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12024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基础知识综合1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站在古村,一种厚重的文化扑面而来,只是静静地(A.端详 B.打量),所有的青瓦已声泪俱下,两千多年的时光,(A.记忆 B.记载)着你艰难而清贫的足迹。宋、明、清的烟雨,在这里留下水墨,在这里留下传奇,在这里留下华彩。斑驳甲(A.b B.p)的墙上,日影与山色,化成一帘旖旎的春光,化成精神世界里的万盏华灯。你,如一本线装的古诗集,散发出清新淡雅的意韵;,。你在乙(ng)然的春意中熠熠生辉。(1)为文中甲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根据乙处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甲处 _乙处 _(2)为文中、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_ _(3)仿照文中画线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_二、现代文阅读阅读白杨礼赞节选,回答下列小题。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2 . 先描写高原的“雄壮”、“伟大”,然后写出景色的“单调”,就赞美白杨树来看,这是采用了下列写法中的( )A欲抑先扬B对比烘托C欲扬先抑D反衬照应3 . 给本段文字划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B/C/D/父亲的隔年花仲达明母亲的离世,让他变得沉默寡言。回到教室,他周围的气氛一落千丈。他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欢笑,甚至,他不允许别人在他面前大吵大闹。课堂上,他除了睡觉就是打盹。老师关心地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他就面条一样地耷拉着头站着,不说会,也不说不会。有一次课间,因为同桌和别人大声讨论问题,他红着眼站起来要和同桌打架,理由是打扰了他趴在桌子上睡觉。班主任带着他,坐到香气四溢的紫藤长廊下面。两个人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一直坐到一节课下课,彼此什么话也不说。到另一节课上到一半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了,趴在班主任的肩膀上,一直哭到下课。好多天,他的眼泪一直窝在心里。在家里,看到原本滴酒不沾的父亲每天喝得酩酊大醉,看到从不抽烟的父亲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好几次,他都差一点和父亲发生冲突。夜晚,他一个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知道,这个残缺的家,也许再也没有以前的温暖了,而他,必将从这里走出去,走出这个曾经给他无限幸福如今却又给他无尽痛苦的家园。离家的前一天,父亲拿出母亲在世时准备春天播种的那半盆花种,放到夕阳下的磨盘上散潮,然后又一个人出去找酒喝了。他气极了。在那半盆花种上做了手脚之后,他收拾收拾行李,回学校去了。两个星期以后,当班主任陪他再回到家的时候,看到的却是紧闭的家门。邻居把他父亲留下的几百元钱塞到他的手里,告诉他,父亲种下一亩多地的花种,竟没有发出一个芽,一气之下,出去打工了。接下来的几个月,在班主任的照顾下,他情绪好多了。放假前的一天,窗口的同学告诉他有人找他,出去一看,竟是几个月不见的父亲。那一刻,他想告诉父亲所有的真相,但在父亲面前,他却说不出半句话。A父亲只是用力地搂着他。寒假,他和父亲聊起外出的原因,父亲再次提到那些没有发芽的种子。他安慰道,也许那些种子太过悲伤了,要等悲伤消尽才能长出芽来。B父亲“嘿嘿”地笑了一阵,说也许是吧。人也一样,你看前一阵子我不是又喝酒又抽烟嘛。春节过后,他说服父亲,不要出去打工,和邻居们一起种花,这两年花的行情看好。他再三提醒父亲,那块没有出芽的花地不要动,再给它一次机会,如果还不出芽,到秋天再从其他地里移小苗栽上。父亲听从了他的建议,没有出去打工,也没有动那块没有发芽的田地。几场春雨过后,那块空了一年的地上,竟长出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意。父亲在一个雨天,挽着裤管,披一件白色塑料雨衣,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到学校里找到儿子,欣喜地告诉他,那块地,终于发芽了。他看着激动不已的父亲说,那是隔年花。父亲根本不知道那块地里种子隔年发芽的原因。他在绝望的时候,把父亲准备第二天用来种的种子在锅里炒到半熟;第二年春天,又新买了一些花种,洒到那荒了一年的土地里。他在一篇作文里说,自己就是一朵隔年花。作为语文老师的班主任,为他的作文打了最高分。因为,一朵隔年花盛开,一定要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天。4 . 谈谈对题目“父亲的隔年花”的含义的理解。5 . 文中画线的A、B两处,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情感和心理?6 . 第(10)段“他再三提醒父亲,那块没有出芽的花地不要动,再给它一次机会,如果还不出芽,到秋天再从其他地里移小苗栽上。”这段叙述在文章情节的展开中有什么作用?7 . 文章第段写班主任带着他“坐到香气四溢的紫藤长廊下面”,只是“静静地坐着”,“什么话也不说”,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班主任是一位怎样的老师?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老师这种行为的看法。三、句子默写8 . 默写。(1)关关雎鸠,_。(关雎)(2)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3)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_,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四、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评。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春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实,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国,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选自列子)9 .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年且九十甚矣,汝之不惠10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妆心之固,固不可彻11 . 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加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2 . 文中将照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_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主要运用_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五、名著阅读13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填空。(1)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请写出下列所描述的人物姓名。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他是_作者一直要想见的“红色窑工”,他是红军十五军团司令,司令部设在西北八十里外的预旺县,这是一个古老的回民县城。他是_。他是南京名册上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曾经悬赏25万银元以求他的脑袋或是活擒他。他是_。(2)昆虫记是法布尔耗尽一生的光阴而创造的奇迹,被誉为“_”。本书除了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处处洋溢着对_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六、综合性学习14 . 学校组织以“善待汉字,热爱母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搜集到如下资料:“汉语热”在世界各地迅速升温,目前全球已有525所“孔子学院”(国外学习汉语的学校)。日本每五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练习汉字书法,韩国练习汉字书法的民众逾十万人。在我国一个有600多人参加的高级翻译大赛中,许多选手英译汉时错字连篇,词不达意,词汇贫乏。在一等奖空缺的情况下,文字流畅、词汇丰富的二等奖得主竟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评委普遍认为,我国汉字应用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国内某网站做了“我国汉字应用现状调查”,数据统计如下:调查内容喜欢敲键盘,不愿动笔写常提笔忘字,常写错别字字体不美观,从未练书法数据统计57%83%79%(1)请将你阅读探究后的结论写出来。(不超过30字)(2)针对材料及中考网上阅卷的形势,向班里提出一项活动建议;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3)下面是某同学演讲词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后完成后面的题目。(甲)我与汉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欢乐时,汉字为我鼓掌。_;课下写作时,携汉字低声吟唱。(乙)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丢了笔杆”,不能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请结合甲文内容,仿照画线句,补全空缺内容。乙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说明修改意见。七、作文15 . 作文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时常会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一种心爱的东西,渴望有位好朋友,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关爱或理解,渴望“个性”得到保护和发展等。请以“我渴望”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文章要写出渴望什么,为什么渴望。4字数不少于500。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综合1、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课内阅读1、五、名著阅读1、六、综合性学习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