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4925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标要求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一、俄国的农奴制1确立(1)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农奴制开始形成。(2)确立:17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2强化(1)彼得一世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2)18世纪中后期,沙皇将一百多万自由农民连同土地赏赐给贵族。(3)农奴制扩展到乌克兰、波兰等地。3危机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骚动不断。深度认识 农奴制是一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它的存在和发展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并使俄国陷入了深刻的社会危机之中。二、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1表现(1)俄国的棉纺织业中出现了机器工厂。(2)俄国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3)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明显落后于英法等国。(4)交通运输业与英法等国差得很远。2原因农奴制使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工业投资,不能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3后果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名师点拨 19世纪上半叶,俄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表明:一方面,城乡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占统治地位的落后的农奴制度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废除农奴制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三、新思潮的涌动1十二月党人起义(1)原因:19世纪初,俄国青年军官对俄国农奴制和封建专制非常不满。(2)目的:试图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废除农奴制。(3)时间:1825年。(4)结果:起义失败,但影响很大。2知识分子的争论(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2)焦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拓展点拨 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十二月党人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使起义处于孤立无援地位,导致最后失败。但是,这次起义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装起义,它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史的开端,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对后来的俄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四、克里米亚战争1原因俄国为扩大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土地及转移国内矛盾。2经过(1)1853年,俄国侵入奥斯曼帝国,侵犯了英国和法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2)英、法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同盟条约,派兵进入克里米亚半岛参战。(3)英法与俄国在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展开激战,1855年秋俄军战败。(4)1856年,双方签订和约。3影响(1)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2)俄军不仅伤亡惨重,还耗费了大量物力和财力,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起义不断。(3)沉重打击了俄国人的士气。(4)推动了农奴制改革的进行。拓展点拨 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局部的国际性战争,战争对俄国而言战败是必然的,其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难以抗衡英、法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争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行。主题一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1劳动力: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2市场:农奴遭受严重的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低劣,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3原料:缺乏充足的原料来源,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4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5技术:19世纪中叶,俄国仍然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生产的各部门和交通运输落后。 材料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比国别项目俄国英国比例生铁26万吨385万吨1/151861年俄国、英国、德国铁路里程对比国别项目俄国英国德国铁路1 500俄里15 000俄里10 000俄里注:1俄里1.067千米(1)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2)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答案(1)19世纪中叶,俄国的生铁产量和铁路里程远远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即俄国工业发展缓慢。(2)主要原因是农奴制的阻碍。在农奴制度下,俄国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俄国缺乏工业发展所必需的自由劳动力,也缺少工业投资,农奴的贫困更不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分析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应从劳动力、市场、原料、资金、技术等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各要素方面去思考。主题二俄国农奴制危机119世纪中叶的俄国农奴制危机 (1)19世纪中期,农奴反抗斗争不断,农奴制危机加剧。(2)俄国工业发展缓慢、落后,其根源是农奴制度的严重阻碍。(3)十二月党人为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而发动武装起义。 (4)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落后,加剧了农奴制危机。2对克里米亚战争的认识(1)性质:对俄国和英法双方来说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对土耳其来说则是自卫性质的反侵略战争,但无法改变这次战争的非正义性。(2)实质: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与落后的农奴制之间的一场较量。(3)影响:英法加强了在土耳其的殖民势力。大大降低了俄国在欧洲的地位。使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材料马克思在一篇论文战争问题中指出:“沙皇的这样大的一个帝国只有一个港口作为出海口,而且这个港口又是位于半年不能通航、半年容易遭到英国人进攻的海上,这种情况使沙皇感到不满和恼火,因此,他极力想实现他的先人的计划开辟一条通向地中海的出路。”战争结束后,沙皇政府不得不承认:“必须立即进行改革,没有时间再耽搁了。”(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上图中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必须立即进行改革”?答案(1)俄国为了扩大在地中海的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土地;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转移国内矛盾。(2)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其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1史学界认为,19世纪中期,农奴制已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主要是因为该制度()A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是沙皇推进封建专制的基础C不利于俄国同英法等国竞争D严重损坏了俄国的国际形象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认识能力。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是欧洲历史发展的主流,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落后的根源。2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力作,它反映出当时的俄国() A水上交通运输发达 B沙皇重视发展国内交通C工业革命还未展开 D交通运输水平十分落后答案D解析19世纪的英法等国已广泛使用汽船,俄国仍靠纤夫拉帆船,这说明俄国的交通运输十分落后。3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A继续保留农奴制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A项属于封建地主的主张;B项属于守旧派的主张;C项属于改革派的主张;D项属于激进派的主张。4某班同学在对克里米亚战争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具有明显缺陷的是()A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局部性的国际战争B英法阻止俄国的扩张有一定的正义性C俄国在战争中失败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D战争失败使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辨析问题的能力。就克里米亚战争的交战双方来看,无论英法还是俄国,他们都是为了扩张侵略权益,他们进行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反映的是哪一场战争?其结果如何?(2)克里米亚战争与农奴制有何联系?答案(1)克里米亚战争。结果:俄军战败,撤回在黑海的舰队,拆毁在黑海沿岸的防御工事,交出多瑙河沿岸的战略要地。(2)正是由于落后的农奴制最终导致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迫使统治者进行农奴制改革。基础巩固1“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其龌龊的时代,除了匍匐于王权靴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19世纪中期俄国的黑暗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A沙皇实行封建专制统治B实行农奴制,农奴地位卑微、生活悲惨C任何人都没有生活保障D实行对外战争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沙皇专制制度在政治上的黑暗。2观察下列两幅有关19世纪俄国农奴境况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农奴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农奴主对农奴进行严格的限制俄国的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落后A B C D答案D解析遭受毒打表明农奴受到农奴主的严格限制,社会地位低下;贫困说明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19世纪,欧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而俄国还保留着落后的农奴制。因此,本题的都是正确的。3下列关于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同期的其他西欧的主要国家B19世纪40年代,首先在毛纺织业中出现了机器工厂C农奴制的存在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发展D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中蒸汽动力非常普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的发展。B项应为棉纺织业;C项应是农奴制阻碍了工业的发展;D项注意时间限定是19世纪中叶,当时俄国工业中蒸汽动力还很少。4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主要是因为它()A不利于加强沙皇专制统治B败坏了俄国的国际形象C不利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D不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答案C解析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然而,农奴制的存在,严重地制约和影响了俄国工业革命的发展,造成了俄国的落后。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5观察下图,起义者的目的是()A要求沙皇废除农奴制 B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C要求沙皇加强农奴制 D要求沙皇进行全面的改革答案B解析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试图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但遭到了残酷镇压。6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禆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还是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他是()A十二月党人 B地主阶级革命派C守旧派知识分子 D激进派知识分子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思想主题是要求废除农奴制度,因此答案只能从A、D两项中选择,同时材料表明这是一位知识分子的言论,因此可以排除A项。能力提升7十二月党人和激进派知识分子基本主张的相同点是()A发动武装起义B废除农奴制度C主张自上而下的改革D主张通过农民和地主协商的办法废除农奴制答案B解析A项只是十二月党人的主张;C、D两项都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人的主张。8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答案B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是腐朽的封建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的战败结局。9下列属于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对俄国产生的影响的是()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俄国统治者从政治昏睡中清醒过来A B C D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对俄国产生的影响。克里米亚战争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成为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直接诱因。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从法国取道海路回到俄国,皇家禁卫军第一师在奥拉宁鲍姆登陆,听副主教杰尔查文吟咏感恩赞美诗。祈祷时,警察冷酷无情地殴打着试图移近排列成行的军队的人们。这给我们留下了回到祖国时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印象最后,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在卫兵队的伴随下出现了,他骑着一匹漂亮的栗色马,手上执一把出鞘的剑,他准备在皇后面前放下这把剑。我们高兴地看着他。然而,就在那时,一个农民几乎是在他的马底下穿过了街。皇帝催马前进,握着出鞘的剑冲向那个正在奔跑的农民。警察也用棍棒攻击那个农民。我们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背过脸去,替我们敬爱的皇帝感到羞愧。那是我对他的第一次失望;不自觉地,我想起了一只猫,它转变为一个美人,不过,它不能看见一只老鼠而不扑向他。A.G.梅朱尔第一次俄国革命材料二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有用的一课。D.M.华莱士俄国请回答:(1)材料一中,“从法国取道海路回国”的人为什么会产生“不快的印象”和“替皇帝感到羞愧”?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2)材料二中,“我们与文明的斗争”指的是什么?什么历史事件验证了材料二的预测?(3)材料二中,“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有用的一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政治目的?答案(1)原因:参加对拿破仑战争的军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刻印象,吸收了当时法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和激进思想,并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对沙皇的专制统治产生不满。行动:1825年发动了旨在推翻沙皇专制和废除农奴制度的“十二月党人起义”。(2)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将与工业高度发达的西欧国家发生冲突。克里米亚战争。(3)希望遭受打击的俄国统治者认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度,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俄国的出路。【学思之窗】(教材第92页)他为什么这样评论农奴制,你对农奴制有什么看法?提示(1)因为他已经认识到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2)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94页)一、本课测评1855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面临哪些问题?其中,哪些是最主要的问题?提示面临问题:政治上,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的严重威胁;经济上,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与西欧国家有很大的差距;社会上,民主主义革命者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准备推翻沙皇专制;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国内矛盾。最主要的问题是政治方面的问题,即沙皇的统治受到威胁。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必须进行农奴制改革。二、学习延伸探究活动:请你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填充“问题”和“可能的解决之道”两个栏目的内容。注意,其中有些内容很可能是重合的,请你尽可能作出判别。提示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是对考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问题中提到的“可能的解决之道”,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有可行性,老师就应该予以肯定,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