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7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4825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第7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第7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第7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时训练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素材,是中国和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上的亮丽名片,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深厚软实力。这启示我们要通过传承来积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人与社会发展A. B. C. D.2.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并一直延续到今天。材料告诉我们,重阳赏菊之俗其文化内涵既相对稳定又能与时俱进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于现实生活在长期历史积累过程中得以继承发展A. B. C. D.3. 9月10日18日,卡萨米亚2016洛阳首届中秋民俗文化节,在洛阳隋唐百戏城隆重举行。此次中秋民俗文化节安排了河洛大鼓、河南坠子、古典乐器等名家现场献艺,给大家展示了具有民俗文化的节日氛围。由此可知,名家在现场所献的技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了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已成为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 B. C. D.4.2016年9月上旬,天津博物馆中外志愿者文化沙龙第二期活动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民居四合院这一中国特有的建筑形式,然后通过动手拼接北京四合院模型的方式,让中外志愿者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领略传统建筑的魅力。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志愿者,你将会了解到传统民居在传统文化中享有凝固的艺术的美誉作为一种双重遗产应得到保护和传承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优美艺术造型和丰富艺术装饰的魅力B. B. C. D.5.从江苏镇江宋元粮仓遗址被毁,到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被拆,近年来一些地方频频爆出文物古迹在商业开发中被拆毁的痛心事件。毁坏文物的现象之所以令人痛心,是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历史文物能直接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文化遗产是一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只有继承传统文化才能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A B C D6. 在反腐败工作中,习近平大量引述中国传统“廉”文化的名言警句:“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公生明,廉生威”充分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反腐廉政思想,使之成为新时代的反腐利器。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继承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思想仍影响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A B C D7.某京剧理论家指出,越是科技发达、经济走向全球化,一个国家就越重视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这反映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要优越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传统文化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8. 习近平就宣传阐释中国特色,增强“四个自信”提出了“四个讲清楚”的明确要求,其中提到“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之所以要讲清楚这一点,是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凝聚民族力量和维护祖国统一能为民族生存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其他民族文化相比历史更优秀A B C D9.2016年10月9日是中国的传统重阳节。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因此,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都要组织敬老活动。这说明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道德伦理传统文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重阳节形成于历史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现代文明风尚A B C D10.2016年在四川省梓潼县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以突出海峡两岸及全球华人“同根、同脉、同文、同行”的民族特点,展示古老的庙会习俗,重现千年文昌祭祀盛况。开展此类文化交流活动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基于文化是推动两岸发展的精神力量能够促使台湾人民热爱和拥护社会主义有利于促进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认同A B C D11.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是国粹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一是西化派,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更能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国粹派相比西化派更适合时代发展要求要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传统文化须与时俱进才能成为社会财富A B C D12.对如何传承、发展、用好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一套方法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告诉我们,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认为它既是社会财富也是社会包袱运用其去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利用其精华同时也要克服其糟粕A B C D2、 非选择题13.一些地区的一年级语文课本删掉了旧版本中的全部8首古诗,引起争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运用所学传统文化的知识,分析应该把传统文化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的原因。14.“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而今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既扎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又赋予了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和谐社会理念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认同,而且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特色”的原则与取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并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新“和谐”。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课时训练题A卷参考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解析】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材料揭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传承和积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符合题意。经济力、军事力等物质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只有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观点错误。【考点】传统文化【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2. 【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中秋节赏月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作为传统习俗,又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正确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揭示重阳赏菊内涵的时代变化,排除。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颠倒了文化继承与积累的关系,观点错误。【考点】传统习俗【题型】单选题【难度】较难3.【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名家在现场所展现的是传统文艺。中国传统文艺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符合题意。反映的是传统思想,反映的是传统建筑,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考点】传统文艺【题型】单选题【难度】较难4. 【答案】D【解析】传统民居属于传统建筑,而建筑又被称为凝固的艺术,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和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具有独特的魅力,符合题意。传统建筑既不是双重遗产也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排除。【考点】传统建筑【题型】单选题【难度】较难5. 【答案】B【解析】夸大了历史文物的作用,观点错误。只有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为人们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观点片面。分别从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的角度阐释了毁坏文物让人痛心的原因,符合题意。【考点】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遗产【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6.【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传统廉政思想对今天的人们还有深刻影响,且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体现了。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题意无关。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表述不科学。【考点】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思想的影响【难度】一般【题型】单选题7. 【答案】D【解析】各民族文化没有优劣之分,观点错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观点错误。分别从文化的传承和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角度阐释了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原因,符合题意。【考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原因【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8.【答案】A【解析】分别从文化的传承和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角度阐释了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原因,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世界各民族文化没有优劣之分,观点错误。【考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9. 【答案】A【解析】材料揭示了重阳节在我国很早就形成并保留到现在,蕴含着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节日,与题意无关。传统习俗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一定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观点错误。【考点】民族节日;传统文化【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10. 【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两岸进行传统文化交流,这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符合题意。在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正确符合题意。优秀文化才能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观点绝对化。拥护祖国统一,不等于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排除。【考点】民族节日;传统文化【题型】单选题【难度】较难11. 【答案】C【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国粹派和西化派在对待传统问题的态度上都是错误的,排除。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辩证看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传统文化也只有顺应生活变化,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符合题意。12. 【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可知正确符合题意。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财富,落后的消极的传统文化是社会包袱,不能笼统地说传统文化既是社会财富与社会包袱,也不能笼统地收运用它去促进社会发展,表述不科学,排除。【考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二、非选择题13. 【答案】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有利于增强中华儿女对共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把传统文化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有利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析】本题以删除教材中的古诗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希望为背景,考查为什么重视传统文化的原因。因为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也指出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有的正确态度。【考点】传统文化的继承【题型】简答题【难度】一般14. 【答案】传统“和”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既保留着基本特征,其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对待传统“和”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传统“和”文化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是对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顺应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属于认识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识材料中的现象是什么。材料揭示了传统“和”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社会理念之间的关系,折射出的是传统文化的特点。然后要分析指出在传统“和”文化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对今天的现实意义。【考点】传统文化的继承【题型】分析说明题【难度】较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