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49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3535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49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49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49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客观题)和第卷(主观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卷 (客观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习近平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说:“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新华网“讲习所”也推出习近平春节“走亲戚”:满满的都是牵挂。无论是国家领导还是平民百姓,春节是中国人外水千山的追逐,牵挂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情愫。这一切是对那种制度的历史传承(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世袭制 D.中央官制2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 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D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3. 史学家白钢认为“宗法制度按血缘关系的亲疏,把奴隶主贵族分为不同等级,大大加强了嫡长子的地位,保障了以周天子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通过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4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 ()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B秦始皇设立郡县制 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5 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之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都维护了地主阶级统治 C都曾适应了当时的形势需要 D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6 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7. 通典职官载:“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是为三公,皆宰相也。” 汉成帝此举意在() A.提升御史地位 B.提高行政效率 C.抑制丞相职权 D.完善监督体制8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该同学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9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A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地位逐渐提高10赵翼檐曝杂记中说:“则军机大臣面呈后撰拟进呈;发出即一封入纸函,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这则材料体现的“军机处”的特点是()A简:机构精简 B速:办事效率高 C开:决策开放性强 D专:皇帝乾纲独断11“李鸿章力争割地、赔款,对于这项关系经济命脉的条款,则轻轻放过从此日本不仅成为侵略中国主要国家之一,且最为凶毒。”“这项关系经济命脉的条款”是()A口岸设厂 B公使驻京 C商定关税 D铁路驻军12. 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另一方面是清政府具有镇压人们的力量,以建立有利于侵略者的安定的秩序。”表现这一政策最为明显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13“北京的军阀政府签署了确认日本在山东地位的密约。中国年轻有为的外交官的观点未被采纳,中国公众表现出出乎意料的焦虑不安。”这种“焦虑不安”直接演化为()A反割台斗争 B国民大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救亡运动14“(义和团)那种举动,就是当时中国人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对于他们物质进步之抵抗,伤亡枕籍,还是前赴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人民还是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孙中山在这里称赞义和团运动()A强烈的爱国精神 B反对欧美文化C抵制近代技术 D打败了侵华列强15下表为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从中反映了()年 代1937年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阵亡人数12513024921316956233953014495187719A. 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B. 国民党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力军C. 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有巨大牺牲 D.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1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提出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定都天京 B发动金田起义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提出资政新篇17“在中国共产党内,教条主义思想,曾经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造成极大损失的“教条主义”开始被纠正是在()A八七会议 B中共七大 C瓦窑堡会议 D遵义会议18.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的主张。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不断滋长C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D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19 李宗仁在其回忆录中说:“到了津浦路(天津到南京浦口之间的铁路)保卫战最高潮时,我还打了一个举世闻名的胜仗,把京沪战后敌军的一团骄气,打得烟消火灭。”这个“举世闻名”的胜仗是()A台儿庄战役 B太原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枣宜会战20.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历史功绩有()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A B C D21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12年的是 ()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康有为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D革命、中国共产党、陈独秀、改造、抗日22右图是我国在某一时期关于“打土豪,分田地,土地革命”的宣传画。下列关于土地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 B出现在农村革命根据地C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D使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生活上有了保障23. 陈旭麓认为近代社会有三次革命高潮“: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打败了清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和中国共产党合作打败了袁世凯留下的军阀系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了美国支持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其中第二次革命高潮是:()A.辛亥革命 B.解放战争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24洪仁玕总理朝政后,看到太平天国政涣人散的严重局面,决心通过改革挽救危局,从而创造一个“太平一统江山万万年”的“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为此,1859年(咸丰九年)冬,他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其“新”最主要体现在 () A主张奖励发明,实行专利制度B主张效法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唤醒了中国人,促进了思想上的启蒙D主张在平等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25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在一些歌曲得到反映,下图革命歌曲,它向我们展现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26冯天瑜说,“武汉首义”的正式提法,较早见于孙中山年月日发布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其中明确称:“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C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27民国初期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下列各项中,对其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推翻了清王朝 B结束了封建制度C建立起共和政体 D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28 “天高气爽古城秋,战略反攻兵未休。力克锦州俘汉杰,劫关断路耀湘囚。”这首诗描写的应该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29.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五四精神 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A B C D29.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A1处 B2处 C3处D4处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填,错误的填B,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唐代完善三省六部制和宋代增设参知政事等措施分散了相权,使之相互牵制。从而加强了君权。( )3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3.右图为美国飞行员随身携带的求助标志。可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是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原因。( )34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35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运动中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第卷 主观题(共30分)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6古往今来,历届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材料二 尹湾六号汉墓一号木牍正面:(第1行)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尹湾汉墓简牍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成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明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统治者实行何种地方行政制度?概括其主要作用。为了加强实行该制度所形成的统治秩序,统治者还推行了什么重要配套措施?(4分)(2)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期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为了克服这一制度的局限性,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3)据材料三分析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指出这一制度在加强地方管理方面的创新之处。(4分)37.(10分)近年来,中日关系恶化与日本政坛的右倾化引起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回顾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选自北师大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上册材料二 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节选自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的胜利材料三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2014年12月13日所立“国家公祭鼎”铭文(全文)材料四 2011年5月下旬,温家宝在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之前,赴日本福岛等特大地震海啸灾区慰问。他说,“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我们没有忘记在中国发生重大灾害时,日本政府和人民给予的大力支援。中国政府和人民将继续为日本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支持。” 温家宝总理看望日本大地震受灾民众侧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相关条款出自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三,列举日寇自全面侵华以来“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的具体史实。(4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对于抗战胜利有何重要意义?(2分)(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怎样看待中日之间的关系。(2分)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题10分)38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南京。请回答:(1)使中国开始沦为和最终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是哪两场战争?(2分)(2)近代史上,农民阶级为推翻封建统治和反抗外来侵略,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这一政权的纲领是什么?同时这一政权在南京颁布的代表中国近代化方向的新方案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4分)(3)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推动了国共的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3分)(4)1949年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什么战役? (1分)赣榆区赣榆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答案一 主观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AAABCCCCDBACCACCDD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AABADBABCBBDAABBB二 主观题36(1)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或利于政治稳定);推行宗法制。(4分)(2)郡国并行制(郡国制);颁布“推恩令”。(2分)(3)国家疆域辽阔;是省制的开端。(4分)37(1)条约:马关条约。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2分)(2)“八一三事变”,日军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2月13日起制造“南京大屠杀”。(4分)(3)意义:1937年9月,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这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2分)(4)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各则两利,争则两伤;中国的发展需要日本,日本的发展也需要睦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谊需要倍加珍惜等等。(2分)38(1)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分)(2)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4分)(3)新三民主义;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3分)(4)渡江战役。(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