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14658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某班主办的黑板报有这样一段文字: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同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协议,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1951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胜利进驻拉萨。这段文字反映的是A设置驻藏大臣B和平解放西藏C修建青藏铁路D西藏自治区的建立2 . 某班举办了一次“周恩来的外交生活”课外探究活动,你会选用的主题有参加西安谈判的中共代表赴重庆谈判在万隆会议上发言在机场欢迎尼克松ABCD3 .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4 . 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大跃进运动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D改革开放5 . 下列史实与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史实推论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AABBCCDD6 . 1946年,当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时,周恩来说:“我们并不因为蒋(介石)破坏了这些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因为全国人民都承认了这样的事实,认为中共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这表明A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赢得了民心B共产党获得了联合国的支持C国共两党签署了和平建国方案D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7 .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8年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最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A三大改造、公私合营B深圳特区,和平统一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D拨乱反正、经济建设8 . 1957与1960年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表,该表主要反映了1960年的中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1960年21.826.152.1增长率22.84.722.3A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工业品市场需求量大幅增长9 . 建国后,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一系列的重要成就。下列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出席亚非会议中美正式建交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BCD10 .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反抗美国的侵略。当时率领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A朱德B彭德怀C林彪D毛泽东11 . 这次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成为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这次大会”是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中共十五大12 .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 材料中 “打到外线去 ”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的主力部队是 ( )A东北解放军B晋冀鲁豫解放军C中原解放军D华北解放军13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一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A人心的向背B军队的士气C决策者的作用D外部势力的介入14 . 1948年11月8日,粟裕致电中共中央,认为“如果能在江北大量歼敌,则造成今后渡江的更有利条件”,建议“以主力转向(州)固(镇)线进击,抑留敌人于徐州及其周围”。为实现此战略,中共中央发动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5 . 下图说明我国实行的是什么基本政治制度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6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美好愿望的著名基础工程是A武汉长江大桥B南京长江大桥C川藏公路D鹰厦铁路17 . 下列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的是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8 .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史实是A台儿庄战役B孟良崮战役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D千里跃进大别山19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始终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王崇伦的贡献是( )A改进8种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5倍至10倍,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B主持原子弹研制,参加氢弹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C带领兰考人民向干旱、风沙、盐碱“三害”宣战,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D以“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打了大庆油田第一口井,被誉为“铁人”。20 . 在历史课上我们曾学到在“大跃进”运动中,我国曾出现一棵白菜重250斤的新闻报道,夸大事实。这种行为属于( )A瞎指挥B“共产风”C高指标D浮夸风21 . 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A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占据明显优势B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22 .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一五计划的完成B开国大典C政协会议的召开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3 .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和调整,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改革,实行国家土地所有制B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小农私有制经济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C建立和普遍实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D安徽、四川两省走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沿,1984年以后,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实际已不存在二、综合题24 . 请阅读右边和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材料一:如下三大战役示意图材料二:如下人民解放军入城图阅读分析后,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在材料一中的长条形框内,根据要求分别填写上相关内容。(2)材料二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进人哪座城市的情景?为了使这座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也使该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率领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将领是谁?(3)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运筹帷握,前线将领各展才智。请至少写出四位三大战役中前线主要指挥员的名字。(4)请简要回答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2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以上五年计划(规划)制定的共同目的。(2)根据所给材料,概括以上五年计划(规划)有哪些变化? (3)以上五年计划(规划)的制定,体现了国家的哪一重要职能?26 . (4)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与上海有何关系?此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是什么?22.毛泽东诗词是一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宏伟史诗,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阅读毛泽东诗词,回答问题。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西江月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根据材料一,说出这是毛泽东领导的哪次起义。这次起义后,他开创了怎样的革命道路?(2)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红军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哪次会议?它在党的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3)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次战役?“天翻地覆”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着这样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成立的?“三十年以来”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外国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依据材料二归纳,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材料三:(3)以上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他们有什么共同的作用?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二、综合题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