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试题库.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13208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试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试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试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篇:信息资源管理导论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概论一、1.1 信息资源概念: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1.2信息资源特征简答:信息资源具有需求性、稀缺性、选择性、共享性、时效性、不可分性、不同一性、驾驭性。1.2.4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特征:信息资源的利用不存在“你多我就少”的竞争关系,不同的使用者往往可以同等程度地共享某一份信息资源。共享性是信息资源的本质特性,是就信息资源地利用不受人为干扰而言。随着市场和政府作用的不断增强,这种天然的共享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增添了人为色彩。1.2.6信息资源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首先,作为一种资源的信息在生产中是不可分的,信息生产者为一个用户生产一组信息与为许多用户生产同一种信息比起来,两者所花费的努力几乎没什么差别。其次,作为一种资源的信息在使用中也具有不可分性,即信息资源不能像多少吨煤或多少吨水泥那样任意地计量。2简答信息资源的类型:1)记录型信息资源:包括由传统介质和各种现代介质记录和存储的知识信息。这是信息资源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信息资源的主体。2)实物型信息资源:用实物本身来贮存和表现的知识信息,如产品样本等。3)智力型信息资源概念:这类信息主要表现为人脑贮存的知识信息,包括人们掌握的诀窍、技能、经验等,又称为隐形知识。4)零次信息资源概念:各种渠道中由人口头传播的信息。3论述信息资源的功能:1)经济功能: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对社会生产力系统的作用功能,可大大提高生产力。也能直接创造财富,实现经济效益放大功能。2)管理与协调功能:借助信息流来控制和管理物质、能源流运动,进行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益。3)选择与决策功能:信息资源能优化人类选择与决策行为,发挥预见性的功能。4)研究与开放功能:即在人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中,信息具有活化知识,生产新知识的功能。4.1信息资源管理概念:指管理者为达到预定目的,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4.2简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国际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明显呈现以下特点:(1)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飞速地向电子化信息管理过渡,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信息资源管理更趋向工程化、专业化;(3)信息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市场日益拓宽; (4)信息资源日趋国际化。(5)把技术、经济、人文三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信息资源管理需要研究的中心课题,也将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5、简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第一,信息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要从思想上把它提高到一个战略的认识高度。第二,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必须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第三,国家的信息资源管理,主要是确定目标、进行投资决策,并为各级政府业务部门中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提供条件;第四,大力推广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水平和利用效果。第五,确定信息资源管理的保密和保存制度,协调与国际间的信息资源交流关系。6、简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和手段。信息资源管理有1)宏观管理:主要是在宏观层次上通过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管理条例等来组织、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活动。2)中观管理:指各地区、各行业信息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制定政策、法规、管理条例来组织、协调本地区、本行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交流等活动。3)微观管理:由各级政府部门、信息机构和企业等基层组织实施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1)技术手段:是指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信息加工方法,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内容。2)经济手段:是指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的利益诱导作用,促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从经济利益上关心自己的活动,是一种间接组织和协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手段。3)法律手段:是指用以协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各种有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4)行政手段:是指凭借国家政权的权威,采取命令、指示等形式来直接控制和管理信息资源及其相关活动。二、其他问题1、资源管理的总目标: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标:主要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合理组织、规划信息资源的开发,确保相关的潜在的信息资源能及时、经济地转化为现实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利用的分目标:主要是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原则,合理组织信息资源的分配,确保信息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主要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体系。 第二章: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一、 思考题1、1.1信息优化配置概念:是指为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现实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对现代技术成果与各种投入要素进行的有机组合。1.2信息资源配置的经济意义:1)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成本。2)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3)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防止信息资源污染,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2、2.1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概念:是指市场通过价格杠杆自动组织信息的生产和消费。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对信息生产的自组织过程实现的。2.2简述市场机制对信息生产组织的作用机理。1)市场可以减少信息生产的不确定性影响。2)市场能自动地使企业、个人甘冒创新风险,为信息生产提供动力。3)市场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信息生产。4)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创新。5)市场制度有利于培育创新的主体企业家。3、 3.1信息市场失灵表现有三个方面:1)信息市场本身并不能保证构建一个最有利于信息生产的市场结构。2)市场不能自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与信息活动有关的法律、政策。3)市场本身不能界定产权。3.2信息市场失灵的原因:1)信息的外部效应: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既有正的外部效应,也有负的外部效应,容易造成信息资源配置无效。2)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这一属性使得信息生产者的成本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取得有效的补偿。3)信息商品的垄断性:垄断定价,使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导致信息资源配置无效。4)信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在信息市场中,价格的信号功能被大大削弱,致使信息市场的交易活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妨碍信息交易的有效性。5)信息活动的非营利性:信息活动并不是出于商业目的,因而市场机制无法对其进行调节。4、 ?4.1政府配置机制概念:是指政府利用政策、法律、税收工具,或通过直接投资和财政补贴来调整信息产出。4.2政府对信息资源的配置具体配置工具有:1)财政工具,通过对教育、科研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投入,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2)税收工具:通过对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企业减免税收,鼓励创新活动。3)产业政策工具。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5、 如何衡量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衡量信息资源配置效率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的层次来加以考察。具体从三个方面加以考察:1)信息生产的有效性。2)各种信息商品的生产比例的有效性。3)信息市场与交换的有效性。6、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应如何配置?答:1)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指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坐标上的配置。需要有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际配置经验相结合。2)网络信息资源空间矢量配置,指网络信息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部门之间的分布,实质上是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按空间矢量配置网络信息资源要运用一切市场的、非市场的手段调节和控制网上信息资源在不同国家之间以及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或行业部门之间的分配关系。3)网络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配置,要考虑信息资源品种类型的多寡和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7、 信息资源配置的机制是什么?(1) 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是指市场通过价格杠杆自动组织信息的生产和消费。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对信息生产的自组织过程实现的。(2) 信息资源的政府配置机制,是指政府利用政策、法律、税收工具,或通过直接投资和财政补贴来调整信息产出。(3) 信息资源产权配置机制:通过调整和明晰产权,优化信息资源配置。 (4)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功能:调集功能、生长功能、辐射功能。8、 简答我(国)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模式。1)垂直型(纵向)共享模式。是指具有隶属关系的某一系统内的各个图书情报机构,在不同层次之间协作共享信息资源的一种方式,所有下级馆都与中心馆相连接,并利用中心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这种模式较易于组织,但具有封闭性和成本高等缺陷。2)水平型(横向)共享模式。是指一个地区内不同系统、不同专业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模式。这种模式由于隶属关系不同,较难实现。3)网络型共享模式。是指全国所有的图书情报机构之间都可直接相互连接,共享信息资源。这是一种理想的模式,但实践中操作难度较大。二、 其他问题1、 信息资源配置的原则: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需求导向原则、公平原则、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原则。2、 信息资源配置的内容:1)信息资源的横向配置包括信息资源的区域配置和信息资源的行业配置;2)信息资源的纵向配置。3、 信息资源产权配置:通过调整和明晰产权,优化信息资源配置。4、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功能:调集功能、生长功能、辐射功能。第三章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一、 思考题1、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提高企业全体人员对信息价值的认识并促进企业活动对信息的需求。2)促进信息在企业不同部门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共享。3)为企业建立合理的信息结构。4)保证信息的相关性和标准化,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的重复现象。5)提高信息质量,保证信息安全。6)保证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可用性和充分运行,以便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均可及时检索到所需的信息。7)促进企业员工利用信息。2、 简述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结构。1)企业信息总监,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最高负责人。2)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一般设置技术规划、操作、系统与程序、用户联系等职能部门。3)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人力结构,包括信息技术人员、信息管理人员、信息资源管理辅助人员。3、 3.1知识管理概念:是对知识及其创造、收集、组织、传布、利用与宣传等相关过程的系统管理。3.2知识管理目标:1)提供企业创新能力。2)提高企业反应能力。3)提高企业效率。4)提高企业员工技能。5)实现企业知识资产价值。4、 企业知识管理基本职能有:1)为联机和非联机知识建立知识地图。2)向用户提供知识利用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并提供相应的知识检索工具。3)监视企业外部知识源。具体来说知识管理的职能又包括1)外化:就是将员工头脑的隐含知识转化为可提供知识共享的企业知识库中的知识。2)内化:从外部知识库中提取知识,进行重新布局,发现与知识寻求者高度相关的知识。3)中介:实现知识拥有者与知识寻求者之间有效的知识传递。4)认知:通常采用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决策。5)评测,指评估等工作。5、 知识管理流程概念:是指实施知识管理活动时应遵循的步骤。6、 简述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1)制定知识管理战略。2)确定知识管理重点领域。3)评估企业知识资源。4)制定知识管理方案。5)实施知识管理方案。6)监督知识利用。第四章:信息政策与法律一、 思考题1、 1.1信息政策概念:是据以调控信息生产、交流和利用的措施、规范和准则的集合,它涉及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1.2信息政策的体系结构包括三个层次五个要素。三个层次为:1)产业政策层面。2)组织政策层面。3)社会政策层面。五个因素为:1)信息技术因素。2)信息市场因素。3)信息管理因素。4)人力资源因素。5)信息法规因素。2、 简述信息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信息法律是指对信息活动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调控的法律措施。主要内容包括:1)信息资源管理法律制度。2)信息自由与信息安全法律制度。3)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4)信息市场与信息服务法律制度。5)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法律制度。6)新闻出版与信息传播法律制度。7)信息传输与数据交换法律制度。8)国际信息合作与交流法律制度。3、 信息法律与信息政策的区别是什么?1)在性质上,信息法律是一种法律手段,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而信息政策是一种行政手段,是一种软性的指导性准则或指南。2)在作用范围上,信息法律的问题、对象比信息政策更基本、更普遍、时效更长、相对更稳定。3)从二者的关系上看,信息政策是信息立法的基础,信息立法是保障信息政策得以贯彻和实施的重要法律手段。4、 信息资源知识产权管理应坚持原则:1)鼓励和保护智力创造活动的原则。2)促进知识成果推广应用的原则。3)知识产权的授予和行使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原则。4)立足于国内并兼顾国际惯例的原则。 三、 其他问题1、 莫尔提出的信息政策要素包括:法规问题、宏观经济问题、组织问题、社会问题。2、 信息法律关系的主体概念:即权利义务主体,是指在信息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3、 信息法律规范的客体概念:是指一定的行为以及在特定环境中物化的和非物化的财产。4、 信息立法所要解决的问题:1)信息资源管理问题。2)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问题。3)信息市场管理问题。4)知识产权保护问题。5)信息安全与计算机犯罪问题。6)信息利益分配和“信息公平”问题。7)信息国际化问题。5、 信息法律体系的结构:1)信息基本法。2)信息法实施细则及补充规定。3)信息资源管理法律制度、信息自由与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4)信息市场与信息服务法律制度、信息传输与数据交换法律制度、新闻出版与信息传播法律制度、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法律制度、国际信息合作与交流法律制度。第二篇 图书馆学部分第一章图书馆学基础一、 思考题1、 知识集合概念:是由知识元素有序组织起来形成的一种人工集合。百科全书、图书馆、知识数据库等从本质上说都是知识集合。2、 为什么说知识集合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知识集合产生于人类获取知识的需求之中。客观世界大量无序的知识与有序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知识集合是人类解决这种矛盾的有效工具。图书馆学的宗旨是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最佳工具和方法,因此,图书馆学是研究如何将知识组成知识集合并为人们所使用的一门社会科学。3、 未来图书馆学发展趋势?1)研究重心从“图书馆”向知识领域转移。2)学科发展从细化走向整合。3)学术理性由技术倾向人文。4)研究特点呈现理论与应用并重。5)学科建设更加注重本土化。4、 图书馆事业概念:是由各类型图书馆组成、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有效控制和利用来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图书馆体系。5、 图书馆事业建设应遵循原则:1)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2)国家力量和社会力量相结合。3)全面规划与分工合作相结合。4)发展图书馆学教育,加强图书馆学研究。6、 图书馆网概念:是指由众多图书馆为实现资源共享而组成的图书馆群体。7、 试分析图书馆网的主要职能:1)统筹规划全国或某一地区、某一系统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完备的文献资源体系。2)编制联合目录,开展馆际互借,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3)促进图书馆自动化工作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4)共建数据库,推进文献资源数据化进程。5规范馆际互借工作,发展馆际互借业务。6)建立咨询协作网,开展联合咨询工作。7)建立贮存图书馆。8)组织图书馆业务交流与培训。9)开展图书馆学研究。8、 图书馆管理概念:是根据图书馆满足读者需求的目的,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等行为,最合理地分配与使用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提高图书馆效率,以达到图书馆预期目标,完成图书馆任务的动态过程。9、 试述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内容:1)图书馆系统决策:包括图书馆发展方针、各项业务、人事制度、财务管理的决策等。2)图书馆计划:包括国家图书馆发展计划和个体图书馆发展计划,主要是制定总体规划、长期、短期计划、人员培训计划等。3)图书馆组织:包括机构组织、人员配备、工作岗位设置等。4)图书馆领导:指领导层的配置、领导方式、方法等。5)图书馆控制:包括建立控制机制、建立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等。6)图书馆协调:包括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10、 文献的基本类型:1)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划分为:图书、连续出版物、特种文献。2)按文献载体划分为: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视听型文献、电子型文献、网络型文献。3)按文献的加工层次划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11、 文献资源建设概念:是指依据文献信息机构的服务任务与服务对象以及整个社会的文献信息需求,系统地规划、选择、收集、组织管理并合理布局文献资源,以建立具有特定功能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过程。12、 文献资源建设应遵循原则:1)实用性原则,要从文献信息机构实际使用需求出发来规划、选择、收集、整序、组织和管理文献资源。2)系统性原则,要特别注意图书馆藏书系统各要素(各学科、各类型藏书)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藏书系统与环境(读者需求系统、文献出版发行系统)的联系。3)特色化与协调原则,指既要注重藏书特色化,又要在此基础上开展藏书协调,更好地实现文献资源共享。13、 藏书概念:14、 藏书结构概念:是指藏书体系中各组成要素的构成状况及其相互联系。15、 藏书结构通常的五种构成方式:1)学科结构:它是各学科门类的藏书的比例结构,也是图书馆组织文献信息的基本方式。2)等级结构:指图书馆根据文献内容的水平、程度及读者的需求层次,相应地划分出若干层次的收藏级别,并规定各级别应达到的收藏目标。它是图书馆藏书结构的基本框架。3)时间结构:是按文献的出版时间划分的层次结构,是图书馆藏书系统性的反映。4)文种结构:指藏书中各种语言文种出版物的构成情况。5)文献类型结构:指藏书中各种不同出版形式、不同知识载体的文献构成状况。16、 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概念:就是以系统的整体性为基本出发点,对全国文献资源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各类型图书馆分工协调,建设藏书,从而使全国的文献资源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功能的有机整体,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文献信息需求。17、 如何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文献资源整体化布局?我国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要达到的目标为:1)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文献资源收藏的相对完备性,强化国家收藏和提供文献的保障能力。2)进行文献资源的合理分布,改善文献资源建设中的结构缺陷。3)建立迅速、经济的文献传递系统,加快文献信息的传递速度。4)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文献资源中心,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调节作用。进行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有四种模式:1)系统整体布局模式:即及由一系列按行政系统划分的图书馆网络构成纵向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2)地区整体布局模式:即根据文献资源的地理分布构成横向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3)学科整体布局模式:即根据文献的学科属性建立完备的专业文献资源保障体系。4)综合化整体布局模式。即建立起跨系统、跨地区、跨学科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实施步骤为:第一,建设国家与地区的虚拟控制中心,建立跨系统的地域性大学科合作模式;第二,以区域控制为主导,建立大学科基础上的小学科合作模式;第三,以系统控制为主导,建立系统内部的合作模式。第四,文献资源整体结构的优化与整合,建立全国一体化的开放式合作与共享模式。18、 参考咨询概念:是图书馆员对读者在利用文献和寻求知识、情报提供帮助的活动。它以协助检索、解答咨询和专题文献报道等方式向读者提供事实、数据和文献线索。19、 参考咨询的基本内容:1)答复咨询。即对读者提出的知识性问题,通过查阅有关的检索工具,直接回答读者;或指引读者利用某一检索工具,直接查阅有关资料。2)书目参考。即对读者提出的非一般知识性问题,通过提供专题文献目录,求得问题的解决。3)信息检索。指将信息按一定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按需检索出有关信息的程序、方法和过程。4)用户教育。即向读者普及信息检索知识和进行阅读辅导等。20、 参考信息源特点:1)高精度的资料性:从文献类型来说,参考咨询源是经过筛选和条理化的情报源,属二、三次文献和数据库。2)高密度的知识性:就文献内容来说,参考信息源是信息密集型的文献,能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料和文献信息。3)高效率的检索性:就文献结构而言,参考信息源讲究科学的编排形式和高效率的检索方法。4)高频率的查考性,就文献的功能而言,多次被查考、利用。21、 参考信息源类型:1)传统参考信息源。是指书目、索引等按易于检索的方法编排的信息密集型文献。2)电子参考信息源。是指以电子技术为基础,以数据库形式存储于光、磁等物理介质中,通过单机或网络终端显现的信息集合。22、 参考信息源建设原则:1)多样性:从载体形式到内容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注重传统参考信息源与电子参考信息源并重。2)系统性:指参考信息源建设要充分考虑学科的完备、类型的齐备、和多种类型的配套。3)实用性:指建设参考信息源要从实际情况和读者需求特点出发。4)权威性:指应选择质量较高的各种参考信息产品。5)发展性:参考信息源建设应注意跟踪搜集新的学科专业和新的参考信息产品。6)协调性:注意协作、协调,走参考信息源共建共享的道路。23、 什么是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体系构成有哪些方面?数字图书馆概念:是在分布式计算机网络中能够存取海量数字化信息知识的资源库。它有三个基本要素:数字化资源、网络化存取、分布式管理。数字图书馆的体系构成包括:(1)资源加工系统。对传统媒介的知识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对多媒体知识信息进行必要的格式处理。(2)存储管理系统。对数字化知识信息进行分类组织与存储,提供安全备份。(3)资源调度系统。进行分布式存储的元数据和对象数据的资源共享、调度协调和跨平台查询检索。(4)网络运营系统。基于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各种知识信息的在线使用、检索、下载;管理数字资源在内部网和因特网上的发布;可方便地进行基于内容的全文检索。二、其它问题1、 知识受众概念:指一切通过知识媒介接受知识、获取知识的人。2、 图书馆工作标准化概念:是指对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技术方法及设备等实行统一的原则和规范。3、 图书馆工作标准化作用:1)使图书馆工作由繁变简,由杂乱走向统一和规范。2)减少重复劳动,节省各种资源,提高图书馆工作质量和社会效益。3)确保图书馆工作成果和用品科学、统一、通用。4)加速图书馆工作现代化,充分发挥图书馆现代技术的作用。5)提高图书馆工作的计划性和整体性。其意义为:1)有利于图书馆工作现代化。2)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协调与协作;3)有利于图书馆集中统一管理。4、 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1)文献资源分布状况调查研究。2)确定目标、制定规划、3)建立文献资源管理与协调机制。4)文献的选择与收集。5)文献资源建设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5、 藏书结构的一般特征:1)层次性。2)整体相关性。3)动态调节性。6、 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的模式:1)系统整体布局模式:即及由一系列按行政系统划分的图书馆网络构成纵向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2)地区整体布局模式:即根据文献资源的地理分布构成横向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3)学科整体布局模式:即根据文献的学科属性建立完备的专业文献资源保障体系。4)综合化整体布局模式。即建立起跨系统、跨地区、跨学科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7、 参考咨询的特点:服务性、针对性、实用性、智力性、社会性。8、 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集成性原则。3)开放性原则。4)先进性原则。5)安全性原则。6)扩展性原则。9、 简答阅览室的任务:10、 参考咨询的方法:1)书目参考法。2)文献检索方法。3)信息检索策略。4)虚拟参考咨询。11、 数字图书馆的功能:1)知识信息的获取与创建。2)知识信息的存储与管理。3)知识信息的访问与查询。4)知识信息的动态分布。5)知识信息的权限管理。12、 数字图书馆在知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作用:1)提高文献信息的加工和使用效率。2)改变信息资源的入藏方式和过程。3)有利于珍贵文献信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4)有利于推动我国互联网的全面应用。5)可避免重复劳动,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6)为知识信息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条件。7)方便检索,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的准确率。13、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问题:1)技术问题。2)知识产权问题。3)人才问题。4)运营模式问题。第二章:信息资源组织一、 思考题1、 信息资源组织概念:是根据信息资源检索的需要,以文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使其成为有序化集合的过程。2、 信息检索工具类型:(1)按照检索工具的对象和特点,检索工具包括文献目录、索引、机读数据库等。(2)检索工具按照依据的标识特征,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1)一类是以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为检索依据,提供从资源形式出发进行检索的途径。对应的检索工具有题名检索工具、责任者检索工具等。2)另一类则以表达信息资源主题内容的标识为依据,提供从内容角度进行检索的途径。对应的检索工具有分类检索工具、主题检索工具。(3)按照采用的形式,检索工具可分为卡片式、书本式、缩微式、电子方式等类型。(4)按照信息资源对象,检索工具可分为图书、期刊、报纸、专利、标准、档案、图像、会议文献等类型。3、 信息资源组织的基本处理方法是:1)对信息资源进行描述。包括著录等,主要是对信息资源外部特征进行记录,用于识别或确认该资源。2)对信息资源的内容进行浓缩。包括编写内容提要或文摘,使用户能迅速了解其内容和特点。3)提供检索点。主要是确定检索特征及可检信息,以便据此对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化组织。4、 信息资源描述概念:又称为文献著录,是指根据信息组织和检索的需要,对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5、 信息描述的作用是:用来确认和识别该资源对象;提供信息资源位置的信息。通过提供检索点,便利对资源的检索查找。供用户对资源的价值进行判断,决定是否选用。6、 名称规范档概念:是一种对描述记录中的名称标目进行规范控制的工具。7、 规范控制的作用是:1)有利于以统一的方式加以记录。2)以规范、通用的形式加以记录;3)方便标引和检索。4)有助于实现国际书目共享。8、 名称规范档通常款目构成1)规范款目:是对检索工具中使用的规范标目及其有关参照的完整记录,是规范款目的主体。2)参照款目:是一种引导用户从非规范标目查检对应的规范标目,或从一规范标目查检另一相关的规范标目的款目。3)说明款目:关于规范档编制规范说明等。三种款目类型组成。9、 文献标引有哪些基本的标引方式?标引工作一般程序应遵循哪些步骤?信息资源标引是获取内容检索标识的基本方式,包括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两种。按照对文献内容的揭示特点,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通常可以分为:1)整体标引:指概括揭示文献基本主题内容的标引;2)全面标引,指充分揭示文献论及的所以有检索价值的主题概念的标引;3)对口标引:指只揭示文献中适合本专业需要的主题内容的标引;4)综合标引:指以整套丛书、多卷书、论文集、会议录等为单位进行的概括性标引。5)分析标引:指根据文献中部分章节或丛书、多卷书中每一种书或每一卷书进行的标引。标引工作一般包括下列步骤:查重主题分析主题概念转换确定标识复核。10、 信息资源分类及其作用是什么?分类法有哪些基本类型?信息资源分类,是指根据信息资源的内容属性和其他特征,将各种类型的资源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和揭示的方法。信息资源分类的作用,主要是文献分类排架和编制分类检索工具。根据类目之间关系组织起来的,并配有一定标记符号的类分信息资源的工具称为信息资源分类法。(1)按照其编制方式,通常可分为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列举组配式三种类型。等级列举式分类是一种将所有的类目组织成一个等级系统,并且采用尽量列举的方式编制的分类法。分面组配式分类法,是一种依据分析兼综合的原则编制的分类法类型。这种分类法在类表中按照范畴列出各种基本概念,并分别配予相应号码,通过类目组配,表达文献主题。列举组配式分类法是上述两种编制方式的结合,是一种在详尽类表的基础上,广泛采用各种组配方式的分类法。(2)根据涉及的学科领域范围不同,可分为综合性分类法、专业分类法。(3)根据类分文献的规模,分为大型分类法、中小型分类法。(4)根据其适用的文献类型,分为图书分类法、文献分类法、标准分类法、专利分类法、网络资源分类法等。11、 一部完整的分类法一般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说说类目之间的关系及表现形式。对分类法的结构组成,国内大致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按照各部分的功能,将分类法分为类目体系、标记符号、说明与注释、类目索引四个方面。另一种则是按照构成形式,将其分为编制说明、主表、副表、类目索引等四个部分。类目之间的关系:1) 从属关系,指类目体系中一个类与其直接区分出来的子类之间的关系。在具有从属关系的类目中,被区分的类称为上位类,亦称母类;区分出来的类称为下位类,亦称子类。2) 并列关系。指类目体系中同位类之间的构成关系。同位类是指由同一个上位类区分出来的一组类目。3) 交替关系。指交替类目与相应使用类目之间形成的关系。交替类目不直接用来类分文献,是一种供选择使用的类目。4) 相关关系。指类目之间除从属、并列、交替等方式以外的其他联系。通常通过类目参照的方式来加以揭示。12、 对分类标记有哪些基本要求?分类标记的种类、标记制度有哪些?什么是预留空号法、八分法、双位制、借号法?分类法中用于标识类目的代号,称为分类号。分类标记应具备的要求包括:简明性、表达性、容纳性、助记性。按照号码的组成成分,分类标记可分为:1)单纯号码:指由一种具有固定次序的符号系统构成的号码,常用的有数字和字母两种。2)混合号码: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固定次序的符号系统构成的号码,通常由数字、字母结合使用。按照号码的组成方式,分类标记一般可以分为:顺序标记制、层累标记制、顺序层累标记制、分面标记制等基本类型。预留空号法:指根据学科发展情况和类目设置的可能,在配号时,预先留下一些空号,供类目增补时使用。八分法:亦称扩九法,即在采用层累数字标记的情况下,当同位类超过10个,不足18个时,前9位以08表示,8后面的标记用两位数字表示一次划分,用于解决同位类的号码配置问题。双位制:亦称集团标记法,即在采用层累数字标记的情况下,当同位类超过18个时,直接以两位数字表示一次划分,以解决号码的扩充问题。借号法:在采用层累数字标记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灵活借用上、下位类号码的配号方法。13、 主题法概念:是指直接以表达主题内容的语词作检索标识、以字顺为主要检索途径的标引和检索信息的方法。14、 主题法的特点:1)直接以语词作为检索标识。2)以字顺作为主要检索途径。3)以特定的事务、问题、现象,即主题为中心集中信息资源。4)通过参照系统等方式揭示主题词之间的关系。15、 主题法基本类型:(1)按照选词方式,主题法可以分为标题法、元词法、叙词法、关键词法。(2)按照其使用时组配的先后,可以分为先组式主题语言和后组式主题语言。(3)按照其使用时是否进行控制,可以分为受控语言和自然语言。标题法:是一种以标题词作为主题标识,以词表预先确定的组配方式标引和检索的主题法。元词法:是以元词作为主题标识,通过字面组配的方式表达信息资源主题的主题法。叙词法:是以从自然语言中精选出来的、经过严格处理的语词作为文献主题标识,通过概念组配方式表达文献主题的主题法类型。关键词法:是直接以自然语言中未经控制或只作少量控制的语词为文献主题标识,通过对关键词轮排等方式揭示文献主题的主题法。先组式检索语言是指复杂主题的标识,在检索前已经在检索系统中组配好了的检索语言。后组式检索语言是指读者检索前,检索系统中的检索标识是单立的,读者实施检索后,才根据检索需要进行组配的检索语言。受控语言:是指依据特定词表或类表揭示文献主题信息的整序方法。自然语言检索系统:是一种直接应用文献或用户使用的自然语言语词进行检索的方法。16、 叙词表一般由哪些部分(宏观结构)组成?叙词表组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叙词表,国内又称主题词表,是一种将标引人员或用户使用的自然语言转换成规范化的系统语言的术语控制工具;是一种概括特定知识领域并由词义相关、语义相关的术语组成的可以不断补充的规范化词典。每部叙词表不必包括宏观结构中的所有组成部分,但一部完整的叙词表,至少应当包括字顺显示、系统显示两大部分。字顺显示部分包括:字顺表、专有叙词表、轮排索引、双语种索引、字顺索引和入口词表。系统显示部分包括:范畴索引、词族索引、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图形显示。17、 概要说明范畴索引、词族索引、轮排索引的作用和编制方法?范畴索引:是一种按照词汇所属学科或专业范畴编制的概略分类系统,是从分类角度查找叙词的辅助工具。其作用为:便于从分类角度查找与某一范畴有关的叙词。可以作为概略分类的依据。是编表选词、处理词间关系的工具。编制方法:类目设置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类目排列有按类目层次和内容关系组织和按分类字顺方式组织两种。编号制度采用层累方式等。范畴索引通常收入字顺表的全部叙词和非叙词,如一词具有多个从属关系,可以同时分入不同的类。词族索引:是一种以词族为款目单元,按照款目词的字顺排列,可以从等级关系的角度查找叙词的索引。其作用为:可以从词族出发查词,可在计算机检索系统中,自动进行上位词登录。编制方法:编制时只收入词表中按属分关系处理的叙词;以族首词为标目,按词族等级展开。允许对具有多种从属关系的叙词重复反映。轮排索引:亦称轮排表,是将词表中的叙词按词素的字顺排列,使含有同一词素的叙词集中显示于一处的词汇表。其作用:可以从词素角度出发查找叙词:利用按词素集中叙词的特点,帮助使用者选择合适的叙词;依据其字面成族的特点,进行词间关系处理。编制方法:通常同时收入表中全部叙词和非叙词。叙词按照构成词素,确定轮排条目数量。有词外轮排和词内轮排两种显示方式。18、 主题标引时标题确定一般应注意哪些问题?简单说说主题标引中的查词规则。在通过多个主题词的组配表达文献主题的情况下,标题的确定应注意的问题:1)做好主标题的选择:选择具有独立检索意义,能表达文献研究的对象、问题或现象的中心叙词作主标题。2)对叙词的引用次序做出规定。3)规定轮排模式。查词规则:1)用来标引主题概念的叙词必须是叙词表中的正式叙词,非叙词不得用来直接标引。2)注意选用词表中与文献主题概念相对应的最专指的叙词进行标引。3)如词表中没有相应专指叙词,则选择最直接关联的叙词进行组配标引。4)无专指叙词和直接关联叙词,可选用上位类叙词进行标引。5)不得已时,可采用含义相近叙词进行标引。6)未收入词表的词,如有较大研究价值和检索意义时,可进行增词标引。二、 其它问题1、 概念检索点:即标目,是描述记录中用来作为检索依据的资源特征。2、 参照法,是指引读者从目录中的一个标目或款目去查找另一个标目或款目的方法,分为单纯参照、相关参照和一般参照。3、 主题分析:是指根据文献标引和检索的需要,对文献内容特征进行分析,提炼主题概念的过程。4、 机读编目格式,简称MARC格式,是根据文献特点和文献机构之间信息交换的需要建立的标准化的计算机可读形式。MARC格式的组成分为:记录头标区、地址目次区、数据字段区、记录分隔符。5、 集中编目:是由某一中心编目机构进行编目,向其他机构提供编目数据的编目方法。共享编目:指两或多个编目机构共同进行编目活动,通过各个参加机构通力协作,使编目结果为各参加机构共享的编目形式。在版编目:指通过在文献出版过程中进行编目,使编目数据得以与文献一起提供,方便文献机构使用。6、 类目体系中主表的构成:(类目体系是按照类目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类目集合,亦称类目表。)主表由基本部类、基本大类、简表、详表组成。7、 复分表的作用:由共性子目构成,供主表有关类目共同使用的表,称为复分表。其作用为:缩小类表的篇幅,加强类表的伸缩性,增强类表的规律性。8、 复分表使用注意事项:1)一般必须结合主表类目使用。2)是否使用复分表,应按表中有关规定进行;3)复分表的使用应一致,不得随意变动。4)使用时应注意标记配置方面的有关规定。9、 类目索引,亦称分类表索引,是一种按主题字顺方式,从主题名称指向分类号,帮助分类人员利用类目表的工具。分为直接索引、相关索引、主题词索引三种类型。10、 确定使用本:根据检索系统的标引需要,对选定的文献分类法进行调整的工作,称为确定使用本。包括确定详略程度、局部扩充、逐部集中、增加新类、调整说明与注释。11、 分类标引规则:1)信息资源的分类应根据信息资源的性质,按照其各自的特点进行。2)信息资源的分类必须能体现分类法的逻辑性、等级性、次第性。3)信息资源必须归入最切合其内容的类。4)类分的文献必须归入用途最大的类。5)不能单凭题名、篇名的意义归类。6)应注意标引的思想性。12、 主题法叙词语言词汇控制包括:(1)同义控制:同义词之间控制、准同义词之间控制。(2)词义控制:加限义词、加注释。(3)词间关系控制:等同关系、属分关系、相关关系。第三章:目录学一、 思考题1、 什么是书目?书目有哪些基本类型?书目,又称目录,它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组织而成的一种揭示和报道文献信息的工具。现代书目可分为:国家书目、联合目录、地方文献书目、个人著述书目、推荐书目等。国家书目概念:是全面登记与报导一个国家近期或往昔出版的文献总目。其特点为:1)通常由国家图书馆或版本图书馆负责编辑出版,具有统计登记全国出版文献的性质。2)严格按照国家著录标准完整准确著录文献。3)有连续编辑出版的制度。联合目录:是揭示和报导若干文献收藏单位的全部或部分藏书的目录。地方文献书目:是揭示和报导某一地区的自然、历史、社会文献的书目。个人著述书目:是记载作者的著述或兼收他人评价作者及其著述的文献书目。推荐书目:针对特定的读者、采用特定的标准选择图书推荐给读者的书目。2、 国内外学者对目录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不同论点?国内外学者对目录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有各种不同的认识,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1)图书说,认为目录学是研究图书的一门科学。2)目录说,主张目录学的研究对象是书目。3)图书和目录说,认为目录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图书,其次是书刊目录。4)关系说,认为目录学是研究记录图书与利用图书的关系,研究认识图书和揭示图书的活动规律。5)矛盾说,认为目录学是研究科学揭示和有效报导文献信息与人们对它特定需求之间的矛盾的科学。6)此外还有目录事业说;图书、目录、读者三者关系说等。3、 谈谈我国古代目录学发展的成就与特点。 1)从先秦到两汉,是古代目录学的产生时期:从殷周时期有了大量文献,人们就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目录学知识。这些知识在孔子整理和利用文献的过程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别录七略的出现标志我国系统的书目著作诞生,并开创了官修书目的先例。 2)三国两晋南北朝与唐宋时期,是古代书目工作的发展与古代目录学理论初步探讨时期。这一时期书目活动领域不断扩大,出现了一系列官修书目。目录学呈现出书目数量增加、类型增加,出现了六分发和四部法的竞争等特点。并开始对目录学的理论问题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对书目社会作用、书目的本质特征及书目组织管理等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出现了一些体例完备、著录丰富、学术价值很高的综合性书目和私藏目录。专科目录的繁荣,索引的产生,目录著作的考证,都说明目录活动领域进一步扩展。北宋中叶目录学一词的出现,标志着目录学已为世人所公认。 3)元明清时期,是古代书目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与古代目录学理论总结阶段。四库全书总目是集古代书目方法大成的著作,代表了中国古代官修目录的最高成就。这一时期,版本目录学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综合起来,我国古代目录学的特点有:1)古代目录学领域中,无论是目录的编制,还是理论的探讨研究,都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以辩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古典目录学的思想精华,而不是单纯的技术操作。2)在古代目录学领域,由于有一大批著名学者的参与,曾编制了大量的各类型目录,使中国文化书籍得到比较系统的按类记录,增厚了中国文化的积累。3)随着古代目录学的发展需要,若干相关学科如分类学、校勘学、版本学等专门学科都相互推动和发展起来。4)现存不少目录都比较连贯地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成果,为后世提供了搜集文献、探讨文化和研究学术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4、 请说说文献揭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基本原则:首先注意揭示文献的外部特征,但要以揭示文献的内容特征为主。注意揭示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文献的社会影响。文献揭示的基本方法:1)著录法:是描述与记录文献题名、作者、版本等外部特征的方法。2)提要法:是简要解释文献题意,介绍作者生平、学术思想,揭示或评价文献内容的方法。3)文摘法:以简要、准确、不加任何评论的文字摘述文献主要内容的方法。4)索引法:记录和指引文献中有关事项及单元知识的位置出处便于查找利用的方法。5)综述法:是搜集多种同一主题内容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与系统叙述的方法。6)文献评价法:是对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介绍与评论的方法。5、 简述书目的编纂方法?书目文献编纂法就是运用各种手段,将分散的一次文献所含的知识、信息,进行筛选、压缩、整序,揭示其内容,著录其外形特征,进行科学的编排组织,使之转化为有序的、可以传递的二次文献。一部完整的书目一般由序言、目次、正文、辅助索引和附录五部分组成。编纂一部书目大体要经过以下几个基本阶段:1)书目选题与编纂方案:这是编纂书目的准备阶段,要进行确定书目选题、制定书目编纂方案、调查文献等工作。2)文献的书目分析:是对文献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为进入书目编制的综合阶段准备材料。3)文献选择与编排:对文献进行认真分析确定入选文献,并将已经进行过分析工序的结果凝成书目结构。4)编制辅助索引,方便读者检索。6、 简述文摘的特点、类型和编纂方法。特点:1)替代性:文摘是对原文的一种替代。2)模拟性:文摘是原文的一种情报模型。3)转换性:包括语种、表达方式的转换。类型:1)从编撰目的和职能来看,文摘分为普及性文摘和情报性文摘。情报性文摘又可据其对原文献的压缩程度分为报道性文摘和指示性文摘。2)根据文摘编者可分为作者文摘、学科权限文摘、和专职文摘员文摘。3)根据文摘编写形式分为文章式文摘和电报式文摘。4)根据文摘刊登的地方分为同址文摘和非同址文摘。5)根据文摘的出版形式分为单卷式文摘和期刊式文摘。编制方法:1)确定选题和工作计划。2)文献的搜集与选择:注意收集与用户的学科领域密切相关的重要文献、终结报告等对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献。3)摘要编写与款目著录:摘要短文的编写是文摘编制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要在对文献进行分析、素材抽取的基础上编写摘要。款目著录要按照规定的项目和格式进行。4)文摘编排与辅助索引的编制。用分类法、主题法、字顺法将众多文摘款目编排起来,形成文摘刊物整体。5)文摘的组织与附录的编写。7、 索引有哪些类型?索引款目一般应由哪些项目组成?一部完整的索引通常应满足哪些条件?索引是记录和指引文献中有关事项及单元知识的位置出处,按一定方法组织起来的检索工具。根据索引标目的性质划分,索引分为:篇目索引、语词索引、主题索引、著者索引、专用索引。索引款目是构成索引的基本单元,由一定项目组成,一般包括标目、注释、指引等项。标目又称标识、主题,是索引款目的实质部分,取自文献中的题名、责任者、字、词、主题及专业名称等,它决定索引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修饰语也称注释或说明语,用来解释和限定标目的含义,使标目更加明确。参照项又称出处项,用来指示标目所含文献信息在原文献中的位置。一部完整的索引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必须由众多索引款目结合而成。第二,由标目、修饰语和参照项三者组成款目,标目和参照项不可省略。第三,款目必须按照一定次序组成。第四,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显示标目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排列。8、 什么是书目情报服务?书目情报服务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广义的书目情报服务包括书目文献的编制、传递、利用等过程。狭义的书目情报服务,则仅指情报检索与利用服务。书目情报服务内容包括:1)书目情报源建设。2)参考咨询服务。3)大众书目情报服务。4)定题服务。5)情报分析与研究服务。6)读者书目情报意识的培养。7)书目情报理论总结。书目情报服务的内容主要由三个层次:1)利用书目参考工具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2)启发式服务。3)主动积极服务。9、 书目情报服务的形式和策略各有哪些? 书目情报服务形式主要有:1)书目服务。2)文摘服务。3)索引服务。4)综述服务。书目情报服务策略:1)研究读者提问。2)研究提问的实质目的。3)检索工具的选择。4)确定检索方法。5)检索词的选择。6)检索式的编写。7)检索结果提供。第四章:文献学一、 思考题1、 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书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作用,以及图书文化的要义。作为文献主要形态和知识重要载体之一的图书,在人类文明长河中,它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独立的文化地位。图书不仅记录着人类的过去,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因此人们总是力图从中推演历史的轨迹,解释社会的成因,引证先民的古训,求索文化的传统,希望从中汲取继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为新时代的价值观念确立人文的基础。书籍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卓越创造物,它的发生发展进程,也正是人类文明发展变迁的轨迹记录和人类知识与理性增长的过程记录。简答图书文化要义:图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作为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图书的内在关系和外在关系的总和。图书文化包含着三个相互关联的子文化:出版文化、藏书文化和阅读文化。图书在三个子系统中的角色不停转换,功能大抵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出版文化讨论书籍形成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书一旦形成,即可传播,进入收藏范畴。其二,在书籍收藏的各业务环节上形成的藏书环境、藏书风尚、藏书习俗等构成了藏书文化的基本框架。其三,阅读文化体现了书籍生产的终极目的。2、 目次和目录的区别何在?试述目录学的功用。目录是把一批著录相关文献的款目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报导和检索文献的工具。目次是指文献正文以外栏目和正文章节标题的一览表,附有起始页次或栏目的标志。 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其功能有1)指导书目工作建设的作用:解释与总结书目现象、为书目事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对书目事业进行评价。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