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四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14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课时训练 岳麓版选修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2363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四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14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课时训练 岳麓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四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14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课时训练 岳麓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四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14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课时训练 岳麓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时训练14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基础夯实1.列宁17岁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警官问他:“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起来造反?年轻人,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墙上撞吗?”文中的“一堵墙”被推倒是在()A.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期间B.二月革命中C.七月事件中D.十月革命中解析: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一堵墙”,指的是沙皇的专制统治,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答案:B2.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D.指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解析:列宁主义是“帝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它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该题也可用排除法:B、C两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D项属于邓小平理论。答案:A3.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这句话表明()(导学号52660064)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性原因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俄国各种矛盾,促进了革命的发生D.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前提是战争解析: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各种矛盾尖锐,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使俄国经济全面崩溃,人民生活极度困难,故引起人们的普遍不满,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起到加速、促进的作用,但并非根本原因,也不是前提,答案为C项。答案:C4.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B.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C.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解析:列宁所说的“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是指新经济政策,由此可判断出“改良主义的办法”是指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答案:B5.有人说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列宁()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获得胜利的思想提出俄国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思想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A.B.C.D.解析: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的观点,排除含的选项。答案:B能力提升6.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1)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列宁对俄国革命的任务作了怎样的论述?(2)据图2,我们能够得到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3)分析图3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结果。解析:图片式材料题是通过图片传递信息,不如文字材料直接、明确,有时需要透过画面去思考,而不能就画面论画面,要对画面所反映的现象做适度延伸,但又不能过度。参考答案:(1)当时俄国政治形势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的会议上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2)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首先在俄国成立;列宁是苏维埃政府的领袖等。(言之有理即可)(3)原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发动叛乱;协约国帝国主义敌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不满苏俄单独与德国媾和,对苏维埃俄国进行武装干涉;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了工农红军,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进行坚决的回击。结果:经过三年多的战斗,红军把国内敌军全部击溃,并把外国军队赶出俄国,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事实不久就证明这些布尔什维克党人和专好修辞的宪法主义者,即克伦斯基时代的革命家们是不同性质的。他们要用正确的信仰和极端的无经验来变更社会和经济制度。英韦尔斯世界史纲材料二但即使布尔什维克对外侵内乱是胜利的,而俄罗斯在国内树立根据共产主义思想的新社会秩序的希图却远远没有那样可喜。英韦尔斯世界史纲材料三当这个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的苏联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不同性质”是指什么?“正确的信仰”又是指什么?为了“变更社会和经济制度”,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2)为了获得“对外侵内乱的胜利”,列宁做了哪些工作?举例证明材料二中的“没有那样可喜”,根据材料一说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3)材料三中“这个消息”指什么?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为何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你如何评价这一消息?参考答案:(1)前者是无产阶级政党而后者则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正确的信仰是指马克思主义。采取的措施包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苏维埃政权;签署土地法令,使农民获得自己的土地;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列宁经常亲自参加劳动,到各地发表演讲,以领袖的感染力来唤起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和爱国情感;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极大不满,苏俄面临社会和经济危机。主要原因是缺乏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验。(3)“这个消息”指俄共(布)十大通过决议,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发展经济,让许多革命者感到无法理解。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该政策的实施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