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C卷(模拟)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12515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C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C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C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炎帝、尧B尧、舜C黄帝、尧D炎帝、黄帝2 . 李同学去四川旅游发现景点二王庙。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齐建武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6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纪念李冰父子是因为( )A攻克巴蜀,开疆拓土B安抚四川地区少数民族C抵抗少数民族的入侵D兴修水利工程,造福人民3 .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国人暴动B陈胜吴广起义C刘邦项羽起义D李自成起义4 .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写:“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这句话主要是指A陈胜、吴广起义推翻了暴虐的秦朝统治B秦朝的暴政激起人民的反抗C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倡精神D陈胜、吴广起义最终失败5 . 研究远古人类历史最重要而可靠的证据是A化石B历史传说C史学著作D远古神话6 . 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中华第一鼎-“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右图为该鼎腹部的文字拓片,其文字属于A甲骨文B金文C隶书D楷书7 . 你知道“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跟谁有关吗( )A夏桀B商汤C周厉王D周幽王8 . 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的灿烂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其中正确的是ABCD9 . 史书记载,春秋初年的17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几十个了,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C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D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起来10 . 资治通鉴卷十五评价文景之治时期是:“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这一时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因素不包括( )A重视以德化民B提倡勤俭治国C依靠严刑峻法D提倡以农为本11 .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主要是因为A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B相传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C炎帝和黄帝在阪泉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附黄帝D炎黄二帝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12 . 下列关于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连线错误的是:( )A墨子-兼爱、非攻B荀子-有教无类,当仁不让于师C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D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13 . 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一头野兽C他很高兴,吹起骨哨告诉其他同伴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里,洞口燃着一堆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14 . 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是在( )A黄帝时期B尧舜时期C禹统治时期D启统治时期15 .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A禅让制B郡县制C行省制D科举制16 .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A齐桓公B秦穆公C楚庄王D越王勾践17 . 中国第一个国家距今已有多少年的历史A4087年B3617年C3059年D2237年18 . “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局面的表现为 ( )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ABCD二、综合题19 . “汉族、汉字、汉文化”“汉”与汉朝的强盛有很大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经济之盛)材料一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1)材料一描述的情景出现在哪个时期?请概述出现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政治之盛)材料二汉武帝大事记公元前153年4岁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胶东王。7岁改立为太子公元前141年16岁登基公元前138年派使臣出使西域公元前134年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的主张被采纳公元前127年颁布“推恩令”公元前119年北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公元前106年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2)汉武帝即位后,在政治、思想、军事领域做了哪些努力?经过其经营,汉朝国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外交之盛)材料三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3)“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今“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20 . 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见下图),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檐曝杂记(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行政制度?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封建统治,使儒学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科举制度废除于我国哪个朝代?(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21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 如下图。材料二 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材料三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摘自钱穆国史大纲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谁?他生活在我国的什么时期?他的学说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2)最能体现他的思想观点的寓言故事是( )A守株待兔B塞翁失马C刻舟求剑D愚公移山(3)据材料二和图二,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2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钱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材料二: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大一统”之梦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及其作用。(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举一例说明“(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3)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三、辨析题23 . 改革是强国富民之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原文大意:治理天下的方法不是一样的,管理国家不一定效法古代。所以商汤武王不遵循古代方法而能够称王,夏朝不改变礼教而灭亡,与古代管理国家相反方法的不可以否定,而遵循古代礼教的不值得称道赞扬。材料二:“秦孝公任用卫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自汉书材料三:“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财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引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四:下表为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材料五: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诸北俗,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原文大意:今日起要停用鲜卑语,全部改讲汉语。30岁以上的人,习惯已久,一时很难改过来,30岁以下,在朝廷做官的,必须改,故意违反此令,要降爵罢官。 (1)材料一中的“卫鞅”指的是谁?(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3)在当时的背景下,秦国的贵族、平民各自对变法持何种态度?请说明理由。(4)卫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评判的标准是什么?(5)材料四,材料五体现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6)这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二、综合题1、2、3、4、三、辨析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