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3212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宝坻区林亭口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第I卷(选择题)1在雅典,每年城邦公民大会第6次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会询问公民大会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响力太大的人士,如果大会表决通过该提案,则于翌年的2月或3月间实施放逐投票,得票最多的人士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10年(一说为5年)被放逐者无权为自己辩护,须在10天内处理好。这说明在古代雅典A国家决策缺乏理性化的规范B民主制度的科学完善C民主制度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D维护了雅典人的民主权利21978年,中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美国政府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这一公报的发表A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给祖国统一大业提供较好契机C促成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化D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重要砝码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于1953年制定,当时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选民主要是农村人口)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这一规定A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B突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C为进行三大改造和工业化提供了法制保障D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4唐代田令中规定:“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一夫百亩)。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若无文牒辄卖买,财没不追,地还本主。”此规定A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B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C防止了豪强占农民的土地D防止了农民卖地逃税5在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如:1955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这主要因为改革开放前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B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C闭关锁国,社会发展缓慢D中国对世界历史的研究落后6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7某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誓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抗日战争8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9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A邦联制B两党制C议会制D共和制10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11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禅让制分封制世官制宗法制ABCD1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放弃“一边倒”政策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13海峡交流基金会于9月29日举办“2015大陆台商中秋节座谈联谊活动”,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致词表示:两岸关系“相合则旺,相离则伤,相反则荡”。两岸相合的关键在于A发表告台湾同胞书B提出“一国两制”C坚持“九二共识”D实现两岸三通14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下列有关西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民族自治地方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政治制度C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D1954年宪法确认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都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5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结盟国D联姻国16电影我的1919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台词:“长久以来,中国人民期待着,期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台词中论述的问题是指A德国领土的肢解分割问题B中国山东主权归属问题C中国辽东半岛主权归属问题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外殖民地分割问题17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18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在此,孟德斯鸠认为A法律有阶级性B法律地位至上C司法必须公正D法律并非万能19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20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A.邦联制B.两党制C.议会制D.共和制21共同纲领规定,“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新中国是A资本主义国家B新民主主义国家C社会主义国家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221908年,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学生规程:自退款(庚子赔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据此及所学推断可知A中国开始由学习英日政体转向美法政体B中美合作开启了中国人赴美留学的历程C美国希望通过教育为中国培养近代人才D美国试图以教育为工具增强对华影响力23“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4下面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描绘的是唐朝敦煌地区最高统治者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下列与图片历史信息相关的是A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B节度使镇守边关,享受超官秩的仪仗C节度使接受敕封,加强了君主专制D藩镇势力强大,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25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26周恩来在某次会议期间说:“我们对于要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要分别对待;一种人是恶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使他的破坏计划不能得逞。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他不明白真相,他是说出一些很不恰当的话,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这说明中国A和平共处不称霸B尊重差异求合作C加强团结不结盟D区域互利谋发展”27“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A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28(胡锦涛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B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互相配合C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D抗日军队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共同领导29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让掌握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与“正途出身无异”,对于肄习西学的人,“准予照拟破格从优给奖”;1887年李鸿章还上奏,为天津水师武备学堂学生及教习人员争取科甲正途出身。这反映了李鸿章A力图改变人才的选拔途径B与顽固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C在传统与变革中艰难抉择D试图维持传统教育稳定发展30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农村经济结构变化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政府确立重商政策D手工业演变成主流产业31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到2000年,城市数量增加到663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32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推动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C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33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A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C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 D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341912191919271937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国家统一的实现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C政府政策鼓励支持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35称号是一个国家特色和实力的体现,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9世纪的英国被称为“世界摆渡人”。这些称号反映出英荷两国成为当时世界的A工业中心B贸易中心C金融中心D科技中心36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内地ABCD第II卷(非选择题)37、(1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1)材料一的国家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来保障公民可以参政议政?(3分)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会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材料三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2)根据材料一、二、三的图文资料,分别指出其政体的性质。(3分)材料四 1781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军在约克镇的投降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政府,指责乔治三世的个人干预造成了北美的巨大失策。1782年,诺思(首相)顶不住美国革命胜利的冲击波而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一个企图恢复个人权力的国王在议会已取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终于造成国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3)材料四表明英国实行的是什么政治体制?该体制下乔治三世的政治地位怎样?(4分)材料五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临时约法是哪次革命运动的产物?据材料分析其规定的政体有何特点?(3分)材料六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5)依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4分)材料七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6)根据材料七和所学知识回答,为扩大基层民主,我国通过了什么法律文件?(2分)38(16分)1949年以来,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依据国际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开展积极灵活的外交工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1)建国之初,针对两大阵营的尖锐对峙,我国为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采取了怎样的外交策略?图一反映了在前述外交策略的指导下我国因而取得的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什么?(4分) 图二 图三 图四(2)依据图二、三、四,概括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三大外交成果分别是什么?三幅图片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7分) (3)日本在中国近代曾发动哪两次对华战争?两次战争中中国一胜一败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你认为当前应如何保障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5分)37大国崛起的关键往往在于把握历史机遇,顺应历史潮流,请阅读下列材料。图1 图2材料一 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三 19世纪上半期,一个政论家的描述:_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材料四 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国或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年份区域186018801900联合王国(英国)199229185法国797868德意志(日耳曼各邦)4985132美国72147236请回答:(1) 结合图1,说明贸易中心怎样的变化使得材料一中西班牙人产生了“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的判断?结合材料二,概括说明从世界的“边缘”到世界的“中央”后,西班牙等国干了些什么?材料二中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评价这种行为的?(4分)(2) 结合图2说明:材料三中的空格处应该填上哪个国家比较合适?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该国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能取得这样的地位?(4分)(3)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到19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格局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主要是什么?(3分)(4)19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什么启示?(2分)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雅典民主制度的理解。材料“被放逐者无权为自己辩护,须在10天内离开城邦”体现了陶片放逐法的弊端和不完善,故选A。题干明显反映了雅典民主的弊端,而BCD都是从积极作用的角度看待雅典民主,故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陶片放逐法2B【解析】试题分析: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期,与题干中时间“1978年”不符,排除A。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也是在1972年,排除C。题干涉及的是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达成协议,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和祖国统一大业,排除D,故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3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选民主要是农村人口)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可见当时在选举上的不同比例的规定突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故选B。题干没有涉及户籍管理制度,也没有涉及三大改造和工业化或者人口流动,排除ACD。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B【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其卖者不得更请”。这个“本制”就是田令中的有关均平土地的一夫百亩的授田法,即庶人受田不得超过一夫一顷地(八十亩口分、二十亩永业)的配额。因此这是对买地者的限制,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故选B。题干无从体现是专门针对农民或者地主豪强,排除AC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前夕的外交相关状况。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片面化,它仅涉及到了外交方面,排除;B项涉及到了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比较全面,正确;当时中国并没有闭关锁国,我国与部分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排除C项;D项说法与题干所示现象没有直接关联性,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前夕的外交概况及认识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罗马法的特征。根据材料信息,材料强调的是邻地间“应留空地五尺”,并不具有“时效性”,可见罗马法维护公共利益,B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本身符合古代罗马法的特征,但题干信息无从体现,排除;材料涉及的不是“公共权力”,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及其特征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可知,其中蕴含着明显的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意思。再联系史实分析A项反清;C项反对国民党;D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只有A项既反帝又反封建。所以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北伐8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严格限制总统权力,目的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现实需要,所以A项正确;B选项无法体现;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说法错误,当时的人治思想依旧根深蒂固,就是为了限制人治才采取这样的措施。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临时约法9B【解析】试题分析:由“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逐渐形成了两党制制度,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是美国独立后和1787年宪法前,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与美国史实不符;D项错误,1787年宪法就已确定了美国是民主共和制。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政体的确立两党制的形成【名师点睛】本题是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来考查美国两党制。美国建国不久就出现了两个政党:一个是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另一个是以杰佛逊为首的反联邦党。这两个派别几经分化、改组,直至南北战争前正式建立民主党和共和党;以后它们轮流执政,正式形成了两党制度。两党制虽然在具体议题和主张方面存在差别,但是都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政党。10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皇帝之称是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功过五帝、德高三皇”,因此,把三皇与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说明他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而且其并不仅仅满足于作人间最高统治者,还要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A项说法错误;B、D项可体现,但与题意不符。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名师点睛】三皇五帝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历史人物。三皇,指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神农氏(农皇);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道教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二是指历史时期。即“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11D【解析】试题分析: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因此“宗法制”正确;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也体现了“分封制”;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正确。禅让制是一种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的政治制度,在这张“谱系图”中无法体现,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12C【解析】试题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积极谋求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努力改善外部特别是周边环境,1953年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另起炉灶”是针对国民政府时期的外交关系而言的;“一边倒”是指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针对西方列强而言的。故答案选C。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名师点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策的区别(1)从目的上看: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2)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3)从影响上看:三大政策巩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3C【解析】试题分析:告台湾同胞书首先提出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但不是改善两岸关系的关键因素,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的提出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但是不是关键的前提条件,故B项错误;“九二共识”坚持一个祖国的原则,是两岸相合的关键,故C项正确;两岸三通2008年实现,但不是两岸相合的关键因素,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祖国统一14D【解析】试题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为了满足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可以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A项表述符合史实,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政治制度,而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错;内蒙古自治区是在建国前的1947年成立的,故C项错误;1954年宪法确认的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是所有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名师点睛】比较特别行政区、民族区域自治区和经济特区的异同类别特别行政区民族区域自治区经济特区区别设立区域港澳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沿海特定区域指导原则“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殊经济政策自治程度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有“一定的自治权”谈不上自治,只是经济体制不同社会制度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解决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愿望率先发展起来,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联系三者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性质15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李玄伯中国古代社会新研中说,德在上文中的的那个年代有图腾“生性”之意,故“同性则同德意,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意为相同姓氏相同血缘的人崇拜相同的图腾有同样的生性,因为生性相同血缘相同故而心性想法相同,因为有同样的心性想法,才会有相同的志向。“同志”的基础是相同姓氏相同血缘的人,因此选择A。B主要事分封诸侯的制度;C项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1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首先我们根据时间可以发现1919年是五四运动的年份,而且巴黎和会也验证了我们的想法。而与中国有关的就是中国山东的归属权的问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D选项与中国无关;C选项说法错误,应该是胶东半岛。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1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政治体制的差别。从材料可知,图中所示的是中国雅典和美国的政治体制。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雅典和美国是民主制,但是其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BD项不符合中国的体制;C项不符合雅典和美国的体制,D项只符合美国,所以应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名师点睛】雅典民主与近现代英美代议制民主有一个重大区别:前者为“直接民主”,后者为“间接民主”。所谓“间接民主”的实质就是防止“暴民”政治的精英政治,人民不适合直接管理国家,应有人民选举出来的代表即精英来管理国家。在古希腊人看来,所谓“代议的”或者“间接的”,非但不可能是民主的,甚至是反民主的。18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司法必须公正的主张,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律有阶级性,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法律地位至上,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法律并非万能,故D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孟德斯鸠思想19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内阁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可知明代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的作用,所以D符合题意。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排除A;明代君主专制强化,皇帝不必借助内阁牵制大臣,排除B;明代内阁与近代内阁有本质的不同,排除C。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名师点睛】明代内阁与宰相制度的区别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职责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侍从咨询为主,无属官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20B【解析】试题分析:由“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逐渐形成了两党制制度,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是美国独立后和1787年宪法前,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与美国史实不符;D项错误,1787年宪法就定下来美国是民主共和制了。所以答案选B。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代议制的确立两党制的形成21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共同纲领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故B正确。新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故A错误。共同纲领时期中国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故C排除。共同纲领时期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故D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共同纲领22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自退款(庚子赔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美国试图以教育为工具增强对华影响力,故D正确。当时中国没有转向美法政体,故A排除。中美合作开启了中国人赴美留学的历程,在洋务运动时期,故B排除。美国希望通过教育为中国培养近代人才,没有突出当时历史背景,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庚子赔款影响23C【解析】试题分析:洋务运动是一场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主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主张中体西用,与“这种变化”不符,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虽然主张变革政治,但这场运动很快就以失败告终,并没有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与“这种变化”不符,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与“这种变化”相符,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界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这种变化”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影响24D【解析】试题分析:此图反映节度使统军出行,无法反映出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故A项错误;张议潮出行场面如此浩繁是因为他“敦煌地区最高统治者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并非表明节度使享受超官秩的仪仗,故B项错误;节度使管理地方,与君主专制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则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特权,不利于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藩镇割据2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的信息说明三省六部制对皇权的一定制约作用,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期政治制度演变三省六部制2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中并未提到是否称霸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一种人是恶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体现出了我国尊重差异存在的态度,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团结结盟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区域发展信息,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外交新中国初期外交万隆会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日内瓦会议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是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成就,不是外交方针,故A项错误;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旨在解决不同国家社会制度的外交分歧,之前中国已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成了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变,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制定为国家间领土分歧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体现了国家外交方针政策的成熟,故C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是中国新时期外交关系的重大成就,不是方针,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外交新中国初期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2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毅然捐弃前嫌,倡导和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共同领导抗日军队,故D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29C【解析】试题分析:“为天津水师武备学堂学生及教习人员争取科甲正途出身”说明当时仍没有摆脱科举制的影响,可见李鸿章不是力图改变人才的选拔途径,也不是与顽固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排除AB。“对于肄习西学的人,准予照拟破格从优给奖”说明主张引进西学,这冲击了传统教育,排除D。题干反映了李鸿章在传统科举制下试图局部改革以鼓励学习西学,故选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30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A、B两项;中国古代的主导产业是农业,排除D项;据题干信息“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可见农民“迁业”实质反映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故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3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城市数量的增加,时间为1978年之后,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乡镇企业的发展,促使中小城市的增长,B项正确。A项出现在1980年,C项出现在1984年,D项出现在1984年,A、C、D三项都与题意时间不符,均排除。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乡镇企业3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的时间为“1982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项出现在1992年,排除。B项出现在1992年之后的中国,排除。C项出现在2001年之后,排除。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生产力发展引发生产关系的变化,乡镇政府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D项正确。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现象是海禁政策,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其影响是阻碍对外贸易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A项中“杜绝”,太绝对化,排除。B项与农业无关,排除。C项与台湾问题无关,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海禁34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所述两个时期都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故AD不符合史实,排除;B只符合19121919时期,故排除B;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币制改革等措施,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两个黄金时期35B【解析】试题分析:“海上马车夫”和“世界摆渡人”都是指在加强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中发挥着中心和重要的作用,故选B;AD不符合荷兰,因为题干是在考查两国的共同点,故排除AD;C虽然是两国的共同之处,但是不符合题干中的称号,故排除。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荷兰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作用3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对外开放概况。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对外开放是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我国先后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1984年确定了上海天津北海湛江广州福州宁波南通连云港青岛威海烟台大连秦皇岛等14个城市为沿海开放城市;后来开辟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1991年新增上海浦东为经济开放区,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最终形成一个“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开放格局。综上可知,按照先后顺序,即,D项正确;A项不符合我国对外开放进程史实,排除;B项不符合我国对外开放进程史实,排除;C项不符合我国对外开放进程史实,排除。故选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概况二、材料题(17分)(1)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津贴制度等(3分)(2)奴隶制公民民主(制),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3分)(3)君主立宪制;是国家元首,但统而不治。(2分)(4)辛亥革命;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3分)(5)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分)(6)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分)34、(16分)(1)“一边倒”(2分);中苏建交 (中苏结盟或者中苏签定同盟互助条约)(2分)。(2)1971年新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3分)关系:中国重返联合国,国际地位提高,激发了美国同中国改善关系的愿望;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又直接推动了中日建交。(4分)(3)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统治的腐朽;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是实行了全民族抗战。(4分)中日当“以史为鉴,面向未来”。(1分)37(13分)(1)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分)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1分)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2)英国。(1分)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率先进行工业革命。(3分)(3)英国地位下降,美国、德国迅速崛起。(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美国和德国。(1分)(4)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一定要积极进行产业技术的研发和更新。(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