-1994电力 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的要求。我们建议以下基本要求: 1、线缆长度应满足距离要求,避免电缆的破裂接续,若必须接续时,采用 焊接方式或者专用连接器; 2、电源电缆和信号电缆应分开铺设; 3、所有电缆应避开恶劣环境,如高温热源和化学腐蚀区等; 4、所有电缆应远离高压线或大电流电缆,不易避开时应各自专配金属管, 并尽可能地埋入地下; 5、当在建筑内铺设时,应按建筑设计规范选用管线材料及铺设方式,埋于 建筑物体内; 6、电缆穿管前应清理管内杂物,穿线时宜涂抹黄油或滑石粉,进入管口的 电缆应保持平直,管内线缆不能有接头和扭结,穿好后应作防潮、防 腐等处理; 7、电缆应从所接设备下部穿出,并留出一定余量; 8、在电缆端做好标志和编号,便于事后排查。 3.2.4 智能视频分析 3.2.4.1 行为分析子系统 以往视频监控系统实行“被动监控”只适用于事后追溯,而前端智能跟踪 球及智能视频服务器的采用,变“被动”为“主动” ,可以对事件做到“早发现 早预防” 。设备数量可按需配置,今后可以增加设备数量以支持更多的视频分析。 1) 单球跟踪 智能跟踪球利用行为分析作为触发事件,球机将自动跟踪目标物体直至物 体消失。触发模式:事件触发和手动选取。 . . 海康威视智能跟踪球可以对重要区域,如水库大坝进行智能分析,划定大 坝为警戒面,在布防的情况下,当有人体或者大型物体落水时,即产生报警信 号,并进行跟踪。 2) 主从摄像机跟踪 由主摄像机(枪机) 、跟踪球机及控制单元(智能 DVR/DVS)组成。当主 摄像机检测到触发报警的目标时,控制单元驱动球机锁定报警目标并对其进行 . . 自动跟踪、放大以得到更清晰的目标特征,利于实时的判断和事后对照取证。 主摄像机可采用任意枪机,跟踪球机需采用模拟跟踪球,推荐采用海康威 视 iDS-2AF1-517。智能 DVS 可采用海康威视 iDS-6502HF(/B)视频服务器,支 持对 2 路视频进行 4CIF 编码及支持 2 路智能分析,并支持主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