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春》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2955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春》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春》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春》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至背诵。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2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1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土。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五四”初年即创作新诗。后来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写作,并开始研究三国古典文学。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2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3“一年之计在子春”这句话的含义是:A春天伊始,方紫千红,充满活力。B春是一年之始,干劲最足,工作最出色。C春天是计划安排一年工作的关键。D春天风和日丽,天气暖和,是充满浪漫和希望的季节。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找出作者描绘的五幅春景图,体会作者对“春”的感情变化,在此基础上理解散文的结构与中心。一、指导学生理解散文的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指导学生划分段落,概括大意,教师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归纳: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盼春。春草图春花图第二部分(“从土里钻出来”到“有的是希望。”):绘春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从“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到完):赞春小结:这三个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待到她降临人间之后,则尽情地欣赏这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二、理解散文表达的中心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1指导学生概括中心明确:作者通过描绘各种春景图,表达了对春天的深情赞美,表达了积极乐观的精神。2指导学生理解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现的总结固趣:本节课,我们要了解作者,了解如何阅读写景散文的基本方法,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布置作业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解读。第2课时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深入理解课文。2对课文进行个性化解读。教学内容与步聚情景激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深受师生爱戴。他在51岁时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当时许德珩为他撰写了一副挽联:教书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学,向时代学,向青年学,生能如斯,君诚健者;生存五一载,愈艰苦,愈奋斗,与丑恶斗,与暴力斗,死而后已,我哭斯人。此联简括了朱自清先生的生平和性格,诚挚感人。唐朝李商隐有两句名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流露出一种日暮途穷、悲观颓唐、无可奈何的情绪。朱自清先生巧妙地翻新改造,写作“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惘怅近黄昏”,完全改变了原意,思想开朗,感情健康,令人激昂兴奋。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不仅要学习他运用语言精巧,还要学习从文中表现的积极乐观的精神。探究固趣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散文的要素及语言。一、指导学生理解散文的要素理解散文描写的对象。本文的对象是景,理解景物的特征时,要注意体会融入其中的作者情感。学法指导:结合要积累的语言与要学习的技巧,体会作者描写的春景及在其中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理解散文的语言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言,并分析其是怎样表达的,有什么妙处;指导学生通过默读或抄写的方式积累语句或词语;指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语句或词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本课可通过理解语言的方式,理解景物: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字词(1)朗润:明朗润泽。(2)润湿;(土壤、空气等)潮湿而润泽。(3)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4)卖弄:炫耀。(5)应和;本课指声音相呼应。(6)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7)嚎亮;(声音)清晰响亮。(8)黄晕:昏黄不明亮。(9)烘托: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周围涂抹淡墨或者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这里是“衬托”的意思。(10)静默:不出声。(11)舒活;舒展,活动。(12)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13)繁花嫩叶:密密地开着的花和嫩绿的叶子。(14)呼朋引伴;指招引同类的人。(15)抖擞精神:振作精神。(16)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课堂探究一:1第一自然段写盼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讨论并归纳:(1)“盼望着,盼望着”明确: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明确:把物当作人的动作行为来写,这叫拟人。宣告春天将到的喜悦之情。2“一切”这个自然段是怎样描写春天的?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这个自然段宏观勾勒春天。先写“一切”画出春的万物苏醒的轮廓,再用“朗润”写春山的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用“红”写春日暖人。这三个“起来了”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为下文细致的描绘张本。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勃勃生机。3春草图中作者怎样描绘小草的?讨论并归纳:(1)用“偷偷”钻”写春草的情态;(2)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3)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4)用“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春草的长势。4“钻”和“偷偷地”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讨论并归纳:“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5“嫩嫩的、绿绿的”是修饰小草的,按正常的语序应该放在“小草”的前边,作者却将它们放在句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把它们放在句末,强调小草的质地和颜色的特征。6探究质疑:写春草为什么又写“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讨论并归纳:通过小孩在草上兴致勃勃地嬉戏侧面衬托春草勃发给人的欢乐。7“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写人在草上的感受,表达喜爱春草的感情。8作者是怎样描绘春花图的?讨论并归纳:(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写花朵多;(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花色艳;(3)“花里带着甜味儿”写花味甜;(4)“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眼前的春花,联想到秋实;(5)写蜂闹蝶舞侧面衬托春花的竞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6)“野花遍地是”写野花的多,“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不仅写出野花的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9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拟人,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排比,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3)“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用比喻、拟人,写出野花多、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情景。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春花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10“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如果把“闹”换成“叫”好不好?讨论并归纳:不好。因为蜜蜂的嗡嗡声音不是从嘴巴里“叫”出来的,而是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所以不能用“叫”;而且用“闹”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热闹景象,一个“闹”字,境界全出。11如果把这段文字分成两层,应怎样分?各写了什么?讨论并归纳:第一层:从开头到“大小蝴蝶飞来飞去”。写树上的花(木本的花)。第二层:从“野花遍地是”到本段完。写遍地野花(草本的花)。小结:描写景物要抓住特征,如春草图,抓住春草的情态、质地、色泽、长势采写。如春花图,则抓住春花的多、艳、甜的特征来写。还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绘景物特点,抒发作者的感情。课堂探究二:1观察景物必须“五官开放”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受景物的美。如“春花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视觉感受;“花里带着甜味儿”是嗅觉感受;“蜜蜂嗡嗡地闹着”是听觉感受;“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则是幻觉。请分析,“春风图”从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什么特征?讨论并归纳:(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写出春风的温柔。(2)“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空气里酝酿”从嗅觉写出春风的芳香。(3)“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成天嘹亮地响着”从视觉、听觉写出春风的和悦。这段文字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2“春风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1)“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引用、借代,写出春风的温暖。(2)“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拟人,写出春风的温柔。(3)“(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运用拟人,写鸟儿迎春的欢悦。3“春雨图”如何抓住春雨的特征来写的?讨论并归纳:(1)“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春雨的经常;(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写出春雨的细密;(3)“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春雨的轻盈;(4)“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写春雨的润物。4“春雨图”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讨论并归纳:从静景到动态,从物到人,由近到远。5“春雨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博喻、排比,写出春雨多、细、密的特征。(2)“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用拟人烘托出乡村的安静而和平。6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讨论并归纳:由景及人,从天上的风筝写到地上的孩子,蜗居在屋子里一冬的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春到人欢,舒活舒活筋骨,抖搂抖搂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春天充满着希望,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7文章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俗语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引用俗语启迪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体现了文章的主旨。8探究质疑:末尾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9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看看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讨论并归纳: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这三句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进程。所以顺序不能颠倒。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一、个性解读。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1你还能用别的比喻赞美春天吗?讨论并归纳:可各抒己见。2你对本课有哪些不同的见解?3 你学了本课有怎样的收获?二、读写结合。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体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你认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运用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借鉴作用?2以“旌湖之春”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注意借鉴朱自清先生在春中的写作技巧。布置作业:预习济南的冬天,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趣味语文教学资料1朱自清的最后岁月逝世前半年,常年劳累的朱自清体力衰弱,经常连走一点路都很吃力。他感到自己骤然衰老,不过并不因此而消极。他把唐人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其意而用之,改成“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作为对自己的鞭策,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每天一清早就坐在桌前,读书勤奋不息,工作毫不减轻。在生命的最后两个月,朱自清的身体已极度衰弱,体重低到77.6斤,且又“彻夜胃痛不止”,“不断大量呕吐”,病情日益危重。可他仍然编辑闻一多全集,编写教科书,备课讲授,演讲呐喊。在这两个月的日记中,他直接写到读书、买书、选书的日记竟有17篇之多。其中有他认真阅读瞿秋白同志的鲁迅杂感集序言和大众哲学的记载。甚至在逝世前26天,他还在日记中订了一个阅读计划,要求自己除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外,每天坚持轮流读一本英文书和中文书,利用休息时间读诗。说到做到,此后两天,即订出计划的第一个星期一,他开始读布尔芬奇的神话集和波罗克夫的眼界一文。2朱自清先生的一则逸事根据上个世纪30年代清华的规定,教授们在校工作五年,就有一年的学术休假,由学校资助去外国访问进修。朱自清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于1931年利用学术休假,在英国伦敦皇家学院和伦敦大学注册旁听。据朱自清日记于该年记述,他有两次夜梦清华未能继续聘他为教授,理由是他在外国文学上的学养上尚有不足;梦醒,全身冷汗,深感不发聘书颇有道理,于是他更加努力利用在伦敦的一切便利条件,来提高自己。俗语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谓“不足”,并非真的来自清华校方的压力,而是朱先生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反映。3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朱自清是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6月,北平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当时,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了自己的名字。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疗无效,12日逝世。那时他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国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合给的美国面粉!”吴晗1960年写的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说:“这时候,他的胃病已经很严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一点就要吐。面庞瘦削,说话声音低沉。他有大小七个孩子,日子比谁过得都困难。但是他一看了稿子,毫不迟疑,立刻签了名。”朱自清夫人也写道:“我们家人口多,尤其困难。为了生活,佩弦(朱自清字佩弦)不得不带着一身重病,拼命多写文章,经常写到深夜,甚至到天明。那时家里一天两顿粗粮,有时为照顾他有胃病,给他做一点细粮,他都从不一个人吃,总要分给孩子们吃。”在吴晗找朱签名时,“他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呕吐得厉害医生说应尽快动手术。”当天朱自清的日记中写道:“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自身做起,此虽只为精神上之抗议,但决不应逃避个人责任。”由此可见,吴晗说“毫不迟疑,立刻签了名”显然有夸张之嫌,朱自清至少也是咬牙决定的,以身作则的观念使他决定牺牲家庭的生活必需。4函请接济家父鲁修贤芦沟桥事变发生之后,朱自清先生转往大后方,他写信给当时在上海教书的李健吾,请他就近接济自己住在扬州的老父亲,李健吾自然不会让老师失望。那么,朱自清先生何以有信心如此重托他人呢?原来,这二人之间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1925年暑假过后,朱自清先生应聘来到清华大学担任了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李健吾这时刚好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中文系。上第一堂课,朱自清先生点名,点到李健吾时,问道:“李健吾,这个名字怪熟的,是不是常在报纸上写文章的那个李健吾?”李健吾回答:“不敢瞒老师,是我。”确实是在师大附中读书时,李健吾就和蹇先艾等组织了爝火社,从事新文学活动了。“那我早认识你啦!”朱先生高兴地说。下课后,朱自清先生劝李健吾:“你是要学创作的,念中文系不相宜,还是转到外文系去吧。”当时中文系只念古书,所以朱自清先生这么说。李健吾听了朱自清先生的话,第二年就转到外文系去了。师生虽不在一个系,但李健吾写了作品,都先送给朱先生看,始终把朱自清先生当作导师。朱自清先生也每次都字斟句酌地帮李健吾定稿。多年互动,使他们真挚的师生情笃定终生。5朱自清的读书生活朱自清在上中学时,就极喜欢读书。当时家里每月给他一元零花钱,他大部分都交给家乡一家广益书局了,而且还常常欠账。引发他对哲学兴趣的一部佛学易解,就是从这家书局得到的。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学最后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厂去逛书店,在华洋书庄见到一部新版的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要14元。这钱对这部大书说来虽不算太贵,可对一个念书的学生却实在不是个小数目。自己手头没这么多钱,可书又实在舍不得,思来想去,就自己的一件皮大氅还值点钱了。这件大氅,是父亲在朱自清结婚时为他做的,水獭领,紫貂皮。大氅虽是布面,样式有点土气,领子还是用两副“马蹄袖”拼凑起来,可毕竟是皮衣,在制作的时候,父亲还很费了些心力。可当时实在舍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将来准能将大氅赎出,便在踌躇许久后,毅然将它拿到了当铺。当铺在学校后门,转身就到。朱自清并没有过多考虑。因为想到将来赎回,便以书价作当价:14块。大氅当然不止这个价,所以当铺柜上的人一点不为难,即刻付款。拿上钱,朱自清马上去把那本韦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来。不料那件费了父亲许多心力的大氅,却终于没有赎回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