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13204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政策拟定应该因地制宜,不可一味沿用国外的制度。B我国众多的自然景观美不胜收,许多国外友人慕名而来。C作家笔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让我对语文着迷。D教师要在潜滋暗长中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使他们知识、才智和思想不断提高。2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B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C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D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二、字词书写3 . 根据拼音写汉字qio_悴zh_蓄ju_别人声dng_沸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四见孙犁先生铁凝1979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这就是我的机会,而我却面露难色。可以说,这是我没有见过世面的本能反应;也因为,我听人讲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都不敢乱叫。韩映山看出了我的为难,指着他家镜框里孙犁的照片说:“孙犁同志你一见面就知道了。”我带了信,在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一副棉布套袖到底联系着什么,我从来就说不清楚。我第四次与孙犁先生见面是去年10月16日。这时他已久病在床,住医院多年。我知道病弱的孙犁先生肯定不希望被频频打扰,但是去医院看望他的想法又是那么固执。病床上的孙犁先生已是半昏迷状态,他的身材不再高大,他那双目光温厚、很少朝你直视的眼睛也几近失明。但是当我握住他微凉的瘦弱的手,孙晓玲告诉他“铁凝看您来了”,孙犁先生竟很快作出了反应。他紧握住我的手高声说:“你好吧?我们很久没有见面了!”他那洪亮的声音与他的病体形成的巨大反差,让在场的人十分惊异。在四五分钟的时间里,我也大声说了一些问候的话,孙犁先生的嘴唇一直嚅动着,却没有人能知道他在说什么。在他身上,盖有一床蓝底儿、小红花的薄棉被,这不是医院的寝具,一定是家人为他缝制的吧,真的棉布里絮着真的棉花,仿佛孙犁先生仍然亲近着人间的烟火,也使呆板的病房变得温暖。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孙犁先生。(2002年10月22日)(有删改)4 . 依据作者与孙犁先生四次见面的情形,完成填空。时间事件概括第一次见面秋日的一个下午他在地里捡豆子,和我握手,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第二次见面_第三次见面某日_第四次见面2001年10月16日_5 . 孙犁先生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 . 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这就是我的机会,而我却面露难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2)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孙犁先生。(分析结尾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情感。)7 .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先生最负盛名的小说、散文结集。请以这部集子中的一篇文章为例简要分析孙犁的创作特点(可以是关于文章题材、主题等方面的,也可以是关于文章写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的)。有一缕阳光叫感动小区里常见一对相濡以沫的老人,或相互搀扶着,慢慢向前走着;或一前一后,老太太在前,用一根拐杖牵着后面的老头。两位老人总是那么有说有笑、幸福而又安详地从我面前走过。两位相依相携的老人,成了小区最美丽的一道风景。老头是一个瞎子,听说在一次矿难中被人从矿井里救出时,眼睛没遮挡,被强烈的阳光刺瞎了。矿上也没赔上几个钱,辗转来到我们这里,就买了底楼的两间车库,一间住人,另一间堆放废品,靠收废品为生。开始时,老人们总是隔三四天,趁着晌午上门去各家收些废品。收废品的那天,他俩早早吃了午饭,轻敲着各家的门,许多人当初还以为他俩是要饭的,没几个有好脸色。后来知道了原委,许多人家一有废品就主动送上门。等废品积到了一定数量,废品站就派小货车专门来拖货。坐家收废的两位老人十分知足。为了回报小区住户,他俩还和小区保安一起,每天戴着红袖章,转悠在小区各楼道里,防着小偷小摸的事发生。尽管老头是个瞎子,但义务巡逻的时候总爱戴着一副墨镜,俩人面前挂着个哨子,这阵势也挺雷人的。有两次,小偷刚准备作案,老头就急促地吹响了哨子,穿透力极强,小区保安一听到信号,迅速赶到,将小偷拿下。有几次晨练,我都见到两位老人坐在花园里的石凳上,老太太拿着一份报纸,一字一句地读给老头听。老头一旁端坐着,似在倾听花开的声音,又像在倾听整个世界,神态是那么安详、专注。我家订了几份报纸,一看完,便叠好送给两位老人。那时候,老头的脸上像是绽开了花,一个劲地言谢。老太太告诉我,他俩都读过书,但膝下无儿无女,老头原来就爱看报,报纸成了他的“儿子”,每天都让她找报纸读给他听。见我常年免费送报纸,他们竟买了一箱牛奶,说是给我女儿的。我坚决不收,他们就差下跪求我了,没办法只好收下。两位老人平时从不贪人便宜,收废品也从不少给人一分钱,跟大伙儿相处十分融洽。有一次,邻居们提出帮他们办一份低保,当即被他们谢绝,说大伙儿给予他们的已经够多了,不能再给大家添麻烦,现在的日子,他们很满足那天早上下大雨,我突然想起两位老人,怕他们摔倒在那儿,没人知道。来到小区广场上,读完了报,老太太撑起雨伞,扶着老头,依然有说有笑地往家走去那一刻,望着风雨中相依相携,我似乎感到阳光早已从天而降,穿透风雨,穿透尘世无数守望的灵魂。这世界的雨兀自下着,可老人们的心头却燃着阳光,这阳光里有温暖,有珍爱、有牵手、有希翼,还有一缕穿过我的记忆,叫感动。8 . 本文的题目为有一缕阳光叫感动。阅读全文,用简短的文字概括“我”被“一对老人”的哪些事情感动了。9 . 文章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一对老人”,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是一对品质优秀的老人。请你结合下列两句话中画线的词语,对这对老人作出评价。收废品的那天,他俩早早吃了午饭,轻敲着各家的门。有两次,小偷刚准备作案,老头就急促地吹响了哨子,穿透力极强,小区保安一听到信号,迅速赶到,将小偷拿下。评价:10 . 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老太太告诉我,他俩都读过书,但膝下无儿无女,老头原来就爱看报,报纸成了他的“儿子”,每天都让她找报纸读给他听。11 . 这篇散文写了一对老人,同时也写了他们的邻居。假如你生活在这个小区,请写一段文字。说说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不少于20字)四、句子默写12 . 按要求默写(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2)江山代有才人出,。(赵翼论诗)(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表现作者抱负,蕴含站得高、看得远之意的句子是:,。(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5)经典诗词,常以它无声的力量抓住你的心灵: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是豪迈者的气魄;陶渊明的“问君何能尔,”,是归隐者的超然;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是奉献者的赞歌五、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13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不亦君子乎_(2)博学而笃志_(3)我独亡_14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B择其善者而从/人不堪其忧C不患人之不己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患不知人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5 . 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勉励弟子要珍惜时光,不断进取。B“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阐述了在学习上要博览群书,广泛学习。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主要阐述了温故知新就可以做老师的学习态度和远大追求。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16 .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7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六、课外阅读蜂丈人明江盈科太祖微行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太祖曰:“尔有子乎?”答曰:“否。”“有田产乎?”曰:“否。”“然则何以自给?”曰:“吾恃养蜂耳。”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太祖默念曰:“我有两京十三省,渠有蜂十五桶。此年月日相合之符。”太祖又问曰:“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翁曰:“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割之。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我以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量入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余蜜,得不馁。明岁,又复酿蜜。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割之,无余蜜,故蜂多死。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太祖叹曰:“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民老中全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是亦不留余蜜之类也。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余闻此于父老,欲作蜂丈人传,然其姓名皆逸,故书其略。(注释)太祖: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上:指皇上,即朱元璋。渠:第三人称代词,他。馁(ni):饥饿。18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皆同上(与相同B吾恃养蜂耳(依靠)C凡几次(一共)D易钱帛米粟(轻视)19 .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B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C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D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20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然则何以自给?(2)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21 . 本文体现了朱元璋怎样的治国思想?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种治国思想的评价。七、语言表达22 . 给下面新闻材料拟写标题。(不超过16字)新华社平昌2018年2月22日电在刚刚结束的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武大靖夺得金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平昌冬奥会收获的首枚金牌。预赛中,武大靖以40秒264打破奥运会纪录;1/4决赛他又以39秒800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决赛中,他以3秒584再次打破自己刚刚创下的世界纪录。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国选手武大靖从出发便占据第一位,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以绝对实力第一个冲过终点,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获得冠军!这是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的首枚金牌!八、名著阅读根据阅读名著完成下面题目。23 . 关于朝花夕拾这部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24 . 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叙述了父亲临终时“我”在衍太太的催促下不断大声呼叫父亲的一幕、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九、作文25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奋然”:奋发、奋激。明代归有光曾说: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意思是:世上的事情,因循守旧就没有什么事可以做了;大胆努力去做,也未必就困难。生活里,学习中,事业上,每个人、集体、民族,甚而国家,都会有面临旧习、困境、坎坷、险阻一座座“高峰”拦路,我们是选择退缩,还是“奋然为之”?请以“奋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句子默写1、五、课内阅读1、六、课外阅读1、七、语言表达1、八、名著阅读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