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史复习题.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15186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经济史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近代经济史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近代经济史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经济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题:1、商品经济:概念:所谓商品经济,就是生产目的直接为市场交换而进行的一种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形态。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两个方面。表现:明清时期,特别是到了鸦片战争前夕,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主要表现在:()手工业生产门类增多(冶铁、缫丝、采矿、陶瓷、榨油、造纸、印刷、酿酒、制盐、造船等)。()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如粮食生产有了专业化地区;商品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商业信贷有所发展。据张国辉:清代钱庄、票号研究。我国民间金融活动中出现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2、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常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被称为“最惠国待遇”。但在近代史上,中国与外国签订的许多协定中,中方给予外方以许多优惠条款,却得不到外方给予的相应条款。因此,这些优惠条款被称作“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缺乏平等的国际地位和权益,正处于被侵略、被奴役的状态。 3、官督商办:官督商办,就是政府出面招揽商股,以私人资本创办、管理近代企业。十九世纪后半期洋务派民用工业的主要创办形式是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资金来源不同。官督商办企业的全部投资都是私方,官方没有投资。有些官督商办企业在创办初期虽然也有官方资金,但这部分官方资金不是投资,而属于临时垫拨性质,以后要逐年取利抵还的。而官商合办企业则不同,官商合办企业是官方和私方都有投资。 二是管理权限不同。官商合办企业,大权都在官方手里,私方很少权力,并且私方一般无权过问企业事务。而官督商办企业,大权虽也主要在官方手里,但一般来说,私方的权力比官督商办企业中私方的权力要大一些。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这两种形式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从清政府来看,当时财政困难,府库空虚,缺乏经费,急需钱用,但是又不放心私人自由开办厂矿,因此就想通过“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来利用、控制和侵吞私人资本。按照洋务派官僚的话来说,就是“收天下之财为已用”。4、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或资本家集团将本国资金定期或不定期向外输出,以获取高额利润。在近现代史上,与商品输出相比,资本输出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1916年,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曾指出: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侵略活动中,既有商品输出,又有资本输出,其中资本输出是最主要的方式和手段。列宁的这一科学论断对当今社会和时代,仍有重要指导意义!5、减租减息政策:减租减息政策(又称“二五减租减息”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具体内容是:土地所有者向土地租佃者征收的税额要在原税额的基础上减少25%;贷款者向被贷款者征收的利息数量要在原金额的基础上减少25%。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减轻后者所承受的经济负担,有利于形成、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推动国民党和当时可能参加抗日的人们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主动地将战前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改为“减租减息”的政策,这是完全正确的。 因为这个政策既能推动国民党参加抗日,又使解放区的地主减少其对我们发动农民抗日的阻力。这个政策,如果没有特殊阻碍,我们准备在战后继续实行下去,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减租减息”,然后采取适当方法,有步骤地达到“耕者有其田”。6、商品输出:所谓商品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或资本家集团为获得高额利润将本国商品向国外市场大量地销售。其主要手段是高价出售本国工业品,低价收购农副产品,逐步占领和控制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是近现代史上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方式,也是资本主义国家占领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的重要手段。 7、永佃制:永佃制是佃户长期拥有土地经营权的一种土地经营方式。太平天国以后,江南一些地区出现了一种土地所有权与土地经营权相分离的现象,即地主享有土地所有权,负担田赋,有权收租;但不能随意增租和夺佃,对土地的使用不能横加干涉。佃户享有土地耕作权,即佃权,并有权将它典押或出租。永佃制的出现,虽没有改变地主与佃农之间的剥削关系以及封建地主占有土地的所有制,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租率的不断提高。太平天国革命以后,长江和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新的租佃形式永佃制。8、官僚资本:9、江南制造总局: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1865年,李鸿章派人购买了上海虹口一家美国人办的旗记机器铁厂,再加上原来丁日昌、韩殿甲主持的两所炮局,合并成立了江南制造总局。局址最初设在上海虹口。1867 年,迁至上海城西南高昌庙新址,下辖炼铁、造船等企业。1868年附设翻译馆,聘请了一些外国人和中国人翻译、出版西书。 1876年,该局工人达2000多名。到清末,该局发展到20多个企业,成为清政府举办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一个军工企业。10、厘金制度:厘金是太平天国时期清政府对商人运输销售商品过程中开征的税收项目。其主要内容:(1)创办时间:年月,江北大营左副都御使雷以缄在扬州仙女庙等为筹集军需,劝各大米商捐米助剿,后又向商人开征商品流通税,因每两抽一两,故称厘金。年,钦差大臣胜保奏请将此法推广到全国。年清政府下令将厘金通行全国。年,国民党政府下令将厘金税裁撤,并入统税。2)按其征收方法有两种:一为活厘,又名行厘;一名板厘,又称坐厘。前者为商品通过税,后者为商品交易税。税率起初规定为“值百抽一”,故为厘金。后来,其征收标准各地不一。有的征;有的征;还有的征。(3)厘金的作用:弊大于利,厘金是清政府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开征的一个新税种,对当时社会经济起了相当大的破坏作用。如阻碍商品的流通;加重人民的负担;分割国内市场等。太平天国被镇压后,许多官员、商民呼吁裁撤厘金,都未成功。直到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将厘金纳入统税范围征收。11、票号或钱庄:明末清初中国民间曾先后出现钱庄、票号。但是这些金融机构都是旧式的封建金融机构,目的只是为了货币汇兑,以便利于民间商业活动的开展,它与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不是一回事。(例如缺乏资本投资、保管、发行货币、对外借款、贷款等功能。)12、官僚资本:官僚资本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上的一个专用名词,是指当政者凭借国家政权力量,强行占有公共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私人资本,从而在经济领域中形成一个被个人或集团强占、控制的官僚资本。第一阶段:十九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早期形式;第二阶段: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官僚资本继续发展;第三阶段:1927-1949年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官僚资本发展到高峰,形成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当政者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和权力,强行将社会公共资源转化为私人占有的官僚资本,对当时国民经济起着极大的破坏作用,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3、轮船招商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年),这是清政府创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14、户部银行:大清户部银行,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总行设立于北京西交民巷。主要目的是为了整理币制、铸造发行货币、代理国库等特殊业务,是第一家中国的中央银行,也是第二家现代化银行。除经营存贷款项、买卖金银、折收期票、汇兑划拨公私款项、代人收存财物等一般银行业务外,户部银行还有承领银铜铸币、发行纸币、代理部库等特权。发行的纸币,分库平银一百两、五十两、十两、五两、一两等五种银两票和面额类似的银元票。此外,还发行市面通行平色及百两以上的银票以及各种票据。实际上具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二重性质。1905年,户部银行天津分行设立于天津。 1907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大清户部银行济南分行设立于济南。 1908年更名为大清银行。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令将其改为中国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2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市汉口路3号原大清银行旧址开业。15、三大经济纲领:1、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工作会议。会议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并提出了三大经济纲领的主要任务。2、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3、1947年12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简称“两没收一保护”),即:(1)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2)没有四大家族的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3)保护民族工商业。二、论述题:1、简述厘金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厘金是太平天国时期清政府对商人运输销售商品过程中开征的税收项目。其主要内容: (1)创办时间:年月,江北大营左副都御使雷以缄在扬州仙女庙等为筹集军需,劝各大米商捐米助剿,后又向商人开征商品流通税,因每两抽一两,故称厘金。年,钦差大臣胜保奏请将此法推广到全国。年清政府下令将厘金通行全国。年,国民党政府下令将厘金税裁撤,并入统税。2)按其征收方法有两种:一为活厘,又名行厘;一名板厘,又称坐厘。前者为商品通过税,后者为商品交易税。税率起初规定为“值百抽一”,故为厘金。后来,其征收标准各地不一。有的征;有的征;还有的征。3)厘金的作用:弊大于利厘金是清政府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开征的一个新税种,对当时社会经济起了相当大的破坏作用。如阻碍商品的流通;加重人民的负担;分割国内市场等。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许多官员、商民呼吁裁撤厘金,都未成功。直到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将厘金纳入统税范围征收。2、试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对华投资的基本概况及特点。基本概况: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主要内容是指西方国家及商人在中国开办工矿企业、兴建铁路,以及货款给中国政府等。 1、投资数额急剧增长。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不久,帝国主义各国开始了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争夺铁路修筑权的斗争,对华投资数额急剧增长。 2、投资国家主要是英、法、美、俄、德和日本六国。 3、投资地区主要集中于我国东南沿海和铁路交通等方面。除了以上六国外,还有一些较小国家也在中国进行投资,例如:荷兰、比利时、意大利、丹麦、瑞典、挪威等。从总体情况来看,以上国家当时对华投资数额并不大。特点:、在投资来源上,其原始资本大部分来自于对中国本土的掠夺。如()鸦片利润;()战争赔款;()开办银行吸收中国人的资金;()发行债券股票;()直接侵吞和兼并中国企业,等等。 、在投资方式上具有明显的投机性。()直接投资多,间接投资少;()资金流动性大;()进行长期的土地投资。、在投资地区上具有集中垄断性。()国别集中;()地域集中;()企业集团集中。、投资带有超经济掠夺性。()借款附加各种特权;()贷款附加各种条件,如利息高、折扣大、担保多等;()割让、强租土地或划分势力范围。控制投资场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对华投资的主要目的。这是帝国主义国家对华经济侵略的第二步。3、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经济?试析其胜利的历史意义。 概念:新民主主义经济是指1927-1956年间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共同组成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存的经济形态。 经济成份:国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是领导成份;合作社经济是半公有制经济,是劳动群众的集体经济组织;私人经济是私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的农业经济和独立的小工商业者的经济,以及中小资本主义经济。 历史进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年三大改造完成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胜利时期。 产生条件和前提:新民主主义经济不可能在旧社会内部产生,只能在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产生,革命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的前提和保证,而新民主主义经济又为工农民主政权巩固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时间:新民主主义经济从年在革命根据地产生起到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止。意义: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经济在全国取得胜利。这一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促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崩溃,改变了旧中国社会经济面貌。 第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提供了物质保证,同时也改善了人民生活。 第三,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胜利,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必然趋势,它为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准备了一定的物质条件。第四,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胜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如“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政经济总方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发挥着巨大作用;又如今天仍在提倡的“自力更生为主,依靠外援为辅”的方针,也是在原来自力更生方针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4、简述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主权的损害?第一,领土主权的破坏(沿海、内地、边疆)领土主权是一个国家最起码的主权,最主要的主权。领土不完整,领土被侵占,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特征。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领土主权是完整的,大约在1250万平方公里。但是,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领土开始被大块地分割。 首先是香港被英国强行割占,并写进了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9世纪50-60年代,沙俄乘火打劫,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强行割占了中国东北地区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及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沙俄又割占了我国西部边疆五十万平方公里的中领土。1912年外蒙古独立。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大片领土主权的丧失是近代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重要特征。领土主权上有大量的经济主权,领土主权丧失,标志着大批经济主权也随之丧失。第二,司法主权的破坏。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即外国侨民在中国境内发生一切诉讼或经济纠纷,均由外国驻当地领事处理,不受中国法律制裁。 中国司法主权丧失始于1843年签订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其中规定:中英两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交给管事官照办”。这就是说,英国人在中国境内犯了罪,中国政府无权根据中国法律来判罪,而应由英国领事根据英国制定的法律来裁判。这就是所谓“领事裁判权”。 后来,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对此也做了同样的规定。这就使得领事裁判权推而广之,成为一切外国人在近代中国所拥有的共同特权。有了这种特权,外国人就可以在中国为非作歹,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第三,关税自主权的破坏海关税收是国家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是不容侵犯的国家主权。每个独立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制定各种关税税率,无需和外国商议,更不容外国横加干涉。 但是年南京条约关于中外协定关税和1858年天津条约进一步降低税率等规定,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即中国政府既不能独立地制订关税税率,又不能行使关税的征收、使用。 关税税收主要指进出口税率、进口税、出口税、内地关税(又称子口税)、复进口税(又称进口半税)、鸦片税厘、船钞等内容, 以上权益的丧失是两次鸦片战争后外国破坏中国经济主权的具体表现。第四,海关行政权的破坏 海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管理、监督进出口货物合法进出国境和征收关税的行政机关,是国家主权的一个组成部分。 鸦片战争以前,尽管随着封建政权的日益腐朽,但海关主权还是被清政府掌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逐步夺取了中国海关行政权。例如年南京条约规定外国领事代管外商及税务;年英法美三国夺取上海海关;年天津条约规定中国海关聘请英人帮办;年任命英人李泰国为中国总税务司;年改任英人赫德为中国总税务司;年中国总税务司署迁往北京,成为清政府的行政机构。赫德把持中国海关45年之久,建立了一整套殖民地海关制度。他长期把持中国海关,为帝国主义侵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做了大量工作。1908年,总税务司的管理范围逐渐扩展到沿海沿江30多个海关。各关税务司及重要官吏,几乎全都是外国人。海关规定,在海关工作的中国人不许讲中国话;海关的内外公文也不准用中文。海关行政管理权完全被控制在外国人手里,中国海关俨然是一个外国机构。第五,沿海贸易权、内河航行权和内地通商权的丧失在独立国家的领海之内,外国商船只能在一定通商口岸进行贸易,不能在沿海各口岸之间任意贸易。至于内河,外国船只更是不能随便航行。外国人也不能到一个国家的内地去随便居住和做买卖。但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这些主权都遭到了严重破坏。沿海贸易权始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允许英商在五口之间“贸易通商无阻”;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又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重复课税。内河航行权和内地通商权始于1858年天津条约开放十口通商,如长江腹地的九江、汉口等。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对这一权益又两次扩大。借助这些不平等条约的规定,外国人得以在中国境内肆无忌惮地到处乱窜,借通商、传教、游历为名,行侵略之实;外国的船只和军舰也得以在中国的沿海和内河横行霸道,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第六,租界的丧失所谓租界,就是资本主义各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强行租占的特定地区。 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开放了16个城市或地区作为对外商埠。根据条约,所有这些商埠,外国人不仅可以自由往来,而且可以“租地、盖屋、设立栈房、礼拜堂、医院、坟墓”等等。外国人租地建筑,集中居住,就形成了所谓租界。在租界内,外国排斥中国政府行使领土主权进行直接的殖民统治,中国当局无权过问租界内的一切。租界,实际上成了近代中国政令和法律涉及不到的国中之国。 外国在华的第一个租界是英租界。英租界始于年南京条约有关条款。年中英两国签订了上海租地章程,划定了第一块外国租界,即英租界,黄浦江以西,苏州河南多亩土地,年扩大到多亩。 随后,又出现法租界、美租界、俄租界等。这一制度还被推广到中国其他城市。如广州、天津、武汉等。第七,其他权益的丧失。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在中国不仅取得大量的经济权益,而且还拥有传教、派驻兵船等权益。派驻兵船始于年月中美望厦条约,其中规定:美国可在通商口岸派兵船巡查。 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自由传教。第八,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通常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被称为“最惠国待遇”。但在近代史上,中国与外国签订的许多协定中,中方给予外方以许多优惠条款,却得不到外方给予的相应条款。因此,这些优惠条款被称作“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缺乏平等的国际地位和权益,正处于被侵略、被奴役的状态。 以上诸多权益都是近代中国的重要主权。随着近代中国诸多权益的丧失,特别是诸多经济主权的丧失,标志着近代中国社会开始由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5、简析中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特点? 从整个封建社会来看,中国土地所有制有三种占有方式:一是国有土地所有制;二是地主土地所有制;三是自耕农所有制。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清代全部耕地中,国有土地只有万亩左右,占;自耕农土地只有万亩左右,占;而地主土地大约有亿亩,占。由上可见,从清代土地占有情况来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6、 试析19世纪下半期中国自然经济初步解体的特点及作用。 与西欧国家自然经济解体相比较,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有以下特点: 、解体的主因不同:西欧国家自然经济解体的主因是本国资本主义;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因是外国资本主义。 、解体的程度不同:西欧自然经济解体程度较为充分、彻底;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却极不充分,地区上参差不齐。东南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较快,程度较深;而广大内陆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就比较缓慢,范围较窄,程度较浅;有些偏僻省区,自然经济甚至是原封不动,少有解体现象。 、解体的速度不同:西欧自然经济解体短而迅速;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却相当缓慢,经历时间很长,从明清至近代大约多年。 、解体的后果不同:西欧自然经济的解体直接导致了本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而中国自然经济的初步解体虽然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却没有导致农村资本主义的相应发展。 作用:1、评价标准: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初步解体有利有弊,但总体看是利大于弊。2、消极作用:()外力推动;()解体不充分;()解体时间长;()解体后果,没有直接导致中国农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进步作用:(1)中国自然经济的初步解体,扩大了国内商品市场,为本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商品市场条件; (2)中国自然经济的初步解体,扩大了国内劳动力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充足的雇佣劳动力。 7、试析近代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特点。 由于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差异,中国近代资本积累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有明显的不同。 一是积累经济基础不同。英美等国家是以工商业经济为主体的国家;中国则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国家。二者资本积累的经济基础不同。 二是积累手段不同。英美等国家资本积累既有和平手段(即税收手段),又有暴力手段。中国资本积累主要是和平手段,暴力手段较少。二者资本积累的手段有所不同。 三是积累范围不同。英美等国资本积累的范围既有国内市场,又有国外市场。中国资本积累只有国内市场,没有国外市场。 四是积累程度不同。英美等国家资本积累程度较为充分,中国资本积累程度极不充分。这一点可从中国近代官办企业和私人企业发展缓慢的事例中找到许多例证。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资本积累严重不足,造成中国官办企业和私办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极为缓慢。8、 试析19世纪下半期中外贸易迅速增长的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贸易迅速增长。究其主要原因:()外国从不平等条约中获取大批贸易特权。如扩大通商口岸、减税、免税等;()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如海关行政、沿海贸易、内河航行、内地通商等权益;()东西方交通运输条件有了较大变化。如1859-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缩短了东西方之间的交通距离。 (4)年代东西方海底电缆开通,为中外贸易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商业信息条件。(5)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在华陆续建立起一系列与贸易相关的商品市场和金融机构。9、试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特点及作用。特点: 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在中国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因此,它一产生,就具有以下五个明显的特点。1、没有经过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正常道路,即手工工场工场手工业工厂。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途径有二:一是由地主、官僚、买办、华侨等直接投资设厂;二是由原有的作坊主投资设厂升级。2、地区分布相当集中。中国近代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城市,其中尤以上海、广州及其附近地区最多,在地区分布上相当集中。3、多数私人企业内部资金少、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4、与本国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政策、原料、市场等联系。5、 与外国资本主义也有相当多的联系。如资金、技术、机器等联系。中国近代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作用: 1、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同时对近代交通、商业、外贸等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2、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如用国货代替洋货等。 3、初步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即由以传统农业向以近代工商业转化。10、试析清政府创办军工企业的概况及作用。概况:从1861年起到1890年止,清政府耗费了上亿两白银,创办并存活了24个大小军工企业。 其中较大的有:()年曾国藩在安徽创办安庆军械所(时间最早);()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规模最大);()年李鸿章在南京创办金陵机器局(修理仿造枪炮);()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造船驾驶);()年张之洞在武汉创办湖北枪炮厂(修理仿造到自造枪炮)。 其中最著名的是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清政府所创办的这24个军工企业,除福州船政局是专门修造船只以外,其余工厂大都以生产或仿造枪支弹药为主。 江南制造总局: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1865年,李鸿章派人购买了上海虹口一家美国人办的旗记机器铁厂,再加上原来丁日昌、韩殿甲主持的两所炮局,合并成立了江南制造总局。局址最初设在上海虹口。1867 年,迁至上海城西南高昌庙新址,下辖炼铁、造船等企业。1868年附设翻译馆,聘请了一些外国人和中国人翻译、出版西书。 1876年,该局工人达2000多名。到清末,该局发展到20多个企业,成为清政府举办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一个军工企业。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创办制造轮船和培训海防人员的军工企业。1866年由闽浙总督左宗棠提议创办,后由继任总督沈葆桢接办,厂址在福州马尾,由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分任正副监督,设船厂和铁厂,从事船舶修造等。后又设船政学堂,分前后学堂。前学堂学习法文,以培养造船人才为主;后学堂学习英文,以培养驾驶人才为主。该局制成的第一艘轮船“万年青”号,于1869年下水。从建厂到1895年共计造船36艘,造船技术逐渐有所提高,同时还培养了一批中国自己制造和驾驶轮船的技术人才。1884年中法战争时间,福州船政局遭到严重破坏。作用:1、总评:(哲学两分法) 清政府创办军工企业的主要作用是反动性,但在客观影响上具有某些进步性。二者交织在一起,但以前者为主。主要作用是反动的,理由:()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加强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延缓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在客观效果上具有某些进步性:()更新了清军的某些武器装备和兵种结构,在抵御外来侵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会使用机器生产的技术工人。()传播了一些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了其它工业,特别是近代工矿业的产生和发展。()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某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工厂制与雇佣劳动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