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第12讲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后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4142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第12讲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后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第12讲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后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第12讲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后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第12讲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后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湖南十三校高三联考)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指出:“苏联不会直接向发达的西方世界扩张,而是要向不属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战前的广大殖民地地区,即介于西方世界和苏联之间的广大的中间地带进行扩张。因此必须下决心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作者的这段言论()A为“遏制理论”造势B推进马歇尔计划实施C促成北约成立D推动德国分裂解析:选A。根据材料提供时间可知是在二战结束不久,冷战尚未正式开启,此种舆论可推知为美国的“遏制理论”造势,故A项正确。2(2016豫晋冀三省高三调研)下面为前苏联叶非莫夫的漫画检阅他(艾森豪威尔)的队伍,队伍中有“阿登纳”“艾德礼”“贝文”等人。此漫画说明了()A世界多极化力量潜滋暗长B美国对抗苏联的力量在强化C美苏两极格局已基本形成D以美为首的北约已完成组建解析:选B。图中艾森豪威尔高高在上“检阅他的队伍”,与“多极化力量”不符,故A项错误;前苏联叶非莫夫用漫画讽刺“检阅他(艾森豪威尔)的队伍”,反映了“冷战”开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遏制,故B项正确;图片只表现了美国一方的队伍,与“美苏两极”不符,故C项错误;1949年“北约已完成组建”,联邦德国于1955年加入,与画中的阿登纳不符,故D项错误。3(2016湖南雅礼中学模拟)有学者认为:“民主德国(东德)加入经互会,除经济上日益依附于苏联外,在经济现代化发展方面还是取得某种双赢的结果:资源匮乏的民主德国,能以少量的资金获得发展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来自苏联。”这表明()A“经互会”是区域经济集团B“经互会”阻碍了民主德国的经济现代化C民主德国与“经互会”经济一体化D“经互会”成员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经济互助解析:选C。“经互会”是两极对峙格局下的特殊产物,带有浓厚的政治意味,其经济功能服从于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的对抗,材料反映了民主德国与经互会已实现资源的内部配置和交流,呈现“经济一体化”态势,故C项正确。4(2016河南六市高中毕业班联考)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爆发后,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了美国基辛格博士,向他通报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希望美国保持中立。可美国决定“应设法将苏联的意图尽早通知中国”。这一事件表明()A美国放弃抵制中国的政策B美国旨在维护世界和平C美国慑于中国强大而示好D美国把苏联当作主要威胁解析:选D。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出于与苏联争霸的需要,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故D项正确。5(2016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下表所示“柏林危机”一共有三次,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爆发时间原因结果1948年6月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1949年5月苏联宣布解除封锁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以苏联让步完结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A.尽力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B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C柏林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解析:选A。三次“柏林危机”均从危机走向妥协,体现了冷战期间美苏都力避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故A项正确;三次危机都以苏联的妥协而告终,说明苏联处于劣势,故B项错误;“柏林是双方的前哨阵地”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国的对策,故D项错误。6(2016南昌高三年级调研)1948年,美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值的比重为54.6%,英、法、日、联邦德国则占19.6%,到1970年,美国比重为37.8%,其他四国则为31.5%,这种变化趋势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各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不平衡B欧、美、日工业生产二战后持续发展C欧、美、日三足鼎立局面长期存在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解析:选D。材料比较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所占比重,从1948年美国工业产值比重和1970年美国工业产值比重的变化,可知英、法、日、联邦德国四国经济实力增强,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故D项正确。7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指出,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是国际局势紧张和冲突的根源,还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国际经济领域“新秩序”的口号。这反映了不结盟运动 ()A要求打破大国对国际政治的垄断B希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由反对霸权主义到谋求经济发展D主持国际正义、维护世界和平解析:选B。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要求建立国际经济领域“新秩序”,故B项符合题意。8康拉德阿登纳在回忆录中写道:“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存在终究是一个事实。这就是欧洲为什么必须团结一致,为什么必须首先加强法德友好合作的原因。”由材料可知,法德两国实现“和解”()A可以消除法德两国仇怨 B旨在对抗美苏超级大国C推动了欧洲一体化发展D是冷战格局影响的产物解析:选D。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由于美苏超级大国的对抗与威胁,促进了欧洲的联合,也推动了法德两国走向和解,故D项正确。9(2016湖南五市十校高三仿真模拟)上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为此,英国()A主动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B加快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C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D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北约解析:选B。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元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符合材料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此情况下,英国放弃了原来在欧洲的“孤立”政策,准备加入欧共体,故B项正确。10(2016郑州高中毕业年级质检)据日本NHK电视台2014年9月报道,安倍第二次就任首相后积极推进“俯瞰地球仪的外交”,其出访国家数量创日本历史新高。该现象实质反映出当下日本()A着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B致力提升国家政治话语权的影响C成功独霸世界政坛的强权理念D顺应鲜明的全球化趋势推动地区发展解析:选B。材料没有体现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故A项错误;从“其出访国家数量创日本历史新高”,可知有利于增强日本政治影响力,故B项正确;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但“独霸世界政坛”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安倍的“俯瞰地球仪的外交”,是为谋求政治地位,而D项是经济发展,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11(2016江西新余高三模拟)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说:“国家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所拥有的巨大力量,最终是要移交给超国家的全球性机构的。从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理所当然,势在必行。”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C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解析:选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符合“最终是要移交给超国家的全球性机构走向世界的联邦,理所当然,势在必行”,故D项正确。12(2016陕西宝鸡高三教学质检)西方学者劳伦斯萨默斯曾说,300年后的历史书会把冷战的结束作为第三等重要的事件,把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作为第二重要的事件,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这说明在作者看来()A冷战的影响在短期内将会持续存在B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C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D中国与印度将是主导未来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解析:选B。作者认为头等重要事件是发展中国家崛起,这就说明了发展中国家将在以后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2分,第14题30分,共52分)13(2016山东莱芜高三统考)20世纪以来的世界政治形势跌宕起伏,让人们深切感到和平与对话的重要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摘编自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材料二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1960年1月至3月1975年1月至3月1985年1月至3月积极报道0(0%)2(2%)51(14%)消极报道323(95%)81(87%)88(24%)中性报道16(5%)10(11%)224(62%)材料三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各国交往频繁,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妥善解决矛盾分歧,维护相互关系发展大局。2013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17年苏联是如何“踏进历史的主流”的?1945年后苏联为了自身的“安全”而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有哪些?(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10分)(3)材料三反映了当前世界政治形势呈现怎样的局面?提出了解决国际争端问题的什么主张?(4分)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概括和分析能力。(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十月革命;第二小问可以结合教材从政治、经济方面归纳1945年后苏联为了自身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2)第一小问考查对材料二的概括,观察图表“积极”“消极”“中性”报道数据的变化进行概括;第二小问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可以从中国、美国和世界三方面归纳。(3)第一小问考查对材料三的概括理解。习近平的讲话体现了当前世界政治形势的特点;第二小问考查材料三中解决国际争端问题的主张,归纳材料三即可。答案:(1)如何: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措施:成立华约;与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成立经互会。(答出两条即可)(2)变化:片面到客观(或由消极为主到中性、积极为主)。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对美认识更加理性和客观;美苏争霸的影响。(3)局面: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主张:以对话、谈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14(2016湖南雅礼中学高考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以下是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别于1947年和1949年以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为对象创作的漫画。(注:图一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绳子上写着Marshall Plan;图二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分别概括两幅漫画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以上两幅漫画所体现观点迥异的主要因素。(30分)解析:第一小问“主题”,依据漫画和文字说明,图一写有“欧洲”字样的人正在从悬崖中依靠写有“马歇尔计划”的绳子攀爬而上,考虑图一出自美国,意在说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从战后的衰败中复兴;图二根据捷克斯洛伐克所处的立场、1949年、“绳圈”的寓意等信息可以概括为美国试图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来控制欧洲。第二小问“因素”,要紧扣设问中“迥异”和漫画本身,从漫画创作者的立场、漫画创作时间等角度来归纳。就政治立场来看,美国与捷克斯洛伐克当时分别属于敌对的两个阵营;就计划本身的利益关系来看,美国是实施者,捷克斯洛伐克是旁观者;就评价的时效性来看,美国是在实施的同时,捷克斯洛伐克是在计划实施了两年,对其实际结果有所了解之后创作的。答案:主题:图一: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欧洲复兴;图二:马歇尔计划旨在束缚和控制德法等西欧国家。主要因素:国际时局的因素:当时处于冷战时期,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属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处于敌对状态。国家立场的因素:美国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国,通常会肯定自己的做法;捷克斯洛伐克是第三方,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时间的因素:1947年马歇尔计划刚开始实施,1949年是计划实施后两年,时间的推移会导致人们对问题的看法产生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